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梁故事会

老梁故事会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23:07 |显示全部楼层

1999.10.5、河南新郑当顾问  经历丰富印象深

       1999年10月6日,在好朋友张振喜教授的推荐下,我正式受聘于河南新郑市担任科技顾问,具体工作当然是指导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郑市当年对于食用菌产业非常重视,专门从泌阳县请回了香菇专家张振喜教授担任首席顾问,由高副市长主抓,市农科所为技术龙头,这次市长又专门给老梁发了盖有国徽大印的聘书,希望新郑市的食用菌产业会有一番轰轰烈烈的发展。

    事实上,新郑市的食用菌产业在未来的一年内并没有轰轰烈烈地发展,在以后的岁月内也没有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浅层次的原因是前几年在大发展中留下的后遗症太多,老百姓在告状,领导在反思,牵涉的官员在擦屁股,解脱干系。我们只能汲取以前的教训,引进新技术,先搞试验示范。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方针不对,当然,这是老梁现在的认识,当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在这个背景下,老梁在担任新郑市顾问的一年期间,注定不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由于有领导的重视,有好朋友首席顾问张振喜教授的主抓,还有农科所师文斌所长的积极配合,我在新郑市任顾问期间,还实实在在地见证了不少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工作,还扎扎实实地干了不少新技术试验示范的实事,也经历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憾事、趣事、大事。可以说每一件事,就是一个感人的、有趣的、有益的、值得记忆的故事。

    好在新郑市任顾问期间,老梁的生活、工作特别充实,日记记载非常详实,也为今天总结成事,讲述故事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原始资料。新郑的故事特别多,新郑的故事特别奇,新郑的故事是非讲不可,老梁只能放缓故事会的整体速度,专门拿出几天讲与新郑有关的故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23:28 |显示全部楼层

1999.10.6、女市长见老梁遭遇车祸   受惊吓神态异不忘工作

     1999年10月6日上午,预定新郑市的市长要亲自接见老梁,并亲自给老梁颁发正式的顾问聘书。 我们一行早饭后就在下榻的宾馆会议室等候,一直到10点左右, 市长才在多人的陪同下姗姗来迟。原来是位女市长,神态疲惫,但还是强打笑脸,与老梁握手、寒暄,并亲手将盖有大红印章的红色聘书交给老梁。几分钟后,女市长就匆匆告别,说有要事。老梁自然理解,一市之长,公事繁忙,接见老梁,只是例行小事一桩。

     后来,了解的实情,才使老梁感动万分,感慨久远。 原来女市长那天一早就从市政府带上聘书,赶来接见老梁,没想到半路上遭遇车祸,车是报废了,需进厂修理,女市长惊吓不小,虽然没有明显的外伤,但内伤也需马上进医院检查,但女市长知道中科院的著名专家在等着自己,还是坚持到宾馆把这件大事完成,才到医院检查,住院,修养。据说,那次车祸,女市长在医院还真休养了一段,才恢复元气,重新精神饱满地投入了市长的繁重工作之中。

     这件事情,着实让老梁感动一番,新郑市的工作不能偷懒,必须全力投入,要对得起女市长忘我的工作精神; 这件事也着实让老梁感慨一番,共产党的官员绝大部分还是尽心尽力的,尤其是年轻官员,尤其是女官员; 这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老梁还在祝福这位女市长生体健康,官场进步,人生美好。

     女市长的故事说到这,还有位专抓食用菌的高副市长,工作精神、工作作风、工作理念也给老梁留下久远的记忆。咱不说高市长是援臧回来、经受过艰苦考验的干部,咱不说以后工作中的兢兢业业,单就与老梁一见面就主动提出要高薪聘请有能力的专家,年薪两万, 出手不凡,当场就给老梁半年的服务费,老梁就感恩不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古训,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何况咱老梁是受过海内外最高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咱老梁在以后的工作中,自然是尽心尽力、全力以赴了。   

当年日记,有兴趣者参阅:

1999.10-5 中午洛阳汽车站简单饭后依维柯到郑州。下午5点,专车接到新郑市,张振喜、师主任和高付市长热情招待。

10-6  上午,说市长要来给发聘书,等一个多小时,女市长来后,疲惫的神态,一直道歉来晚了。后来得知,是来的路上出车祸了,好在人没有受制,但受惊吓不小。

   后去农科所基地看长枝条菌种的菌袋,萌发可以,污染不多,但菌丝似乎无力。加防杂剂对于香菇菌丝有一定影响。双孢蘑菇已有大型基地,技术水平低,菌种老化,发酵料雨淋,料干。菇棚保湿,不通风,故表面菌种萌发吃料,可是菇农不懂技术,不知道失败低产原因,大部分赔钱。收购价2-3元一斤。

10-7  上午与师主任等讨论合作方案,高市长主动提出年薪2万。下午张振喜二儿子讨论菌袋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发酵料工厂化发酵,农户出菇管理的产业化问题。秸秆粉碎配料加压灭菌接种流水线的问题。

10-8  上午师主任谈合作,高市长主动提出年薪,并当场付1万元。其实,有远见的企业家,在人才上的投资回报率最高,但要识别真正的人才和人才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越穷的地方越在人才上不能投资而恶性循环。下午安阳洪河吨老申来接到安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23:52 |显示全部楼层

