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梁故事会

老梁故事会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1 17:27:09 |显示全部楼层
 

2001.6.6、初识赵总第一面  至今清晰没有忘

     2001年6月6日早上7点, 如约,老梁坐火车到了太原,当时,太原车站正在重新整修,绕过施工的蜿蜒隔墙,老赵在当时山西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曹素芳的陪同下,与梁老师首次见面。一身朴素、朴实的衣着打扮,看似一位稍有讲究的农民朋友;一辆风尘仆仆的微型面包车,将梁老师接到了他的科隆源种养基地。 记忆中那是围墙中的一片田地,一排平房、几排大棚正在施工,几个砖混结构的常压灭菌灶即将完工,……。

咱故事里讲这些10年前的事情,就是为了衬托咱10年后的今天。老赵已不是朴素、朴实的打扮了,而是一位穿着颇为得体、讲究、举止风度潇洒的大老板了;老赵也不是开着微型面包车了,而是有专职司机开着皇冠小轿车了;科隆源也早已是面目全非,不是那个围墙中的野地、施工中的工地了,而是优美的花园树丛、标准的菇棚排列、高大的加工车间、精致的培训小楼了。

这里还有一件与咱故事主题密切相关的事情需要交待,那就是我与赵总虽然在2001年6月初就结识,与咱老赵交谈甚欢、颇为投机,梁老师为科隆源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指点方向也早已开始,但我们的聘用合同是在4个半月后的10月23日才正式签定的,这正体现了老赵的为人处事,说话、做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慎重的,一旦决定就要有言有行,言必行、行必果。

空口无凭,有当年日记记载为据。

2001.6.6  早5点起床,火车到太原站7点,7.40曹素芳来接,小店赵开车。到小店公司基地,开始盖大棚,答应出旅差费,即来工作。中午请客,政协经主席社会阅览有共同。

10.22    7:30出发,到了小店区政府门口已经9:30,  赵经理和老武看了聘用合同,讲定从沁源返回时签订合同。

10.23  早饭后从沁源返回,签订聘用合同,赵经理给2001年的2000元旅差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1 15:24:04 |显示全部楼层
 

2001.6.1、忻龙有才志事业链完整  老梁助朋友产业链延伸

2011年6月22日下午, 在太原火车站与来自河北北方学院的忻龙祚教授相聚,山大校门口德龙酒店住。忻龙这次来,是参加其硕士毕业典礼的,我与忻龙是10多年的老朋友了,而且忻龙来山大读硕士,也是梁老师的怂恿与介绍, 老梁自然要来为老朋友庆贺一番。 晚上与良启、建荣、川英老同学,赵总、忻龙一块聚餐,饭后歌城尽兴,庆贺忻龙学位。

       第二天上午,    与身穿博导礼服的良启、硕士服的忻龙合影,也就完成了此次专程来并的主题。 中午,与良启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聚餐,一再加座,他的学生都有十几位之多,可以编成一个研究生班了。 老朋友桃李天下, 老梁自然要调侃逗乐取笑,活跃气氛,以示庆贺了。 餐桌两代学者学子酒杯交错,笑料笑谈包袱不断、流连忘返。 无奈我已经买好下午2点20返京动车票,只能恋恋不舍与忻龙提前离席,赶到火车站了。

    这次太原之行,一直与老朋友忻龙祚教授在一起,探讨老梁故事会,自然是话题之一。忻龙一下就抓住了故事会的核心, 梁老师走了独特的、特色的人生之路,特点就是想干事、要干事、干成事、干好事,这种人生之路的价值取向应该鼓励、提倡、宣传, 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了, 没想到忻龙还能有这样的高见。

       忻龙认为,要好好组织运作一下, 我说这就是你的强项了。与忻龙聊侃他的故事,我们合作多年,忻龙的最大特点,就是家业事业产业都不误。一是对家庭、对家族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他不但对其一对双胞胎孩子疼爱有加,而且对于他的8个姊妹兄弟全力扶持,奔波操劳,帮助他们从农村转到城市,从农村务农转为城市创业; 二是在事业上也创造辉煌,忻龙的社会阅历丰富,有学历、做过官、创过业、经过商、教过学。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当过农业局副局长,创办过公司,当了坝上口蘑开发中心董事长,后来又到大学当了老师,还继续深造取得了硕士学位;三是在坝上褐口蘑的开发中,从品种选育,到生产技术,一直发展到深加工;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名品,从名品到著名品牌,将褐口蘑生产进行了系统开发、建立了成熟产业链。

