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梁故事会

老梁故事会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9 09:49:23 |显示全部楼层
 

1998.3.1、参加食用菌会议  忆当年趣闻轶事

     河南泌阳在上世纪98、99年开过两次全国香菇回议,2002年开过一次国际会议,张老师均是这些会议秘书处的负责人,这几次会议我是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的。但2002年国际会议自己没有去,张老师还将会议资料和纪念品托人给我,可见友情之重。

    山西大同在2000年召开过一次北方夏季食用菌观摩现场会,我作为大会负责人之一也曾邀请张老师参加。2001年在西峡会议上留下了我早饭连喝玉米粥五碗的记录,2004年在濮阳的会议上,留下会议安排不周、老梁遭遇尴尬、至今难忘的记载,现在回忆品味,乐趣!苦涩!无聊!

1998.3.1  上午到驻马店,中午到泌阳。住盘古宾馆104,老朋友张老师来访,与卯晓岚李胜光一块,当地电视台采访,讲泌阳花菇意义,香菇从大江南北,现在发展到黄河两岸,将来到长城内外。

3.2   上午大会,下午大会发言,自己照本宣读,讲食用菌新技术。

3.3   一天参观,张老师陪同,电视台随机采访。晚上专家座谈会,受聘为泌阳县经济技术发展顾问,座谈会上发言,讲香菇技术上的意义和发展。后小宋请客唱歌到2点。

3.4  上午接待客人,后卯晓岚一块到亚光。午饭后,泌阳县徐书记派小车送到驻马店,与三轮车撞,老太太送到医院,改在驻马店就近上火车。遇到代县的月梅等,侥幸挤上车,拥挤不堪,无插足之地。到郑州,月梅给买下卧铺票。

1999.3.5   上午11时到驻马店,小车接到泌阳,宿前楼115,房间较次。下午张老师一块到泌阳食用菌研究所,程相文给南京会议英文资料集。晚饭时间太长,没有参加预备会。下午李彦增来谈,晚上宿一室。

3.6   上午天阴,开幕式,露天,下雨。下午参观,困极而没有去。张老师介绍,与洛阳农专王澄澈教授谈原生质体育种合作事,定下初步方案,他首先邀请去作报告。晚上看文艺节目,与西北农业大学宁毓华教授谈原生质体育种合作事,她很感兴趣。午饭遇到华中农大边银丙博士,谈的投机,适当时邀请去做semminar。

3.7  上午大会技术交流,主席台就座,大会发言,山西口音太重,好多人听不清楚,自感情绪低落。华中农大边银丙口才好,思路清晰,效果不错。中午与西北农大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棋、洛阳农专王澄澈谈合作事。下午到大会会场,主席台为自己空位。晚上经济顾问县政府会议室开座谈会直到11时,  自己没有抢到发言。

3.8  张老师告知泌阳食用菌研究所要聘请自己为顾问,  要举行仪式。本计划晚饭后7时出发,到4时多,一看所有的会议工作人员全部撤走,到后楼一看,北京王琳利等也撤走,慌忙之中张老师的学生帮忙叫来衣维科客车才赶到驻马店。晚上10.30上车,打工的人太多。

1999.11.21  上午到灵宝供销社副主任郭志明小车到西峡,沿途山清水秀好风光,菇棚层层道两旁,摩托运菇奔驰忙,菇农菇商笑开颜。晚饭与罗信昌,贾身茂,张广亚等一块吃饭,罗信昌认为原生质体分离可作为常规育种技术。

11.22   上午大会,没有安排发言,下午座谈会,没有轮到,心中不快,晚上又被灌了酒,晚上没有睡好,近于失眠。

11.23  下午等新郑市朋友们来,感冒,体软,休息一下午,晚新郑市朋友们来,自己心情好转,与张振喜居一室,一下睡到早6时,身体才开始恢复。

11.24   感冒初愈,早晨连喝5碗玉米粥,与张老师等调控比赛逗笑。午饭后,驱车灵宝宾馆,市政府名义招待。

11.25   晚上6点赶回新郑市,宿宾馆609,张振喜一块谈要有自己的专有产品,积累资金。

2001.4.19  (白水洼)晚上张老师来,谈到明年国际会议,安排自己大会秘书处,但进不了组委会。

 2000.7.8    一早火车站接来高书红、 卯晓岚、崔总等。 北方夏季食用菌观摩现场会,上午开大会,新郑高市长和张老师等来参加会议。 自己技术主报告, 效果还可以, 只是越讲越快,稍有遗憾。 下午参观,小雨中, 双孢蘑菇质量高, 香菇出得少。 晚上紧张, 宁毓华教授, 李学龄有病, 后11时到吕迎奎住处看望。

7.9   一早到新郑市高市长、张老师等处看望。上午主持技术交流, 张老师主席台就坐,刘棋李彦增主发言。后中央7台节日经济栏目采访, 自己太累, 没有灵感, 效果很差不满意。  晚上开夏季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鉴定会, 一直到11时。 

2004.12.27   (2004年受聘濮阳申献友公司顾问,河南濮阳清丰县政府几次电话邀请去参加河南省召开的食用菌会议)晚上7:30到濮阳宾馆,没有人招呼。晚上见张老师、康先照等,心情略显欣慰。

12.28  开大会,专家席没有自己,工作人员失误,心里不快。

12.29   上午搭李滨顺车回京,此次心情一直不快,河南协会也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9 09:51:01 |显示全部楼层

1998.8.3、辗转时日大同开发  扑朔迷离酸甜苦辣

      从1998年开始涉及大同市南郊区食用菌产业的指导,到2010年秋季结束,老梁在南郊区创造过辉煌,结识、结交了众多朋友,科委主任  ,西坟村的村长, 老梁至今还深深怀念, 但南郊区的顾问生涯,老梁也留有遗憾,至今,还有点耿耿于怀,究竟内情如何,也只有看看以下的故事了。

        2000年7月份,在中国北方大同市南郊区,召开了全国夏季食用菌开发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领导、菇农代表300余人,中央7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大会现场有北方香菇栽培基地,有北方双孢蘑菇栽培基地,还有灵芝盆景的展示。会议期间,还召开了老梁主持完成的北方夏季双孢蘑菇栽培的技术鉴定

    1999年-2000年,老梁担任大同市南郊区科技顾问, 这当然是老梁担任顾问期间的杰作。  但外人只是看结果,表面轰轰烈烈、风风光光;只有桃花源中人,才知道风光背后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

      大同项目的开发,其实,可以追溯于1998年, 当时我的学生曾国耀在大同市销售蘑菇,当然也做点技术开发工作。遇到问题,自然就要请老梁去排忧解难。这样,老梁就涉足于大同食用菌开发了。初始就是就事论事,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东奔西跑。这当中老梁经受了失火、煤气的风险,承受了感冒大病一场的报应,体验了世态炎凉的失落。后来,老梁不甘寂寞,又搜肠刮肚,攀援结贵,主动出击,但遇到的是无的放矢、劳而无功的尴尬。最后,经过半年的辗转时日,终于见到了明主,接触了领导,确定了项目。可项目如何实施,还得推荐引进,调查考察,讨论洽谈。好在老梁当年东西南北中,到处点火冒烟,到处发展基地,到处结识各路英雄好汉,可从中从容推荐介绍,供领导任意挑选。经过几个回合、几番斟酌,最后确定,河南许昌李彦增,承包香菇项目的开发生产;浙江黄良勇,承包产品的加工销售,老梁才是大功告成松口气。当然,后来,李彦增带领他的家乡子弟兵,在大同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黄良勇也从家乡招兵买马,到大同安营扎寨,大捞一把,满载而归。这些就是后话了,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里进一步发挥。

