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梁故事会

老梁故事会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8 08:43:47 |显示全部楼层

1997.7.30、深谋远虑看好市场  心急火燎发展生产

     1997年秋冬,我与小宋密切配合,在山西忻州组织了一场赶种金针菇的战役。战役是匆忙之中发起的,小宋当时下达的战斗任务非常紧急,在食用菌界身经百战的梁老师也有点措手不及。

     但毕竟老梁混迹菌界江湖已经多年,粗略估算,当时也已经25个年头了,既有菌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信息网,又有忻州现成的生产基地,还有培养多年的精兵强将。经过一番紧张的运作,金针菇生产项目还是启动了、出菇了、成功了,产量还很高,而且还总结了菌墙出菇、低温出菇的偏方秘方。遗憾的是我们的整个战斗发起时间有点晚,山西高寒地区提前出菇上市,抢占先机的市场行情没有抓住,而且大棚菌墙出菇的质量,也无法与工厂化生产的标准产品竞争,最后清点战场成果,是收入不多,但总结了好的经验技术,收获还是不少。

    当年这场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金针菇生产战斗在前述故事里交待也非常清楚,这里就不细说了。

      这里有个问题,小宋当年为什么要心急火燎地发展金针菇生产?你想,当年小宋在食用菌销售市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绝对不是心血来潮,无的放矢,他肯定是看到了金针菇发展的巨大市场。

    后来,我们又一块考察了房山长寿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北京冠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1999年到2000年期间, 小宋还在安阳投资,进行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以后他又成了韩国金针菇销售的总代理,在金针菇市场开发销售上赚了个盆满钵溢。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小宋当年要大种金针菇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8 08:44:20 |显示全部楼层

1997.11.20、煤机厂项目引进  项目成功没有后劲

    1997年11月份,忻府区副书记吕迎奎带煤矿机械厂王厂长到新路食用菌基地考察,煤机厂是忻州市国营大厂,停产时日,工人待岗,要引进项目安排工人就业,以前也引进不少项目,但多不成功。现在要引进大的项目已经没有资金,考察后,看到食用菌项目投资不大,老工人、妇女也可参加,而且煤机厂有许多空厂房可以利用。经营管理很有经验的老厂长没几天就确定下来,决定引进老梁的技术,签订了简单的服务协议,付给前期5000元的技术服务费,煤机厂的食用菌项目就按部就班的开张了。

     煤机厂负责此项目是一位中年女干部,原来煤机厂的会计,有文化,有一定素质,又是五台老乡,项目一开始就进展顺利。由于是大的国营企业,引进的技术就是全套的,包括菌种生产从一级母种开始,原种、栽培种、菌袋生产,品种以平菇和香菇为主。中间我还有过打算,将新路基地的菌种生产也转移到煤机厂,说明当时煤机厂的生产条件应该是比较满意的。

     煤机厂的组织管理严密,工人素质、管理水平都较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困难几万元的投资也能抠出来,因此,生产进展比较快,到5月初,平菇就开始出了,每天100斤左右,后来到10月份香菇也大批产出。虽然,地下室搞了点双孢蘑菇试验,由于不通风,菌种都没有萌发,算是失败了,但毕竟是试验性的,煤机厂也没有说什么。 

    煤机厂的食用菌项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一算账,就是不赚钱,老梁的技术服务费说好是每年一万元,只给5000元,也就算了,老梁也没有在意,可参加工作的煤机厂工人干部的工资算上,再加上投资的设备、原料、煤电水费,蘑菇的成本价格就比市场上蘑菇的价格高多了。

    煤机厂领导第一年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多花点钱、投点资也是应该的,但第二年就不投资了,要蘑菇厂工人自己养活自己,蘑菇厂负责人白兰英邀请老梁与他们共同承包,开始,老梁也有点意思,后来,一位蘑菇厂的女工说话不注意,引得老梁有点不高兴,就再没有过问煤机厂蘑菇项目的事情了。

    过后思考,食用菌项目本来就是农业的基础产业,小规模的生产就是农民干的事情,让高度工业化的工人再倒退回来,手工操作干种蘑菇的事情,就有点开历史倒车,注定没有发展后劲。当然如果煤机厂有雄厚资金,投资搞现代化的工厂化栽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当年日记记载摘录再现了当年生产全过程:

1997.11.20 吕迎奎带煤机厂王厂长来考察食用菌。

12-11  上午煤机厂,前几年搞过许多项目,什么也没有成功。

12-28 上午煤机厂规划生产现场。

12-31  与煤机厂的协议给白兰英

2.4  一早煤机厂,接种生产的太粗糙,污染的多,想把菌种生产放到煤机厂。

2.6   下午煤机厂来人,建华2人去安排住下。

2.7   上午煤机厂,新路拉原辅材料,中午火车站小饭店吃饭。

2.12  上午将保花俩人接到煤机厂,菌种开始生产。

2.14  与煤机厂白兰英采购原辅材料。

2.19  煤机厂菌种生产正常,开始吃料。

2.20  煤机厂菌种生产。

2.24 一天煤机厂,菌种没有污染的。

2.25  带清风到煤机厂,白兰英给3000玉米芯款。

3.5   下午到煤机厂,平菇菌袋刺孔后污染多。

3.12  新路拉菌种到煤机厂。

3.25  煤机厂的人撤回新路。

3.29  一早煤机厂,最近几灶平菇污染,灭菌不彻底,蒸气管道不通。发酵的接种后已萌发。平菇污染的另一原因是:高粱壳没有预湿,里面的高墚颗粒没有湿透,故灭菌不能彻底。