有这样翔实的资料,耳闻目睹的背景,略加思索,忻龙故事的题目就有了:忻教授有才志事业链完整   梁教授助朋友产业链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1 09:04:43 |显示全部楼层
 

2001.4.6、讲课指导滦南行  经典妙语感悟深

    2001年春天,在保定参加了河北省食用菌发展战略研讨会,经遵化赵建荣介绍,认识了滦南农业局局长和滦南农科园区的齐建伟主任。后来,邀请老梁去滦南考察、讲课,聘请为顾问。

    滦南当时种的是白灵菇,印象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比较有水平,管理有方,技术上也没有大的问题,技术比较成熟,白灵菇管理出菇很有特色。面临的具体问题是夏季白灵菇出菇难,正在想方设法解决夏季白灵菇出菇的问题。基地采取水帘降温、冷藏车内冷刺激出菇。现在看来,这些办法一是不能见效,二是即使见效也得不偿失。但不管怎么说,当时滦南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想方设法,有所创新的。

    在这个背景下,我的几次滦南之行,总是充满激情、总是在兴奋之中,每一次都有灵感,每一次都有思维的火花迸发,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看来正是应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的古训。

    下面将这些当时经典妙语搜集总结,参照当时产生的人文环境,探讨其产生的前因后果也许有些乐趣。

   “食用菌培养就是克隆,技术人员能出好产品,管理人员能出好产业”产生于4月6日晚上饭桌上,与农业局两位局长和齐建伟主任的自由调侃聊天之中。

   “技术出产品;管理出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基础产业,需要市长加市场”。产生于5月20日培训班讲课之中。

   “劳作成才、炒作成名、运作成事”产生于5月30日下乡奔波中,产生于与基层同行的调侃中。

   “菌丝体和子实体:低温刺激,产生原基;通风增氧,形成菇蕾;控温保湿,发育成子实体”。产生于5月30日在出菇现场给技术员讲课之中。

当年日记摘录:

2001.3-22  保定,参加河北省食用菌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赵建荣介绍认识滦南的齐建伟和农业局长,下午返固安。

4-6  下午4点到栾南,种20万白灵菇,棉子壳85,玉米面5,麸皮10,石膏粉1,石灰粉1,水分含量为1:1.5,比常规的水分含量高。有侧耳形和鸡腿形两种品种,鸡腿形产量高,墙式出菇,抹泥防止侧面出菇,14的聚丙烯袋,一斤料,鸡腿形的可出到1斤。

     晚上李局长,冯局长,齐建伟主任等请客,自由聊天,谈到食用菌培养就是克隆,一个好的技术人员仅能出一个好的产品,而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却可出一个好的产业,晚上宿一简陋宾馆,栾电宾馆。

4-7  上午到园区,仔细考查栽培,有污染的,但大多数白灵菇菌丝能将杂菌吃掉,配方内水分含量高,可菌丝生长照样旺盛。

5-16  齐建伟打电话,要求自己去讲课,当顾问。

5-18  准备到滦南的菌种,

5-19  7点与唐山农专两位老师到滦南宾馆。

5-20  上午讲课,尽量慢,内容尽量少,伤十指不如断一指,效果不错。讲了三个食品系统,市长加市场=新产业,技术人才=新产品,优秀的管理人才=新产业。

5-21  一早齐建伟和韩一块来,谈合作内容,废菌袋利用,发酵生产饲料,肥料,生产草腐菌,多品种生产,全年生产。上午到出菇地方,水帘洞降温,还有效果,可降至22度,白灵菇菇蕾产生仍然困难,看来得20度以下才能出菇,出一潮菇的全部扔出,告之可采用覆土继续出。

5-30  上午到滦南,午饭后到鸡场蘑菇房,路途微型车内,基层人员说梁老师奔跑太累,与他们调侃要有真本实事、要成才就得到基层劳作、要成名就得上串下跳搞炒作才、要成大事就得有牌子、有帽子、有位子在高层搞运作。

      大车间内18-22度,袋温在22度以上,没有原基菇菇蕾形成,冷藏车内12度,袋温17度,还没有原基。

      下午给技术员上课,讲到菌丝体子实体,两个阶段的转变,低温刺激,原基形成,通风增氧,菇蕾分化,保湿控温,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产的这三个阶段,要求条件侧重不同。

       这两天太累,加上风吹降温,车间内风机开后风速非常明显,上身穿一个T-恤,吹的身体不适,晚上一锅小米粥。

5-31  5点起床,齐建伟送到汽车站。

7-23  滦县县城,宿廉价宾馆,与滦南韩联系,明早车来接。

7-24  一直等到8:30滦南无音信,返京车上接到滦南信息,告之不能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9 15:23:40 |显示全部楼层
 