      下面,是当年项目前期产生、酝酿、考察、确定的日记摘录。任何一件大事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小人物人与小事情。内行人不但可以从中收获到意外的原始的技术资料,点滴的技术精华,而且可以从中品味出有滋有味醇厚绵长的人生故事,从中感悟出是深邃莫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哲理,外行就是枯燥无味、浮光掠影了。

1998.8.3  一早曾国耀来,下午火车到大同,晚上宿小曾家。

8.4  一早出租到南郊西坟村,香菇厂。个人参股,管理尚可。看似能将本钱收回。

11.8  晚上12点与林吉兴一块火车到大同。

11.9  早5点到大同,出租车到王家园矿药厂,妻兄20年不见,他是矿药厂一把手,带兰、林二位厂长到西坟村,新建30个高标准大棚,菌袋已不出菇,停止管理了。矿药厂态度不积极,失望,白跑一趟。饭后与宏安聊天,下午火车返忻。

11.12  下午大同郭生俩口来到新路看了菌墙出菇情况。他要买添加剂处理已出菇的废菌袋,每个菌袋还可出到3俩菇。 

11.16  大同孙经理车来,下午2点多到新路拉150瓶平菇原种,驱车直达涞源。7时到,气温骤降,双孢蘑菇、香菇等已经不出。匆忙中拉80瓶原种,经灵丘、浑源到大同南郊与怀仁交界出的张留庄,深夜2时到达。

11.17  孙经理,山西工大毕业,承包工程后买地100亩,在这里建大棚,现在种平菇,香菇。大风降温,上午到大棚内转一圈。平菇发菌尚可。具体生产技术交待了曾国耀。

11.18  上午孙经理曾国耀来一下,谈林吉兴去种双孢蘑菇和买他的香菇菌袋事。山东76级朱锦义任市蔬菜办主任,来聊天午饭后到高寒所。

11.19  上午等车,朱锦义11时来,一块到高寒所,孙振所长谈北方花菇和双孢蘑菇立项和示范。饭后到张留庄,孙经理没有谈几句话回城。晚上宿农场,旷野中的几间屋子中。12时,炉子冒烟,寒风中开门。朱锦义发现得早,避免危险。

11.20  6时起床,结计返忻,7时孙经理来,说车上坐不下。一上午等车。午饭后,吉普车送朱锦义到综合楼,送自己到铁建宾馆,见林吉兴,他正联系防空洞。4.30回城返忻,晚上10.30到家。

1999.1.3  下午火车到大同,晚8时,没有见到孙经理,他没有来接,住铁建宾馆,呼孙经理,即来,有点蹊跷。到红旗大酒店吃饭,孙经理谈他出硬件,投资,自己软件,技术市场信息。曾国耀生产的大部分坏掉。

1.4  上午朱锦义来,后西坟村郭生来,中午南郊区张书记、周区长来吃饭,谈合作。下午连呼孙经理来接,想到菇场看看,没有回音。晚上11时火车到北京。

4.22  中午涞源火车到灵丘,大同郭生、南郊科委徐车接,途径恒山,悬空寺。下午到大同南郊,谈南郊食用菌基地发展方案。晚上郭生一室,宿南郊宾馆,打鼾声,极不安静,休息不好。

4.23  上午到西坟菇场,去冬接种的有的脱袋出菇还可以,有的没有起泡,没有转色,脱袋太早,积温不够。今年春天生产的菌袋毛霉污染严重,水分太大。中午到小南头乡600亩土地规划菇场,要发展成北方中部地区食用菌集散地。下午给科技付乡长作报告。晚上好不容易给带3千元旅差费,这样就可以全力联系技术承包、产品包销单位了。

4.24  一早郭得民车接到菜窖,林吉兴在那里一块搞,地方不小,但夏天出金针菇温度太高,需要安装空调。后到曾国耀处蔬菜市场,平菇一次已经出一斤鲜菇,第二潮菇还没有出。11时火车回忻,5点到。

5.12  晚上大同周区长等来,涞源方招待。

5.13  上午返大同,广灵县午饭,后到一小庙、泉水,周区长、张清文主任等谈笑风声,愉快渡过。下午宿大同红旗大饭店404。

5.14  上午郭得民来谈菜窖种金针菇,搞原生质体育种驯化之事。下午到城关乡技术站座谈安排双孢蘑菇示范点。晚上写双孢蘑菇技术要点。

5.15  下午朱锦义,郭生来,郭生开车到振华菜市场和菜窖等地看曾国耀和林吉兴种平菇和金针菇。晚上82届校友张国伟来,药厂停产,开门市部卖药。

5.16   一早5时,河南段学义来,上午周区长、张清文等来互相介绍。朱锦义与高寒所所长联系,拟搞育种驯化,婉言谢绝,好不尴尬。曾国耀带一电厂工人来,要搞冬虫夏草。段学义谈箱式栽培双孢菇,30厘米X30深(25+5)X60,用70%石蜡,20%松香, 10%猪油,混合加热, 木箱处理,防潮防水.装料50斤

5.17  小雨,上午段学义、张清文一块到西坟菇场,菌袋污染严重,一蹋糊涂。下午南郊区政府谈合作协议,原则上定下。每个菌袋技术费0.9元,30万个以上。

5.18  上午返忻,朱锦义、郭生来送到火车站,张清文赶到。下午段学义宿招待所。

5.24  涞源,直到11点,大同来车,到农户看了一下。午饭后2点出发,5.30到南郊宾馆,张主任、周区长来,晚上孤独宿大房间,好在困极而睡。

5.25  上午郝月生区长来,他开门见山要保证销路,要外商来。没有兴趣听论证。中午到平旺乡,大同电厂厂长等一块吃饭,对双孢蘑菇感兴趣。下午张主任一块看了小南头的菜窖,能够利用。

5.26 上午与张国伟谈小南头成立菌种站,生产供应菌种,同时开展原生质体育种驯化,短线养长线。晚上张国伟、小南头刘乡长等一块在美食城请客,商量菌种站事。8点多回到511,张主任等

5.27  上午郭生夫妇来,谈他搞双孢蘑菇生产示范。张国伟来谈菌种站的事。

5.28  上午曾国耀来,后送到火车站,一路孤独无话到忻。 

6.21  上午三门峡市食用菌办水主任,段一块到段学义的中心看。晚上三门峡市李付市长,灵宝市的主要领导一块吃饭。

6.22  一天人来人往,晚上大同张主任等来。

6.23  上午张主任等由段学义陪同到灵宝市看香菇生产

6.24  一早出发,途经洛阳城,白马寺,登嵩山,看寺院,写诗上当受骗,旅游高消费,上不完的当,受不完的骗。下午到许昌,宿友谊宾馆,晚上李彦增请客,后大街上OK一番,自得其乐,大家满意。