1999.10.9、金针菇冷库生产  白忙乱结果很惨

    1997年12月份小曾遇害后,对于小宋的事业打击很大,曾经一度有所消沉,但毕竟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的,到1998年10月,经人介绍,与小苏结婚,重整旗鼓,并且注册了丰源菇行的招牌,师出有名,小宋要在食用菌行业上再上一个台阶,就要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了。

    小苏虽然也是河南泌阳人,但全家已经在安阳工作扎根了,而且小苏的家庭经济状况还算殷实,自然对于小宋重整旗鼓有所帮助了。2007年山西忻州金针菇生产战果不佳,小宋一直耿耿于怀, 1999年就在安阳租赁一个冷库,试图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与我说过几次,要梁老师有机会一定去现场看看。机会终于来了,10月8日,老梁在河南新郑市的工作结束后,安阳洪河屯乡请老梁前去考察指导、讲课培训,晚上就住在安阳城内。第二天一早小宋的妻兄苏捷接我到金针菇厂一看,菌袋培养一塌糊涂,已经没有什么管理出菇的价值了。

    事后,我断然地告诉小宋,你还是安心地搞你的销售吧,生产不简单,也不是你的强项。 因为我和小宋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也是实心处地的为他着想,因此,说话没有委婉、也没有客气。

     从当年日记中也可窥视小宋安阳失败的金针菇生产。

1998.11.3  农科院小宋两口一块吃饭,他10月份新娶一媳妇,卫校毕业,精明能干。

1999.9.28.上午宋春领带安阳几位农民来,一块到大同参观。

9.29  上午带安阳人到郭生处看。

10.1  早饭后与宋春领依维柯回忻。

10.8  上午新郑谈合作。下午安阳洪河屯老申来接到安阳。

10.9   一早苏捷来,到冷库,培养的金针菇菌袋,配料太酸,冷库内潮湿通风不好,菌丝无力。后到洪河屯乡讲课,看场地,小雨中,看平菇发菌不好,酸性。

10.10  上午苏捷带到市开发区,几位农民积极性高,开发区几位领导不积极。下午到冷库再细看,搬到室外的菌丝已经开始恢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24:16 |显示全部楼层

1999.11.8、覆土内加尿素适得其反  市政府追责任干部罚款

    1999年,新郑市积极聘用老梁为技术顾问,我考虑与当时新郑市食用菌的现状应该是有关系的。 当时,新郑市基层的技术力量薄弱,指导生产屡出问题。我记得多次下乡遇到老百姓告状,原因就是技术指导出了问题,而且是些常识性的问题。我记得有菌床上盲目喷洒高浓度波尔多液引起的问题,有发酵料雨淋而水分大的问题。 其中影响最大,最为不可思议的,是在双孢蘑菇覆土内添加尿素的问题,造成大面积不出菇。这些问题严重地挫伤了菇农的积极性,甚至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不过,新郑市的领导班子还是正派、积极的,对于菇农的上访、告状,并没有一味地打压,而是积极的分清责任,疏导解决。对于直接责任人开除,永不录用;对于参与指导的技术人员,除了深刻检查外,还重罚,这是位年轻的技术人员,被罚款3万;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甚至副市长都被罚款,2万、1万不等。 罚款,都作了菇农的赔偿。 对于菇农的上访告状,积极面对,做到合情合理合法疏导解决。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既打又拉,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一方面将上访人员集中到公安局办培训班,学习国家有关政策, 一方面积极理赔,除了各级人员的罚款外,政府也拿出一部分资金,补偿菇农的直接损失。 经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尿素风波是平息了,可新郑市发展双孢蘑菇的势头严重受挫,一蹶不振。

    对于覆土内添加尿素,从技术上如何解决,也试图采取一些具体办法,一个办法是换土,换土后发酵料撬料通气,希望菌丝重新爬土;一个办法是在覆土上喷洒15%甲醛,中和尿素。但这两个办法,也只是亡羊补牢之举了。这样一折腾,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元气大伤,也只能是尽人事、在天意了。

    当年日记内有许多原始的技术资料,有实践经验的应该可以引起共鸣。

1999.11.8  上午到一村,97年示范成功,98年100多个大棚,虫害严重,后来又盲目喷波而多液(石灰:硫酸铜:水=1:1:50),浓度又高,造成再不出菇,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今年有8户搞,自己压力大,一定要让农民赚钱,内心压力大。

11-25 晚上6点赶回新郑市,宿宾馆609,张振喜一块谈要有自己的专有产品,积累资金,不能总是为别人服务。

11-26  上午到农科所,玉米芯加发酵剂,升温快,发酵好,装袋接种几袋。收菇的压价,菇农积极性受挫,师文斌,高新喜市长着急。下午到双孢蘑菇发酵料处看,发酵剂效果明显,升温快,菌种料有点干,表层加发酵料,通气较差,菌丝萌发慢,没有纯麦粒的好,估计,菌种满瓶需25天。

