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梁故事会

老梁故事会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5 13:30:39 |显示全部楼层

1997.1.16、老赵高就食用菌办主任  老梁追随任外贸局顾问

     遵化北方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建荣,满族,曾是满族皇家园林清东陵的乡长,当年也是遵化市最年轻的乡长。人常说,商场是战场,实际上,官场更是战场,而且你来我往,出手不按照规矩出牌,防不胜防。

     老梁这种纯粹技术型的人才,原本就不敢进官场;老赵有才有志,官场上鏖战十余年,也曾辉煌过、也曾得意过。到头来自感官场上云里雾里,有劲使不上,有钢用不到刀刃上,于是当年的赵乡长就急流勇退,官场上退居二线,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北方集团公司担任了总经理。

     几年时间,遵化北方集团已经名声在外,遵化香菇产业也是蒸蒸日上。为了发挥咱老赵的强项,1996年年底, 老赵就被遵化市任命为食用菌办主任,负责全市的香菇产业了。 老朋友高升高就,自然没有忘记在食用菌行业有真才实学的昔日战友, 1997年元月6日,老赵将老梁请到了他的新办公室,与外贸局局长会面,聘请为顾问,洽谈了新的合作,议定了更长远的发展。

     1997年1月16日,赵主任再次将老梁专车请到遵化,参加了遵化市1997年食用菌工作会议,这一方面说明食用菌办赵主任已经正式开展了他任上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老赵对咱老梁的重视、重用。当然,这次会议,也请来了全国食用菌协会的老会长孟凯,还有咱的老朋友,全国食用菌界的大名人卯晓岚。老梁与老前辈孟凯促膝交谈,颇有共同语言,相见恨晚;与咱的老朋友卯晓岚彻夜长谈,菌界的奇闻异事,我们也经常私下交流调侃。

 日记摘录记载:

1997.1.4   昨晚一场大雪,一直在下,下午到了遵化北方公司,赵经理换成了杨经理,与杨经理谈新的合作协议。

1.5   棚内0度,大袋大多数发满,接种口长出的菇大、畸形。135菌种10月18日出菇,到1-5日已出1200斤,7000袋。晚上尹付乡长陪吃,不谈如何合作。

1.6  饭后,赵经理带车来接到外贸,见外贸局局长,要聘为顾问。饭后,返京,路滑车慢,到公司已晚上9点。

1.16   一早到京,硬座,旅客少、休息好。地铁转375,8.30到公司,10.40赵经理车来,接到三里河孟凯家,下午一块到遵化,宿商业宾馆。

1.17   上午遵化市食用菌会议,孟凯发言,年近80,思路清晰, 好评。下午清东陵,北方公司。晚上与赵经理的开发公司签订聘用协议。遵化市领导年轻,思维活跃,搞经济有一套。晚上与孟老聊天投机,与卯晓岚宿一室。

1.18  中午从遵化回到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5 13:31:12 |显示全部楼层

1997.2.20、走遍泌阳淅川山水   再现当年香菇生产

     应好朋友张振喜教授的邀请,我从1997年2月20日到3月1日,再次深入泌阳县,尤其是豫西淅川县,走了10来个乡镇,几十个村庄,日记里现场记叙了当年河南香菇生产的模式、实际现场、政府部门的强力推进。这些事情如果按照现在的认知来看,的确是值得推敲,值得思考的。但历史毕竟是历史,当年这种生产模式、现场老百姓的技术水平毕竟不能再用15年后的水平来说三道四了。我在今天的故事里如实曝光再现,也是留点历史资料,有同样背景的定能引起强力共鸣,回味品尝,年轻一代的菇农也可看看当年的香菇产业是如何发展,如何走过来的,从中有经验、有教训,也是真实的历史足迹。

     当年,我在好朋友的邀请、陪同下,辛苦奔波数千公里,深入了几十个豫西乡村,现场考察、总结、指导,乐在其中,顺便游览了豫西的山山水水,文物古迹,三省交界,一脚踏三省,明清一条街。虽然没有收入,但收获很大,留下了这珍贵的历史资料,回想品味,意味深长。