4.2  煤机厂污染平菇袋倒出发酵,温度升到65度。

4.4  下午煤机厂,菌种袋长势喜人配方合理。

4.13  到煤机厂,返高城乡,饭后到郭阳,郭阳菇小薄,木屑是存放今年的松木屑。

4.16  下午煤机厂白兰英谈她那里生产菌种。

5.10  雨,上午煤机厂,整理菌种,平菇出的正常。

5.19  先去煤机厂,发酵料加尿素,氨气重。

5.26  上午白兰英拉双孢菇菌种。

6.15  上午煤机厂,双孢菇底下室的没有萌发,料面泛白,不知是什么菌。

6.27  上午煤机厂,每天50-100斤平菇,香菇出的不多,菌袋发软。

6.30  雨,上午煤机厂,王厂长一通大道理。

7.17  上午煤机厂,白兰英欠款不想付。

8.11   上午煤机厂拉装袋机到经营部。

8.28   上午煤机厂,香菇菌袋大部分没有起泡,出的菇薄。与原料次品玉米芯有关。

9.30  上午煤机厂,除135外,甲优1号、8602出菇较多,241,939表现也可以。

10.27  下午煤机厂无人。

11.15  上午煤机厂,甲优1号丛生,241出菇多,菇形好,8602、9305出菇早,但菇形不好。香菇菌袋出菇多,但过夏坏掉的多。考虑下脚料玉米芯香菇不太好,料易变酸。与白兰英谈一块合作承包煤机厂食用菌厂。

11.21  上午到煤机厂。

11.23  上午到煤机厂,中年妇女的怨气、对自己的不尊,打消了与她们合作承包煤机厂食用菌的念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8 08:44:45 |显示全部楼层

1997.12.13、小曾遇害歹徒残忍  老梁悲伤婉拒赴京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听天由命。话说1997年秋冬季节,我与小宋正在山西忻州组织金针菇大战, 8月6日,我们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老梁不辞劳苦,连夜打印。 8月7日中午,在大钟寺小宋家中,交给小宋,小宋太太小曾拿过计划书,默默地看过,就礼貌地与梁老师打过招呼,说要到飞机场发货,告辞而去。 谁能想到,这竟然是我们此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12月13日,老梁已经买好赴京车票,早已约定,河南泌阳电视台要拍摄泌阳香菇技术的系列纪录片,老梁是重要的采访对象。12月14日,泌阳张振喜教授来电,询问老梁赴京接受采访之事,同时悲痛地告诉老梁,小宋的太太小曾,昨天在北京遇害, 这真是晴天霹雳,惊得我目瞪口呆,不相信是真,再三追问,是否谣传、是否还有抢救余地。也是咱老梁注定是一位没有城府,不能干大事的浅薄之人,这突然的噩耗,竟然打乱了老梁的正常思维,乱了方寸,惊而无知,忙而无智。慌乱之中,到火车站退了车票,北京不去了,采访也推辞了,到了北京,见了小宋,触景生情,太过伤悲,如何面对?

     一直到1998年的1月6号早上到京, 上午与小宋见面,他已从小曾遇害的悲剧中恢复过来,协助他在农科院重新租房。当晚,我才了解了小曾遇害的详情,多余的话也无需再讲,也只能是须臾感叹了。

     小曾在老梁的心目中一直评价较高高、印象很深,当年对于此事的日记记载自然比较详细,有同感者自然也可从中找到一些感叹人生的生动资料了。

1997. 8.7   11:30到中关村,面的到小宋处,饭店吃饭时,金针菇方案给小宋,他太太小曾也看,未发表任何意见,她很客气地陪自己吃饭,而且早离席到飞机场发货(这是最后一次见小曾,4个月后在家中被杀害)。

1997.12.13   下午定下明天北京票。

12.14  河南张振喜打电话,惊闻小宋的太太小曾被害,心情悲痛,触景生情更加难受,决定暂时不去北京了,退票。

1998.1.6   火车一早到北京,小宋来公司,已彻底从太太被害中恢复。中午张曹宋一块吃饭,饭后到农科院土肥所,找到管房子的人,为小宋重新租房搞销售。

      晚上与小宋一块宿科学院招待所北楼311,详述其太太小曾遇害经过。大钟寺附近租赁的小院内,早晨4点,大部分人上了市场,歹徒估计至少3人进入院内房间,昨天刚取得货款数万元,刀逼小曾要钱,拒绝,刀刺向大腿,血流如注,歹徒抢钱后逃跑,此时另一房间住的司机小青年过来,给市场小曾的姐姐和小宋打电话,速回,送医院,失血过度,不治身亡。小宋分析是打过交道,知道内情的人干的,但没有破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8 08:48:14 |显示全部楼层

1998.1.12、涞源召开现场会  老梁缴差松口气

       1998年春天,中科农村发展部张总通过昔日下属的关系,与涞源良种场挂上了钩,经过几次协商,签订了食用菌合作开发协议,老梁全面负责,当然公司的老总要过问、要监督了。涞源良种场基础太差,以前蘑菇也没有见过,从头开始,更要命的是良种场还是国营体制,管理可想而知。开始,做得非常辛苦,基本上一个星期就得长途跋涉一回。1998年,正是山西忻州花香菇到处点火冒烟,基地遍地开花的时候,老梁在几百公里之间,来回奔跑,又没有得力助手,身心特别疲乏。涞源起初定位是搞香菇,本地又没有原料,临时急抓,从忻州调玉米芯。当时,老梁已经意识到涞源的香菇生产没有优势,缺乏原料,为了保险起见,又临时增加了双孢蘑菇试验示范项目,

      在这种种不利条件下,虽然双孢蘑菇比较顺利,但香菇生产很不成功,这可是中科与涞源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双方领导重视,不能丢脸。老梁毕竟久经沙场,实战经验丰富,看到情况危急,马上制定了救急方案,从忻州基地紧急调用部分香菇菌袋,大棚内覆土出菇。9月26号开了全县乡镇干部现场会,香菇出的漂亮,双孢蘑菇生产也比较成功。双方领导、群众皆大欢喜,涞源合作项目前期顺利结束。