    老百姓的双孢蘑菇有的不吃土,据说覆土较湿,没有调水,可能较湿的覆土将菌丝抑制,可是地雷菇有半斤重,有的是覆土里加了尿素,对菌丝吃土有影响。

12-22 ,4:30依维柯太原,588中铺出发。

12-23  上午8:00到郑州,几番周折,找到郑州汽车南站出发到新郑市的班车,上午11时到,宾馆410。下午苗志浩来,5点到黄庄村,菇农怨气大,料已经入棚,棚内温度太低,0-10度,不是日光温室,不能下种,建议推迟到春季后。大部分没有加添加剂和发酵剂,去年菌种出问题,赔钱。晚上张振喜来,谈叶县个体户种10万袋,因管理问题大部分污染,重新灭菌接种,又不出菇,河南扶沟会议要巩固香菇,多品种发展。

12-24  上午到新村,13个菇棚, 12个覆土内添加尿素,菌丝不吃土,仅零星有菇,一个没有加,出菇正常。一个办法是换土,换土后发酵料撬料通气,一个办法是喷洒15%甲醛中和尿素,下午到研究所,玉米芯发酵料的香菇菌丝不吃料,晚上买点水果,早早入睡。

12-25  上午到黄庄村给农民讲二次发酵后下种,下种后保温,防冷疑水。后到薛店,菌种没有长满,可能配方不合适就下种。

2000.1-24  201到郑州是下午5.45. 汽车南站到新郑市宾馆403已经8点, 后赶到康乐城师文斌张振喜程相文等一块吃饭。师文斌情绪不高, 双孢蘑菇覆土内加尿素,菇农要求赔偿, 师文斌高市长等均被罚款.

1-25  下午到新村, 尿素覆土的还没有出菇, 有的零星出。上访的菇农被留在公安局学习,后到新村乡政府, 参加了赔偿菇农的会议, 苗志浩个人赔款3万元。

3-6   上午去玉米秆种双孢蘑菇村, 去年腊月和今年正月下种的低温,菌种有萌发, 但慢弱。嘱撬料,表面喷石灰水。 有一棚纯玉米秸秆的效果最好, 菌丝萌发的较多, 可能也与其表面覆盖一层干料有关, 因大棚能卷起增温,嘱撬料,7天后覆土, 覆土内加10%发酵料。其他棚只表层菌丝多, 向下吃料慢, 因料层内气温太低.

     下午去新村, 去年换土的只稀稀落落出菇, 但出的菇有一半干死, 是枯萎病还是料长期存放太干或者是发酸. 因枯萎病只是菇蕾枯死, 可现在大菇也死。覆土没有消毒是一原因吗? 嘱几个菌床重喷石灰水, 料底灌石灰水增湿; 几个菌床喷多菌灵,以后看结果。后返到农科所, 杏鲍菇已经生产1000袋, 茶树菇要求多加2%石灰。晚上老干部郭县长过来谈千户寨蘑菇菌袋窑洞出菇到10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24:42 |显示全部楼层

1999.12.20、学生米克南征北战锻炼成长  研发基地几起几落扎根故乡

    米克,曾经的武警特种部队班长, 1999年复员后,找到老梁,希望出外闯荡,干一番事业。当天大雪纷飞,正好大同基地大规模生产香菇菌袋,米克与他的一位童年好友毅然前往,在零下30度的寒冬坚持数月,每天只有8元的报酬,经受了考验,步入了食用菌行业。2000年春天,又派驻河北涞源,也耐住了寂寞,进一步丰富了菌种生产技术。 当年7月30日,派驻北京西郊农场基地,领导组织了10多位青年学员,进行了双孢蘑菇、白灵菇、杏鲍菇等多个品种的生产试验,得到了进一步锻炼成长。 2001年7月从北京调回到忻州故乡,组织菌种生产。后来派驻太原科隆源基地负责白灵菇、杏鲍菇菌袋生产。2002年与老梁合伙筹备成立了忻州菌种厂,建立了实验室、菌种生产车间。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生产车间500平方米, 占地3000平方米。忻州菌种厂伴随着老梁食用菌开发的思路和步伐,在发展壮大,一直默默无闻地承担着各种生产和研发任务。

     在忻州菌种厂建立以前,老梁在深圳、北京也建立过研究室, 尤其是北京开发实验室,老梁是中科院直属公司红头文件任命的开发实验室主任。无奈实验室的成员都是原来研究所吃国家皇粮的男男女女,一是指挥不灵,二是多数已经习惯于国家研究所瓶瓶罐罐地做点试验,写篇文章交差了事,现在要真刀实枪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要用真本实事从事又苦又累的食用菌研究,也实在是难为他们。老梁深知其中奥秘与玄机,要想真正干点实际工作,就得另辟蹊径,专门招收农村学员、专门招收高考落榜青年,成选拔技术员的主要来源。

     1984年与忻州科委合作招收过30位高中程度的学员,建立了研发基地;1990年在深圳招兵买马,从福建、山西、浙江招收过学员,建立过实验室;1991年在山西与忻州经委合作,招收过50个学员,成立了新泰实业公司;1993年组建了北方实业发展公司,建立了新路菌种生产基地,与忻州科协、政协合办了食用菌技术培训班。

     米克算是培养的第三代学员,毕竟有部队的几年锻炼,经营管理的忻州菌种厂延续至今,还在承当各个基地的生产任务。老梁的研发基地经过多年东西南北中,几起几落的发展,最终也算是扎根家乡,叶落归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25:05 |显示全部楼层

