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梁故事会

老梁故事会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4 12:51:30 |显示全部楼层

1990.6、南征北战摆战场  北京创办香菇厂

1990年的春天,在北京见到香港结识的同龄好友,海淀区政府企业科工作的金以仁,经他介绍,在北京海淀四季青创办了当时北京最大香菇厂。厂址是昔日中日友好人民公社的连体大棚,原料棉籽壳木屑为主,当时的厂长叫老杨,技术员就是我前几年培养的技术员卜小庭。为了创办北方香菇厂,5月份已经将卜小庭安排到福建永安考察学习了香菇栽培技术,小庭以前是跟我种过草菇、平菇,香菇是第一场接触,好在食用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咱的严格要求下,他们学的都比较扎实。

创办过程中有一个惊险而传奇的小插曲,当时,咱从福建永安菌种室带了生产用的100多支香菇母种,辗转厦门乘飞机到京。看着行李包通过了传送带,就轻松登机回京。谁知到了北京机场,左等右等、左找右找不见咱的行李。当时可把咱急坏了,北京香菇厂已经在等着接种用,这里却把菌种给弄丢了。后来,海关的同志表示十分遗憾,说您那行李可能遗漏在厦门机场了。你看把我急的,赶快申明,我那是在香港3年心血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是无价的科研成果,如果弄丢,关系到香菇能否在北方发展的问题啊!真是急中生智、人急无畏啊!咱老梁平时笨嘴结舌,到了关键时刻也能发挥啊!也许是自己这一阵连说带比划的激动、也许是海关同志本来就会认真对待此事的,最后海关同志好话安抚,说一定设法找到,给您送过去,请咱留下联系电话和单位。咱就把单位留下:中关村北一条1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估计这单位,也把海关唬住了。真的3天后,咱正在陆师义教授的实验室做实验,海关的两位同志专车将菌种完璧归赵,咱自然是千恩万谢了。

事后,自己还遐想过多次,如果那次真的把菌种丢了,咱北方香菇的推广就可能推迟几年,你看咱老梁是肩负重任啊,这在历史上也会留下传奇故事的,你看当时那个自我陶醉、自作多情!!

后来,香菇厂发展的不错,香菇菌袋的成功率达到了98%,技术肯定没有问题,又是新场地。记得11月份,北京正好召开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自己在会议上报告了咱这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的原生质体育种技术,罗信昌研究员会后还特意找到咱进行了交流,说您的工作很有价值之类的赞誉之词。会上,还派了专车组织到现场参观,黄年来所长等众多专家都去进行了参观考察。

出菇后,吸引了日本的香菇进口代理商刘东生先生等来洽谈合作,他们提供包装,产品直接出口日本,建立了出口包装生产线。后来,咱老梁在家乡山西忻州也创办香菇厂,忻州官方还组织人员来此参观考察。

第二年春天,出菇季节,听说顺义也培养香菇,厂长老杨专门找了一辆车,去顺义考察。考察现场的印象中就是在一个简陋大棚内有几行香菇菌袋,而且子实体也不圆整、菌肉很薄。

网友们在听咱这枯燥的种蘑菇的家长里短中,肯定有点不耐烦了吧,咱这里再弄点调味品,胡椒粉之类的,免得大家打瞌睡啊!!哈哈哈!就在那次考察中,咱还有很在意的师妹李丽娜和杨彦青陪同啊。想当年,咱老梁与这两位漂亮的小师妹在一起也曾经度过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后来师妹李丽娜到了日本,至今未归,小杨到了美国,至今也渺无音信。不过,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哈哈,这是哪里的一段歌词啊!

1、1990年深秋,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专家参观考察四季青香菇厂,三明的黄年来所长也大驾光临啊!

2、1991年来自山西家乡的有关领导来四季青参观考察,后来,咱这家乡忻州创办了忻州新泰实业公司,发展香菇栽培,建立了5个栽培基地,那就是后话了。

3、1991年来自山西家乡的有关领导来四季青参观考察,在出菇现场参观考察

4、厂长老杨在向王柏松教授等介绍,旁边那位穿绿毛衣的就是师妹杨彦青

5、日商代理刘东生等检查出口香菇的质量

6、这是1990年6月28日,北京四季青连体大棚在建香菇厂前的照片,香菇厂建了两年拆迁成了娱乐场,现在那里已成为汽车城了,沧桑岁月、世事难料啊!