     实践证明,这套救急方案,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后来, 涞源的双孢蘑菇引起县里主要领导的重视,专门筹集资金,大力发展,涞源的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也就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开了鉴定会、办了培训班,得了科技进步奖,还拍了专题电影。

当年有关的日记记载摘录:

1998.1.12  慢车到来源,下午4点到,晚上老曹宿一室。

1.13  上午飘起今年第一场雪,与涞源良种场具体谈了香菇金针菇的生产。中午火车返回。

3.10  上午出发涞源,晚上谈协议和技术方案。

3.11  上午继续谈,谢绝再三挽留返忻。

4.27  晚上涞源邹厂长等2人来忻,宿忻州饭店。

4.28  雇佣大汽车650元到涞源,送菌袋、菌种、添加剂,下午大风。

5.15  7时到新路装车,10时出发。大营吃饭,不舒服。修路堵车,下午8时到涞源。

5.16  紧张安排,筹备生产条件,先生产香菇,红梅、利红各管一行。 

5.17  上午装袋,下午北京张总和老曹来。

5.18   一早5点起床到场内,晚上没有看火,温度下降,担心此灶会报废。上午正式签协议,中午匆忙饭后火车返忻。

5.27  送菌种、玉米芯等到涞源,一路走一路罚款,下午7时到。

5.28  一早起来收拾一间房作接种室。香菇菌袋接种7天已萌发,但吃料不明显。温度16度。

5.29  一早与红梅、利红接种室接种,匆忙饭后顺车火车站,困极,上车睡到4点。 

6.11  下午到涞源,香菇菌袋起高温,坏掉40%,大部分不发菌。香菇生产基本失败,尽快生产双孢菇。

6.12  与邹厂长、刘厂长商量,先搞一个示范棚,交账。自己担心香菇菌袋全军覆没。原因是菌种吃料太慢,灭菌不彻底,温度上不去,料发酸,一次灭菌太多。有的打开料已发臭。中午匆忙赶车,一路辛苦。

6.13  阴雨天。涞源一回感到疲乏。

6.19  一早客货车装车,原种和高压灭菌锅,300袋香菇、100袋平菇。下午4时到,一路没有休息。香菇废料发酵,堆的太多,料发臭。

6.20  5点起床,香菇袋和平菇袋覆土,以前拉来的香菇菌种袋覆土

6.21  中午火车,补卧铺轻松到忻。 

7.2   火车晚点,12点多才上车,下午7时到涞源,晚上老曹宿一室。

7.3   一早5时到场内,香菇出的很好,菇形园整,80%以上符合出口菇。双孢菇有的吃料好,有的长根霉、毛霉,原因是菌种发酸老化。上午张总等一块座谈,自己承认一开始技术关没有把好,要求不严、标准不高。

7.4   四时起床,上午安排红梅接种,雪峰负责2号棚。下午顺利返忻。

7.28  带黑旦到涞源。覆土10天的双孢菇,菌丝已伸入土层,但还没有扭结,但速度不快。大量菌蚤产生,料里埋磷化铝,3粒/平米。

7.29  上午邹刘商量,他们提出新路拉来2000香菇菌袋,再搞一个示范棚,8月底开现场会。饭后带利红回忻。

8.7  到新路安排准备涞源的香菇菌袋。

8.8  一早大汽车到新路,装1800袋香菇,8点出发,下午4点到。新种的双孢菇菌丝发的不快,补种的麦粒种全部污染绿霉,可能盖膜太久,没有通风。红梅生产的菌种基本坏掉,她愁病了。晚上宿场内,条件太差。

8.9  早上打电话给李彦增,他下午4时到,晚上一块宿小旅店。

8.10 早上与李彦增一块观察分析,菌种污染的原因是煮过的小麦粒没有捞干净,又加入新小麦煮,已酸败、腐败的小麦粒极易污染而造成。与邹厂长谈今年1万平米双孢菇,明年10万平米,10万袋香菇。中午火车返忻,一路寂寞。

9.12  一早老曹来电,关心涞源事。上午火车出发,下午4时到。双孢菇产量高,虫害严重。

9.13  上午用营养液浸泡香菇菌袋,双孢菇用1%的葡萄糖和煮蘑菇根稀释液喷。饭后回忻。

9.23  涞源刘琪来电话,双孢菇香菇处理后,产量很好,26号开现场会。至此,一块石头总算落地,涞源算是可以交账了。

9.25  火车一路无话到涞源,赵贺文老曹车接到宾馆,张曹等对现场满意。

9.26  一早到场内,双孢菇出的多,但大多开伞。香菇经处理菇很多,集中出菇。运城的增产素可促使提前现蕾。上午现场会,30多人乡镇干部,自己讲了一下。

9.27  上午涞源的几个景区走马观花,没有进门。

9.28  上午,李瑛会计讲,原种场现在没有经费。邹厂长谈要尽快落实。中午返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0 08:45:30 |显示全部楼层
 

1998.11.2、贪图虚荣弄虚作假  历史还原心安理得

      赵建荣,河北遵化市食用菌产业的开拓者、推动者。1996年春天与我相识,当年冬天,在他的推荐下,我又受聘为遵化市政府的科技顾问,从此,我们一直保持密切合作,来往很多。历年来,老赵主持制定了多个食用菌标准,召开过多次科技成果鉴定会,举办过多次食用菌技术培训班,我多有受邀参加,而且多是座上宾。主讲人、主持人之类的给咱老梁按个头衔,虽然都是几个小时的事情,咱老梁也是感恩不尽,乐在其中,精神倍增,为咱老赵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咱就不在这里自我吹嘘,也不在这里感恩戴德了。 咱只是想在退休之后,在看透人间红尘、洞察世事真情之后,在入土为安、参加宇宙循环之前,恢复一下历史真面目,揭露一下咱老梁当年的虚荣心,揭发一下咱老梁弄虚作假、欺名盗世的小伎俩。但愿老梁这些当年的恶行劣迹不会影响听众们听故事的兴趣和热情。