2000.1.25、珍稀品种试验示范  积累经验以利再战

       老梁这个人,一生不得安生,走到那里折腾到那里,只讲多做事、多干事,不讲能成事、成大事;只讲有收获、多收获,不讲有收入、多收入。在具体工作中也是这个毛病,到一个地方,自己有什么宝贝、新东西,就想拿出来夸耀一番,就想搞什么新东西。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球盖菇、姬松茸在上世纪末还是真正的珍稀品种,就是在生产中还没有大规模的生产,生产技术也没有完全过关。老梁记得在98年、99年开始知道这些东西,接触这些品种。后来,99年就开始在涞源、大同、灵宝、陕县的基地上折腾起这些品种的试验示范。到了新郑,有这样好的条件,领导上对自己关怀备至、尊敬有加,咱自然要表现一番,也就将自己所有的那点技术积累,已有的那点珍稀品种全部带来,全面开花,进行了少量的培养示范。

    安排了试验方案,告诉了操作关键,咱也经常来现场指导看看。但食用菌这东西,要想将我的变成你的,听百遍也不如做一遍,主要是靠亲自动手,靠经验积累才能消化吸收,真正掌握。承担试验示范的技术人员,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对于这些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毕竟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还没有经验。试验结果可想而知,虽然都可以说是成功了,就是蘑菇长出来了,但污染的多,成品率底。这也情有可原,也可以理解,一是这些珍稀品种本来生长速度就没有大家熟悉的平菇、香菇快,就没有平菇香菇好培养,况且还是首次培养,没有一点经验。只要长出蘑菇,达到成功,就算完成任务,皆大欢喜。至于降低污染,提高成品率,那就是总结经验,以利再战的事情了。

   从日记内可见当时试验示范的品种、工艺、结果之端倪。对于想了解点珍稀品种开发的年代、历史,原始的资料,这也就够了,因为这些品种在10年后的现在,应该不能算作珍稀品种了。

2000.1.25  上午给了师文斌珍稀名贵品种示范计划和有关资料。后到长葛市魏建华处, 交换回大球盖菇和姬松茸的原种。返回到农科所, 甄军亮原种用纯小麦, 毛霉污染严重, 没有加石膏, 没有用石灰水浸泡. 只是将小麦煮熟后灭菌, 酸碱度的问题。

1-26  上午先到研究所将珍稀品种计划与甄军亮讲了。

3-5   上午到农科所, 茶树菇杏鲍菇菌种已经长满,准备生产菌袋。要求玉米芯用1%石灰水浸泡一晚, 不能用新鲜泡桐树木屑。

3-6   下午到农科所, 杏鲍菇已经生产1000袋, 茶树菇要求多加2%石灰。

4-1  早5时翻阅稀有品种资料, 记日记. 上午先到研究所, 茶树菇污染50%,杏鲍菇污染60%, 但菌丝吃料好, 生长旺盛。 主要原因是接种太粗放, 培养环境不通风, 污染菌袋不检出, 无人管理。

    晚上11时李江河来, 谈其要搞真空冷冻干燥加工, 定下20号左右去他哪儿一趟, 给他带大球盖菇和姬松茸原种.

4-26   上午到农科所, 安排稀有品种种植

5-29   早饭后,杜学理带到农科所, 茶树菇开袋, 口部覆土长出子实体, 脆嫩。 发酵料种的香菇菌丝刚萌发即退去.氨气太重酸败, 发酵不彻底的原因。 大球盖菇菌丝萌发后, 又退去, 发酵料压得太实, 不通气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25:24 |显示全部楼层

2000.3.6、玉米秸秆种双孢  示范成功产量高

      1998年,老梁在河北涞源首次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获得成功, 1999年,在大同西坟村,不但用玉米秸秆,而且还用玉米芯规模性地种了双孢蘑菇,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次在新郑市搞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示范,就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   

   不过,在新郑市开展这项工作时,已经是11月份了,时间有点迟,发酵温度、发菌温度有点低,虽然有的农户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当地老百姓种双孢蘑菇以前老出问题,这次示范,季节迟、温度低,有客观原因,但有的农户产量还很高,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

   试验示范,顺利结束,农科所师主任还发表了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论文,干部群众皆大欢喜,老梁自然也就暗暗庆幸了。

   其实,双孢蘑菇等草腐菌的栽培,只要碳氮比合适,原料发酵彻底、疏松、透气,一般草质原料都是可以的。但是在10多年以前,北方群众连双孢蘑菇都没有见过,请来的技术员,大多是南方福建一带来的,他们声称,双孢蘑菇一定要用稻草种。后来,山东发展起了双孢蘑菇种植,又有山东来的技术员,声称,双孢蘑菇还可以用麦秸种。北方要推广双孢蘑菇种植,大量的是玉米秸秆, 用玉米秸秆种双孢蘑菇就是第一次吃螃蟹, 但也必须面对了。这样一讲,老梁当时试验示范玉米秸秆种双孢蘑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现在听起来,好像是有点故弄玄虚的意思,但当时可是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年日记:

2000.3.6   上午去玉米秆种双孢蘑菇村, 去年腊月和今年正月下种的,低温,菌种有萌发, 但慢弱。嘱撬料,表面喷石灰水。 有一棚纯玉米秸秆的效果最好, 菌丝萌发的较多, 可能也与其表面覆盖一层干料有关, 因大棚能卷起增温,嘱撬料,7天后覆土, 覆土内加10%发酵料。其他棚只表层菌丝多, 向下吃料慢, 因料层内气温太低.