 

有趣的故事。------丢宝贝菌种着急上火,靠中科大牌失而复还。

发布者坚强的创业者的思维与足迹2010-11-1109:01

看来咱们的交流互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哈哈!

发布者菌类专家论坛2010-11-111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4 12:51:43 |显示全部楼层

1990.8、深圳再建香菇厂  风风火火当厂长

1990年夏天,深圳科技园与深圳企业力比多在西丽湖一带合作创办了香菇厂,力比多的奶牛场有许多空厂房、空地,科技园有技术、有策划、有人才,当然就是指咱老梁了。条件已经成熟了,有咱半年多来在福建考察项目的基础,从当时永安市的菇农里抽调了十几位符合条件的、愿意追随咱老梁的,带到深圳,所用的香菇菌种、原辅材料都可以用大货车拉来。

力比多是个大企业,养着几辆大货车,咱老梁当时跟着大货车从福建永安到深圳可没有少跑,当时没有高速路、有的地方正在修,我们一般都是走夜路,堵车是早有预案、早有准备的。这800多公里的路程啊,中途肯定要吃饭,有时还要住宿。当然,根据工作需要,咱当时坐长途汽车,辗转来回于福建和深圳的记忆也有很多。

这路途的趣闻轶事、风流韵事、趣味杂记、优美小事,简直是俯首而拾,随手拈来啊!可惜这些网友感兴趣的乡间趣味、山野杂闻,咱老梁是只有看、记的资格,没有参与的权利啊!要知道咱老梁当时可是香港博士生,中科院的科技人员啊!既然不关咱老梁的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里就不说了!哈哈!

建厂生产速度很快,大概到11月份,就开始出菇了。咱当时是厂长,一把手,说了算,为了咱高度集中,不要副厂长,但有几位厂长助理。科技园总部,咱还建了个实验室,聘用了一位山西来深圳闯天下的女大学生做助手,这位女助手是很有才华,工作也能胜任,可惜的是,男朋友经常来探望,工作不安心,最后遗憾告辞。

深圳的气候,冬天香菇照样出,第二年3月份后,产量剧增,吸引了多批香港客商过来考察。广东粤北的好几个县来考察,引进技术,在那里也建了基地,记得有始兴县、韶关等地。我也经常到基地基层,要技术指导吗!咱老梁在这里又干了一个大家满意。

记得科技园的副总发现了香菇厂以后,感到真是奇迹,下属企业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干了一件这么大的事情,因此专门做了指示,要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园的副总是原中科院环化所的业务处长,虽然以前没有打过交道,但人不亲土亲,说起来,也是一个所的。后来,在副总的干预下,科技园总公司给我在北京的单位发了商调函,要正式调我来深圳科技园总公司。最后,没有来成,是当时北京中科院百泰公司老总老毛不让走啊。

这里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就是菌界的知名人士张寿橙老兄,当时好像是浙江庆元一个农场的场长,专门发了红头文件,为咱老梁香菇厂推荐来两位人才,一男一女,这两位年轻人表现很不错,都很有才华,尤其是哪位男同学。因为女同学后来与一位东北男子汉(力比多企业就是东北人投资的)有了风流韵事,据说是落入了圈套,那位男生很是遗憾、后悔不该带女孩子来。唉!青年人嘛,那都一样。我与寿橙老兄认识于1988年香港,交往于这次推荐人才,来往于90年代福州的一次全国会议,还有后来寿橙老兄服务于菌界先行者姚淑先时,我们也见过面、吃过饭。

话说,正当咱的深圳香菇厂办的红红火火之时,奇迹出现了、上帝又眷恋咱来了。记得非常清楚,1991年6月13日下午,估计在4-5点之间,咱老梁,在居所兼实验室的客厅地上无意中向窗户外面瞟了一眼,啊!张树庭教授正在对面阳台上向咱这边打瞭呢!直线距离也就是10多米啊!我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闭一下眼睛再看,是的,确确实实是的,你看咱老梁那个没出息啊,当时竟然六神无主、手脚无措、手忙脚乱,赶快隐蔽一下吧,要是张教授看见咱怎么办!?定定神,想一想怎么办再说……...。

看咱又来了,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1、1991-3月,香港客商考察多次,意图往日本出口,但最后货源不够,只少量往香港出口了

2、这是深圳海关的张广志带山西驻深圳办事处、罗湖大酒店董事长丁灯全及其侄女来访。张广志现在是国家海关装备处处长,正牌国家司局级干部,每年过手的资金都是几百亿啊。想当年是咱老梁的小兄弟!有过密切的交往,但小兄弟当了大官后,咱的来往就少了。不过,张广志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奋斗过来的,有时间咱专门讲讲一位年轻人的奋斗故事。

3、咱深圳菇厂的两位印象较深的小部下,男孩子叫林根通,那位小媳妇名字忘了,好像原来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哈哈哈!