6.25  上午李彦增的外甥女真真纯洁单纯带旅游,关羽住过的春秋楼,霸陵桥、关帝庙。下午到李彦增处,已经退掉大场地,又租用一小场地。其荣誉证多,下午看木耳专业村,吊袋栽培,简易菇棚,房前屋后,电视台跟随采访。

6.26  一早出发,中午到石家庄,后到灵寿县考察了白色金针菇专业县,大批发到南方,夏季价格高,6元/斤。

6.27  这几天气温高到当地极限,石家庄39度,好在车内空调。一早出发,中午住中关村一招。农村杂志社张玲俐来,晚上张主任等一块吃饭。

6.28  上午带张主任到公司见张喜群,谈建立鲜菇销售北京网,意欲在大同找点事干。下午张玲俐带到通县沙土堆一菇场,种茶树菇,干品味道好,珍稀品种,木腐菌的栽培方式,180元/斤。

6.29  早7时出发,途经延庆、怀来、新保安、宣化、张家口、万全等贫穷地方。中午到西坟菇场,发酵料偏干。

6.30 上午张国伟先来谈了小南头菌种站事宜。后周区长、张主任来,一块到水泊寺乡,张保山书记说要大搞食用菌,中午红旗美食城张保山请客,一村委出钱。下午到小南头,玉米秆20厘米发酵尚可。后到北村,料太湿。氨味重。天气太热,回宾馆休息。

7.1  一早周区长一块到南郊,小村乡,请来两位退休教授,80岁了,指导大棚。40亩大棚,玉米秆刚开始预湿。平旺乡没有搞。中午小村乡李乡长请客。小南头李强等来,菌种站事话不投机,此事不能再提,让他们主动才行。郭得民晚上来,已经投资8万,后果不好预料。

7.2  上午,朱锦义来,到林吉兴菜窖看看,种金针菇,安装空调,金针菇菌袋底部有杂菌污染。下午到南郊科委,给有关单位安排了下一步播种、覆土等。

7.3  6点出发,郭生一块工具车11点到涞源,下午装菌种,山洞内放的老化菌种,麦粒发酸。拉3800瓶,大部分是未长满的,麦粒没有发酸。郭生准备在大同销售双孢蘑菇。

7.27  涞源,早6点到南韩岭村。下午6点,大同车来,晚上宿红旗703。

7.28  早5点郭得民一块到菜窖,金针菇出,但菌种污染,两台空调机仅够两个窑洞,注定要赔钱。上午张主任一块到西坟,料干,喷石灰水补救;小南头料湿;北村料薄,菌丝可以。下午周区长来,小宋大讲销售网络故事。。

7.29 一早小宋回安阳,小曾陪,朱锦义下午来。

7.30  一天在酒店,无聊、孤独、难耐,但必须等李彦增和黄良勇来。

7.31  上午张主任一块到西坟、小南头、苏庄看。

8.3  一早返回酒店,黄良勇、吴志尧到。

8.4  上午张主任一块到小南头看

8.5  上午南郊区政府开座谈会,下午谈合同包销

8.6  一早李彦增到,谈合作方案,技术承包方案

8.7  一上午李彦增等一块在科委谈技术承包。下午到西坟,菌丝不太好,小南头菌丝找不到。

8.8  一天在宾馆等。焦虑,找不到郝区长

8.9  中午项目才最后确定。郝区长要销售方抵押2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9 09:52:30 |显示全部楼层

1998.8.4、大同西坟种蘑菇  技术发展有进步

     大同市水泊寺乡西坟村在1996年开始发展食用菌生产,开始是种香菇,后来从1998年到1999年进行玉米芯和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示范,到1999年到2000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西坟村是2000年北方夏季食用菌观摩研讨会的重要现场,完成了北方夏季双孢蘑菇高产技术的成果鉴定,为北方双孢蘑菇的生产做出了贡献;栽培成功了灵芝盆景,成了大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00年6月19日日记摘录:覆土20天已经开始出菇, 60%的较好, 菌丝发得好, 10%的操作有误, 要赔钱, 5斤以下; 10%的5-10斤, 10%的10-15斤, 60%的可达到15斤以上。

    9.6日日记摘录:  上午到西坟, 今年23个大棚种双孢蘑菇, 一个失败。 19个纯玉米芯, 产量2500-3000斤, 大棚5米X45米, 实际栽培面积150平方米。玉米秆和玉米芯各一半的一个棚产量2750斤。 纯玉米秆的一个棚, 产量2300, 玉米秆混合废香菇菌棒的一个棚, 产量 2150。玉米秆玉米芯加化肥尿素的一个棚, 产量2450。 一个棚前期水太大, 菌丝不好, 经过调整, 后期出菇很多, 床面布满。 配方是20公斤玉米芯, 25公斤牛粪混合粪。玉米芯出的菇较玉米秆质量好, 硬。 

    从2000年6月19日和9月6日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年西坟村双孢蘑菇的种植比较成功,同时,也可体会体验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可以看到有无数默默无闻菇农的流汗流泪,都有无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辛劳辛苦辛酸,绝对不是在高层华丽的论坛上完成的,也不是在鲜花、花环、西装革履领带中产生的。

    我参与指导西坟村食用菌生产前前后后有2年之久,印象深的是当年的蘑菇厂厂长郭生精明能干,态度积极,无论香菇生产,还是双孢蘑菇生产都卓有成效,管理上有一套,技术上有进步。是继河北涞源以后,较早系统地进行了玉米芯、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示范,为完善发展北方双孢蘑菇生产技术做出了贡献。

   现将当年日记记载列出,里面有点滴的技术进步,也有当地干部群众的执着辛苦。仅此为当年与老梁东奔西走、操劳操持、劳苦劳力的政府官员、村级领导、菇农朋友致敬!遥念与老梁建立了工作友谊的科委张清文主任,西坟村郭生村长!