4-2 去冬下种迟, 不出菇, 今年春节后开始出, 2796较U3个小一点,成堆成簇出菇,  大菇干死的基本在喷洒石灰水以后没有了.

5-28  到薛店看双孢蘑菇, 大部分已经出完。

5-29   早饭后, 师主任来谈双孢蘑菇秋冬季生产模式, 要发表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3 08:57:24 |显示全部楼层
 

1999.6.20、食用菌办水主任 勤勤恳恳老革命

     现在社会上一说起官员,就是贪腐对象、就是敲诈勒索, 在网上,更是把公务员队伍说得一塌糊涂,好像洪洞城里没好人似的。老梁20多年来,在祖国的大地上东西南北中,到处折腾,到处点火冒烟;走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长城内外,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除了接触无数的菇农、企业家外,还有许多村、乡、县、市、省的各级领导,老梁的总体印象是绝大部分官员还是勤勤恳恳、风风雨雨,还是要干事、想干事的。

     这几天,就要讲河南三门峡市食用菌开发的故事,那就得先交待一下食用菌办水主任的故事。水主任究竟叫什么名字,我一直没有问,或者是问了也没有记住,只知道姓水,但水主任的形象、举止,不辞劳苦,踏踏实实做事的风格,老梁还是记忆犹新。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河南省种香菇、发展食用菌是风起云涌,席卷中原大地。就在这个背景下,三门峡市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食用菌产业开发办公室。就在这个背景下,老梁从1996年涉足于三门峡市的食用菌产业,再后来就与水主任认识。第一次见面,就是他专程从山西农村将老梁接到三门峡。第二天就亲自陪同老梁考察了三门峡市所属各地的食用菌产业,后来又组织了全市的培训班,协调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事必躬亲,勤勤恳恳。当时,水主任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他的一言一行,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干部的素质,体现了接受过党多年教育、接受过毛泽东思想熏陶的老一代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当然,也有遗憾,就是水主任一见面就提出要聘请老梁为三门峡市的食用菌顾问,而且也一直是以顾问礼遇的,但到终也没有签订聘请协议。这里面,我考虑,有几个原因,一是不签订,老梁也是随叫随到,诚心服务;二是按照协议,三门峡市要付老梁一笔费用,估计是费用没有落实,因此,也就是说了说而已。

     对于水主任,我是衷心怀念的,如果有机会会面,我们一定得促膝长谈、感慨一番人生、感慨一番岁月了。

     当年的日记记载,粗略地勾画出了我与水主任认识、交往的线条,就在水主任的组织、协调、引见下,老梁当年在三门峡市也见证了、干了几件大事,为当地香菇产业发挥了作用,这些在下面的故事里都会得到验证。

96.12-13  从郑州乘破旧大巴,一路走走停停,到三门峡250公里,9个小时。晚上乡长来,安排16号才能开会。

12-14   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对香菇生产并不积极.

12-15   在挂职副县长老高的带领下,到渑池供销社,今年福建来的教授加水量太大,料堆放时间太长,发菌升温太长,导致料发酸而菌种不萌发,栽培失败。现在是一位本地青年,多年经验。玉米芯发酵平菇发菌好,长枝条菌种,卫生筷,接种方式改革。

12-16  上午三门峡付市长、扶贫办主任、科委主任来看了一下。本地种菇的段学义来聊天,后到段经理处参观,南韩的装袋机,短袋,一头接种中间打洞,塑料袋分段脱袋出菇。

       下午3时开大会,会上表态,后出发,7时洛阳商检局。

12-17  早饭后,10时190次返京,高建峰主任是国家商检局办公室主任,河南渑池挂职付县长。这次专程到三门峡接待自己。他投资北京东营种香菇很难赚钱。

1997.4-14  上午林吉兴和三门峡陈主任来,结算母菌种费1000元,带到新路谈玉米芯价。

4-15  一上午在忻州饭店等人,与林吉兴探讨花菇技术。下午林陈离忻。

5-2  到太原,上车,补卧铺。

5-3  7:30到三门峡,出租到蛋库。林吉兴带福建人生产香菇,第一天接种,水分不大。后出租到车站,290公斤聚乙烯,54瓶539菌种,50气雾消毒盒,托运,400元,气温高达32度,挥汗如雨。4时上车,闷热。卧铺。

1999.6.20  临猗,三门峡市食用菌办公室水主任来接。途经夏县、平陆,壮观的沟壑纵横,一过黄河大桥,就是三门峡市了,街道整洁干净。

6.21  上午水主任、段一块到段学义的中心看,后到黄河边的一大型养猪场,要办成珍稀食用菌示范场。后到陕县大营镇红日公司,李江河,原教师。后到灵宝市东阳镇,黄金产区,镇里投资几百万,集中生产菌袋。污染率高,技术低,管理不善。后到一村,长枝条菌种,95%成功。一老农2万袋, 管理细致,95%成功率。

