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9.9、白灵杏鲍试验栽培 吊袋覆土各有利弊
2000年,白灵菇杏鲍菇还属于真正的稀有品种,栽培技术还是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各地各显神通,进行着最佳方式方法的摸索试验。对于杏鲍菇栽培,虽然我在1999年就在河南灵宝市、新郑市进行过试验,但都是小规模、试探性的栽培, 而白灵菇还没有进行过实地栽培。
到了白水洼基地,咱有职有权、有人有地,就大张旗鼓地制定了生产方案,指挥着一伙青年男女学员,郑重其事地进行了生产栽培。当时,菌种生产、菌袋生产的技术也不是很成熟,要比熟悉的香菇、平菇污染高,出菇阶段,采取了吊袋出菇,后来又采取了覆土出菇。虽然菌种、菌袋生产时污染率高一点, 覆土出菇季节虽迟了点,但蘑菇子实体总算是长了出来,吊袋出菇的效果也不错,雪白硕大的白灵菇子实体煞是喜爱,河北省农业厅的通占元和杨国良教授还亲自来参观考察,咱在家里还专门设了蘑菇宴招待老朋友。
当时出菇方式,为什么要采用吊袋出菇,可能是考虑到要充分利用大棚空间,覆土出菇就是为了保湿、低温。后来总结发展了地上干摆6层出菇也可充分利用空间,或者用泥墙出菇,既利用了空间,也可保湿、补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积极想办法摸索试验的精神还是应该肯定的,好的技术、成熟的技术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
北京到5月初,气温已经很高,当时白水洼生产的杏鲍菇、白灵菇菌袋只有覆土出,但大部分覆土后,没有及时浇水,起了高温,绿霉污染,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对于白灵菇杏鲍菇的生产,当时已经提出了工厂化生产的方案,可惜没有实行。
从日记记载中,还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就是现在做的很大的北京蓝波公司,也在上庄乡,与白水洼相距不远。当年2001年,才起步,后来,还与白水洼基地打过官司,就是白水洼给蓝波加工的菌袋没有完成,造成蓝波公司的损失,官司好像是白水洼输了,将蓝波公司的生产定金退了回去。这里感慨的是蓝波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京城有名的蘑菇大企业,而白水洼的食用菌生产早已经销声匿迹、烟消云散了。
下面的日记摘录可见白灵菇杏鲍菇试验示范端倪,从中也可体会一种新技术诞生的曲折、趣味。
2000.9-9 涞源,拉400瓶双孢蘑菇菌种和150袋杏鲍菇和鸡腿菇, 12点到上庄乡。
9-11 将剩余的栽培种和杏鲍菇脱袋埋入土中,下午张明来, 谈房山杏鲍菇生产。
11-8 大同沈来, 买白灵菇菌种。 稀有品种菌袋14X29厘米聚丙烯袋, 装550克湿料, 合半斤干料。每天300斤干料, 装袋600袋。小麦120斤, 装瓶450瓶。
11-13 一天巡看了生产, 香菇菌种萌发力强, 麦粒菌种质量能保证,配发酵料效果好。
11-21 菌袋出现污染, 毛霉多, 破袋多,菌种出现污染,湿度高。摇瓶的污染多, 给杂菌更好的生长条件了,摇瓶后杂菌扩散快。
11-23 给培养室通气, 菌袋松口, 发菌快。
12-1 生产没有大的问题, 进展顺利。晚上开会, 布置下一步的工作,发酵料装袋, 菌种每天400瓶, 放慢速度。
12-2 设计工厂化菌袋生产出菇:每个培养室每次投料2500斤(大袋17X35, 500克料, 小袋15X30,250克料)。产1200斤稀有品种, 平均价格6元/500克, 产值7200元, 成本3元/500克, 利润3600元, 每年6个周期, 利润21600元.
发菌60天, 出菇45天.
接种室, 发菌室, 出菇室要上下排风扇, 接种室要灭菌,发菌室要干燥, 出菇室要控温控湿.
12-24 下午带小米到小宋处, 带几个品种, 特大高产杏鲍菇, 固安工厂化大个双孢蘑菇, 猴头, 天津杏鲍菇, 白灵菇, 上海白色金针菇。
2001.1-4 小米带20瓶白灵菇菌种到大钟寺。
2-10 晚上李侬开会,要求自己搞几个新品种,要研究新的,生产靠老蒋和小李,
2-15 今年春天生产计划:3号棚内生产,2-3月份生产杏鲍菇,白灵菇,4月份出菇;3月份生产香菇,早熟5-6月份出菇,后覆土出,晚熟品种10-12月份出菇。茶树菇2月份生产500瓶菌种,4月份生产5000袋,6月份出菇。
2-19、 杏鲍菇打孔接种的没有萌发,有的接种块上有绿霉,香菇基本没有污染。
3-12 带通占元,杨国良一块到白水洼看杏鲍菇、白灵菇吊袋出菇,后到上庄家中蘑菇宴。
4-1 隔天菌种和杏鲍菇菌袋生产,晚上辅导学员学习,草腐菌和木腐菌概念,10种珍稀菌的生物学和栽培技术。
4-5 杏鲍菇菌袋在大棚里低温发菌,生长缓慢,污染的不少
4-17 下午发现前一段生产的打孔接种的杏鲍菇菌袋90%有杂菌,50%报销,一头接种的也有40%污染。分析大棚内接种消毒不严,主要原料棉子壳是3年陈旧,大部分杏鲍菇菌丝已经发到10厘米,将其埋到土里继续发菌。
4-24 一天布置将香菇菌种全部破瓶覆土。
4-26 杏鲍菇石灰水处理覆土的出菇壮、多。香菇老化菌种全部处理埋土。杏鲍菇,白灵菇,吊袋出菇后也全部浸水埋土。据老蒋说,新乐正大规模生产杏鲍菇,据称3%的污染。
5-18 李侬谈到要成立生物技术公司。大棚内温度已经升高,告老蒋要通风降温,白灵菇菌袋埋土的有的已经被绿霉感染,因为覆土的有空隙,要大水灌实才行。
6-2 与李海忠商量了生产杏鲍菇的初步协议条件
6-3 杏鲍菇和白灵菇菌袋是否浸水太多,温度太高,有许多坏掉了,菌床上再覆盖一层土效果可能会好一点。
6-9 杏鲍菇菌袋生产1000袋,已经停止,接种口毛霉污染,接种室不通风,湿度大。
7-2 生料内加8%石灰,加棉花塞的瓶内,杏鲍菇菌丝生长旺盛,不通气的菌丝不萌发,料已经变酸。
7-30 老蒋,商量下一步如何搞,自己当技术顾问,老蒋同意自己安排好基地工作后,可以自有出去。后东小营张明介绍的老常来,一块到他处看,已经在建大棚准备搞食用菌,老蒋提出给他加工20万袋杏鲍菇、白灵菇菌袋,生产双孢蘑菇原料。
7-31 进一步与老蒋沟通,强调自己只搞技术。
8-2 下午张明来,讲到他可从金信老丁处1.5元买一个白灵菇0.9斤干料的菌袋,提议他挖地沟出菇,买菌袋30000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