98.8.3  下午火车到大同,晚上宿小曾家。

8.4  一早出租到南郊西坟村。香菇场,个人参股,管理尚可,能将本钱收回。

8.6  大同南郊水泊市乡付书记付乡长,西坟村书记、香菇厂厂长等来家,谈定聘用条件,说很快来签订协议。

11.12  下午大同郭生(西坟香菇场场长)俩口来新路看了菌墙出菇情况。他要买添加剂处理已出菇的废菌袋,每个菌袋还可出到3俩菇。

1999.1.4   上午朱锦义(大同市蔬菜办主任)来,后西坟村郭生来,中午南郊区张书记、周区长来吃饭,谈合作。晚上11时火车到北京。

4.22   涞源,中午火车出发灵丘,大同郭生、南郊科委徐车接,途径恒恒山,悬空寺。下午到大同南郊,谈南郊食用菌基地发展方案。

4.23  上午到西坟菇场,去冬接种的香菇菌袋,有的脱袋出菇还可以,有的没有起泡,没有转色,脱袋太早,积温不够。今年春天生产的菌袋毛霉污染严重,水分太大。

5.17   小雨。上午段学义、张清文(大同南郊科委主任)一块到西坟菇场,菌袋污染问题较多。下午南郊区政府谈合作协议。

5.18  上午朱锦义、郭生来送到火车站。张清文赶到。

5.25  上午郝月生区长来,他开门见山要保证销路,要外商来。没有兴趣听论证。中午到平旺乡,大同电厂厂长等一块吃饭,对双孢蘑菇感兴趣。下午张主任一块看了小南头的菜窖,能够利用。

5.27  上午郭生夫妇来,谈他搞双孢蘑菇生产示范。

7.3  6点出发,郭生一块工具车11点到涞源。下午装菌种,山洞内放的老化菌种,麦粒发酸.3800瓶,大部分是未长满的,麦粒没有发酸。郭生准备在大同销售双孢蘑菇

7.28  上午张主任一块到西坟,料干,喷石灰水补救;小南头料湿;北村料薄,菌丝可以。下午周区长来,小宋大讲销售网络故事。

8.7  一上午李彦增等一块在科委谈技术承包。下午到西坟,菌丝不太好,小南头菌丝找不到。

9.1   早6点红旗611,上午科委,下午与省执法检查一块看。西坟双孢蘑菇出的还可以,郭生覆土太干,菌丝没有进入覆土。

9.24  上午郭生送来蘑菇,谈出菇多,后火车回忻。

9.29  上午带安阳人到郭生处看。下午到小南头村委,正生产香菇原种,小麦粒加木屑等。石灰水煮沸小麦。

9.30  下午雨中开现场会,张主任重点是香菇,双孢菇准备明年春天再搞。

2000.2.15   郭生生产的双孢蘑菇原种, 因李彦增给的试管种时间长, 故有50%没有萌发, 萌发的吃料正常, 温度低生长缓慢.

2-24  涞源,大同郭生等来, 买走60瓶原种, 刘棋长海商量培训会后到大同。

4-7   下午到西坟村, 正在发酵玉米芯, 菌种生产基本没有问题。

4-21   后郭生等过来, 一块到香菇出菇棚, 已经开始出菇, 管理人工较多.第一潮菇畸形多, 积温不够, 营养积累不多, 菇畸形菇多, 估计第二潮菇后菇形会好转. 晚上宿西坟村委办公室.

4-22   大风. 西坟村的麦粒菌种内有酵母和细菌感染较多, 主要原因估计是常压灭菌的关系, 麦粒营养丰富, 易于感染. 故最好用高压灭菌.

5-16  上午到西坟, 玉米芯发菌可以, 但装袋的不发菌, 不吃料, 开口后, 有的开始吃料, 但大部分不好。郭生去年种的今年仅有零星蘑菇,而且颜色发黄, 质量差,覆土是沙性土壤, 易渗水, 效果不太好。

5-17   到西坟参观。

5-26   早饭后到郭生处, 发酵料装袋接种双孢蘑菇大部分不萌发. 灭菌后接种封口的也萌发生长慢. 玉米芯的下种3天后吃料已经2厘米. 有的已经覆土3天. 下雨, 大风, 太冷, 跑到汽车处,100元萨塔那返忻.

6-19下午到郭生处, 覆土20天已经开始出菇, 60%的较好, 菌丝发得好, 10%的操作有误, 要赔钱, 5斤以下; 10%的5-10斤, 10%的10-15斤, 60%的达到15斤以上。

7-2  下午郭生来接到西坟. 有7个棚已经大批出菇, 菇质很好, 硬, 大, 不开伞白. 玉米芯看来比玉米秆效果更好.灵芝盆景不错.

7-8 上午开大会,自己技术主报告,效果还可以,只是越讲越快。 下午参观,小雨中. 双孢蘑菇质量高, 香菇出得少。

7-9   上午主持技术交流,7台录像采访, 自己太累, 没有灵感, 效果很差。下午研究鉴定会,晚上双孢蘑菇鉴定会, 一直到11时。

9-6 上午到西坟. 今年23个大棚种双孢蘑菇. 一个失败. 19个纯玉米芯大棚, 产量在2500-3000斤, 大棚5米X45米, 实际栽培面积150平方米. 玉米秆和玉米芯各一半的一个棚产量2750斤. 纯玉米秆的一个棚, 产量2300, 玉米秆混合废香菇菌棒的一个棚, 产量 2150. 玉米秆玉米芯加化肥尿素的一个棚, 产量2450. 一个棚前期水太大, 菌丝不好, 经过调整, 后期出菇很多, 床面布满. 配方是20公斤玉米芯, 25公斤牛粪混合粪. 玉米芯出的菇较玉米秆质量好, 硬. 大球盖菇不吃土, 不出菇. 姬松茸也不出. 双孢蘑菇菌袋栽培的出菇多. 中午赶到市科委, 张主任等一块到南郊.

10-20  晚上赶到西坟, 郭生招待面条. 宿村委办公室, 一晚没有休息好. 床硬, 天冷.

10-21  双孢蘑菇大棚没有采温保温条件, 已经不能出. 大部分在2500至3000斤/150平方米左右。 西坟工作基本告一段落, 以后不需要经常来了。

2001.3  玉米秸秆夏季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获得大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9 09:52:58 |显示全部楼层

1998.8.10、菌种污染老梁蒙  紧急关头调彦增

      河南许昌的青年菇农李彦增,一经结识,就被老梁看好。在当年5月,受老梁邀请,北上河北、山西,到老梁的基地上考察,看看有无用武之地。李彦增到河北遵化参加了北方花香菇的鉴定会后,马不停蹄地到了山西忻州地区,参加有当地几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等参加的北方香菇座谈会,介绍了他多年发展食用菌的经验和体会,受到有关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好评。当时,老梁在忻州新路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占地20亩的食用菌示范基地。老梁事多,就有意请他帮忙,经过李彦增一段时间的管理,新路基地井井有条,老梁心中暗暗欢喜。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涞源发展双孢蘑菇生产,菌种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担任技术员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子,经验不多,如果按照正常的生产工艺,女孩子是可以胜任的,但问题就出在生产菌种的涞源原种场,当年还是属于国营体制,管理不善,技术员是个小女孩,也没有一定的权威性,菌种生产就没有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操作。

问题就是出在煮小麦用高压锅煮,小麦煮过后捞出来,装瓶,再高压灭菌。菌种污染的原因是煮过的小麦粒没有捞干净,又加入新小麦粒煮,旧的麦粒很易酸败,酸败的小麦粒就极易污染。当时的菌种污染怎么也控制不住,技术员小女孩责任心很强,愁的卧床不起,就是找不到原因。 我去以后,也只是从原种质量、灭菌彻底、接种环境、接种操作方面来考虑,谁能想到他们用高压锅来煮小麦,一时被蒙,怎么分析也找不到原因。困惑之中,就赶快打电话,将李彦增叫来。

李彦增毕竟有多年的实战经验,第二天到现场一看,马上就找到了原因,解决了菌种生产以来的困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后的生产中,凡是有重大项目,我肯定会想到李彦增,尽量让他能参与。因为我深深懂得,这些实战经验,只能靠长期实践积累,是宝贵财富,也好弥补我的不足。

    下面是当年的原始日记记载摘录,从中也可品味当年那艰苦的岁月,原始积累的岁月,技术的每一点进步都浸透了技术人员、菇农群众的汗水和眼泪啊!