2001.3.8、崇礼讲课产生灵感  高寒夏季如何发展

     2001年3月8号到9号, 应邀在河北省北部坝上地区的崇礼县给当地干部、菇农讲了课,做了报告。由于身临其境,对当地气候、资源、地理特征、干部群众思维、精神状态有切身的感受,还有10几年来生产一线的广泛实践和积累,讲课中放得开,能自由发挥,灵感不断产生,不断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课后,加以总结归纳,条理推敲,竟然成就了一篇论文。虽然当时没有机会与兴趣公诸于世,但现在读起来,还颇感得意,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的意义。

    在此连同崇礼之行的前前后后日记记载,一并附后,也了却一番心意。

1、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激烈的竟争中,要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行发展和生存的竞争。

2、我国食用菌的主产区已经从东南华南西南一带向大江南北、 黄河两岸转移。下一步的地域性转移应该是“北移西扩”,主产区应该由现在的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向长城内外发展。利用中西部长城沿线纬度高、海拔高,气候冷凉、高寒的特点在夏季发展错季食用菌生产,大打气候资源牌。

3、食用菌产业如何发展:

(1).领导重视,政府扶持

   经济发达,市场经济成熟的地区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不找市长找市场”。但是对于崇礼县这样经济落后,食用菌产业还没有起步的地区,就必须得到政府的扶持,只有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个新的产业才能起步发展。

(2).组织形式

   公司 + 基地 + 农户;公司 + 大户 + 小户;公司 + 能人 + 众人。

   这里提出大户、能人就是要解决基地公司的经营机制问题。在这个模式中,公司承担提供菌种、技术、原辅材料和产品回收,承担大风险;基地大户承担菌袋生产供应,进行生产示范和技术带动,承担小风险;农户进行出菇管理,只有赚多赚少的问题,没有赔钱的问题,因此基本没有风险。这里政府,公司,基地就是要为农户致富保驾护航。

(3).食用菌生产的几个阶段

菌种生产,是关键,要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县龙头企业来承当。

菌袋生产,是基础,要由乡镇一级的生产基地或生产大户,当地能人来承当。

出菇管理,是重点,要由千家万户来承当。

产品回收,是保证,要由县龙头企业承当。

4、崇礼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1)游击区, 没产业

     如果得不到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 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有效扶持和组织引导, 一时就难以成规摸的发展,就不能形成市场, 只能成为食用菌生产的游击区, 形不成当地的主导产业.

(2)主产区, 第一产业为主

     发展顺利,2年左右连同张家口市的张北,沽源,尚义等地成为北方最具竞争力的夏季食用菌主产区。食用菌生产会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当地农村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3)中心区:一、 二、三产并重, 同步发展

     3-5年成为夏季食用菌产品集散地,定会产生一批从事收购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第二、第三产业人员。促成第一、第二、 第三产业的同步蓬勃发展,将会带动当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2001.1.5  火车晚点,下午5.30老蒋来,赵来面的车到崇礼已近晚上9点。

1.6  下午谈合作协议。

2-20  中午崇礼来5人,晚上安排其工作学习事项。

3-7  到崇礼,天冷。

3.8、3.9 在县委党校给菇农讲课,培训班,完成了大力发展夏季食用菌的概要。

5-31  到崇礼,晚上任书记请客,送甲克一件,这里气温6-35度,温差太大。

6-1  下乡,嘱香菇菌袋覆土,泌阳棚不能用,气温太高,上层的菌袋起了绿霉。老百姓怨声载道,香菇卖不出去,因为大部分是村干部带头搞,还没有大的问题。香菇花菇全国已经过滥,不能再发展了,赵来谈以2-3家大户重点户为龙头,搞几个杏鲍菇生产基地,提供原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9 09:39:40 |显示全部楼层

2001.2.21、十年前定规划豪情万丈  摊子大目标高空想一场

    2001年春天, 河北省农业厅筹备成立河北省食用菌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负责人通占元就多次与老梁商量、咨询有关发展事项。中间老梁也经常被请去讲课、考察、会诊生产中的问题,但正式聘用老梁当任顾问的时候,已经是当年的10月份了。

    服务中心负责人要老梁编写中心2002年的发展规划, 这当然是顾问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服务中心总经理的要求和我当时已有的工作基础,结合我对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了解,没有几天,就完成了这个规划。