4、福建带来的小菇农在采香菇,后来与上面那位林根通结为夫妻。

5、这位小伙子是从山西静乐来的,是他的叔叔推荐来的,他叔叔就是我第一批学员中的那位悲剧人物。

6、这几位都是从福建永安香菇厂带来的,里面有两对夫妻,有一位叫林吉兴,在过后的20年还演绎了传奇的故事,以后咱会一步一步地讲到这位种蘑菇、卖蘑菇特别能折腾的传奇人物!

7、这里边有5位是从山西带来的,中间那位福建的仁兄叫余伏飞的,跟随咱老梁多年,曾经演绎过不少桃色新闻,作为有妇之夫,把咱家乡忻州的纯粹高中少女搞到了手。后来借到美国种香菇之机,又叛变咱潜逃到了美国,至今渺无音信!

咱老梁耿耿于怀的是他借过咱800元钱至今分文未给啊!哈哈哈!

8、香港华南旅行社的经理来访,经朋友介绍,华南旅行社曾计划引进咱老梁的种香菇技术,发展香菇产业,但经过调研后就没有下文了!看来港商还是有眼光、有水平的!!哈哈哈!

10、这位大概是张寿橙老兄专门发文件从浙江推荐来的那位男小伙子,小伙子不错,可惜带来的女朋友被东北汉子拐跑了,最后结局就不知道了。唉!世事难料啊!!

11、这位是咱早在1984年忻州生态工程中心培养的“黄埔一期”的学员,叫孙国荣,1990年抽调到深圳香菇厂,经受锻炼啊!后来在北方香菇的发展中,也发挥过他应有的作用,现在在山西太原还是以种蘑菇为生啊!

13、1991-6-14日,陆师义教授与科技园有关领导座谈,张树庭教授昨天下午来访,晚上就赶回香港了。

14、当时深圳香菇厂主要利用的是废弃的大牛棚,也利用山间空地搭建了几座草棚来出菇。

15、力比多是深圳香菇厂的大老板,科技园只有技术股,力比多是东北人来投资组建的。这就是深圳香菇厂只生产一年就结束的主要原因,据说这位老板现在已经是几十亿身家了。我们当时菇厂占的地方,都已经发展成繁华的新城了,老板还能不发财!

16、这张照片还是咱家乡的几位朋友来访、消遣啊,看来当时已经有采摘活动了,不过当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是朋友来玩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6 14:45:57 |显示全部楼层
 

中篇 实干的岁月 扎根基层(一)(1992--2008)


1992.6.30
、北方香菇风起云涌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从1993年开始,老梁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转折了,咱前半生是一步一步往高层,因为要学知识,见世面啊;后半生就要一步一步往基层了,因为咱要干实事、做贡献啊!

      1991年,在忻州组建的新泰实业公司,大力发展北方香菇生产,香菇基地是遍地开花,当时有豆罗基地、镇安寨基地、繁峙基地、原平永兴基地、部队基地、五台基地,北京发展了东北旺制药厂的香菇基地。日本东光株式会社老板和代理多次到忻州考察,组织货源。咱老梁也不远数千里,数次走过罗湖桥,回家乡来指导、鼓劲。记得咱赴港之前招收的几十个高中生学员,中间情绪发生波动,咱老梁专门赶回来,做了报告、进行了安抚。

     诸位,新泰公司虽然咱老梁是挂名的老总,法人,实际上咱就是负责技术,领导着几个咱培养出来的子弟兵技术员。这些众多的生产基地都是第一次种香菇,以前连香菇都没有见过,因此生产管理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但咱老梁略有安慰的是技术上基本没有出现大的失误,有的效果还很好。

      闹心的事是咱挂名的新泰公司,虽然是股份制,实际上还是国营企业的模式,因为大股东是国营企业,掌握大权的是国家干部,这里就不说了,国营企业那些通病、弊病就是神仙也改变不了。

      1993年初,老梁从天上神仙们活动的高层,回到花果山老百姓生存的基层。咱就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先整顿上层领导班子,转型改制,组建了北方实业发展公司,大力发展北方香菇栽培。很快就从从山西发展到山东,从原平发展到平原,星星之火逐步燎原,也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1993年春天,山东平原第五棉花加工厂与中科院百泰公司签订合同,搞香菇生产,咱老梁全面负责,当年发展到30多万袋,虽然夏季高温,但基本成功,大家从下面的日记中可看到发展的端倪,其中的坎坎坷坷,经验教训。