    那是1998年11月1日,昔日的赵总经理,当时的赵主任,以高瞻远瞩之见,以广泛实践之本,亲自编写了遵化香菇的地方标准,要通过省市技术监督局的评审,邀请老梁为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主持评审工作。按说,老赵也知道咱老梁的真才实学,评审标准,可不是凭名气就能完成的,那是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老赵是没有走眼,可咱老梁是走气了。评审会一开始,老梁就来了个小插曲,要推荐有大名气的好朋友卯晓岚任主任委员,可卯晓岚是赶不到会场了,只好由高书红代为签名了。

     更可气可笑可恨的是,会后,老赵要专家题词留念,老梁作为首席专家,代理主任,一定的留点什么了,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想出了“遵化香菇标准化,北方香菇新起点”的豪言壮语,可惜老梁的笔体太差,典型的高学历,低能儿,登不得大雅之堂,就算不会遗臭万年,也会留下笑料、笑谈。 这些倒也无妨,关键是会影响咱老赵历史资料的美感啊!情急之中,咱又想到要弄虚作假了,死皮赖脸地要好朋友高书红帮忙,替咱完成了题词留念的任务。

     历史就是历史, 真实就是真实,老梁现在又不是什么名家、院士,只是个退休人士,因此恢复历史原貌,应该无关大局,国家给的那点退休金估计也不会扣回去的。

     更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咱今天恢复历史原貌,对咱老赵的事业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了。 遵化香菇地方综合标准,已经发挥出了它应有的历史作用,标准实行几年以后,遵化就成为北方第一香菇大市,遵化的香菇产业就驰名中外。老赵也成为遵化食用菌界的功勋,成为中国食用菌界的明星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0 08:45:58 |显示全部楼层

1998.12.29、北方花菇狂热推广  四处点火没有燎原

      1996年到1997年,老梁三下豫西,考察了泌阳大袋立体花香菇栽培技术,以后在咱河南朋友的鼓动、支持下,咱就满怀豪情,到处煽风点火,宣传鼓动北方花香菇的发展。1996年开始于冀东遵化、兴隆、平泉,1997年后半年开始,就将重点转移到了晋北的忻州、大同等地了。

     山西忻州是咱的家乡,早在70年代后期咱就在地区农业局工作过几年,后来在80年代初期,又在那里折腾过几回,到90年代初又在家乡推广过北方香菇栽培技术。老梁在家乡的每一次折腾都是有声有色,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次,在家乡宣传新技术,又是师出有名,打着推广北方花香菇、农民致富新机遇的旗号。1998年、1999年,在老梁的鼓动下,每年都有家乡的20多人远赴河南泌阳,参加中国食用菌协会召开的花菇技术交流会。

     在当时食用菌界狂热鼓吹的大背景下,老梁就更是变本加厉了。咱充分利用了家乡几十年积聚的人气、人情、关系,不到一年时间,就发展了5个县、建立了10多个栽培基地。福建、河南、浙江的技术人员、企业人员、推销人员也闻风而来,在忻州这块土地上,开拓疆土,建立山头,试图在北方花菇产业的发展之中,立一份功,分一杯羹。

     首先是河南的康先照用特大汽车给老梁运来了10多万元的原辅材料,赚到了第一桶金;福建林祖贵看到有机可乘,率先在忻府区的高城,投资10多万元,发展北方花香菇栽培; 福建林吉兴更是当机立断,从河南三门峡转移到了忻州,吉普赛式的大篷车,拉着他的一些设备、材料、家乡的子弟兵,驻扎在老梁忻州建立的蘑菇基地,不久就浩浩荡荡地开到了五寨闲置多年的飞机场,与当地合作,轰轰烈烈地创办了最大的北方花香菇栽培基地。浙江的黄良勇也不甘落后,用大汽车运来几百个塑料筐,抢占先机,准备收购,加工,狠赚一把。

     自然,上述各路神仙,汇聚在此,都是咱老梁的关系,咱老梁的人气。咱老梁本地的许多同学好友,已经是本地的书记、县长、乡长、院长,老梁的事业自然得到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利用他们的影响,咱穿针引线,接洽安排,外地朋友都各有所得。这毕竟是为本地招商引资的好事情啊!在这大好形势下,先后有五台、忻县、五寨的5家企业、单位投入了这项事业,正儿八经地组织了机构,建立了基地,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前后有五台、忻县、五寨、定襄、代县的20多位小企业家、农户或多或少也投资参与了这项事业,但深陷其中的很少,大部分是听听风声、浅尝辄止。

     不无遗憾的是,这场老梁鼓动起来的事业,老梁四处点燃的星星之火,最终并没有成燎原之势。痛定思痛,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也不是空中楼阁,只能循序渐进,不是一朝一夕能鼓动起来的;一时形不成规模,就没有市场,市场对于生产没有反哺作用,生产也就难以为继;具体到每一个基地的发展,关键还是技术没有基础,技术出了问题。如五寨规模最大,当时影响也最大,失败也最大。当时五寨主要靠福建林吉兴的人马合作、承包生产,当地是政府工程、面子工程,要规模、要进度,用的原料就是新鲜的杨树树枝,就地粉碎就地使用,造成大面积的不发菌、多污染,菌袋成品率只有30%,损失惨重,影响很坏。