1997.5.28   一早赶回公司,张振喜、李彦增、贾身茂已在等。12时赵建荣来,5时到遵化招待所。  

5.30  9时到蓟县闻经理菇场,菌袋坏掉的40%,水分大、接种孔太小太浅菌种不着料。晚9时小巴到西站,李彦增买票。

5.31  早8时到太原,11时忻州。下午张振喜、李彦增到新路基地考察。

6.1   忻州饭店2楼小会议室,郑红光县长、吕迎奎书记、张月梅付院长、张银锁等近20人座谈。张振喜、李彦增介绍河南香菇产业的发展。李彦增谈答应派一位技术员,搞双孢蘑菇,一斤菇,一元技术费。下午5时将张李送上到太原的汽车。

1998.5.12  闫开和、李彦增、李文书一块到闫开和老家,一路修路,4小时才到。花椒树稠密,树荫下栽培花菇和木耳有发展前途,挖浅沟,栽培袋竖起,浅埋,4-10月份出菇,或脱袋、横卧、上复2厘米沙土。下午绕路五台、红表沟返回。开和的亲戚买段木和木耳种,种木耳。

5.13  新路倒金针菇菌袋,发酵、种双孢菇。中午与李彦增一块给学员开会,委托他管理一段时间。

7.20  上午到新路与李彦增谈他来新路合作事,新路他管理。后一块中巴进城,他经太原回河南。

8.1  上午到新路,李彦增二人来,初步商定合作事。涞源来电,双孢菇已出,松一口气。

8.2   上午带梁柱到新路,进一步与李彦增谈合作,由他来管理。下午回忻。 

8.5  新路,从埋土里挖出菌袋,出了不少菇蕾,通气了?震动了?李彦增去了南庄。 

8.8  下午4点到涞源。红梅生产的菌种基本坏掉,她愁病了。晚上宿场内,条件太差。

8.9  早上打电话给李彦增,他下午4时到,晚上一块宿小旅店。

8.10   早上与李彦增一块观察分析,菌种污染的原因是煮过的小麦粒没有捞干净,又加入新小麦粒煮,已酸败、腐败的小麦粒极易污染而造成。与邹厂长谈今年1万平米双孢菇,明年10万平米,10万袋香菇。双孢菇菌种2元1瓶,香菇菌袋3.5元1袋承包。中午火车返忻,一路寂寞。

8.12  李彦增已从涞源回新路。 

8.13  李彦增下午回河南。 

9.3  李彦增从河南来,到新路安排。

9.16  骑车新路,中午李彦增一块到小饭店。

9.18  上午科协,为科普日搞一个版面,新路基地介绍。

9.22   上午科普日活动,李彦增和清风来参加。

12.11    -13.5度     李彦增从北京来,上午骑车到新路。平菇产量很高,每天100斤。与李商量,春节后来人一块算帐即可,不派人来了。

12.12  -13,5度,打印花香菇一书,下午李彦增来家,带书稿回河南。

1999.4.19   风大小雨,下午看双孢蘑菇小册子。晚上刘琪从保定接来李彦增和螺河小邹,后张总和赵贺文接来。晚上与李彦增聊天到2点。

4.20  上午给菇农讲课,双孢菇。下午看部队留下的山洞,通风、面积大,有利用价值。

4.21  上午下乡看农户发酵。晚上孙局长来单独找李彦增谈山洞利用问题,他要入股。李彦增给乔经理打电话,谈育种设备需要不多,透露技术费较多,乔经理要自己亲自给他打电话。

4.22  一早送李彦增上火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9 09:53:11 |显示全部楼层

1998.11.1、赵主任起草香菇标准  梁老师受邀主持审定

      1998年11月1日,在中国北方香菇的发展史上,应该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第一部北方香菇标准通过审定,问世了。这部标准就是唐山市食用菌开发中心赵建荣主任主持起草,由河北省质量监察局组织审查通过。 老梁受邀参会,被聘请为审定委员会主任,主持了整个审定工作。这应该是我和赵主任合伙干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十多年精诚合作、同甘共苦的历史见证。

      以后,遵化香菇地方综合标准,发挥出了它应有的历史作用。标准实行几年以后,遵化就成为北方第一香菇大市,遵化的香菇产业就驰名中外,老赵也成为遵化食用菌界的功勋,成为中国食用菌界的明星名人。当然了,老梁在这次评审会上,也留下了一些花絮趣闻,笑料笑谈,在故事“贪图虚荣弄虚作假历史还原心安理得”里,将会进行详细曝光介绍,这里就不多讲了。

当年日记有关摘录记载

1998.10.30  遵化赵建荣来电话,邀请去遵化制定香菇标准。

11.1  饭后,直达遵化,到张家窑,黑龙江人来承包,投资种香菇。大袋,脱袋出菇。试用了埋土出菇,菇形好,菇质厚。晚上,见省、市技术监督局领导。

11.2  赵建荣等编写了北方香菇综合标准,邀请自己来主持审定, 一天高度紧张,逐字逐句修改,真有点头昏脑胀。晚上歌舞厅唱歌、跳舞到12时,换换脑筋.

11.3  上午开了简短的总结会,自己谈到这样系统制定的标准是全国第一家,意义重大,将对遵化的香菇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邀请给遵化题词:遵化香菇标准化,北方香菇新起点,由高书红代笔。

11.4  上午骑车到北沙滩卯晓岚家,送审定会给的物品和200元钱给他,这次峁晓岚没有去参加审定会,但考虑到他的名气,自己建议把他列为审定委员会主任,这里当然也有自己与他的私人交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4 08:22:26 |显示全部楼层
 

2000.3.7、山东商谈菌种生产  母亲病逝回家奔丧

    2000年3月7日, 我完成了河南新郑的工作,由新郑农科所派车送我到山东的定陶。小宋在那里收购香菇,我们约定定陶会面后转道东阿,考察双孢蘑菇生产,协商承包当地菌种生产事项。当天晚上我们按计划到了东阿,天色已晚,只好就近在路边旅馆住下。第二天一早转到东阿县政府宾馆,考察了双孢蘑菇生产现场,会见了当地乡政府领导,谈定了承包生产当地30万瓶的菌种生产任务,商定第二天讨论制定工作方案。

    当年山东的香菇生产、双孢蘑菇生产情况,在日记里记载已经非常详细,感兴趣者可从这一个村、一个乡的生产情况,窥视当时食用菌生产发展的实际状况。我这里就顾不得多说了,因为老梁这时候又遇到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一件大悲事,虽然人人都会遇到,但毕竟这噩耗真的降临之时,还真是丧魂失魄、悲痛欲绝,什么天大的事情也顾不得了。