      下面,将1992年到1993年有关北方香菇发展的日记记载和原始资料曝光,这是有关中国北方香菇发展的历史记载,有兴趣者可以仔细琢磨。其实,技术问题就是点滴的积累,真正原汁原味的技术就在原始的资料内。日常看到的成篇资料、书籍那是经过多少人嘴嚼的馒头,只剩骨架没肉了,已经没有原汁原味的原始风味了。

1992.6.30  新泰公司董事会:罐头厂、酒厂出厂房、资金设备,原料宁武有。 

8.20     原平县委,书记吕德功、付书记吕迎奎、永兴书记邢成龙,谈栽培香菇事。

8.21豆罗基地给全体学员报告。

9.2   北京东北旺制药厂,农场从全局出发考虑,菌袋生产在制药厂,出菇在周围大队,9月底投料生产。

1993.3.2   新泰公司董事会,张升主持会议:总结去年,商量今年;豆罗土地买成以后怎么搞,张宇翔汇报去年工作。

3.23  原平到永兴,新泰公司的菌袋正在出菇。产量可以,销售不顺。后返忻。

3.25  行署经委主任王天祥办公室:王天祥,新泰有今天,关键是砖厂担保贷款30万元,有俩个成绩:老百姓认识了香菇,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买了豆罗土地。

     理顺关系、抓好销售、圆满结束。

4.5带百泰杨凯滨到原平,联系销售,后到樊野,新泰公司余伏飞到了樊野。

4.8从原平到北京,后到东北旺制药厂

4.15从北京到天津凯悦酒店,与林基础、李海文,带红燕一块。铝矾土出口商量。饭后与红燕汽车到平原,平原安排菌种生产。

5.26  李厂长等一块到淄博尹家村食用菌厂,谈到菌袋36度越夏产量不受影响。木屑75,夫皮20,石膏1,白糖1,水分120,压块法。产量1:1。临淄区聘用为技术顾问。

5.27 晚上回到平原

5.28 平原每天生产3000袋,回北京

6.4  到新路,平原来拉菌种。师范种平菇,不出菇,因为不通风。

6.10到新路,公司职工会议,菌种生产开头好,基地菌袋生产为重点,培养锻炼人才。香菇生产是基础,但不一定是龙头。

6.11 到原平,全县股份合作制企业观摩座谈会,能人牵头,社会集资,集体牵头,群众发展。下午吕日周来. 一天坐吕德功的专车参观。

6.12到定襄部队、镇安寨,部队管理不严,污染20。镇安寨生产1万袋,没有污染。到师范食用菌厂,拟承包5-10年的意向。

6.13太原火车到平原

6.14 总结平原生产:基本成功,已排除失败的可能。拌料加水,宁干勿湿;装袋扎口,宁紧勿松;菌袋搬运,轻拿轻放;接种操作,宁快勿慢;接种数量,宁多勿少;发菌车间,通风干燥; 