     我们那次考察的真正目的,过后多年我才慢慢品味过来,其实,就是为张老师的学生,康先照的企业承揽菌种生产项目的,也算是为先照做了点实际的贡献吧。

1997.2.20   上午清河修改花菇大纲,6时返公司。晚上小宋带来罗源鲜香菇出口的两位来,谈到花菇挽救了中国的香菇事业。

2.21  小宋来电他不能去河南,11时福建二位夏利到西站, 乘245次。

2.22   凌晨3时到了驻马店,转车大巴5时到泌阳,走到盘古宾馆,没有火,天冷。7时联系张老师,9时多带安臣明、魏金宏(二人为张的学生)一块来。下午苗楼村看花菇,正是出菇季节,薄膜掀起,通风日照。有的老乡称投资收不回,污染严重。畸形菇不少,天白花菇也不少。晚上饭中唱歌,没休息好故效果不好。安、魏谈长枝条菌种,他们提出中间接种,表面没菌丝,更易污染。
2.23  上午张老师回来,下午带福建林等到苗楼村收购样品,林是福建罗源人,原为教师,据他说与我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天下竟有这样的巧事,不过,他的泌阳花菇挽救了中国香菇事业的观点我还真有几分赞同。  晚上经张老师介绍认识李彦增(现在已经是食用菌加工的企业大老板),他来跑香菇销售事。
2.24   昨下午开始小雨,冒雨张一块乘车9时出发到南阳。同座南阳艺校小姑娘,自费三年5600元,感慨年轻人成事真难。1时到南阳康先照(张的学生)家。下午到几个老头办的中华药物学校,用棉花秆种香菇,发菌快。晚上宿康先照家。
2.25   一早三人小巴到一小镇,考察胡桑条种香菇。等车时,电视播放邓小平追悼会。10时转车大巴到淅川,1时到,科委的饶书记接待,他自己在家种,电炉保温催蕾,效果好,但畸形菇多。
2.26  一早孙、牛二位付县长,后去毛堂乡,去年50万袋,失败的多,今年强力推行250万。下午上集乡,100多乡干部,每人带头1000袋。
2.27  一天在付县长、科委主任陪同下,走4个乡。菌种问题严重,早熟品种,畸形菇多。晚上到一脚踏三省的地方,荆紫关,冒雨看了菌袋出菇。座谈会上自己讲,品种要换,季节要改。
2.28  一早到明清一条街,典型的清代建筑,老白姓还住。上午转了几个乡,下午在盛湾登船,横渡丹江口水库到县城。与孙县长谈南水北调。
3.1   这几天张、康宿一室,张鼾声如雷,每天睡不好。上午孙付县长、科委张主任、饶书记一块谈合作条件。每袋技术费0.2,菌种技术费每瓶0.3-0.5元。上午10时孙派车送到南阳,康先照家吃饭后,康开车到泌阳6时。在张家吃饭,晚上宿简陋旅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5 13:21:21 |显示全部楼层

1996.10.5、小宋两口情谊深  老梁感慨想人生

     到1996年,老梁在人生旅途上已经47个年头了,一生奋斗一路走来, 曾经辉煌过,曾经挫折过,那都是人生大事,命里注定, 老梁也没有在意,泰然处之, 只当做是笑看风云变幻,笑侃名人表演吧了。

     但在1996年10月5日的那个平凡的上午,在咱老梁的人生之路上恰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如日记所记载,老梁在那个风雨交加的20分钟内也许想了很多很多,但大多是一闪而过。就在老梁遭受着生理与心理的折磨之中,在狼狈不堪的尴尬之中,小宋两口,尤其是小曾的热情体贴,抚平了咱心理的创伤,驱除了咱饥寒交迫的困境,激发了老梁对于人生的重新审视。

     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亲情、友情,在于幸福、快乐,这些亲情、友情、幸福、快乐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就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微笑中,就在一次我们不经意的亲朋好友的来往中。

     有时候,在与朋友们的调侃中, 我也经常有感而发,人生的成功就在于你有什么本事就干成什么事情,而不在于你有多高的名利地位;真正的友情其实就是在我们这些小人物中间,在高层人物之间多是尔虞我诈、吹捧利用、明争暗斗;某些大人物其实很卑鄙,因为他们不卑鄙,就成不了大人物;多数小人物其实很高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踏踏实实地为生存而劳作,不高尚就不能生存;无数碌碌而作的小人物,才是支撑我们整个社会运转的基石啊!!