     就在3月8日晚上,我和小宋在宾馆房间内看完了电视新闻,按照习惯,给家里打个电话,犹如惊天霹雳,我的母亲已经在3月7日上午8点半左右,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了。悲痛难忍,泪如雨下,一晚上基本没有入眠,第二天天刚放亮,老梁急急如丧家之犬,慌慌如漏网之鱼,慌不择路,有车就上,终于在晚上赶到了老家。

     因为有母亲病逝这件大事,故当年前后几日的日记记载还比较详细,后来东阿菌种生产项目并没有落实,是否与我母亲突然去世有关,不得而知,可能也受点影响。不过我们考察了当年的生产情况,增加了我们大脑的资料库,也是收获。

2000.3.7  新郑,7点杜学理等来, 一块出发, 后座朦胧睡意一直到9点,经荷泽于下午1:30到山东定淘东平乡, 小宋在那里收出口花菇,4元1斤, 老百姓种下香菇卖不掉, 怨声载道。下午到荷泽汽车站等到5点出发, 卧铺车, 拥挤不堪, 晚上10点才到东阿, 宿路旁宾馆, 条件简陋, 卫生间气味使人难以入眠, 开窗后入睡。 

3.8  一早转到县政府宾馆, 单庄乡陈玉林书记过来, 谈承包菌种生产30万瓶。 后到蘑菇棚,覆土纯粹是壤土, 较厚, 发粘, 土层内菌丝明显, 较粗; 出菇稀稀落落;据了解50%种植户产量1-5斤/平方米, 50%的种植户5-10斤; 到乡政府看菌种生产用房。下午签订菌种生产合同,小宋谈菌种生产方式, 一是转包给其他人, 二是要台湾人在北京用生产金针菇的设备生产。晚上饭后, 看完现在播报约9:20给家打电话, 风风告之母亲病危速回, 给书芳家打电话, 丑三告之母亲已经于昨天上午突然心脏病去世, 悲痛难忍, 泪如雨下。 一晚上与小宋聊天, 不时回忆母亲。 基本没有睡意, 朦胧中5:40起床, 看时刻表只能辗转汽车速返。

3.9   早6点离开宾馆,走到东阿汽车站, 6:30出发, 7:30到聊城; 9点出发, 11点到邯郸; 11:30出发, 1:30到石家庄; 2点出发, 5点到太原; 6点出发, 7:15到家。 俊川在家等, 书芳通电话, 晚上不用回去, 定下明天一早回去.

8.3  5:30开车出发, 下午2点到东阿, 谈菌种生产, 晚上乡书记乡长来应付一下。

8.4 一早出发到内黄, 小宋随车, 东阿决定不去新郑市考察, 不生产菌种, 全部买菌种, 此行东阿完全失败,心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4 08:22:55 |显示全部楼层

2000.3.19、金针菇生产工厂化   房山区长寿去考察

      长期在蘑菇销售第一线,小宋对于什么产品好销,什么产品滞销,自然非常熟悉。我印象中,大概是在1996年开始,小宋就经常在我耳边唠叨要搞工厂化生产。但在那个时候,小宋这个提议老梁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内心认定这是天方夜谭,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工厂化起码在5年以后。中国劳动力多,便宜,机械化还不普及,尤其是产品的价格不高,搞工厂化肯定赔钱。老梁这个认识其实只维持了一两年,到了1999年,老梁就开始接受小宋的理念了, 有条件的地方要搞工厂化,工厂化才能出精品,产品才能标准化。

2000年3月19日,经小宋介绍, 老梁在北京结识了台湾商人林先生,林先生在北京房山区建起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老梁的显赫背景估计有小宋的吹嘘,林先生自然礼贤下士,请老梁到他的工厂考察指导了。

3月22日,实地看了林先生在房山区的金针菇生产厂,公道讲,这是第一次现场看工厂化,对于机械设备、工艺流程老梁自然不敢多言,但来而不往非礼也,老梁头上顶着这海外留学归来博士的光环,也得说点什么。当时对于培养基配方,老梁还真的感到有改进的必要和余地, 因为当年林先生的生产工艺是照搬台湾的,培养料配方也是一成不变,只用米糠和木屑,我建议他试验试用本地原料,如玉米芯、棉籽壳、麸皮等。

     参观考察了林先生的工厂化后,小宋还是经常念叨要建立工厂化生产,后来,他还在安阳折腾了一段时间,还说要聘请老梁担任顾问之类的,但后来不了了之,我也就再没有过问后续的发展。

 当年林先生金针菇工厂化的流程工艺日记内有所记载,金针菇工厂化发展到现在,当然更加成熟,更加先进, 但主要的流程,除了液体菌种的应用外,其他程序和设备恐怕改变不大。

2000.3.19 与长海一块到北京, 后一块到小宋处, 见台湾人林先生. 花菇内销水分低, 可价格也低, 实在可惜,要搞精品,金针菇质量高的8元, 可石家庄老百姓种的才1.5元.

3.22 上午与小宋一块到房山金针菇基地, 机械化生产,工厂化出菇, 自动拌料,装瓶,灭菌接种, 培养,出菇, 米糠33%和木屑77%, 出一潮菇就挖出, 可用作肥料和发酵后生产双孢蘑菇, 或生产其他食用菌。 一块规划生产菌种, 定下联系菌种客户。

10.28 下午到小宋处, 后一块到安阳, 87次。 小宋要在安阳投资300万搞控温控湿的工厂化栽培。 上庄基地也应该搞成工厂化, 不能搞大棚生产, 投资不少, 是农民式的生产, 出不了精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4 08:23:21 |显示全部楼层

2000.3.23、回忆我们的母亲

     公元2000年3月7日8时20分左右, 母亲不声不响地离别了, 她走得是那样地匆忙, 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留下, 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无限的思念. 母亲在她人生的73个春秋里, 饱经了人间的风霜雨雪, 历尽了世间的千辛万苦, 创就了一份令世人羡慕的家业,养育了两代努力奋进的儿孙. 她以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 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无以估价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默默地向我们告别了.

     母亲从儿年起就过早地替外祖父母担忧, 为生计操劳, 照应着年幼的舅舅们. 20岁与父亲结婚, 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 青年世代的父母亲平日靠种一点薄地, 给亲朋邻里打短工度日. 冬季农闲时就更加忙碌辛苦, 在寒风刺骨, 大雪纷飞之际,为挣几个活钱, 父亲天天赶着毛驴, 背着煤炭, 走在盘山小路上.母亲陪伴着起五更睡半夜操持家务.

     母亲一生生过五个孩子, 但终因家境艰难, 忍痛抛弃两个.为了我们兄妹三人的成长, 解放初期, 她毅然让父亲出门到大同工作, 自己独立在家抚育我们兄妹三人, 以她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毅力, 担负着一个男人都难以支撑的重担. 当父亲在外省吃俭用第一次给家寄回80元钱的时候, 父母亲才过了一个没有债务的春节. 这也使母亲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她决心忍讥挨饿也要有自己的一处住房. 1964年母亲终于用父亲微薄的工资, 在供给我们兄妹读书的同时, 购买了一处当时令村人羡慕的住宅. 母亲的这种精神和毅力, 就是连父亲也不敢相信, 仅能勉强度日和维持我们兄妹三人念书的一点微薄工资, 竟然积蓄成上千元买成住宅.  在此期间, 我们兄弟俩人在念中学, 妹妹读小学, 母亲又经过近10年的劳累, 建起了当时村里一流的新居. 母亲终于以她惊人的毅力和辛劳的操作, 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位平凡妇女的不平凡精神.

