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1.23、涞源发展双孢菇 成功喜悦有困惑
1998年,涞源原种场开发食用菌,经过一年的实践,1999年就确定以发展双孢蘑菇为主。模式是原种场提供菌种,负责技术指导,发动老百姓种植。 老梁作为原种场顾问,全面负责技术。
当年有19户农户参与,从原料发酵、到播种、覆土、出菇管理,情况五花八门,技术各有千秋。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虽然有利于总结经验,但失败的老百姓付出太多,近乎有点残酷。
下面的日记记载,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老梁指导的过程,老百姓种菇的实况。虽然积累了许多原始的技术资料,有许多原始的点滴技术突破、技术总结,对于以后北方双孢蘑菇技术的成熟完善,对于玉米秸秆种双孢蘑菇技术工艺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想到那些善良、勤劳、辛苦的老百姓,想到那些参与双孢蘑菇种植,充满期待、充满憧憬的沧桑面孔,老梁现在还是心有愧就,不堪回首。
当然,这倒不是老梁做了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也不是原种场那些辛苦操劳、同样充满希望的管理人员做了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实在是当时社会上、当时食用菌界对于这个项目的宣传有误导,你要组织连蘑菇都没有见过的老百姓,从头至尾地参加双孢蘑菇的种植,实在是不可取的。 这正如你要组织连枪也不会发,弹也没有投过的老百姓上战场一样,不可思议,非常残酷。 虽然,也会出几个英雄, 但无谓的牺牲太多,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了。
当年有关日记摘录记载:
1999.1.23 下午5时北京南站,到涞源晚上11时到。
1.24 上午到原种场,具体商量了99年生产安排日程。
1.25 上午宾馆房间内与扶贫局的两位谈双孢蘑菇发展,比花菇容易,效益高,忻州如果一开始发展双孢蘑菇,也许早已成气候了。
3.22 火车到涞源。
3.23 原种场生产原种。
3.24 上午与工人接种双孢菇原种。
4.14 上午到走马驿,去冬种的,覆土没有消毒,枯萎病严重,菇柄褐色,萎缩而死。发酵料已经开始第二次翻堆,料温达到75度。
4.17 11点多到涞源。
4.18 菌种生长较好,污染20%,主要毛霉。接种时污染、
4.19 风大小雨,下午看双孢蘑菇小册子。晚上刘琪从保定接来李彦增和螺河小邹,后张总和赵贺文接来。晚上与李彦增聊天到2点。
4.20 上午给菇农讲课,双孢蘑菇栽培,我讲意义,李彦增讲栽培技术。下午看部队留下的山洞,通风、面积大,有利用价值。看农户玉米秆发酵加水太少,表层已经发霉,里层高温灰化。
4.21 上午下乡看农户发酵,玉米秆发酵,主要问题是加水太少,没有预湿。去冬种的双孢蘑菇菌丝发的很好,嘱覆土管理出菇。
4.22 一早送李彦增上火车。定下5月上旬再来。
5.10 上午火车到涞源,下午4时到,宿办公室。
5.11 一天下乡,玉米秆发酵升温较好,群众积极性高,自己压力大,一定不要出问题。
5.12 越冬后的双孢蘑菇出菇不受影响,稻草发酵的第一潮菇产量高,现在已经发现跳虫。下午到一老乡家送菌种,非常认真,自己受感动。
5.13 上午返大同,顺道到走马驿,群众正发酵稻草,修建菇棚。
5.21 下午到涞源,李彦增带人来考察山洞。
5.22 下乡,大部分还在发酵,下种4天,菌丝已经明显吃料,菌种活力强。
5.23 一农户去年秋天下种,覆土,今年5月1号开始出菇。到今天已经出700斤/93平米,子实体成簇密集,产量很高。下午县长来,看了很满意。
5.24 直到11点,大同来车,到农户看了一下。
6.5 今天去涞源,车站王立新、孙雅接。