1996.10.4日  忻州晚上小雨,退硬座票补卧铺到京。

1996.10.5日  下火车,地铁到西直门,寒雨中找不到出租车。375路到学院路,只好顶风冒雨步行到大钟寺。气温骤降,6-12度,大风,寒风冻雨,狼狈不堪,既悲又喜。喜则为自己心理上能适应这种生活而高兴,悲则自己竟然落到如此地步。但高级骄车内如空虚而无意义,精神上压力大.....。20分的路程,浮想联翩,乱七八糟想了很多。

      后到小宋家,两口热情,小曾赶快给煮热汤、加毛衣,小曾在自己心目中一直印象不错,漂亮、干练、礼貌。今天在寒风冷雨中多了一份温馨,非分之想一闪而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5 13:24:12 |显示全部楼层

1996.11.2、菌种质量生产关键  不远千里学习取经

      业内行家都心知肚明,这食用菌生产,菌种质量是生产关键,重中之重,菌种出问题,就是全局性的大问题。老梁在食用菌界混了40余年,前半生的学习、研究、实践,实质上就是围绕菌种选育、菌种生产、菌种应用在做文章啊!老梁自然清楚菌种在生产中之利害。

     在遵化指导生产实践中,我的认识、感悟肯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而且,老梁当年选育的香菇菌种,在遵化北方公司试用后,表现还不错。生产一线指挥员,当时北方公司的路金宏厂长,还兴奋地讲,梁老师选育的香菇菌种跟平菇一样,菌丝粗壮、嫩白,长得快。在这个背景下,新店子香菇厂的两位厂长特意在11月6日出发,不远千里之遥,到山西忻州菌种厂考察学习,后来,还特意派了两位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到忻州菌种学习了一段时间。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当年老梁虽然在北京有实验室、菌种室,但那是只能看,不能用。北京我手下那几位吃皇粮、吃官饭的下属,菌种生产这种低级活计,她们是不肖于干的,实际上也是干不了的! 因此,我的生产基地实际上一直是在没牌子、没帽子、土墙土院的农村乡下,那里才有生产实践中培养锻炼的实干技术人才啊!

当年日记摘录记载:

1996.11.1   午饭后到遵化,7时宿兴华酒店,晚上张家窑张书记来谈要发展白蘑菇。

11.2   一早新店子袁张二位厂长来,出菇有问题。4月份生产的菌袋,转色可以,袋内转色,但有的平板、硬,有的起泡较多,但开袋后一直不出菇,出一些菇蕾也不长,菇盖极易脱落,浸水后,原基多,小菇蕾多,不长。 下午给菇农讲管理,晚饭后送回兴华酒店,张书记来谈白蘑菇。

11.3  8:30张书记来,但对具体合作协议不置可否。到北方公司,赵经理等到下面巡查。大袋生产结束, 共2.2万。除前期脱袋刺孔污染严重,其余污染不高,午饭后返京。

11.6     一晚上办公室似睡非睡等遵化袁、张二位厂长来,5时到中关村转一圈。6时袁、张来,租一破车,修修停停,高速路,晚上10时好不容易到忻。

11.7  一早到新路,参观考察,定下袁张派人来学习菌种生产。晚上电力酒家刘一块请袁张,卡拉OK,大家满意。

11.8  8时出发到南作基地,拉灭菌锅,回到新路拉菌种2000瓶,走京原返京

11.9  早5时进城,提前下高速,迷路,转圈,紧张。侥幸找到出口,7时到公司。 

11.19  下午到遵化宿兴华酒店,晚上张书记请客。

11.20  8.30张书记未按约来,出租到袁厂长家,菌袋浸水处理后,温度太低,未出菇。中午潘李二位镇长来,情绪不高。下午袁张一块到小子庄。菌种老化,多数已出菇,菌种接种口污染绿霉。晚上宿燕都宾馆,张书记来,谈意向要到山西学双孢蘑菇菌种制作。

11.21  一早赵经理一块到北方,大袋有的长满,原基出现。小袋带袋出菇,出的多,有的形成花菇。下午到新店子,给菇农放北方香菇栽培电影录像,重点、关键的地方讲了几句,晚上宿袁厂长家。

11.22  一早袁厂长给了菌种款。后到北方,路厂长说自己选育带来的菌种发菌快,象平菇。大袋有组织状原基,接种口尤甚,通气不良造成。中午大连搞香菇出口的杜经理一块午饭。晚上赵经理家吃饭,饭后舞厅尽情唱歌。

11.23  上午顺道堡子店粮库,大棚内几千袋,早熟品种,脱袋出菇多,但菇质不好。下午到京。

11.30   今天,遵化袁厂长送来两位女孩来忻州新路北方食用菌基地,学习菌种技术。

12.1  晚上与袁厂长一块火车回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6 08:46:05 |显示全部楼层
 

1997.2.23、从菇农到老总老梁见证   从生产到加工彦增转型

今日河南世纪香公司的总经理李彦增,已经是国内外闻名的成功企业家,身上光环、顶上头衔无数,什么河南全省龙头企业,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有兴趣者网上输入河南四季香、李彦增即可检索到大量信息。