      轰轰烈烈的北方花香菇没有发展起来,老梁也反思过,消沉过、迷茫过。一项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热情、能力所能左右的,要有社会基础才行。以后,咱老梁就再没有盲目推广过一项新技术,而是因势利导,在技术层面发挥咱的作用。又经过十几年的磨砺、磨练,咱现在对于食用菌项目就看了个透,看了个清楚。这是个利国利民的生态环保项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农业的基础产业,是国家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但绝对不是农民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以后,凡是有企业家、农户来咨询食用菌项目,老梁首先就是给他们摆困难,明确告诉他们,想靠种蘑菇赚大钱、想靠种蘑菇马上赚钱,是不可能的。当然,咱也要宣传这是个朝阳产业,是长远发展有长远利益的产业。给企业家深入浅出地讲靠种蘑菇可以干大事、但不可赚大钱的道理;给农户讲,农户种蘑菇必然会经过成功、失败多次反复的道理,给农户讲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才能真正掌握技术的道理;农户只要真正掌握了技术,就能赚下钱、赚大钱的道理。

     这几年事业发展中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跌宕起伏,灰心泄气、重整旗鼓的心路历程,事业发展,涉及到的地方、单位、人员千千万万,老梁的日记里也有详细记载,这里也就难以一一列举。有感兴趣者,也只能望洋兴叹、留有遗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0 08:47:53 |显示全部楼层
1998.12.30、几起几落绞尽脑汁支撑  无可奈何新路基地关门

    老梁故事会“北方花菇狂热推广 四处点火没有燎原”, 一节里讲到1997年到1998年期间, 在山西忻州老家的一段轰轰烈烈的经历,留下点点滴滴的遗憾,引发反反复复的思考。最后提到,这几年事业发展中的轰轰烈烈、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跌宕起伏、灰心泄气、重整旗鼓的心路历程,涉及到众多的地方、单位、领导、群众,老梁的日记里也有详细记载,这里也就难以一一列举,有感兴趣者,也只能望洋兴叹、留有遗憾了!

     随着故事会的深入, 老梁想到,既然是还原历史,既然是老梁回忆往事,总结人生,就应该将这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不论对事错事、喜事憾事都记载下来,给后人留点真材实料,也可从中酝酿品味,消化吸收,也许能为同行后人留点耕耘劳作的有机肥料,也是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因此,老梁决定暂且放慢故事会的进度,专门拿出几天来写写那几年的人和事。

     1996年到1997年,老梁三下豫西,考察了泌阳大袋立体花香菇栽培技术,以后在咱河南朋友的鼓动、支持下,咱就满怀豪情,踌躇满志,到处煽风点火,宣传鼓动北方花香菇的发展。1996年开始于冀东遵化、兴隆、平泉,1997年开始,就将重点转移到了晋北的忻州、大同等地了。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首先在冷落几年的忻州新路基地重召部下,招兵买马,恢复了昔日的菌种生产基地。紧接着就利用咱忻州老窝多年积聚的人脉人气,到处上串下跳,鼓动鼓吹,煽风点火,到1997年的下半年,基层的生产基地就发展了好多,新路基地又搞生产,做示范, 恢复了元气,有了点生气。关于基层生产基地的故事咱以后会一件一件的详细讲解。这一节里先介绍咱折腾的老根据地,新路基地的发展、兴衰的故事。 

    1997年3.31日, 老梁在河北遵化讲过两次课,标题就是:北方花菇生产的兴起和发展前景,副题是中国花菇生产中心将历史性的向北方转移,北方人民将面临一次快速致富的机遇。现在回想,这个认识有极大的片面性,北方是不是适宜于出花菇,市场是不是需要那么多花菇,北方人民是不是能靠种蘑菇快速致富,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是不敢肯定,值得商榷推敲的。可当时老梁受全国食用菌界狂热宣传的影响,得出了这偏激的结论。到处鼓吹、到处点火,犯下了值得斟酌、值得反思的过错。

    但不管怎么讲,这种偏激的理论激发出老梁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在老梁不惜代价、全力以赴的操持下,新路基地还真的回光返照,也热闹辉煌过几天,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培养了几位急用人才,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擦出了火花,产生过亮点。当时山西省科协的主席、副主席,忻州市的市委书记,忻府区、五寨县、五台县大大小小的领导,几十位企业家、众多的菇农都到新路基地考察过、参观过、学习过、参与过。一幕幕如烟的往事,一方面说明老梁的能量大、辛苦大、为了信仰追求,为了理念事业,不辞劳苦,整天东奔西走;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当时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正处于春秋战国的混乱时代,有风就是雨,走点弯路、错路也就在所难免。

     在这种背景下,老梁的新路基地,也经历了从1995年的冷落,到1996年的起死回生,大徒弟卜小庭从他的老家重返新路基地,经过1997年前半年轰轰烈烈的发展,卜小庭后半年又急流勇退了。新路基地培养的新生力量,也不堪重任,到年底就是苟延偷生了。到1998年也曾想引进河南李彦增来管理,也无果而终。

     当然新路基地的发展、起伏与整个食用菌项目有密切关联,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地村民的无赖捣乱,敲诈勒索,老梁虽然与上层领导关系密切,但与这些地痞无赖的交往,实在是无话可说,应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古训。到后来,老梁也想过引进强势人才,以恶对恶,不想更是引狼入室,狼与狼倒是相安无事,羊可就倒霉了,狼进入羊群如入无人之境,就是随意宰割了。到1999年的下半年,新路基地就被彻底断送了。

    这一段历史,老梁踌躇再三,是否要如实曝光,还拿不定主意,毕竟老梁这太过善良的本性实在是丢人,再者引进的那位强势人才,也是活生生的人啊,写出来,成了张着血口的恶狼,刺激太大。因此,就在这里简单提几句,一是老梁也发泄一下心中闷气,二是大家知道有这回事情就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0 08:49:19 |显示全部楼层