     母亲在艰苦创业的同时, 不但抚育我们兄妹三人, 而且把表妹二牛幼年从舅舅家接来, 视为亲生女儿, 抚养成人. 在她中年以后, 本来已经完成了自己抚养儿女的责任, 又亲手带大我们的下一代子女.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 但她以自己一生的艰难, 换来了我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教育, 使我们都各得其所, 成家立业. 现在长子在大同工作, 次子一直读书到博士研究生, 海外留学归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知名专家;  女儿也成就一份令村人注目的家业.

      母亲将大孙子从一岁一直抚养到大学毕业, 参加工作; 她一手带大的大外甥女考入世界著名的清华大学, 现已经在攻读研究生课程; 她亲手带大的二孙子也已经在北京攻读大学. 她深明大义, 精明能干, 其过人的胆识、坚韧的毅力、终生艰苦创业奋斗的精神、对亲人无私奉献毫不考虑自己的精神给了我们后辈儿孙们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使我们受益终生.

     母亲在抚养儿孙的同时, 还伺奉着我们的外祖母一直到90高龄.身体一直欠佳的大舅至终。在父亲重病卧床之时, 是母亲一直伺候到终. 在她已经疾病缠身之际, 还时刻在惦记着亲人而毫不考虑自己.

     母亲是一位有骨头、有毅力、有智慧的坚强女性. 她一生的含辛茹苦,辛苦劳作, 到晚年积劳成疾, 病魔缠身. 但她宁苦自己十分,决不拖累亲人一分. 她从没主动提出为自己看病, 至终没有躺在床上让儿女们伺候一天. 就在她临终前一分钟还在操持家务,将一切她认为应该安排好的家务干完之后, 她悄悄地独自一人离我们而去了.   

     母亲虽然是一位很平凡的农家妇女, 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她的一生处处体现着中国妇女吃苦耐劳, 任劳任怨, 勤俭一生的优良品质. 在她的晚年, 我们的经济条件已经大大好转, 但她从来没有为自己提出一点要求, 关心的还是亲人们的生活. 她的一生就是这样, 只知关心疼爱亲人, 只知奉献, 不求回报. 作为我们后辈儿孙, 为了各自的家业事业, 长年奔走在外, 不能常在母亲跟前孝敬, 实在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 痛悔莫及. 母亲虽然离我们而去, 但她的音容尤在, 母亲的精神、 毅力、智慧将是我们后辈儿孙们无尽无价的精神财富.

     但愿母亲英灵有知, 含笑九泉!

     安息吧! 母亲!    

 

伟大而平凡的母亲

发布者 自由人8738 2008-09-06 18:01

二舅,读你此文,令人泪下。
我不能忘记,当年我考上清华大学之后,姥娘是何等的欣喜,逢人便对人家讲我怎样从小立志怎样奋发努力。我一直想着,等我毕业挣了钱,一定要好好的陪着姥娘,看看她无数次说过的清华园。可是没有等到那一天。在我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姥娘悄悄的走了。
永远再没有机会。姥娘走的很安详,可是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的遗憾。
只能将悲痛化作生活的动力。
我一直相信,姥娘并没有离开,她还在牵挂着我们关注着我们。我们的成功和喜悦,她一直都看得到!

发布者 搜狐网友 2008-09-07 21:26

我跟姥娘共同生活了有五年,那时候,姥娘的身体已不再硬朗.是的,年轻时候的苦难夺走了她的健康,但是姥娘的精神却是愈挫愈勇.她的坚韧,顽强值得我们学习。
姥娘虽然离去了,但是她的精神不会消失,相信我们,我们这些后辈会将它传承下去.

发布者 太难找个名儿了com/) 2008-09-08 13:03

伟大的母亲 永远的怀念。

发布者 xinsheng2007524 com/) 2008-09-08 16:16

坚强而又智慧的母亲,让人肃然起敬!

发布者 安荷 2008-09-09 12:41

看了文章和两表妹的留言,我无话可说,泪流满面!!!

发布者 搜狐网友2008-09-10 1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4 08:24:01 |显示全部楼层

 

2000.4.28、提破包坐三轮警察怀疑  被问话进公安哭笑不得

       老梁几十年来,风里来雨里去,走过了千山万水,深山草地;经历了狂风暴雨, 风险危机; 见证了魑魅魍魉, 明枪暗箭;体验了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可谓见识广、经历多,人生丰富,也不枉一生。 正是:西天取经上大道,一走就是几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咱都经历过,咱都遇到过,但都挡不住咱的火眼金睛,洁身浩气,最终咱能化险为夷、脱身而去。

       咱今天再讲一件令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的经历往事。那是2000年4月28日的早晨,老梁如平常一样,在灵宝大酒店前台结算了房费,出得门来,向车水马龙的公路上一招手,一辆三轮摩托车就停在眼前,到供销社食用菌研究所,5元钱,不用搞价,已经是轻车熟路。前面拐个弯,就要到达目的地时候,说时迟那时快,一辆吉普车突然停在了三轮车的前面,车上下来几位便衣人士,招呼老梁,我们是公安局的,跟我们走一趟。老梁当时虽然大吃一惊,但也没有乱了方寸,你是公安局,我是科学院的,有什么事情。我们找你调查一下,说着拿出一个小本子晃了一下。老梁看看周围,依然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光天化日,这几位看来也不像歹徒,老梁有了底气,伸手要仔细看看证件。 还真是灵宝公安局的红印,照片、警号,正规的精致公安局工作证。希望你配合我们的工作,大概他们看到这位坐三轮车的也不是等闲之辈,语气有所缓和,不再不容置疑、嘟嘟逼人了!好吧,配合公务,公民有责,咱只好乖乖地上了吉普车,到了公安局。

    哪里人,来灵宝干什么? 我是中科院的专家,来灵宝指导工作!冷笑几声,中科院的专家,大清早的,你提个破包,坐上三轮车,在街上乱跑,像吗!?  中科院的专家,都是领导专车接送,那有你这样的专家?!我初次来时,也专车接送过,你们县里的领导、三门峡市的副市长都请我吃过饭,你们可以打电话问一下嘛!我说着,把破包里带的资料翻出来,试图证明我的身份。扫了一眼,说,这不能证明什么!我又找出了一张电脑打印的白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其中有河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笑南的电话,我说,你们省委组织部王笑南部长是我的同学,你们可以打电话问问!这次,他还真得拿过去看看,语气有所缓和,但继续问话。你昨天晚上干过什么?朋友聊天,谈工作,睡觉!昨天晚上,我与灵宝市食用菌办的阎峰住一室,你们可以给他打电话问一下?好吧,你好好想一下!说完就出门了。