1997年2月23日我在河南泌阳与李彦增初次见面,3月2日应邀到许昌考察,我就应聘为当时许昌食用菌公司的顾问了,从此就开始了我们15年之久的合作交往。今日的辉煌,离不开昔日的辛劳,虽然我认识李彦增时,他还是一位略显腼腆的青年菇农,但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业基础。15年来,正是我见证了他一步一步从河南走向全国,走向长城内外,从一个青年菇农成为大企业家的全过程。见证了他创办四季香公司,从生产到加工产业转型的全过程,当然在这15年的漫长岁月中,也成就了我们合作的佳话,酿造了我们的深情厚谊。

四季香现在名声在外,各种媒体的报道很多, 那些套话、官话、宣传的话,咱这里就不肖多讲,不愿重复,咱要说的是李彦增从基层步步走来的艰苦足迹, 要说的是李彦增早年在基层辗转奋斗的点点滴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6 08:46:25 |显示全部楼层

1997.3.2、青年菇农李彦增   初次结识印象深

        1997年3月2日,梁老师首次应邀到许昌公司考察,发现小伙子从事食用菌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当时印象较深的是,所住宾馆的女服务员主动跟他招呼,原来,是李彦增作为先进人物给他们青年们做过报告。事后了解,李彦增当时已经是河南省种蘑菇的知名人物,学雷锋先进,而且综合素质也较高,身上已有不少光环、头上也有不少头衔。

     第二天,我接受了李彦增给的顾问聘书,并到他的基层香菇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当时他正进行胡桑条、玉米芯、棉花秆种香菇的试验。随后,我们就有了密切交往,也干了几件大事。

1997-1998年山西北方香菇事业的发展, 1998年-1999年河北涞源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2000-2001年张家口尚义的香菇生产、黑龙江安达市双孢蘑菇技术的引进…..,都有他的身影,都有他的贡献。其中尤以2000年,经过我的推荐,项目方的多次考察,他技术承包了山西大同市南郊大规模的香菇生产,为推动北方香菇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较为突出。这些故事的主要线索,在当年日记里都有原始的记载,在以后的故事里都会一一提到。

    下面是与李彦增初识的日记记载

1997.2.22  下午5时到泌阳

2.23  晚上初次认识李彦增,来跑香菇销售事,小伙子印象不错,略显腼腆,诚实实在,答应和张振喜去他那里看看。

3.2   一早7时张一块到汽车站,9时大巴出发,12时驻马店,转车大巴2时到李彦增家。他的小公司生产场地看了一下,条件不算好,但有经验,技术全面。晚上宿新许宾馆,宾馆女服务员讲认识李,说给她们做过报告,学雷锋先进。

3.3  县政协付主席沮陪同看胡桑条、玉米芯棉花秆种香菇。早熟品种,开始出菇多,畸形多,发菌快,出菇猛。开了一个小型技术会,自己提出几点:后期保温,促进生理成熟;浸水后,保温催蕾。下午到霸凌桥,传说关羽辞别曹操挑袍处,许昌故都遗迹,悠悠一千年。

3.4  早上5时,林吉兴夫妇从三门峡来,聊天,高谈阔论。下午李彦增给顾问证书,后摩托送到许昌站,没票,民工潮,火车上不去,火车门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6 08:46:41 |显示全部楼层

1997.3.2、张老师陪同许昌考察   李彦增聘请技术顾问

     1997年3月2日,我和张老师带着豫西考察的风尘,马不停蹄地到了许昌。到许昌是应许昌青年菇农李彦增的邀请而来,自然又是下基层考察,指导,游览当年名胜古迹,接受了李彦增公司给我的顾问聘书,当年火车交通的紧张拥挤,郑州路遇打劫的趣闻花絮,这些在日记里均有详细记载。

     这里需要交代是,以后我就与李彦增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直到现在。这中间我们也演绎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干了几件有名的大事,具体情节在有关故事里自有详细讲述。

1997.3.2   一早7时张老师一块到汽车站,9时大巴出发,12时驻马店,转车大巴2时到许昌李彦增家。他的场内看了一下,条件不算好,但他有经验,技术全面。晚上宿新许宾馆。
3.3  县政协付主席沮陪同看胡桑条、玉米芯、棉花秆种香菇。早熟品种,开始出菇多,畸形多,发菌快,出菇猛。开了一个小型技术会,自己提出几点:后期保温,促进生理成熟;浸水后,保温催蕾。下午到霸凌桥,传说关羽辞别曹操挑袍处,参观许昌故都遗迹,悠悠一千年。晚上,李彦增给了技术顾问聘书。
3.4   早上5时,林吉兴夫妇从三门峡来,聊天,高谈阔论。下午李彦增摩托送到许昌站,没票,民工潮,火车上不去,火车门不开。 