       晚上三门峡市李付市长,灵宝市的主要领导一块宴请、吃饭。

6.22  郝建岭、马玉红谈合作双孢蘑菇,段学义的人谈合办菌种培育中心。下午完成与郝建岭的合作协议。郝是百货公司职工,下海搞服装,积累资本,现在要搞种养培。

6.23   下午马玉红协议,中原冶炼厂干部,要辞职搞食用菌。晚上段学义菌种选育合作协议。

7.10  下午到太原,火车硬卧到三门峡市。

7.11  早上6点多到。小仝接到黄金大酒店,水主任已经在等。

7.12   上午学习班开始,中午市秘书长等一块吃饭。下午自己做了报告,食用菌产业前景和三门峡市的建议。晚上灵宝市东阳镇主管香菇的张付书记请客。

7.13 段学义送到夏县。

8.21 临猗,上午三门峡水主任等到,商量到北京签订聘用合同。下午灵宝市袁主任等来。与段签订育种合同。

10-13  中午水主任、李江河来,饭后到三门峡西,李江河菌种质量高,接种灭菌粗放,但污染率很低,1%以下。防止污染主要从提高菌种活力上做文章。组织管理好。

10-14  上午与李江河的太太一块分离了香菇。后阎锋水主任来,饭后到三门峡宿黄金大酒店。

11-4   晚上到灵宝宾馆见到王传福和水主任,谈自己的河南食用菌产业见解,育种的技术,王传福能否听里去,不知。

12-11 上午水主任来谈,定下江河不搞菌种选育,他提出自己在三门峡搞服务要通过他

12-28  晚上小宋连俊丽一块到灵宝,灵宝大酒店502,水主任来。

12-29  下午水主任到研究所,郭志民和袁主任均不在,更为灵宝工作投下阴影,12点出发火车到大同。

6-1 晚上8:10到三门峡.

6-2 晚上崖底乡请客, 自己把水主任请来, 谈三门峡市落实聘用的事, 如果政府不聘请,三门峡就不准备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2 11:01:49 |显示全部楼层
 

1999.6.8、上庄农场建基地   来龙去脉很清晰

     北京海淀区山后的上庄镇,现在是老梁北京的定居之地,也与咱发展食用菌事业有关。 20年前的上庄乡,就是北京西郊农场所在地,早在99年6月份,就有中科集团的朋友张明介绍到上庄农场考察过,农场也有搞双孢蘑菇的意向。 到2000年5月9日,张明朋友又带我第二次上庄之行,与农场的书记场长一块吃饭,确定到涞源考察后实施。 7月中旬,上庄农场白水洼分场,也叫三分场,个人承包人叫蒋桂康的,亲自来中关村,与老梁谈定签订了聘用合同。这样经过一年的酝酿,上庄农场白水洼分场的食用菌项目基地就尘埃落定了。

    后来,逐步了解了详情,三分场占地260亩,蒋桂康和一位叫李侬的一块承包30年,里面建了大棚,要发展食用菌生产。蒋桂康、李侬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士,蒋桂康文化不高,但初步接触颇有江湖意气,李侬是正宗的大学毕业,资金有所积累,事业有所成就,颇有修养,颇有素质。二位结合到一块,也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吧!老蒋在前线具体管理,李侬在后面出谋划策。据说,后来二位闹的不能见面,不亦乐乎,就是后话了。老梁不了解内情,也不想了解,咱这里只讲咱有关的故事。

    从当年的8月1号,老梁就派了自己的部下,开始发酵原料,准备双孢蘑菇种植,按照咱的计划、方案按部就班地开始工作了。没有想到,后来,李侬与中科集团最高领导挂上了钩,8月23号,合伙成立了中科大地食用菌公司,老梁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科集团派驻基地的代表,技术人员。身份变了,原来是以个人身份受聘于白水洼农场的,现在是中科集团派驻农场的。不管身份如何变,发展白水洼基地的技术方案、技术工作还是按照老梁的思路来的。

    实实在在地回忆,当时的条件还确实不错,咱老梁已经有十年的实践经历,积累的经验也多了,想干事要干事的想法也多了。当时,要开展的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就有:新鲜玉米秸秆发酵种植双孢蘑菇,稀有品种杏鲍菇、白灵菇、茶树菇、姬松茸、草菇、大球盖菇的栽培示范,还有大量的香菇菌种生产、供应基层基地的任务。这些试验示范的工作,可以说每一件都有有趣的故事,都包含有原始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含量,在以后的故事里咱会一件一件细讲。

    当年基地董事长李侬还是有想法、有抱负的,而且李侬文化水平,个人素质也高,基地又是与咱中科集团合办的,老梁开始也是豪情满怀,又进入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开创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咱竭尽全力,把咱多年积聚的人脉、人气都往这里介绍,多年培养的技术员、在家乡临时招聘的年轻人都往这里收罗,一时间,白水洼基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鼎盛时期,年轻的技术人员就有十几位,老梁还建立了学习制度,每天晚上集中讲课,定期考试,还真想把这里发展成咱后半生的归属之地。 当年9月份,就在上庄镇家园小区买下了固定住宅,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当然,人算不如天算,后来,上庄基地的发展,不是老梁能控制的,三国四方,几位老总各有各的打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老梁无所适从。最后也只能是随波逐流、顺其自然,抱着自己劳作成才、丰富人生的理念不得不又开始周游列国去了。