1999.1.23、涞源发展双孢菇  成功喜悦有困惑

     1998年,涞源原种场开发食用菌,经过一年的实践,1999年就确定以发展双孢蘑菇为主。模式是原种场提供菌种,负责技术指导,发动老百姓种植。 老梁作为原种场顾问,全面负责技术。

     当年有19户农户参与,从原料发酵、到播种、覆土、出菇管理,情况五花八门,技术各有千秋。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虽然有利于总结经验,但失败的老百姓付出太多,近乎有点残酷。

     下面的日记记载,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老梁指导的过程,老百姓种菇的实况。虽然积累了许多原始的技术资料,有许多原始的点滴技术突破、技术总结,对于以后北方双孢蘑菇技术的成熟完善,对于玉米秸秆种双孢蘑菇技术工艺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想到那些善良、勤劳、辛苦的老百姓,想到那些参与双孢蘑菇种植,充满期待、充满憧憬的沧桑面孔,老梁现在还是心有愧就,不堪回首。

     当然,这倒不是老梁做了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也不是原种场那些辛苦操劳、同样充满希望的管理人员做了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实在是当时社会上、当时食用菌界对于这个项目的宣传有误导,你要组织连蘑菇都没有见过的老百姓,从头至尾地参加双孢蘑菇的种植,实在是不可取的。 这正如你要组织连枪也不会发,弹也没有投过的老百姓上战场一样,不可思议,非常残酷。 虽然,也会出几个英雄, 但无谓的牺牲太多,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了。

当年有关日记摘录记载:

1999.1.23  下午5时北京南站,到涞源晚上11时到。

1.24   上午到原种场,具体商量了99年生产安排日程。

1.25  上午宾馆房间内与扶贫局的两位谈双孢蘑菇发展,比花菇容易,效益高,忻州如果一开始发展双孢蘑菇,也许早已成气候了。          

3.22   火车到涞源。

3.23   原种场生产原种。

3.24   上午与工人接种双孢菇原种。

4.14   上午到走马驿,去冬种的,覆土没有消毒,枯萎病严重,菇柄褐色,萎缩而死。发酵料已经开始第二次翻堆,料温达到75度。

4.17  11点多到涞源。

4.18  菌种生长较好,污染20%,主要毛霉。接种时污染、

4.19  风大小雨,下午看双孢蘑菇小册子。晚上刘琪从保定接来李彦增和螺河小邹,后张总和赵贺文接来。晚上与李彦增聊天到2点。

4.20  上午给菇农讲课,双孢蘑菇栽培,我讲意义,李彦增讲栽培技术。下午看部队留下的山洞,通风、面积大,有利用价值。看农户玉米秆发酵加水太少,表层已经发霉,里层高温灰化。

4.21  上午下乡看农户发酵,玉米秆发酵,主要问题是加水太少,没有预湿。去冬种的双孢蘑菇菌丝发的很好,嘱覆土管理出菇。

4.22  一早送李彦增上火车。定下5月上旬再来。

5.10  上午火车到涞源,下午4时到,宿办公室。

5.11  一天下乡,玉米秆发酵升温较好,群众积极性高,自己压力大,一定不要出问题。

5.12  越冬后的双孢蘑菇出菇不受影响,稻草发酵的第一潮菇产量高,现在已经发现跳虫。下午到一老乡家送菌种,非常认真,自己受感动。

5.13   上午返大同,顺道到走马驿,群众正发酵稻草,修建菇棚。      

5.21  下午到涞源,李彦增带人来考察山洞。

5.22  下乡,大部分还在发酵,下种4天,菌丝已经明显吃料,菌种活力强。

5.23   一农户去年秋天下种,覆土,今年5月1号开始出菇。到今天已经出700斤/93平米,子实体成簇密集,产量很高。下午县长来,看了很满意。

5.24  直到11点,大同来车,到农户看了一下。

6.5  今天去涞源,车站王立新、孙雅接。

6.6 上午下乡巡查老乡双孢蘑菇下种情况,发菌吃料很好,菌种质量高,萌发快,吃料快。一直坚持到下午3点吃饭,饥饿难耐。下午到种植大户看看,以后麦粒菌种撒播最好,不要穴播。

6.7  一晚没有睡好,早上5点只身三轮车到火车站,一路难耐到京。

6.8  张明来,一块到西北郊上庄农场,定下搞双孢蘑菇示范。一路难耐晚上12点到涞源原种场。

6.9  上午到红泉村看玉米秆发酵种双孢蘑菇,菌丝吃料,发菌好,表面产生一种初期白色,揭膜通风后变成土色的孢子堆,不影响蘑菇菌丝生长。回来后仓促到火车站,一路孤独难耐回忻。

6.12   涞源打来电话,说有的地方不吃料,非要自己马上去一趟,涞源是重点,老百姓投资很多,对自己无形压力很大。

6.13 上午去涞源,下午4.40到达,立即到几户种植户看,菌丝正常,表层撒播的7天已经菌丝连成一片,播种15天以上的均可覆土。西韩岭蔬菜大户种植3亩大棚。4号棚出一潮菇已达10斤以上,菇蕾稠密,但死菇多,重新覆土,让菌丝休息,再出菇,4天覆土里已经有了菌丝。晚上困极而9点入睡。

6.14  小雨,一早到走马驿,有种植户10户,不知什么原因,人心浮动,说菌丝没有萌发,自己看了后,大部分萌发很好,只是通风时间长,表面一层料太干而没有菌丝了。有一户料发酵过头而粪显多,料太碎,水分显得太多而菌丝吃料慢。下午到红泉,也是通风太大太长,表层料太干,嘱咐表层喷石灰水,1斤/平米,撬料,覆土。晚上困极而睡,4点起床,看书思考,食用菌栽培基本就是两类,一类为香菇平菇类,木腐菌,装袋灭菌,接种;  一类是草腐类,发酵,接种,覆土;而且可以互用,平菇香菇也可以用发酵料,也可以覆土栽培,而且产量提高,污染率降低。