7.20上午郭占武出口香菇事,下午院部送护照材料。晚上高价80元火车返忻

7.22下午王家庄车来,到永兴。生产基本良好,晚上到县委,矿产局请客,海文、迎奎一块。

7.25上午迎奎车到永兴,检查菌袋,原料太细通风差,菌丝不太旺盛;水分50是否太少;茶炉烧蒸气送到灭菌灶,是否温度能否保证。下午返新路回忻。

7.27上午到新路,开发辣酱,食用菌龙头,食品开发为主体,装潢包装为两翼。北方公司起飞图。

8.3上午张升、张宇翔定下明天董事会,研究新泰封帐事。下午陪同平原曹厂长等6人镇安寨参观。菌袋质量高,污染5%。无场地树荫下堆放效果好。

8.4 酒厂无人,开不成董事会。下午带山东人到永兴参观。晚上二舅家。

8.6上午到新路与小庭谈香菇销售是大事,要让老百姓赚钱。下午新泰董事会又没有开成。后到师范来顺种平菇,地窖,不通风,平菇不出,气温高。

8.9一早小庭摩托接到新路开会研究。意见时有不统一。来顺带刘养清来,葵花皮种灵芝成功。糠醛渣种平菇效果好。余伏飞带郭子兵来,到新路对沟通南北有好处。

8.12 上午小庭送回忻州,晚上来顺刘养清来家谈18号鉴定会。电话得知,董村贾世杰1万5千袋全部酵母菌污染。可能是湿度大料没有蒸透,变酸。

8.13 中午世国、梁柱一块出发到平原

8.14平原香菇厂,室内五层架,菌袋入室,不通风,湿度大,绿霉污染,蔓延,又坏掉1万袋。

9.1 上午精练油厂参加葵花皮种灵芝鉴定会。晚上百泰公司毛桂震、鞠慧颖、刘冬生来忻,住八一招待所。张升、张宇翔推责任,怨气冲天。

9.2  一早鞠、刘到新路、永兴参观考察。下午鞠慧颖与乐先谈香菇出口事。晚上全家送毛等赴京。

9.16  上午周天春来,他搞冰冻水饺。中午汽车到太原,到并州东路看汽车,4:10火车到平原。

9.17 平原香菇厂一早巡看生产情况,已脱袋转色,后期菌袋生长良好,规模大,已基本成功。下午李厂长,强调还要依靠自己。抽烟太多,一晚没有睡好。

9.18 上午给福建菇农技术员余深银写信,要他来,余伏飞不愿意。晚上李厂长宴请,王明,豆罗毕业,永兴老五,余伏飞均是自己以前培养的。自己嘱他们一定搞好,嘱咐再三。晚上国耀一块返京。

9.19 一早在火车站遇到小庭,协议农影厂郭占武,刘会面,刘提议要搞香菇节。对牛谈琴又一回。

9.20 上午百泰公司,谈北京香菇市场,小庭与鞠订出口合同。

9.21 上午公司领工资,业务部开会,对开发北京市场积极性不高。下午离一招到四季青。90、91年种香菇的永久性钢建温室已面貌全非,改成了西郊贸易中心和娱乐城。第一产业变成第三产业。感慨万千。晚上小庭一块火车返忻。

9.24 上午同卜建军一块火车到沙河。王柏松搞的香菇栽培,一直不成功。常润登中途回了新路。下午看生产现场,国营场通病。杨克听主观,王柏松草率。晚上要王老师参与北方塑料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鉴定会。自己怕麻烦,委托他来张罗。 

10.26  乘车到镇安寨,管理、采菇、包装,大量人工繁复,并非易事。拉100箱内销菇到北京,顺车到原平,宿县委

10.27   早饭后,德功书记一块到永兴,一部分脱袋,去年的菌袋有一部分表层感染绿霉,这是表层菌丝死亡造成的。部分菌袋菌丝老化,可能是高温所致。永兴菌袋有一部分准备卖给平原。下午返忻。

10.28   李厂长电话要求去平原

10.29  途经太原,中午省供销社外经部丘请客。火车半夜到平原,降温、无休息之处。值班室硬板床上度过半夜。

10.30  菌袋已脱袋大部分,曹张重视余伏飞的意见,叫自己来主要是香菇内销的事情。晚上火车返京,没有座位,茶座内太冷,又是难度的一晚,难熬的一夜。

10.31    一招,上午到兰靛厂一小院内,是宋春领租的,专门销售香菇。宋春领、曾宪解中午请客,夫妻两登上三轮卖香菇。小庭也在这里销售香菇。

11.1  上午力促公司参与销售香菇。后到海中市场调查,中午小庭一块吃饭。下午杨宝根来谈天说地务虚。

11.2  上午曹真、赵贺文、张秋莲兰靛厂取几箱内销菇。晚上汽车返忻。

11.3   早上沙河吃饭,从永兴买的菌袋,室内立体栽培,塑料薄膜覆盖,脱袋菇0.5斤/袋。可能是生产早,温度高,营养物质分解充分、积累多而出菇多。中午在永兴吃饭,商量北方公司派人监装出口菇,邢成龙答应10号后派人来。下午到新路,晚上回忻。

11.4  汽车一路受冷,背部受冷,休息。 

11.27  看书思考:樊野入股承包;下一步大力发展双孢菇,上午小于来谈,他认为3-6月份出菇最好;11-次年5月份温室或房子内;与王老师合著北方食用菌栽培,重点香菇、双孢菇、金针菇。

11.28 上午到镇安寨顺便回家看望父母,带回一箱香菇。晚上梁玉清等商量入股成立公司。晚上小庭谈,小庭希望独挡一面。北方公司问题与发展:转变观念,提高效率,增长才干,积累人才。   