3.5   早4.30退火车票转乘大巴,7时到郑州,从下车处到火车站,路遇三个小无赖,声称把他们抽的烟碰到了,讹诈20元,息事宁人。车站警察不愿听。8次车,一直站到11时多,坐软座的神气,联想不少。晚上5时到西站,虽然24小时没休息,现在头脑清晰,没一点睡意,磨难过去反而更有意义,宿公司办公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6 08:47:44 |显示全部楼层

1997.3.5、三进豫西考察感慨多  政府强力推广奈我何

     河南泌阳在上世纪90年代,逐步建立发展了大袋花香菇培养技术工艺,1996年6月份与宋春领到泌阳考察,结识了大袋花香菇的主要创始人张振喜教授,说好要在北方系统推广此项技术。我们两位也就成了知己好友一直至今,成就一段精诚合作的佳话。

     到1996年12月份,在张振喜教授陪同下,到豫西山区的几个县进行了系统考察,包括,鲁山、舞阳、南阳、内乡、淅川,总结了当地香菇、花香菇菌袋培养、花香菇子实体培养的工艺技术。总体印象是花菇表型质量还可以,是花菇的一个特色产品,有继续探讨发展的空间。但老百姓的菌袋生产技术实在是不敢恭维,而且老百姓也有怨言,有的老百姓会悄悄的跟你说,坏的太多了,不好做。

     1997年,春天,应张振喜教授的邀请,再进豫西,这次深入伏牛山腹地,在当地县领导的陪同下,走的地方更多,看得基地更多,接触了较多的乡镇基层干部、群众。这次的强烈震撼是当地政府,不顾项目的自然发展规律,不顾基层干部、老百姓的科学技术基础,强烈推进此项技术,强烈扩展此项产业,这样下去必定是劳民伤财,深感忧虑。当然,这只是我内心的感受,大庭广众之下,冠冕堂皇的场合,是不能这样讲的,只能讲一些符合当地宣传口径的话。但对于一些具体技术问题,我是要讲真话的、也是敢讲真话的。

      这几次考察,都有活生生的当年日记记载,从中既可感受有关领导的盲目可笑,也可看到老百姓技术迷茫的无奈,还可以看到咱老梁对于当时具体技术问题的见解,当然也可看到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人文典故、历史痕迹。从中也可以见证当年老梁辗转长途跋涉的艰苦,从中体会当年老梁的身体素质和革命激情。

1996.6.1 一早简陋大巴到泌阳,进入南阳盆地。盘古宾馆,中午见张振喜,谈的投机。下午专车到大桥庄,5层架,大袋,0.3斤干菇,5月底气温高,出薄菇而淘汰菌袋。晚上食用菌总经理李秀江请客。

6.2  一早与小宋聊天窄地沟出金针菇。香菇菌袋也可此法。上午顺车到郭集,段木菇集中栽培地,康先照弟兄办。小店内饭后,大巴返泌阳。与张振喜共同商讨他写的花菇资料。晚上与张、宋、康先坡面对空记得大街,卡拉OK痛快融洽尽兴。

6.3  一早小宋叫来张振喜签订合作开发北方花菇协议。上午大巴到驻马店,中午246火车,一路艰苦,小宋10元买座位,晨4时到北京西。

6.4  一早办公室记日记,上午泌阳协议打印。下午小宋小张来,说曲周蘑菇菌种不能生产,仅生产香菇菌种,晚上,火车返忻。 

12.7  下午到西站,49次特快

12-8  4时到郑州,转车大巴10时螺河,转车11时到午阳。找到林吉兴, 饭后,张振喜赶过来。晚上小林请客OK。

12-9   上午县工会食用菌研究所,菌袋污染没有及时挑出起高温、蔓延。看了俩个村庄30%污染,茶花菇多。下午工会车送到叶县,转车小巴到方城,转车大巴到南阳6时,转车大巴到内乡城郊与内乡夏馆镇长书记接头,住内乡城,代付县长请客。晚上小林宿一室聊天到2时。

12-10  上午到夏馆镇,沿途看老乡们种的香菇,污染严重30-50%。驱车一天,来到伏牛山腹地,来回200公里到达湍河源头。晚上宿简陋招待所,衣服不能脱,寒气逼人,室内不生火。由此想到香菇应保温催蕾。

12-11  午饭后朱付镇长陪同出发,经南召县,到鲁山地图上看很近,一直走到7时,宿鲁山。晚饭后张、宋、林一块研究花菇出口,没结果,自己起草夏馆聘用协议交张振喜带回。