    下面将这个当年的规划原汁原味地公布于众,也没有别的意思,毕竟是历史资料,就是毒草也可以发酵成有机肥料,用来培育更多的香花啊!但愿能为河北省新一代食用菌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即使是反面教材,那也是教材,毕竟当年老梁写这个规划时,那也是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完成以后,也是摇头晃脑地诵读修改了多次。有同样经历、背景和有兴趣者应该从中品味出一些有趣、有益、有用信息的。

     按照现在的认知、感知,反思、感悟,老梁总结了以下几点:

1、当年这个规划,根本不是一个企业性质的服务中心能完成的,就是将全河北省所有有关大学、研究单位、企业组织起来,联合攻关也是难负重任的。

2、服务中心和老梁一样,当年是豪情满怀、踌躇满志,都有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3、从规划中可以看到,一方面老梁是积极向上、敢想想干、正在干着一番大事业。另一方面说明老梁干事贪多嚼不烂、费力不讨好的老毛病还是根深蒂固,如果是现在就肯定不会出台那样一个规划了。

4、当时幼稚可笑地要试验保鲜库周年出菇的生产模式、要试验高寒地区夏季生产白灵菇、杏鲍菇的壮举,很快就失败了,好在也能即使总结了经验教训,急流勇退了。

5、规划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没有完成,如上所述,有几件是失败的,有几件是浅尝辄止,没有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中心根本就不是搞这些工作的,应该是为全省生产实际、为菇农的生产服务的。

6、不过,当时,跟随我的几位年轻人,都是抱着跟随老梁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年轻好学,积极上进,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几位今日能侥幸看到老梁的回忆故事,还望能取得联系,畅谈一番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也别有一番趣味啊!


河北省食用菌中心2002年发展规划

一. 充实加强中心研究发展部, 主要完成以下各项工作

   1. 收集全省栽培的各类常规品种和珍稀品种, 进一步筛选和选育,为全省生产提供优质高产的各类菌种, 如: 香菇, 平菇, 姬菇, 双孢蘑菇, 双环蘑菇, 金针菇, 木耳, 草菇, 鸡腿菇, 灰树花, 猴头, 灵芝等常规品种; 白灵菇, 杏鲍菇, 阿魏蘑, 鲍鱼菇, 茶树菇, 真姬菇, 巴西蘑菇, 洛巴伊口蘑, 虎奶菇, 大球盖菇, 大杯伞, 蜜环菌, 多脂鳞伞等珍稀品种;

    2. 重点开展几个已经有一定驯化基础, 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野生名贵真菌的驯化栽培, 如: 羊肚菌,  香杏丽蘑, 蒙古口蘑, 紫丁香蘑, 草蘑, 香蕈, 木鱼菌, 香肉齿菌等。

    3. 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如摸索总结珍稀品种各种条件下的高产技术; 建立目前农村条件下不同生态型, 不同生理型多品种周年轮作生态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 如高低温品种的周年轮作生产, 木腐菌生产后的废菌袋和废料进一步生产草腐菌, 草腐菌生产后的废料生产加工成生物复合有机肥等. 试验建立利用保鲜库周年生产如金针菇, 杏鲍菇, 白灵菇等低温品种的生产工艺技术, 充分利用全省闲置的大量保鲜库。

    4. 搞好技术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 将现有人员2-3人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系统学习提高, 在一年内达到能独立指导一个基地县的水平.  不定期地从全省各地招收5-10名学员, 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习提高, 经过3-6个月的培训, 能达到独立指导某一品种和某一技术的工作。

二. 有重点地发展龙头基地县市, 向组建全省食用菌产业化集团发展

   1. 巩固发展新乐基地, 利用现有条件, 承担一定的菌袋生产任务, 进一步试验改进保鲜库周年出菇的条件, 建立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市场的生产模式. 新乐基地最终发展成以回收产品和产品加工销售基地。

   2. 参与发展固安康益园草腐菌生产的龙头企业, 重点总结提高秸秆发酵的机械化操作和隧道通风发酵和发菌的生产方式; 建立完善发展原料加工, 菌种生产和产品回收由龙头企业承担, 出菇管理分散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研究发展草腐菌废料加工生产成生物复合有机肥, 延长食用菌生产的产品链, 发展生态环保农业的新技术新产品.

   3. 参与发展滦南县农业高科技园木腐菌生产的龙头企业, 重点总结提高白灵菇, 杏鲍菇菌袋规模化生产和出菇管理的技术要点; 建立菌袋生产和产品回收销售由龙头企业承担, 出菇管理分散到农户管理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研究发展木腐菌废菌袋加工生产生物复合有机肥的工艺和技术, 延长食用菌产业产品链, 发展生态环保农业的新技术新产品.