6.6 上午下乡巡查老乡双孢蘑菇下种情况,发菌吃料很好,菌种质量高,萌发快,吃料快。一直坚持到下午3点吃饭,饥饿难耐。下午到种植大户看看,以后麦粒菌种撒播最好,不要穴播。
6.7 一晚没有睡好,早上5点只身三轮车到火车站,一路难耐到京。
6.8 张明来,一块到西北郊上庄农场,定下搞双孢蘑菇示范。一路难耐晚上12点到涞源原种场。
6.9 上午到红泉村看玉米秆发酵种双孢蘑菇,菌丝吃料,发菌好,表面产生一种初期白色,揭膜通风后变成土色的孢子堆,不影响蘑菇菌丝生长。回来后仓促到火车站,一路孤独难耐回忻。
6.12 涞源打来电话,说有的地方不吃料,非要自己马上去一趟,涞源是重点,老百姓投资很多,对自己无形压力很大。
6.13 上午去涞源,下午4.40到达,立即到几户种植户看,菌丝正常,表层撒播的7天已经菌丝连成一片,播种15天以上的均可覆土。西韩岭蔬菜大户种植3亩大棚。4号棚出一潮菇已达10斤以上,菇蕾稠密,但死菇多,重新覆土,让菌丝休息,再出菇,4天覆土里已经有了菌丝。晚上困极而9点入睡。
6.14 小雨,一早到走马驿,有种植户10户,不知什么原因,人心浮动,说菌丝没有萌发,自己看了后,大部分萌发很好,只是通风时间长,表面一层料太干而没有菌丝了。有一户料发酵过头而粪显多,料太碎,水分显得太多而菌丝吃料慢。下午到红泉,也是通风太大太长,表层料太干,嘱咐表层喷石灰水,1斤/平米,撬料,覆土。晚上困极而睡,4点起床,看书思考,食用菌栽培基本就是两类,一类为香菇平菇类,木腐菌,装袋灭菌,接种; 一类是草腐类,发酵,接种,覆土;而且可以互用,平菇香菇也可以用发酵料,也可以覆土栽培,而且产量提高,污染率降低。
6.15 上午到县城东一村,有300亩大的河滩树林,林中种双孢菇,有前途。
7.3 一早郭生一块工具车到涞源,下午装菌种,老化菌种小麦发酸,正生长的蘑菇香味。3800瓶。
7.4 上午张局长、孙局长来批评 原种场场长邹等人的工作。晚上转接了茶新菇分离的菌种。
7.24 火车到涞源。
7.25 上午先到鸡场,出一潮菇;红泉玉米秆料,菇质、量均可。老农、猪圈、鸡舍、菌蝇多。
7.26 中午送梁柱到火车站回忻。下午宋春领来,谈销售双孢蘑菇。2.5元包销。
7.27 早6点到南韩岭村,大棚,出菇单生、多、小菇死,喷水太多;后到南关,第一潮菇多,现80%死,高温。一菇农喷水太多,菌丝死光。下午6点,大同车来,晚上宿红旗703。
8.11 上午出发到涞源。菌种生产场地等已经搬家到267医院。
8.12 上午下乡,车陷河里。到丰乐村,发菌尚可,料太湿,嘱翻料,促升温。发菌棚通风、降湿,促菌丝生长。晚上50元唱歌。
8.13 升温,红泉1.5潮菇,已达10斤/平米;南韩村7畦没有添加剂,第二潮菇开始出菇稀疏,菇根处有虫,晚上露天唱歌尽兴。
8.14 一早走马驿,前期灌水多,菌丝消失。南屯菌丝好,沙性土,出菇多、密。是否沙性土通气,出菇多?畦两边、沟壁多,通气好?下午忻州西张村来参观
8.15 上午下雨,带忻州西张村来参观丰乐村。晚上林吉兴送菇车到北京。
8.25 一早5点出发,中午到涞源。南韩岭3畦死菇严重,7畦没有添加剂的更严重。红泉畦两边、沟里出的多,中间少?
8.26 涞源本地采的银盘蘑菇,柄纺锤形,分离易成活,长得快。香蕈丛生、柄等粗,也成活,但长得慢。蘑菇圈,菌盖薄,难成活。晚上辗转难入睡,但考虑出了临猗酵素菌加麸皮发酵后,添加到纯麦草内。补充营养的不够,同时等于后发酵的方案。
8.27 上午老刘一块走马驿,南坨村大棚周围虫害严重。没有菇。中间的出菇稠密;五间房的灌了水,菌丝退去。西龙虎第一潮菇多,后菌丝消失,小菇蕾成片死亡,虫害?下午到石门看,均不理想,虫害严重,80%农户赔钱已成定局。高温后,水大,虫害,是主要原因。
8.28 发现金针菇菌种运输中起高温,30%污染。菌袋生产管理不善,一半污染。
8.29 一早带临猗裴等到南韩岭看看。3潮菇已完,4潮菇小菇蕾不少,但死菇多,嘱喷营养液、石灰水、菇根水交替。火车回忻。疲惫不堪。
9.28 一早起床,打电话给刘棋,知场长邹拥宪被换。嘱生产双孢蘑菇原种3-5千,鉴定会录像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