12-12  上午到鲁山食用菌开发公司。看了庆元在此搞的241菌种,春天生产菌袋,8月份开始出菇,花菇多,柄短、菇形好, 污染少。生产种用塑料袋, 现在开始生产生产种,2月份生产菌袋。

   小林用50元买俩个菌袋,15X55。在鲁山马楼村与张、宋分手。经叶县下午1时到午阳。小林生产的菌袋污染严重,福建调来几十人费用高,他与本地合作基本上是失败的。

   晚5时一豌面条大巴到螺河,火车票没有,大巴到郑州,火车票买不到,宿车站宾馆。

12-13  乘破旧大巴,一路走走停停。到三门峡250公里,9个小时。晚上一乡农委主任和一个体农民陪同吃饭,后乡长来,安排16号才能开会。晚上小林商量菌袋成功的关键:生产季节很重要,配料水分50,菌种质量保证。

12-14  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对此香菇并不积极. 一天无所事事, 下午高建峰从北京赶来接待自己.晚上杨乡长招待,应付而已。晚上与高宿黄金大酒店。

12-15  经高多方联系,市扶贫办派车送到渑池供销社,今年福建来的教授加水量太大,料堆放时间太长,灭菌升温太长,导致料发酸而菌种不萌发。栽培失败。现在是一位本地青年,多年有经验。玉米芯发酵平菇发菌好,长枝条菌种,卫生筷,接种方式改革。

     下午到仰韶文化遗址参观,是母氏社会的洞穴痕迹,土崖下,隐约可见,6千年以前。又到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会盟台,即澜相如智胜秦王处,四周高坡,中间盆地。联系电业局派车送回三门峡,晚上分离菌种。给平泉梁希晨打电话,香菇出到11月份已停止。

12-16 经高联系,上午付市长、扶贫办主任、科委主任来看了一下、礼节性会面。本地种菇的段经理来聊天,后到段经理处参观,南韩的装袋机,短袋,一头接种中间打洞,塑料袋分段脱袋出菇。后到三门峡大坝坝高100米,基本没有蓄水。1时返回,3时开大会,会上表态性发言几分钟。4时高车到洛阳,7时洛阳商检局,新提拔的88年硕士生周局长正中请客,后卡拉0K到12时。

12-17  早饭后,10时190次返京,高主任是国家商检局办公室主任,河南渑池挂职付县长。这次专程到三门峡接待自己。他投资北京东营种香菇很难赚钱。中途他下车办事,晚上12时多回到办公室。

12-22  昨天晚上到今天狂风怒嚎,气温骤降。打电话给老高,感谢他和老魏,可派俩人到山西学习。向张总汇报花菇新技术,他很感兴趣。与王老师电话,讲准备写北方花菇栽培一书。

     通过河南考察,香菇生产新工艺:母种组织分离;原种颗粒菌种;栽培种长枝条;菌袋含水量1:0.9;菌袋装料后,中间打洞,棉花封口,长枝条菌种插入中间即可。晚上电话葛成谈新技术。

1997-1-19  一早返回公司,打电话夏馆镇书记,讲其技术力量薄弱,要自己去。王老师打电话,书名叫花香菇的人工栽培。

1-20  11:30门头沟丁兆强来,个人合股几十万,第一年农科院教授,10万,全部污染。第二年福建丁湖广派人来,大部分污染,有的不出菇,偷跑了。晚上45次赴郑州。

1-21  8时到郑州,11时203,下午3时到渑池。晚上县长等一块吃饭。电话三门峡过来取母种。晚上高讲渑池食用菌小伙子刘不愿合作。

1-22  昨天开始下雪,高租面的到火车站,步行到食用菌厂,刘栓勤承包1000/月,年底利润50%。枝条种中间插,10天抽出,发菌快。刘告知,长枝条菌种刚刚试验,没有数据。晚上9:10,匆匆忙忙小曹送到火车站,严重超员,站4个小时到郑州。

1-23  晚点,2点到郑州。站内上车42次,补票硬座到京11:30。 

2-15  小宋打电话要尽快到泌阳。

2-17  晚上9时离家到车站硬座,不觉疲累到京。

2-18  下午公司,小宋带山东辛县的人来谈白蘑菇合作事。夜宿办公室,隔壁灯管掉下,胆战心惊。

2-19  上午上街买了数字传呼机。下午老魏车接到高主任家,福建莆田三位与高谈合作搞白蘑菇。

2-20  上午修改花菇大纲,晚上小宋带来罗源鲜香菇出口的两位来,谈到花菇挽救了中国的香菇事业。

2-21  小宋来电他不能去河南,11时福建二位夏利到西站,会同老高的小申,老魏的小葛一块245次。

2-22  3时到驻马店,转车大巴5时到泌阳,走到盘古宾馆,没有火,天冷。7时联系张振喜,9时多安臣明、魏金宏来。下午苗楼村看花菇,正是出菇季节,薄膜掀起,通风日照。有的老乡称投资收不回,污染严重。畸形菇不少,天白花菇也不少。安、魏谈长枝条菌种,他们提出中间接种,表面没菌丝,更易污染。