11.29  一早巡看菇棚开袋菇质量比9月份的朵大、盖厚。李厂长来电,北方公司代销等内2.5元,开伞菇1元。

11.30   镇安寨今年5月1日生产菌袋,9月初出菇;定襄部队5-21日生产,平原5-21日,9月中旬出菇;永兴6月中旬生产;94年拟在6月中旬生产,9月底出菇。

12.1  汽车到太原火车站,王老师接头,到省科委鉴定事。午饭时谈定:他代销1千斤香菇;北方香菇栽培及储存的论文;香菇塑料温室立体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发表事;他推荐学生来工作事。下午五台车返忻。3:30一直到8:30才到,个体司机无法无天。

12.3  上午国强送来香菇184斤。

12.4   一天忐忑不安之中度过,汽车没有按时回来。晚上得知北京送的内销菇因路上起高温,坏掉30箱,出口菇另一家要求更高,16元/公斤。


文引思绪回九二,
创业征程开始行。
不同行业不同事,
相同激情相同人。
时光来到2010,
我也变成种菇人。
翻版复制您笑我,
读忘此文我叹真。
------您这分宝贵的资料,切不可隐藏,不可遗失。我们有空就看看。

发布者 坚强的创业者的思维与足迹 2010-11-15 07:50

看来引起了共鸣,相同激情相同人,真是经典!

发布者 菌类专家论坛 2010-11-15 09:54

那一年北方香菇可真是能用“轰轰烈烈”来形容了。我夏天中考,大人们忙得没一个人有心思管我,不会骑自行车的我,去城里考试是数学老师骑车载着我去的。秋天回家,楼上楼下,满屋子都是人,满院子都是香菇,在太阳底下,闪着光。
哇,我记忆里的1993,抹不去黑亮亮的香菇伞了!

发布者 Vieruodis2010-11-18 1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6 14:46:31 |显示全部楼层

1992.8.20、 山西原平捷足先登 山东平原后来居上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发展北方香菇栽培中,我曾建立过山西原平县和山东平原县两个基地。地名颇有巧合,我当时就感慨过,这是地道的兄弟俩啊!另外,技术细节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里重新回忆一番,也别有一番趣味。

    1992年, 在老梁的倡导与推动下,山西忻州市经委组建成立了忻州新泰实业有限公司,主业就是发展北方香菇栽培。原平县当时的县委书记和主抓农业的副书记都是我高中同学,近水楼台先得月吧,老同学吕迎奎找到老梁,率先引进老梁的北方香菇栽培技术。92年8月份,原平永兴村预付给新泰公司菌袋款3.5万元,到冬天就建起了出菇大棚,开始出菇。据当年记载,菌袋主料就是棉籽壳,当时棉籽壳每斤不到0.2元。菌袋出菇产量可以,尤其是第一潮菇,出菇多而猛,但质量太差,销售不顺,虽然当时与日商签订有出口协议,但能达到日本东光株式会社出口标准的太少。1993年永兴村就自己组织生产香菇菌袋,从6月中旬开始生产,到9月份,总共生产30万袋,7-8月份高温期的生产也比较成功。

    无独有偶,1993年山东的平原县第五棉花加工厂,到中科院寻找项目,经院部介绍,找到了中科院百泰生物技术公司,正好有老梁的北方香菇栽培技术,一拍即合。五棉厂有大量的棉花加工下脚料棉籽壳,堆在那里就是废物,当年棉籽壳价格很便宜,又是自己厂生产的,生产香菇成本就很低了。老梁1990年在北京四季青就利用棉籽壳成功地生产了北方香菇,因此,与五棉厂的谈判就是胸有成竹,很快达成协议。就在3月底,老梁带了百泰公司的一位男士叫杨海滨的、一位女士到平原五棉厂进行了实地考察,制定了生产方案。4月15号就带了一位女技术员红艳进驻五棉厂,开始紧锣密鼓地生产香菇菌种。5月26开始生产香菇菌袋,开始每天生产香菇菌袋1-2000袋,6.1日开始每天3000袋,到7月10日,共12万袋。当时的配方是80%棉籽壳、17%麸皮、2%石膏粉,1%蔗糖。当时总结的技术关键是:拌料加水,宁干勿湿;装袋扎口,宁紧勿松;菌袋搬运,轻拿轻放;接种操作,宁快勿慢;菌种用量,宁多勿少;发菌车间,通风干燥。