6.15  上午到县城东一村,有300亩大的河滩树林,林中种双孢菇,有前途。   

7.3    一早郭生一块工具车到涞源,下午装菌种,老化菌种小麦发酸,正生长的蘑菇香味。3800瓶。

7.4    上午张局长、孙局长来批评 原种场场长邹等人的工作。晚上转接了茶新菇分离的菌种。    

7.24    火车到涞源。

7.25    上午先到鸡场,出一潮菇;红泉玉米秆料,菇质、量均可。老农、猪圈、鸡舍、菌蝇多。

7.26     中午送梁柱到火车站回忻。下午宋春领来,谈销售双孢蘑菇。2.5元包销。

7.27     早6点到南韩岭村,大棚,出菇单生、多、小菇死,喷水太多;后到南关,第一潮菇多,现80%死,高温。一菇农喷水太多,菌丝死光。下午6点,大同车来,晚上宿红旗703。

8.11    上午出发到涞源。菌种生产场地等已经搬家到267医院。

8.12    上午下乡,车陷河里。到丰乐村,发菌尚可,料太湿,嘱翻料,促升温。发菌棚通风、降湿,促菌丝生长。晚上50元唱歌。

8.13     升温,红泉1.5潮菇,已达10斤/平米;南韩村7畦没有添加剂,第二潮菇开始出菇稀疏,菇根处有虫,晚上露天唱歌尽兴。

8.14     一早走马驿,前期灌水多,菌丝消失。南屯菌丝好,沙性土,出菇多、密。是否沙性土通气,出菇多?畦两边、沟壁多,通气好?下午忻州西张村来参观

8.15     上午下雨,带忻州西张村来参观丰乐村。晚上林吉兴送菇车到北京。

8.25     一早5点出发,中午到涞源。南韩岭3畦死菇严重,7畦没有添加剂的更严重。红泉畦两边、沟里出的多,中间少?

8.26     涞源本地采的银盘蘑菇,柄纺锤形,分离易成活,长得快。香蕈丛生、柄等粗,也成活,但长得慢。蘑菇圈,菌盖薄,难成活。晚上辗转难入睡,但考虑出了临猗酵素菌加麸皮发酵后,添加到纯麦草内。补充营养的不够,同时等于后发酵的方案。

8.27     上午老刘一块走马驿,南坨村大棚周围虫害严重。没有菇。中间的出菇稠密;五间房的灌了水,菌丝退去。西龙虎第一潮菇多,后菌丝消失,小菇蕾成片死亡,虫害?下午到石门看,均不理想,虫害严重,80%农户赔钱已成定局。高温后,水大,虫害,是主要原因。

8.28     发现金针菇菌种运输中起高温,30%污染。菌袋生产管理不善,一半污染。

8.29     一早带临猗裴等到南韩岭看看。3潮菇已完,4潮菇小菇蕾不少,但死菇多,嘱喷营养液、石灰水、菇根水交替。火车回忻。疲惫不堪。

9.28     一早起床,打电话给刘棋,知场长邹拥宪被换。嘱生产双孢蘑菇原种3-5千,鉴定会录像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0 08:49:42 |显示全部楼层

1999.1.25、随意调侃  身心健康

    我记得在世纪交替之际, 有那么一段时间,随时留心留意收集有关修身养性、身心健康方面的警句名言,随时随地与朋友们调侃逗笑,挂在嘴边,好像还不时有所发挥。就在调侃逗笑、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身心健康的受益者。这里摘录出来,朋友们可欣赏、品尝、品味,能否得到其中精华,就在于各位的自我修炼了。

马季谈晚年生活,很有意思,特记录如下:一个中心:一个圈,自己、儿子、父亲,

一个中心:以我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潇洒、糊涂(凡事不要太认真)

三个忘记:  忘记病、忘记年龄、忘记恩怨,人生几何,不必较真

四个老:  老伴、老底、老窝、老友

五个做到:  笑、悄、唠(叨)、掉(价)、跳(运动)

1999.3.28、文摘报上看到庄炎林的六六赠言,摘抄之:

     一、  世事六然:凡事由其自然,  遇事处之泰然,  得意之时淡然,  失意之时坦然,艰难曲折必然,  历尽沧桑悟然

     二、  人生六是

          权利是一时的,  财产是后人的,  健康是自己的,  知识是有用的, 情谊是珍贵的,  声誉是长远的,

     三、  身心六练:认识修练意义,进行修练实践,养成修练习惯,  坚持锻炼身体,不断磨练意志,  获得修练成果

     四、  人品六为:大公无私为圣人,  公而忘私为贤人,  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  公私兼顾为常人,  损公肥私为罪人

     五、  行为六利:有利国家,  有利民族,  有利人民,  有利社会,有利集体,  有利个人

     六、  为人六乐:进取有乐,  知足常乐,  先苦后乐,  自得其乐,  助人为乐,与众同乐

三心二意有益健康

     1. 信心: 面对失意与坎坷, 不灰心, 不气馁nei, 调动自己的智慧与体质的潜力, 度过人生十字路口的各种关口.

     2. 粗心: 小事不计较, 难得一糊涂,

     3. 善心: 保持心境轻松愉快

     4. 随意: 不必固执己见, 不能惟我独尊. 享受宽松, 随和, 宁静的氛围.

     5. 惬qie意: 要善于调适, 善于自我超脱. 越过烦恼的羁ji绊, 摆脱苦闷的束缚, 柳暗花明, 豁然开朗.