2-23  上午张回来,下午福建林等到苗楼村收购样品。张振喜讲小宋经商,几次受骗,晚上认识李彦增,来跑香菇销售事。

2-24  昨下午开始小雨,冒雨张一块乘车9时出发到南阳。1时到南阳康先照家。下午到几个老头办的中华药物学校,用棉花秆种香菇,发菌快。晚上宿康先照家。

2-25  一早三人小巴到一小镇,胡桑条种香菇。10时转车大巴到淅川。1时到,见科委的饶书记,他自己在家种,电炉保温催蕾,效果好,但畸形菇多。

2-26  一早孙、牛二位付县长,后去毛堂乡,去年50万袋,失败的多,今年强力推行250万。下午上集乡,100多乡干部,每人带头1000袋。

2-27  一天在付县长、科委主任陪同下,4个乡。菌种问题严重,早熟品种,畸形菇多。晚上到一脚踏三省的地方,荆紫关,冒雨看了菌袋出菇。自己讲,品种要换,季节要改。

2-28  一早到明清一条街,典型的清代建筑,老白姓还住。上午转了几个乡,下午在盛湾登船,横渡丹江口水库到县城。与孙县长谈南水北调。

3-1  这几天张康宿一室,张鼾声如雷,每天睡不好。上午孙付县长、科委张主任、书记饶一块谈合作条件。每袋技术费0.2,菌种技术费每瓶0.3-0.5。上午10时孙派车送到南阳,康开车到泌阳6时。在张家吃饭,晚上宿简陋旅馆。

3-2  一早7时张一块到汽车站,9时大巴出发,12时驻马店,转车大巴2时到李彦增家。他的场内看了一下。条件不算好,但有经验,技术全面。晚上宿新许宾馆。

3-3  县政协付主席沮陪同看胡桑条、玉米芯棉花秆种香菇。早熟品种。开始出菇多,畸形多。发菌快,出菇猛。开了一个小型技术会,自己提出几点:后期保温,促进生理成熟;浸水后,保温催蕾。下午到霸凌桥,传说关羽辞别曹操挑袍处,许昌故都遗迹,悠悠一千年。

3-4  早上5时,林吉兴夫妇从三门峡来,聊天,高谈阔论。下午李彦增摩托送到许昌站,没票,民工潮,火车上不去,火车门不开。

3-5  早4:30退火车票转乘大巴7时到郑州,从下车处到火车站,路遇三个小无赖,讹诈20元。息事宁人。车站警察不愿听。8次车,一直站到11时多。座软座的神气,联想不少。晚上5时到西站。虽然24小时没休息,现在头脑清晰,没一点睡意。磨难过去反而更有意义。办公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6 08:52:53 |显示全部楼层

1997.3.7、老朋友赵总高升  新朋友杨总继任

     话说,1997年初, 遵化北方集团公司原老总赵建荣高升荣调市食用菌办主任,老梁短期内曾经迷茫过、失落过、疑惑过。老梁与北方公司的合作是老赵手上签订,这一朝天子一朝臣,老赵离开北方,这合作协议还能继续吗!?

     1997年元月4日,老梁冒雪来到北方公司,虽然新任杨经理、主管尹乡长对老梁的接待恰到好处,但只字不提以后的合作,老梁就有点忐忑不安。好在老朋友赵总旧情难了,很快将老梁介绍到市外贸局,给了老梁一个新的平台,抚平了老梁略显失落的心绪。

     1997年3月7日,老梁应邀重返北方公司,新任老总杨经理,北方公司的顶头上司尹乡长、贾书记对老梁是热情接待,言听计从。 新任尹乡长不但晚上陪老梁唱歌娱乐,而且第二天还专门请到家里设宴款待。人心都是肉长的,老梁深受感动,很快就从失落中恢复过来,决心在北方公司,再大干一场,绝不辜负新朋友的情深意长。

     此时,杭天琪热情自信、高亢嘹亮的永远是朋友,仿佛就在耳畔缭绕,在脑海回荡: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 让我们从此是朋友……。结识新朋友, 不忘老朋友, 多少新朋友, 变成老朋友, 天高地也厚, 山高水长流, 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 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