    五棉厂的香菇菌袋生产,7月10日因为高温,开始停产,一直到8月底,才又开始生产,到10月底又生产了20万袋。棉籽壳为主料的配方,产量较高,出菇较早,而且出菇猛。当时的问题是头潮菇产量很高,达到每袋0.5斤,但质量太次,皮薄个小,只能每斤0.5元倾销。

    不管怎么说,五棉厂第一年的生产是成功的,引起了百泰公司当权者的重视,也就将老梁排斥在外了。后来出口菌袋到美国,因路途高温,损失惨重,这个故事已经讲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今天,重新回忆20年以前山西、山东北方香菇发展的一些细节,是因为忽然想起,当年五棉厂的厂长多次带人到山西香菇基地考察,在饭桌上调侃中,老梁也是念念有词。山东的平原与山西的原平,既是北方香菇起步的巧合,也是地名的巧合,也是千古佳话了。

     山东五棉厂香菇项目开发中,印象较深的是当时的李秀峰老厂长,很有头脑,也有管理才干。香菇项目开发一年后,他就有清晰的认识了,1994年4月4日,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你梁博士应该大有作为,要搞附加值高的项目,香菇经济效益不大。是啊,香菇项目属于食用菌产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不可能有直接大的经济效益。老厂长的这句话,现在还是适用的。可惜的是老梁一条道走到底,至今还是在研究种蘑菇啊!!

当年日记:

1992.6.30、新泰公司董事会:罐头厂、酒厂出厂房、资金设备,原料宁武有,招收学员。

1992.8.20、原平县委,书记吕德功、付书记吕迎奎、永兴书记邢成龙,谈栽培香菇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6 14:46:49 |显示全部楼层

1993.5.1 、东奔西跑拍电影  北方香菇见世面

      咱老梁早在1991年就与王柏松教授等合作出版了北方香菇栽培的专著。1992年中国农业电影厂发现了这一题材,就找咱老梁商量,是否可以拍成电影,可以聘请咱老梁作为电影厂食用菌的首席专家。

      好事啊!一拍即合。电影厂赶紧申报课题,要向农业部和广电部申请经费和申办手续啊。到1993年初,经费、批文一一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食用菌的专题电影就正式开始了。

      首先导演高书红编写拍摄提纲,作为科学顾问,咱老梁肯定要参与了,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后,在5月1日就要正式开拍了。那天一早,咱就到了拍摄首站的山西原平,从火车站接上了北京农业电影厂的三位工作人员。 

     每个基地生产进度不同,因此只能拍部分镜头,好在咱老梁从山西到北京,从北京到山东,已经有10多个香菇栽培基地,综合起来,香菇栽培出菇的全过程就有了。经过3个月的东奔西走,终于拍摄成功。

     电影拍完了,正好张树庭教授发来邀请函,邀请老梁去香港参加国际会议,包括吃住等一切费用全免。老梁高兴啊,就想把解说词翻译成英文,在国际会议上给咱老师献礼,给咱的老师增光。可惜电影的室内编辑工作量更大,尽管电影厂的朋友们,加班加点,但还是没有赶上9月初香港的国际会议。这也是咱老梁的憾事一桩啊!

     有关电影拍摄的日程、涉及到的香菇基地,咱在日记里记得一清二楚,有兴趣者可参阅,其实,日记里也包含了当时北方香菇发展的日程啊!

1993.5.1  农业电影制片厂的高书红等3人来原平,拍摄北方香菇生产,1-2号在永兴基地拍摄。

5.3      到新路拍片,钢厂大巴送到。山东平原县李厂长带15人来参观新路、永兴基地。晚上宿县委招待所,红艳同车回来。

5.4      到镇安寨拍片

5.5-5.9  在永兴拍片

7.8     电影厂高书红、郑连义等一块平原车到平原,拍摄北方香菇栽培。由于高温,接种棚内高达40度,毛霉污染严重。告诉暂停生产。

7.9    一天拍片。平原基地5月24-5月30日,每天生产香菇菌袋1000-2000袋,6.1日开始每天3000袋,共12万袋。好袋9万袋。

7.10   一天拍片.