    白水洼基地后来一蹶不振,逐步冷落。到2007年,老梁也试图重返故地,重整旗鼓,这里毕竟留下了自己一段激情燃烧的记忆。2007年,咱又与老蒋签订了合作创办食用菌育种中心的协议,并且投入了资金、派来了技术员,要回报老关系、重整老基地。 无奈当时的主持人蒋桂康,已经不是昔日的蒋桂康了,老梁的一万元投入后,老蒋就暴露了其真实意图,根本就没有打算正儿八经地搞什么育种中心,只是忽悠老梁的前期资金,补他的窟窿去了。对此,老梁也没有在意,毕竟,在那里咱也得到过,就算是补报老蒋以前的知遇之恩吧。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老蒋同志费尽心机、操劳过度、心机劳累, 2008年春天突发心肌梗塞,不幸英年早逝了。

     白水洼基地,老梁前前后后工作一年,试验示范工作做的不少,记忆中有趣的事、有趣的人不少,有必要一件一件交待清楚,后人也许有所裨益。

     从日记记载中,还可以引申出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就是现在做的很大的北京蓝波公司,也在上庄乡,与白水洼相距不远。当年2001年,刚起步,请老梁去咨询,老梁给出的主意是只能卖菇,不能种菇。后来,蓝波公司还与白水洼基地打过官司,就是白水洼给蓝波加工的菌袋没有完成,造成蓝波公司的损失,官司好像是白水洼输了,将蓝波公司的生产定金退了回去。这里感慨的是蓝波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京城有名的蘑菇大企业,而白水洼的食用菌生产早已经销声匿迹、烟消云散了。

   从日记记载中,也可看到早在2000年,咱就认识到公司要搞工厂化生产,大棚种植只能农民搞,公司搞大棚种植是没有出路、发展不起来的。

部分日记摘录:

1999.6.8   上午到公司,张明来,一块到西北郊上庄农场,定下搞双孢蘑菇示范。

2000.5-9   上午张明来一块到上庄, 农场的书记等一块吃饭, 要到涞源考察后再确定方案。

7-17  下午张明来, 叫来上庄乡的人来,蒋桂康, 基本商定聘用合同。

7-18  上午打印了聘用合同, 磨蹭到11点, 张明来。

7-23  下午上庄乡蒋、李、王来, 一块到上庄乡三分场, 260亩, 围墙, 大棚正在搞, 私人企业, 签订聘用合同。

7-30  带米克7点到, 老蒋晚上招待,他要自己技术生产安排作主。

7-31   6点起床, 安排米克晒秸秆, 预湿牛粪等, 发酵剂加大米糠等预发。

8-23  上午到中科集团崔华明处, 张喜群谈上庄事, 下午他们开董事会。

8-24  上午到崔华明处, 老蒋, 张喜群一块商量一年的经营目标。

9-21   中午赶到中科大厦, 午饭座谈, 姚淑先, 杨国良,河南科学院生物所的几位谈组合公司上市。

9-23   安排示范棚双孢蘑菇覆土。中午小米高燕到, 下午安排她们生产试管培养基, 准备接种。

9-25   上午到上庄交房款, 给钥匙8401。

10-8  上午李侬等所有董事到会,张喜群要自己在实验室搞研究,自己发言, 他们是舵手, 我是水手, 李侬指明公司发展的方向, 自己的责任是拼命划船到达彼岸。

10-25  晚上6点回基地, 李侬在, 谈话, 希望自己不要多出去,他要发展, 以后要搞深加工冬虫夏草等。

10-26  晚上给学员开会, 讲多干, 多看, 多想, 多记, 多抄.

10.27  预湿后, 温度升到60度, 3天后下降,今天建堆。 上庄基地也应该搞成工厂化, 不能搞大棚生产, 投资不少, 是农民式的生产, 出不了精品。

12-19  上午老蒋一块讨论食用菌栽培盒的设计,下午安排到月底每天生产2000瓶菌种,每天有上夜班的。

12-20  1.8  中午李侬来,谈到要技术资料,李志忠回来,晚上布置学员写技术操作规程。

12-3   上午到基地,学员全来,整理菌种,晚上开会布置2月份生产任务,生产香菇菌袋为主。

2001.2.4   晚上又一场中雪,一天小雪没有停,老蒋谈今年基建,要搞高标准培养室,投资10万元。

2-10  上午回到基地,晚上李侬开会,要加强管理,要求自己搞几个新品种,要研究新的,生产靠老蒋和小李,

3-12  带通占元,杨国良一块到白水洼看杏胞菇,白灵菇吊袋出菇,后到上庄家中蘑菇宴。

4-1   隔天菌种和杏胞菇菌袋生产,晚上辅导学员学习,草腐菌和木腐菌概念,10种菌的生物学和栽培技术。

4-13  晚饭后回基地,学员学习,稀有品种试验方案,安排小侯准备种植大球盖菇,草菇,邢路提出要回去。

5-18  1:30回到基地,李侬谈到要成立生物技术公司。晚上公司一块吃饭,算是公司正式开业。

6-22  下午车已经来李侬叫住四人开会,对自己出外干什么干涉。

7-30  上午回基地,老蒋,商量下一步如何搞,自己当技术顾问,没有兴趣和能力独挡一度。后东小营张明介绍的老常来,一块到他处看,已经在建大棚准备搞食用菌,老蒋提出给他加工20万袋杏胞菇,白灵菇菌袋,生产双胞菇原料。

7-31  进一步与老蒋沟通,强调自己只搞技术。


这是很好实战记录。对行业从业者大有启发。

发布者 坚强的创业者的思维与足迹 2011-01-09 18:28

天地棋局, 众生若子。 往来为利, 吹毛求疵。 机关老蒋, 不过如斯。人生如梦, 一至如此。未若老梁,春蚕吐丝。谋利当世, 泽蒙后者。老蒋已足? 老梁不齿。 午夜梦回, 不尽嘘唏。

发布者 Hunter2011-01-10 09:10

究竟是科学家,留言太深奥,还需反复品味啊!