     当年有关日记摘录记载:

1997.3.7  下午大巴,5时到遵化北方,杨经理、尹乡长、贾书记热情。花菇已出,温度一回升就出。晚上歌舞厅,尹乡长女士、杨经理陪同。

3.8  北方菌种生产问题多,工人偷懒。上午到乡下,一户菇农冬天浸水,菌袋烂掉,低温不能浸水。另一户没浸水,保温,一冬天出0.6斤,本钱收回。晚上尹乡长家中请客,村干部多喝酒,自己不胜酒力,9时多告辞回公司。10时多兴隆左战起开车来,他说要去山西带菌种,晚上与路厂长宿一室。

3.9  早7时杨经理陪同到蓟县,一直等到11时小宋来到县政府开发办,谈白蘑菇生产。下午返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6 08:54:37 |显示全部楼层

1997.3.12、辗转冀鲁风雨行  莘县冒雨看菇棚

    1997年以前,小宋在北京一直以销售香菇为主,我与小宋也算是珠联璧合,他搞市场销售, 我搞技术服务, 他要发展生产基地,开辟货源,我要总结生产技术,提高技术水平。根据市场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搞香菇生产的同时,开始涉足北方双孢蘑菇的发展了。在北方双孢蘑菇的开发中,我们的合作也是源远流长,从199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2008年,当然角色没变,他搞市场,我搞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食用菌界还有过一件大事,就是山东的莘县发展成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双孢蘑菇产区,成了双孢蘑菇之乡!小宋自然最新得到信息,1997年春天,就约上梁老师,一块去莘县考察、洽谈,寻求合作的机会。好在当年有日记记载,翻开一看,似曾相识,当年那一幕一幕的经历、经过、场景就重新展现在眼前。说实在的,当年老梁对于双孢蘑菇的生产还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莘县之行是抱着学习考察的态度去的,故对一些技术细节记载也比较清楚。当然按照现在的认知来看,当年冒然组织老百姓那样大规模地发展生产效果并不好,有点劳民伤财,规模发展全靠政府来扶持,但这样的认知也是在多少年的实践后才认识清楚的,先知先觉是没有的。咱老梁在以后的几年里,在河北、山西、北京、河南发起了十几场上规模、轰轰烈烈的双孢蘑菇栽培战役,肯定也与这次山东莘县之行是分不开的。

     这里还有点花絮趣闻也应该提一下,这次的莘县之行,与1996年5月下旬的河北曲周之行都是要发展双孢蘑菇生产,那次记忆颇深的是农家小院艰苦的生活条件,这次的莘县之行,印象颇深的是来往交通不便,我们去时辗转多次,从早晨7点动身,到晚上10点才到达。考察结束,返京途中在任丘又遇到了讹诈抢劫。好在日记里均有记载,当年的只言片语,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啊!辗转冀鲁风雨行莘县冒雨看菇棚 ,这个故事的题目还是贴题达意的。

1997.3.9   早7时遵化杨经理陪同到蓟县,一直等到11时小宋来到县政府开发办,谈白蘑菇生产。

3.10  上午公司,与老曹谈蓟县要搞白蘑菇。

3.12   乘302, 7时到大钟寺,与小宋8时面的到丽泽汽车站,等到下午才有车,后返到西站,1次9.45离京,下午4时安阳。6.30汽车,8时到南乐,9时搭过路车,9.40到朝城。10时与本地供销社经销白蘑菇的接上头,宿路边小旅店,辛县是冀豫鲁交界处

3.13  昨天开始一直下雨,上午雨大。10时乘车到村看菇场,旧砖厂利用,塑料大棚,出菇时,漏水处出菇多,菇体上滴水变黄,见光颜色变深,有的在菇床上覆盖黑色薄膜,保温遮光,菇质好。菇床上凡有水滴处出菇,是料太干所致。

     想赶回去,北方花菇示范、推广的前景令自己心潮激荡。小宋和当地一再要求留下来。下午雨渐大,小宋请客5时洗发店,蒸气锔油,晚上雨大,8时入睡。

3.14  雨停、起风、降温。上午看老百姓交菇,几斤到10来斤。有的下种在11月份,有点晚了;有的进了麦草种,不发菌,后又改成了麦粒种而误了季节。中午镇县供销社主任请客,谈菌种合作生产。下午4时卧铺汽车到范县后又返回,到任丘12时,汽车站门口又遇打劫的,月光下面,小麦地边,三位面貌善良的人,因为随地大小便要罚款,要50。有几人已经老老实实掏出了50元,亮明身份,给10元了事。早上4时到京,4.30到公司,完成了双孢蘑菇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