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8-19 09:55:3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8-19 10:07 编辑
灭菌不灭
目前食用菌栽培采用的湿热灭菌,前提是在饱和水蒸汽压下面的有限高温。
关于这个灭菌使用的时间和温度(压力),是一个半理论半经验的事情。假定有单个细菌,而且假定就是最难杀死的芽孢,那么需要多高温度多长时间才能杀死,这是一个最低的要求。事实上,不可能这样去试验,而是用很多个独立的带杂菌样本的容器去灭菌操作,在不同温度时间下试验。然后做空白培养,看看有多少能够达到彻底灭菌的比例。
因为一时手头没有资料,暂且按记忆说:灭菌的要求是121摄氏度,也就是相当于饱和蒸汽压为2个标准大气压,或接近1kg/cm2,或者0.1Mp,25分钟。这个结果是灭菌效果达到99.999%,也就是在这个温度时间条件下,十万个样本有一个达不到灭菌彻底的,因此所谓灭菌是不能绝对化去看的。但我们实际做的时候,有几个方面是达不到的,一个是排冷空气,容器内部(料缝隙)的是不可能排净的。二是原料的透热性有限,容器间的温度达到不等于容器内达到。三是未湿透的原料死角。所以我们操作时,没有那个真正用121度半小时,就是因为根据经验,需要加大保险系数。刚好前几天有个帖子http://bbs.emushroom.net/thread-100752-1-1.html,大家可以看看,这就是保险系数不够的问题,虽然他还没有说出结果,但我猜想,应该可以通过我的办法解决。
而对环境,还不仅是这样,因为他的目标也不是完全的杀灭,而是降低空气里的杂菌基数,使得操作时杂菌进入培养基的机会减少。当然,这样一来,就有一个在实际工作中取权的问题,是增加成本增加保障还是降低成本降低保障呢?两极的思维都不合适,增加的方向越来越不经济,降低的方向越来越不靠谱。所以会有一个最优的搭配,既可以保证相当高的保障,又可以不需要太多成本。这个值,在工厂化条件下以达到99%的不污染为比较合理,农户生产以达到95%为合理。
回过头来看液体菌种或者说发酵罐,10万罐倒一罐,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只是说在灭菌方面可以达到的水平。实际上影响液体菌种有效率的还包括接种和过滤两个环节,所以现实中液体菌种的成功率没有这么高,但加上事后检查,倒罐不倒料(即问题菌种不使用,避免了料的损失),液体菌种的效果也就很好了。甚至在某些生长较快的菇种方面,可以相当程度的开放接种,因为接种操作的时间非常短,杂菌基数不大(环境消毒)的话,杂菌进去的机会很小,而且进去的也不一定有能力取得优势。这个大家看看笨笨的帖子就明白。
但核心的问题是,这些说的都是一个很小的空气交换面(瓶口或袋口),和混播完全是两码事。液体菌种的深接,枝条种的深接,空气交换面积都很有限。这样的情况下,表面不接触杂菌或菌种快于杂菌占据原料,污染就无法表现。而混播的情况,那怕只有一个杂菌落到没有菌种的地方,就极可能成为一片,因为一旦定植消化营养,杂菌往往比食用菌要厉害的多。液体菌种的混播,和灭菌不彻底的结果,基本上差不多。现实生产你不能把条件理想化,而且常常连设计目标都达不到,比如过滤层的钝化,工作环境消毒死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