发布者 菌类专家论坛 2011-01-10 1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22 11:02:18 |显示全部楼层

1999.6.18、县政府下聘书书记座谈  新绛县聘顾问大事一桩

   1999年6月18日,老梁应邀到山西新绛县考察,在一户农民的院落内,收到了盖着有国徽的大红印章,新绛县政府颁发的食用菌技术总顾问的聘书。 上午,县委书记礼贤下士,亲自来到这个农村农民的院落,与老梁座谈了发展食用菌大计,最后还合影留念。据说,山西日报还发表了县委书记与博士的通讯报道,这是熟人告诉我的,可惜我是没有看到。

    遗憾的是隆重的前奏仪式举行后,就再也没有大的动作。以后,老梁也顺路来过几回,只是到一个乡里给农民讲过一次课,老梁还想大干一场,以报答县委书记的知遇之恩,可惜县里的官方机构再没有动作,倒是与农民企业家罗明明建立了感情,在他家住宿吃饭,题字留言;在汾河河畔悠闲散步,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对于当年的题词留念,老梁至今还念念不忘。虽然老梁的笔体太差,记忆中书写中、书写后比较尴尬,但对于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题词,还颇感满意。

    新绛县是文明古城,据说要申请历史文化遗址;新绛县城就坐落在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河畔;邀请接待我的是本村的副村长,小企业家,能人一个,本人致富不算富,要想带动村民共同富。有这个背景,老梁就想出了:母亲河畔,古城新业;能人牵头,百姓致富的题词,念了几遍,颇感得意,可惜写在纸上,大煞风景。不过,主人当场没有说什么,只说很好很好!直到现在,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不知我那贴题达意、寓意深刻的题词,主人还能保存完好吗?!

   要说,到新绛县没有干什么实事,倒也不完全准确。后来,我与罗明明兄弟俩一块研究开发了发酵剂,在双孢蘑菇的生产中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新绛县还留有憾事一桩,老梁实在丢人,一直深藏心底,不能见人。 今天,老梁已是退休人士,看破了人间红尘,洞察了世事真情,应该还原恢复历史往事了。

   原来,老梁当年头上戴着海外留学归来博士的帽子,打着中科院食用菌专家的牌子,不畏劳苦,不提俸禄,没有架子,不打牌子,几次奔波、食宿在罗明明的农家院落;这位农民企业家,实在过意不去,就在运城给老梁买了一个当时较为先进的手机,1600元。可惜老梁本质上农民一个,小农意识,手机上户,还得再花一笔上户费,掂量再三,还是卖掉合算。回到忻州就卖给了一个做小生意的朋友,1500元。他省了100元,我净赚了1500元,还省下了100元的上户费,两厢情愿,不亦乐乎。

   老梁没有手机,不用手机的日子,一直延续到2000年的秋天,中科集团老总送给我一个他淘汰下来的旧手机,老梁才开创了现代通信、使用手机的新时代。

   当年日记,栩栩如生,遥念故人,兄弟罗明:

6.9   晚上段学义来电,新绛县聘为顾问事。

6.15  早上打电话段学义,定下星期4到新绛。

6.18   5.40到侯马,6点段与新绛科委董付主任来接到万安镇赵村罗明明家,付村长,能人,一村一品玻璃刀,销售资金积累。转产搞食用菌,段在此承包2万袋生产,长枝条菌种,埋土里越夏。下午到另一基地,去年搞100棚。上午困极,硬板床上小睡一会。

6.19  一早起床,罗明明一块到他弟弟家,能人,新盖小楼,搞酵素菌,买回原种,再扩大,用麸皮和稻壳作原料

     上午村乡领导来,带来县政府发的聘书。后县委书记等来座谈,山大92届数学系女付乡长等。中午罗明明家饭后,要自己题词,笔体太差,有点尴尬,仔细琢摸,题词:母亲河畔,古城新业,能人牵头,百姓致富。3点多,罗明明开车,董付主任李付乡长送到运城汽车站。

7.15  晚上宿新绛罗明明家,他从临猗晚上接过来,专门安装了空调,比较舒服。

7.16  一早罗明明一块散步到汾河岸边,只有涓涓细流。想起给罗明明的题词,母亲河畔,古城新业,能人牵头,百姓致富。上午到一乡政府给老百姓作报告,比较满意。下午科委梁主任、罗明明一块送到侯马,给自己买一个1600元的裸机。饭后,火车,拥挤,学生放假,旅游,故没有座位,多出30元补一张软卧票,顺利到家。

9.6  上午运城,出租车到临猗。

9.7  上午11时新绛罗明明来,一块看香菇菌袋生产,商量发酵剂生长,用酵素菌、麦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