   4. 组织发展平山, 尚义, 张北, 崇礼等冷凉高寒地区县市建立杏鲍菇,白灵菇, 花菇, 金针菇等春秋低温品种出菇基地. 

   5. 组织发展冀南冀中等平川地区县市建立茶树菇, 鲍鱼菇, 巴西蘑菇, 高温蘑菇等夏季高温品种出菇基地。

当年有关日记记载摘录:

2001.2.21   下午4:00到通占元处,商量他的服务中心如何开展工作一直到9:30。

6-23   晚上农业厅杨厅长、李厅长等一块吃饭,中心已经正式批准。

10-19  电脑打印河北省2002年工作规划,通占元来电话要。

11-13   一晚上与通占元一个床,商量聘用承包之事,这里只是给自己提供一个工作的舞台,不可能赚大钱。

11-25  上午电脑打印出生产方案,下午打印技术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8 19:44:05 |显示全部楼层
 

2000.10.10、乘势进军张家口  塞外高原种香菇

2000年7月8日,在大同会议上,许昌公司李彦增做了专题技术报告,许昌公司一时声名大振。在会议上,我又将李彦增介绍给了我们中科集团的崔华明总裁和我的顶头上司,中科集团农村发展部的张喜群总经理。让李彦增和这些上层官员直接打交道,也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技术强项,小伙子也许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年在中科集团的推荐下,李彦增及其许昌公司就到河北张家口尚义县承包了几十万袋的香菇生产任务,将香菇生产技术引入了塞北高原,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尚义香菇生产承包完全由许昌公司跨帅, 老梁作为中科集团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中科集团农村发展部的技术负责人,当然参与见证了这一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而且在当年也留下了完整的日记记载。现在客观地总结那段历史,中科集团农村发展部的张喜群总经理是好心没有办成好事,是想发展、想赚钱而没有达到目的。为什么呢?因为这食用菌项目实在是农业基础产业,要发展需要几年的时间,生产技术需要几年的积累。张总基本是一个外行, 理论上没有多少东西,更没有一点实战经验。

这个项目的实施中,由我们老总张喜群直接主抓,也可以说是三国四方,关系十分复杂,我好长时间都搞不清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中科张喜群负责销售,许昌李彦增负责技术,北京白水洼基地梁枝荣负责菌种生产,尚义李海忠负责生产投资。我是白水洼基地的技术负责人,又是中科的高级工程师,我的老总有三位,不知道该听谁的,实在是有劲使不上,也不能使。但对于项目的发展过程,我还是见证了,参与了,记载了,有兴趣者可以从中品味。

2000.10.10   到中科集团, 讨论尚义项目,李彦增谈菌种选用, 先生产晚熟品种, 栽培种全部用麦粒菌种。

10.21   到大同,小南头继续聘用李彦增,自己已经无需插手, 无需再来。

10.26   上午到上庄,李彦增来。

11.9   一早赶到中科, 尚义李海忠, 李彦增, 张喜群, 崔华明,赵贺文等一块定下合作生产40万袋香菇。

12.16  半夜 1点出发,跟车往尚义送香菇菌种, 运煤车太多, 坝上起伏不平的土地。中午到尚义, 晚上宿简陋办公室, 被子太脏,连衣休息一晚。

12.17  上午看了生产现场, 李海忠不接收菌种, 李志忠留下管理继续发菌到满瓶。

12.30  坝上的晚上可是真冷,零下30度,手脚冻僵。晚上11点到尚义, 李志忠和李海忠请吃饭到1点, 在宾馆休息。

12.31  气温在-15度,到菌袋生产现场, 菌种已经萌发, 浪费惊人, 只用成块的, 高出接种口2厘米。 一瓶菌种可以接15袋, 实际直接7袋。 有2/10的合格菌种被拒绝使用,张喜群将菌种生产和技术服务分开,分而制之的恶果已经出现, 自己生气不愿再看。

2001.1.2   电脑日记,下午张喜群突然来电话,要明天回北京紧急会议。

1.3  到中关村已经9点,崔张抱怨自己菌丝没有长满,原料没有装满,李侬来也是抱怨,老蒋来,他们比较客气一点,中午李彦增李海忠来,谈菌种供应不上,要从大同买,下午到基地,后张喜群要自己明天去大同送菌种款

2001.5.9  尚义已香菇入库等待包销,张喜群实在是没有经验。

6.1  下午3点崇礼出发,先到张北,李海忠来接到尚义。

6.2  一早起床,到厂里转一圈,出菇的全是早熟品种,花菇易形成,早晚温差几乎30度,已经出菇的只有一万袋左右,污染菌袋很多,到处乱堆。生产硬环境不错,可惜搞了香菇,浪费了李海忠的热情,搞坏了生产的好环境,与李海忠商量了生产杏鲍菇的初步协议条件。

8.16  尚义的香菇生产赔钱已成定局.

