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8-16 11:29: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8-16 11:31 编辑
第三种办法叫混接,也就是混播了。
这个方法把料和种的距确实拉到了最近,从理论上,说如果每一个菌种活细胞周围裹一毫米厚的原料,那么杂菌还处于孢子状态的话,似乎很难有机会了。当然这是纯粹理论,实际上是没办法这样分布的,但如果每一个菌丝团外面裹1cm厚的原料,这个看来就比较容易实现了,其实也未必。
我从业20多年,看到听到的关于混播的方式,都是快而不重的,也没办法重,道理很简单。
咱们先说固体菌种,菇海的意思是不使用固体种的,但我以为,不能抛开固体种谈液体种。固体菌种的特点是重,因为块状的菌种不仅保留了大量的活性菌丝(破碎的表面是受伤害的,特别是摩擦过的表面,撕裂的好些,这个也告诉大家,操作接种的技巧以掰开菌种为好,不要捏下一块这样的操作),而且这些菌丝细胞都有很好的营养后盾,所以萌发一方面快,另一方面就强。那么现在我们如果要混播,就不免要破碎,而且相对来说越细就分散性越好,但越细的菌种活性活力损失也越大。这里面要取得一个中间程度很难,因为长得好的菌种破碎需要的力度就越大,破坏也越重,而容易破碎的菌种则本身又不够强。当然人们想到了利用原料的自然颗粒,这样可以较小破碎力度获得较好分散性的粒度。这就是为什么香菇菌种要粗木屑的一个道理,也是粮食颗粒菌种(这里的称呼包括了各种粮食和豆类,当然太大的如蚕豆是没有人用的,太容易糊的也没有人用,因为会失去颗粒性如荞麦大米,太贵的当然也不会有人用)被越来越多的使用的道理,不论是用于盖面还是别的层接方式,它都能兼顾重和快两个方面。
不过,这个粮食颗粒菌种也有利有弊,利咱们说过了,再来说弊,那就是过剩营养太多,特别是对于后期管理开放的栽培,粮食颗粒很容易招致鼠害虫害和二次污染。所以尽管粮食颗粒菌种使用越来越普及,也并没有到所有菇种应用的程度,并且用量都有个严格限制,这也就局限了它在混播方面的应用。工厂化栽培是可以规避这一点的,所以工厂化如果采用菇体菌种,则是普遍使用粮食颗粒成分。
如果菇海提到的混播不是面对工厂化,那么它实际上还是可以在低温季节和特殊环境条件下应用,这种报道很多,网友在菇海的帖子里也提到很多,这个因为环境局限而无法普及。
另一个方面是,固体菌种是一定不够纯洁的,因为在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要透气材料完全不透过杂菌,这个几乎不可能,所以为什么用菌种要剔去表面这一层呢,老化是一个因素,带杂是另一个因素。使用袋装菌种,则选择从下部开始使用,也可以更加有效预防这种杂菌影响。所以菇体菌种做多好都很难100%,最终会固定在0.3-2%之间的一个污染率,应该是属于技术极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