著名影星罗兰的健身秘密:

1. 多饮水, 每天两瓶矿泉水, 冲洗消毒肾脏肠胃

2. 2天一菠萝, 助消化促代谢, 保持身材苗条

3. 每日一杯酸牛奶, 一匙shi啤酒酵母, 内护皮肤, 头发亮丽光泽.

4. 每月禁食两天, 只吃新鲜水果, 清洗消化系统, 增强抵抗力.

5. 每日10分哑铃, 冷水淋浴, 肌肉收紧, 胸xiong部健美

6. 每天7小时睡眠, 18度室温.

7. 每日早晨冷热水交替洗浴各4次, 促进血液循环.

8. 保持生活的乐趣, 抚慰精神, 充满梦想, 对一切新事物保持热情, 乐观, 豁达.

养身7字诀:

     勤用脑, 常动手, 多转换, 重参与, 保睡眠, 调饮食, 听音乐.

生气有十害:

     1. 伤心: 心跳加快, 心悸,心慌, 胸闷

     2. 伤肺: 呼吸急促, 可致气逆肺账, 气喘咳嗽

     3. 伤肝: 肝气不畅, 肝胆不和, 肝部疼痛

     4. 伤脾: 气极忧虑, 能伤肝脾

     5. 伤肾: 肾气不畅, 易致尿闭和尿失禁

     6. 伤胃: 气懑men之时,胃纳不佳, 不思饮食, 肠胃紊乱.

     7. 伤脑: 气愤之极, 思维突破常规, 鲁莽过极, 反常行为, 大脑恶劣刺激, 气愤导致气血上冲, 导致脑溢血

     8. 伤神: 难以入睡, 神志恍惚, 无精打彩

     9. 伤肤: 愁容满面, 颜面憔悴, 双眼浮肿, 皱纹多生.

     10.伤内分泌: 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0 08:50:06 |显示全部楼层
1999.3.4、拍打震动香菇菌墙出菇  实践验证惊蕈理论基础

     咱今天再讲一个有关技术发展完善的故事,虽然是雕虫小技,而且已是过时的陈年往事,但毕竟是老梁当年生产实践中的感悟,想当初咱也喜悦过,咱也激动过,咱也认认真真总结过。
     自己的孩子自己亲,老梁的孩子大家看看有没有咱老梁的遗传基因。这里和大家开个玩笑,其实,咱想说的是,老梁的技术,就是这些生产基层的雕虫小技,但愿现在年轻的菇农朋友不会笑掉大牙,这么点陈芝麻烂谷子的还拿出来显摆!好在,年轻人牙齿好,没假牙,不会掉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梁在山西忻州新路村建立了占地20亩的食用菌栽培基地,主要品种有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等。栽培过程中,自然有不少感悟,也总结出了不少的实用栽培技术。其中,有点戏剧性趣味的就是香菇墙式立体栽培技术。

     当时,平菇的墙式栽培已经普及,推而广之我就在香菇和金针菇的栽培中也应用了墙式栽培。发满菌丝体的菌袋,脱袋,一层泥一层菌袋,为了保湿,在菌袋外层也用泥涂抹,整个菌墙乍看就是一堵泥墙了。

     3月底菌墙垒起后,几个月一不见菇蕾出现,直到7月下旬,遇到大雨,部分泥墙倒塌,倒塌后的菌袋自然受到震动,也自然有雨水的补充,没几天大量菇蕾出现,产量很高。 尤其是埋在土里的菌袋,挖出来后,也有大量菇蕾长出。这种现象仔细分析,一是菌袋补充水分,二是菌墙倒塌,人们管理,就要移动菌袋,菌袋受到震动,三是到8月初,北方的气温开始下降。我的分析是三个因素都有关系,但是菌袋受到震动肯定有利于出菇,毕竟咱们的老祖宗早总结了惊蕈出菇的理论。

     以后的管理中,就吩咐采菇的工人,经常用木板拍打菌墙,拍打后,菇蕾就明显增加。以后,菇农就乐此不彼,采完一潮就拍打一次,每次拍打总有斩获。

     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北方花香菇菌墙立体栽培高产技术的文章,究竟发表过没有,就忘记了。

     下面日记记载,也可跟踪在生产实践中,这香菇墙式立体出菇技术的发展完善,木板拍打惊蕈出菇技术的发展应用。再补充一点,就是金针菇泥墙出菇也比较成功,印象深的是冬天大棚内菌墙早已结冰,可金针菇子实体还照样出菇,展示了金针菇子实体对于低温的耐受能力。

1998.3.30  雪,金针菇、香菇垒菌墙。

7.27  骑车到新路,香菇菌墙倒塌,浸水后,大量出菇,而在墙上的不出,无水?震动?气温开始降低也是原因。因菌种大部分是低温晚熟品种。

8.5  新路,从埋土里挖出菌袋,出了不少菇蕾,通气了?震动了?。

9.7  到新路,香菇每天50斤,木板拍打震动、气温转低是今年菌墙大量出菇的原因。夏季菌墙可防止高温、菌丝又可分解积累营养。

9.13  上午用营养液浸泡香菇菌袋。

9.21  地沟内香菇菌墙产量亦可,应该写一篇论文。

11.7  骑车到新路,三叔、六叔垒菌墙,嘱营养液处理。

11.8  山东省潍坊市孙要高温香菇菌种,其实应用菌墙法在山东夏季可以出菇,但一定要早熟中高温品种。 

11.12  下午大同郭生来,到新路看了香菇菌墙出菇情况。他要买添加剂处理已出菇的废菌袋,每个菌袋还可出到3俩菇。 

12.20  一天紧张工作完成花香菇墙式立体栽培高产技术论文。 

1999.3.4  上午带刘琪到新路,香菇菌墙出菇,平菇袋菌蝇将菌丝吃尽,老鼠将菌种破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