8.27  下午2点到尚义,张喜群,赵贺文,李彦增已经到达。尚义项目完全失败,张喜群指挥失败,赔了钱,别人对他怨气大。

8.28  早饭后,张喜群赵贺文李彦增同车回去,自己到忻龙柞示范厂。

8.29  到白水洼,蒋不冷不热,工人挖大棚,配方全部是棉子壳,请来张指导,菌袋用套圏棉花,埋到土里的白灵菇杏鲍菇全部菌丝消解,只有香菇没有一点问题,中午整理书籍准备撤退,午饭后返回上庄,多方联系后决定到内乡七里坪,5;30出发,7点到西站,没有票,直接上车补票,侥幸有一个座位,很多人均在站。

8-30  朦胧一晚,空调太冷,难耐一上午,11:17到南阳,吴明广孙乡长一块,下午七里坪所有干部讲市场和技术。

8-31  小雨,有的冷,买衣服,下乡,香菇发展有基础,回来将杏鲍菇栽培技术要点完成,下午吴明广聊天吹牛,晚上唱歌跳舞到11点

9-1  5点草拟上午发言,要打印,恐怕老乡听不懂,9点开级三级会议,动员杏鲍菇,大龙公路修建,自己发言讲市场,菌物食品是21世纪大力发展的第三代食品,这是大市场,发展中的市场,菌类有普通品种,珍稀品种,珍稀品种是近几年的市场,杏鲍菇有两年的市场较好,要抓住机遇,抓住新技术带领的高利润,20分钟演讲,孙乡长给1000元旅差费,下午5时王乡长,馀书记同车到南阳,9:40火车,上车卧铺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5 18:37:12 |显示全部楼层

2002.1.21、平泉奔波一年  真实历史再现fficeffice" />

      最近,网上看到关于河北平泉的信息不少, 什么世界蘑菇看中国, 中国蘑菇看平泉,….。9月7日到9日要在平泉召开文化节, 自然勾起自己一番往事的回忆。

      从2002年年初,自己受聘于平泉绿源公司,主要从事了几件事情,一件是制作多媒体,参加绿源申报国家发改委的项目;一件是指导绿源基地的生产,为平泉菇农办了食用菌技术培训班; 还有一件就是根据绿源公司的要求,设计制造液体菌种生产线。

      当年,我在平泉参与干的三件事,也是有得有失。 为绿源公司申报发改委项目,菌种选育的没有通过,但农副产品加工,还是申请到700万元; 参加指导基层工作,办培训班,还是卓有成效,当年平泉有关媒体也做了报道,更主要的自己掌握了当年平泉食用菌生产的第一手资料,这在日记内有所记载;液体菌种生产线的设计、生产以失败告终。

     在工作过程中,对于绿源公司总经理孙绍芳, 技术员王子泉印象较深。我们的联系一直延续到2006年,现在对那一段工作还是非常留恋,对孙绍芳和王子泉还是非常怀念,可惜,已经多年没有见面了,有朝一日见面,话题肯定很多。

     今天,在平泉文化节之际,将当年在平泉奔波时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与孙绍芳总经理、王子泉一块工作的有关日记摘录整理发布,也为平泉文化节增添点真实的、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5 18:38:30 |显示全部楼层

2002.1.21     7点出发,经古北口长城,地势险要,穿过承德市到平泉,绿源绿色食品公司,建在冷冻厂,个体国家参股。蘑菇即食菜效果好,主要深加工;覆土种白灵菇,长柄,个大,夏天菌袋过夏后覆土,产量没有影响,但是菌墙出的少,水分失散,说明越夏在平泉问题不大。fficeffice" />

1.22  平泉绿源公司要求完成现代化菌种厂的可行性报告,参考他们已经完成的,再加工补充修改。

3.1  一早接到承德孙总电话,到了石家庄经济大厦会议室,高科技项目准备汇报,自己给孙总讲了一下原生质体育种的原理,自己不愿意与官员们打交道,因为他们不懂,但恰掌握权力。