    我想可能是找领导请示去了,也可能是打电话去了。 过来一会儿,还不来,我拉门,已经上了锁。这还了得,我又没有犯法,怎么把我关起来了。要说,咱老梁当时还真是底气十足,急中带气,就用脚拼命踢门,你要干什么!?我上厕所,开了们,厕所回来,那位警察又出去了。这次没有关门,老梁正好带一份英文资料,就在室内大声地念起了英语。

    过了没多久,那位警察同志又进来了,心平气和地和老梁说,我们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把你叫来的,我们也是为了工作。你既然是中科院的专家,也应该理解我们,配合我们的工作。语气变了,态度变了,平等地对待咱老梁了。如果是这样,咱老梁也知趣,事情真的闹大,麻烦我省委组织部的同学,麻烦三门峡市、灵宝市的领导,也没有多少意思。老梁就顺水推舟,如实地讲了昨晚的一些情况,我和食用菌办的干部阎峰住一室,9点左右,进来位小姐,要做生意。两位大男人,也就顺便与小姐聊聊天,换换脑筋,活跃了一下气氛,小姐见我们没有做生意的意思,也就走了,前后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

   我还特意讲到,灵宝大酒店,我经常来住,大酒店内小姐多,每次来,都会敲门,都会来干扰,你们公安局也应该管一管啊!警察同志不置可否,要我在问话记录上签了名,说了声,谢谢你的配合,还客气地讲,用车送你吧。这种不愉快的遭遇,我心想赶快脱离,赶快忘记,还用你的车送,又不是什么辉煌光彩的经历。谢谢好意,出了大门,手一招,三轮摩托送到研究所,什么也不说,研究所的工作还等着我。

    后来,老梁反思回忆,就在我前台结账时,昨晚那位小姐正好过来,与老梁打了个招呼,老梁也礼貌地随意应答了一句。当时在大厅沙发上坐着的几位,就是穿便衣的警察同志,看来,他们在那里就是在守株待兔,看到你与小姐打招呼认识,就肯定有不正当的勾当,于是乎就跟踪出来,适当时机,抓住审问,罚款了事。这次,没有如愿,虽然,老梁的笔录,给他们个台阶下了,估计以后领导追究,也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毕竟白忙活了一顿,也够倒霉。

    小姐,其实还是一位17岁的小女孩,现在公安部还特意发了文件,不能叫妓女,应该叫失足妇女,这位就应该叫失足女孩,老梁礼貌地回应其问候,应该也是对失足女孩,人性、人格的尊重,也许对于女孩的改邪归正、走上正路还有所裨益。

    警察明知道灵宝大酒店里有小姐活动,不到大酒店检查,到离开酒店时再抓捕,也是为了酒店的业务,为了酒店的生意,也是一番好意,可以理解。但老梁在灵宝大酒店有了这次不愉快的经历、记忆,从此就再没有到大酒店住过,看来,大酒店的生意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就有违警察同志的初衷了。

    当年日记记载,也可验证:

2000.4.27   下午3点多到灵宝,晚上宿灵宝大酒店502, 食用菌办阎峰来, 谈到研究所的菌种质量最好, 污染低,菌丝旺盛, 科委的菌种污染率高, 毛霉等感染高。 三门峡按摩女来,阎峰开玩笑。

4-28  早饭后退房, 去研究所的路上, 被公安巡警叫到公安局询问. 想罚款,问自己干过什么违法事, 莫名其妙! 沉着镇静, 10点多让走. 增加点社会阅历经历而已. 后到研究所安排球盖菇用麦秸发酵, 不宜加粪, 干发酵料加石灰水种姬松茸。下午温塘华源宾馆214,晚上李江河来, 谈菌种生产。

4-29   上午简单制定了红日集团2000年方案. 郝建岭过来聊天. 陈智寿窑洞内鸡腿菇积温够了后开始正常出菇.晚上10点多西北农大张琪来, 一直谈到3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4 08:33:01 |显示全部楼层

2000.5.11、远在天边思路开阔  近在眼前释疑解惑

     河北省农业厅在2000年2月份正式建立了食用菌服务中心,由环保站管理,直接负责人就是通占元。服务中心是在新乐原食品公司的场地上建立,聘请河北大学的杨国良教授为总工程师,到5月份,就举办了第一次全省技术人员培训班。我受通占元邀请,与5月11号、12号讲课两天。

     老梁虽然口才不行,但毕竟从1972年开始的大学学习, 就涉及食用菌的基础, 又经过硕士研究生几年真菌学的学习,博士研究生6年的专业学习,更有底气的是经过了前后近30年的工作实践,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给基层科技人员上课,那还不是小菜一碟。虽然有事先编写的培训班教材,有参考资料,但咱老梁讲课可不会照本宣读,而是达到了信口开河、随意调侃的地步。因此,讲课时放得开,海阔天空,自然驰骋。大至无边无际的宇宙,小至腾云驾雾的蘑菇孢子;远至渺无行踪的外星人,近至眼前苦不堪言的种菇人,咱都可以滔滔不绝,生动事例随手拈来。 理论课讲完,咱还与参会人员互动交流,解答问题,释疑解惑,听课人员还是比较满意。

     对于讲课,老梁也深有体会,讲课效果不完全在于主讲人的水平,还在于听课的对象。如果听课对象是没有实践经验、初次接触食用菌的新手,那就应该是科普式的讲座,这是在课堂上讲授食用菌的大学老师的强项, 因为大学老师一般口齿清楚,讲课条理分明,一二三四五六七,甲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听课者清晰、易懂,听过后笔记本上记得清清楚楚,头脑里装的满满乎呼,自然是心满意足; 但听课对象如果是基层实际工作者,而且是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听课,那就是喜欢听干实际工作的科技人员讲课,无用的套话、空话不多,虽然不很条理、不很清晰,但讲的东西生动有趣,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尤其在交流互动、提问题时,能取得真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天讲课,第二天就是生产实习,65位学员不但学习了组织分离的菌种提纯复壮的基本技术,而且结合生产现场了解了菌袋生产中的现实问题。

    这次培训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杏鲍菇还是属于稀有品种,各地都在探讨其栽培技术。当时有的菇农已经在采取覆土出菇,而且效果不错,在讨论中,我就大胆的提出,杏鲍菇也是侧耳属,栽培技术工艺类似与平菇,但比平菇娇气,培养难度恐怕要困难一些。

     讲课期间的日记记载摘录:   

2000.5.11上午讲课,海阔天空,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小到香菇孢子,由动物,植物,菌物,三者的关系,讲到人类来源于天外文明,下午回答问题。这里有的菇家杏鲍菇出菇后,就地埋入土中,有大量出菇,冷库内已经摆放20000袋,预期难料。食用菌研究所承包生产的杏鲍菇菌袋已经污染20%,估计要达到50%以上。

5-12  上午65位学员实习,组织分离和菌袋生产,下午与通占元一块到菌袋承包生产的地方看一看,污染严重,发菌方法和场地有问题,晚上9:30通占元和杨国良送到火车站,补卧铺上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