|
发表于 2013-8-22 16:23:15
|显示全部楼层
养菌难养
混播还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是菌丝培养。
混播的目的,就是菌种生长的点多面广,因此很快占据原料,这个是不错的,但任何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混播在培养方面的问题是因为快速生长带来了一个新问题两方面。这个问题就是呼吸,两方面是一要透气性好,二要防止发热烧菌。
写到这里,要感谢一下27楼“老平菇”网友的提示。
如果是工厂化采用了混播方式,高密度的培养室,就需要配备很强有力的制冷设备,很可能比现有设备的功率要大很多倍,这样一来又是增加成本了,而且因为高速生长要求的透气性问题带来封口的要求,恐怕很多人难以想象。混播后,是以菌砖方式或者说框栽的方式做,解决透气问题就只能是不封口。像目前平菇的发酵料栽培,大套环报纸封口实际上相当于不封口,报纸是挡不住杂菌的,它只是挡住虫子适当降低水分蒸发而已。工厂化要求的洁净,能不能允许这样做?恐怕也是两难。透气性之外,还得换气,培养室换气可是个高难度动作,夏天不是带来高湿度,就是升温,冬季不是吹干料面就是催出菇蕾(杏鲍菇早现蕾)。瓶子袋子直立培养,自然对流比较顺畅,如果全部换成框子,一个个小平板,自然对流也不行,这样就连培养室的内部均匀度也很难搞了。
所以,菇海设想的这种方式加强同步这方面,也会存在难题。
至此,菇海网友所谈的工厂化走混播模式的在生产前段的种种有利因素基本上都是或难以解决,或利弊同步的。
然后还有一个出菇问题。因为没有什么很好的条件做,mushroomfan网友的图片里的杏鲍菇是唯一可以拿来做参考的。头一个问题就是不容易做到分布均匀,这样商品品质方面就难以控制了,而且疏蕾有相当难度(要在一个较大平面上做,操作的磕磕碰碰是相当不好处理的),这个有草菇采收经历的人也很容易理解。第二方面是容器栽培利用环境二氧化碳难度和容器二氧化碳浓度差,可以有限防止过度通风,平面的菌块这个基本上就无法预料了。当然,可以说为什么一定要做成现在这种菇形呢?不错,现在这种并不好,但从运输角度看不这样是不行的(杏鲍菇)。
金针菇就更加麻烦,不论想做成什么形状,都有一个难以直立的问题,以前赵根交先生(这个人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他做金针菇生料栽培)搞金针菇床栽,出菇就和稻田里的倒伏状况差不多,这样采收人就惨了。如果按照我以前谈吃菇时说的做大菌盖金针菇这样设想行不行?也不行,因为那样必须菇蕾少,通风大,这个就完全是另一个模式,不如用容器栽培干催蕾加人力疏蕾易于操控。
最后是一个表面保水问题,管理上也比较难了。不像容器栽培,有局部空间缓冲这种波动。如果使用全预处理空气的出菇房,这个是不存在问题的,但运行成本又上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