3.23  6:30出发,到平泉11:30,。下午到双孢蘑菇基地,私人投资50个大棚,发酵玉米秸秆,大风,棚顶掀起。建议春夏模式15个,夏秋模式35个。到50家乡,木屑主料,太细,水分大,没有发酵,55x15长菌袋,打孔接种,木屑栽培种,大棚内生火发菌,污染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到农户看,大棚内发菌,睡觉在里边。温度20以上,污染在30%左右。需要通风,停火,翻堆。晚上在糖酒公司,平泉县委李书记等吃饭,一片阿于奉承,饭后谈聘用条件,定下来。

3.24  到公司,同样的方法和原料,菌丝已经长满,用各种方法大棚内出菇试验,污染在5%左右。上午合同签字,照相。

4.10   平泉孙绍芳一块到清华材料系粉尘试验室,与盖教授商量申请国家高技术项目答辩多媒体制作,要价很高,起码要2.5万元才出场。

4.11  上午上庄家完成项目概要,下午到微生物所一室,输入项目概要和多媒体提纲,与文华安商量多媒体制作。

4.12   上午9点到公司,与张喜群商量参加平泉申请项目事。

4.21   后到文华安处,完成多媒体,电话联系孙总晚上到。

晚上孙总到,9点到文华安办公室看了多媒体。

4.22、孙总饭后带上制作好的多媒体光盘返回平泉。

5.18   到平泉,下午张喜群等一块考察夏季香菇,简易大棚,效果尚可。

5.19   平泉下乡,考察指导双孢蘑菇,马上会出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5 18:38:44 |显示全部楼层

5.20   从平泉返回。fficeffice" />

6.12  上午到石家庄省计委预答辩,张喜群答辩很不理想,自己的主意出错,不如自己亲自答辩。

6.15   一早张喜群来,一块制作多媒体,下午孙绍芳等来,看多媒体。

6.19   下午答辩,潘迎捷是专家组长,没有为难,晚上宴会庆祝。   

6.28  7:30出发,到平泉。麦粒菌种太干,下午煮出小麦,摊晾一晚,第二天上午装瓶,故太干。

6.29   上午公司见孙绍芳,后下乡,双孢蘑菇正大批出,水泥池洗, 加焦亚硫酸钠。双孢蘑菇品种不一样,2796个小,手摸后马上变色,而06,U3个大,变色不明显。

后到山洞看杏鲍菇,地上竖放,有的出菇还算正常,有的绿霉污染严重。菇农生活在山洞内,有的苦不忍睹,突然萌发不能再这样搞食用菌了。老百姓真正赚钱的很少,太费劲了。村主任带头的在菜窖内的湿度太大,没有空气流通,覆土后,菌袋绿霉大部分污染。也已经失败。

7.15   2点出发,到平泉8点。16号下乡给乡镇培训班讲课,一直到17号, 讲课两天。

8.26   12点出发,到平泉公司5;30,商量液体菌种发酵罐,

8.29  11点出发,下午4:30到平泉绿源公司,5点到交易市场,基本关门,人很少,绝大部分本县食用菌公司。

8.30、一早到绿源公司,见孙绍芳,液体菌种成果他说要。到交易市场,与朝阳生产的发酵罐家交谈,小型无油润滑气泵,电脑控制箱只是几个按钮,下面是空室放过泸器和空气储罐。

10.7    张师傅来改装发酵罐管道,软管改硬管镀锌管。晚上王子泉来,让米克安顿到研究室办公室住宿。

10.8  下午演示发酵罐接种罐操作,发酵罐问题多,空压机停后,水被压入空气过泸器。

10.9   上午王子泉将各个设备照相后,到汽车站,乘五台山到北京的豪华汽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5 18:40:00 |显示全部楼层

fficeffice" />

2002.2.2、风光背后问题成堆   老梁现场沉着应对 

     话说,太原科隆源2002年开春大棚内部分白灵菇出菇的风光一时,并没有掩盖整体生产的技术问题,那个白灵菇的风光也是表面的,二潮菇也出得很少,实际上总体产量并不高。更要命的是大棚内菌袋生产问题成堆,污染率高,发菌不快:杏鲍菇出菇效果很差,有一部分杏鲍菇菌袋竟然在大棚内报废,这都与去年冬天杏鲍菇菌种活力、菌袋质量有关,当然与冬天大棚内温度太低,不适宜于出菇也有关系。 

     这些生产一线的问题,老梁应对的措施,在当年都有详细记载,咱这里就不画蛇添脚,浪费笔墨了。 感兴趣者, 仔细阅读品味当年的原始记载,应该感悟更深,收获更大。

    当年有关日记摘录记载:

2002.2.2    米克一块到太原小店,白灵菇第一潮已经出完,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的菌袋出菇,营养被周边出菇的菌袋吸收,看来第二潮出菇困难。生产的菌袋污染严重,有一半灭菌不彻底,常压水泥房,温度上不去,原料发酵不彻底,水分大。

2.27   10.30到小店,泥墙白灵菇出一潮菇后,已经30天,没有菇蕾产生,看来需要脱袋覆土出菇,杏鲍菇泥墙带塑料袋的出得不多,完全脱袋用泥全部覆盖的菇蕾多,子实体多,看来是个好办法。安排污染菌袋发酵后,用鸡腿菇菌袋作菌种直接装袋。

3.14   有雾,到小店11.30,到种植基地。出乎意料的是去年冬天覆土的杏鲍菇菌袋菌丝全部退化,菌袋松散,坏掉。原因:大棚内温度一直在4度左右,菌袋没有冻住,同期在室外的菌袋冻住,一点没有坏,菌袋本身菌丝不壮,退化,覆土是粘土,有土块,故有空气,杂菌感染。如果不脱袋覆土,一直在室温10度以下保存一冬天,菌袋也不应该坏掉的,其原因实在是费解。白灵菇泥墙第二潮菇,没有出,只是在靠大棚墙根的一排泥墙一层有正常出的几丛白灵菇子实体,其他地方一个没有,原因:靠近西墙根,温差大,气温低。

    覆土的没有动静,有的覆土上已经出现污染的杂菌菌丝,不出菇的原因:菌袋失水严重,泥墙上灌水,水分渗透不到菌袋里边去,措施:泥墙间两头用土堵住,地下地膜,石灰粉,灌水,将菌墙上部的菌袋脱袋,浸水后再上泥墙,或都脱袋,浸水后覆土,加石灰。

    去年冬天生产的杏鲍菇菌袋,大部分污染掉;白灵菇污染不多,这个白灵菇菌种活力高,菌丝抗性较强,污染菌袋仍到室外外后一冬天后,倒出发酵种鸡腿菇,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菌袋菌丝长满,原因是室外低温,通风不利于杂菌而利于白灵菇菌丝体,长满的大部分是白灵菇菌袋。

    杏鲍菇菌袋脱半袋垒泥墙的出菇不多,不壮,而全部脱袋泥墙后用泥再抹面的出得多,了实体壮,但是也有死菇,发黄,原因:菇蕾太多,营养水分跟不上?看来全部脱袋,泥墙再抹面是个好办法。

3.28  到种养基地,白灵菇第二潮很难出,有的已经绿霉,杏鲍菇泥墙出,脱去塑料袋的较好,白灵菇覆土的也没有动静。鸡腿菇已经菌丝布满料,需通风,撬料通风后覆土。新白灵菇菌袋覆土的需喷水,大通风,出二潮菇的菌袋仍到室外,风吹几天再覆土喷水或许能刺激。

3.30    午饭后到东草寨种养基地,杏鲍菇带塑膜的出菇不好,完全脱袋的产量高,子实体多。泥墙应该多扎通气孔。出完第一潮的白灵菇菌袋,有一部分已经感染绿霉,有一部分菌丝看似非常健壮,但是各种覆土浸水均不出菇。

4.14   午饭后到基地出菇区,覆土的白灵菇还是没有动静,可能是覆土后延长了后熟期,在土内菌丝要重新一段营养生长期,杏鲍菇覆土后马上就出了。

5.7   上午11点出发,1点到小北格,新乐拉来的白灵菇覆土一个月没有出菇,已经开始污染;小店拉来的已经出菇,基地的覆土没有出,而且大部分已经菌丝退化,微弱,污染,可能是成熟期不够,下湿。

     菌袋污染不少,安排倒出发酵,最后考虑还是种了鸡腿菇保险,不要往培养料内加了。

5.8   到东草寨基地,与老武看覆土的一个大棚白灵菇菌袋,覆土的白灵菇菌袋一个没有出,挖出后已经污染,原因是覆土太早,菌丝没有发育健壮。白灵菇菌袋一定要培养够,培养到原基形成时再覆土。

5.25   下午到东草寨,春天覆土的白灵菇菌袋没有出菇,菌袋全部坏掉,小北格覆土的也大部分坏掉。看来覆土的不能全部埋袋,覆土不能太厚,要露头覆土。鸡腿菇菌畦播种的出菇很多,密集,但子实体很小,原因是菌丝层干燥,缺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