7.11  一早开车到临淄尹家村,平原10人一块去。

7.12  尹家村拍片一天,书红说尹家村是北方香菇第一村。早上才打通了王洪柱电话。

7.13  上午王洪柱车来接,中午尹家村书记招待,下午到博山,途中参观蒲松岭,精致幽静小院。晚上石马镇韩大力书记,请客跳舞。

7.14   早上一青年厌世自爆身亡,上午山洞拍片。下午石马镇拍片。

7.15   早上与服务员小姐闹磨擦。上午途经淄川参观人造景观西游记馆,下午拍片防空洞洞口通风口。晚上长途卧铺回北京。

7.18   去农影厂拍片,下午身体不适,完成电脑稿件。

7.19   上午送办护照材料和照片。后去东北旺药厂,拍机械化生产香菇。机械化生产思路可以,工艺上要不断改进。晚上宿农影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6 14:47:04 |显示全部楼层

1993.5.14.国际会议教授邀请  乐不思蜀老梁未行

      1993年9月初香港要召开食用菌国际会议,6月份咱收到张树庭教授给咱发来的邀请函,包括吃住的一切费用全免,这可是大好事,也是高荣誉啊。收到大会主席的邀请函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而且还是费用全免,包括吃住,这等于是给咱出费用去参会啊!这可是大会特邀嘉宾的待遇啊!毕竟7年时间的早夕相处,教授对咱还是疼爱有加、有情有义的!而且教授也了解咱是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主啊!

      教授给发来邀请函,咱就得认真准备,首先上报科学院领导,审批啊!再者赶快抓紧北方香菇电影的拍摄,到时候弄个英文版,给老师带去,也是很有意义的见面礼!电影是在7月份拍完了,遗憾的是室内编辑的工作量太大,赶到8月中旬没有完工。

      当时,咱在国内的山西、山东、北京的香菇厂有10多个啊,咱老梁走马灯般的来回奔跑、弹钢琴似地按照轻重缓急指导着这些基地的生产,咱正干的热火朝天、踌躇满志、花天酒地,真是乐不思蜀啊!咱老梁就不想去香港开会了,本来对于高层那些活动咱老梁的亲和力就不强,正好电影没有拍完,见面礼没有预备,心理上马上就找了个借口。不去不行啊,教练的情谊怎么交待啊,咱老梁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办法的,就给老师发了一封信,申称国内手续办不下来,恐怕赶不上会议了,云云。

      直到12月份,咱老梁再次到香港时,才将北方香菇栽培的电影录像带送给张教授,他非常高兴。但电影的英文版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量太大,咱老梁平时基层的事太多,最后也没有完成。

      下面是这个故事的有关背景的日记记载,附后供有兴趣者参阅:

1993.5.14   9点参观电脑展,11点办公司手续,冲洗照片;下午2时中大见张教授,谈到要来参加国际会议,大会给发邀请函,费用全免,名额不多。晚上宿郭宝珠处,完成电脑稿件。

6.1  收到香港邀请函,院部送任务批件。晚上回原平

7.6    一早到北京,平原电话联系车来,下午办理领取护照批件,交政审材料

7.19上午送办护照材料和照片。后去东北旺药厂,拍机械化生产香菇。巧遇书红等。机械化生产思路可以,工艺上要不断改进。晚上宿农影厂

7.29  上午院部护照已好,交签证材料。下午毛桂震谈到业务部。

8.19  计划将梁柱留在新路,自己去北京后到香港开国际会议。

8.20 一早三轮车梁柱到新路,下午小庭送回,梁柱不高兴在新路。琢磨参加国际会议意义不大,改变主意,不去香港开会。

8.26  下午农影厂见书红,香菇电影未完,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看来不到香港是对的。后郭占武定下到忻州1号考察。下午出租到永定门宿一晚。

12.15  一早6时汽车电脑文章,上午过关。取出美元。张明处午饭,张明精明能干,因为娶妻香港,故86年从广州移民来,来港后干过多种工作,年轻、适应性强,现在已成一位小老板。现在交通通信电脑应有尽有,故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中大交David录像带给sarra解说词英文稿修改。晚上返回红岭大厦。公交车来回自得其乐。

12.18  一早现代电脑陶惠珍来,商谈元月12-17北京见面。下午中大见张树庭教授,送他电影录像带,他很高兴。见sarra英文稿修改事,晚上过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4 15:51:40 |显示全部楼层

1996.6.1、泌阳拜访张振喜  相见恨晚很投机

     上一世纪90年代开始,老梁犹如孙猴子逃脱了天宫,在祖国的大地上天马行空、飞来飞去,天南海北,海角天涯,上串下跳,煽风点火,推广香菇生产新技术。从深圳、福建、广东、新疆,江苏,到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到处烽烟四起,老梁东奔西跑,来回穿梭,巡回指导,写专著、拍电影,左右还有众多学生、合作伙伴追随,风光无限,乐不思蜀。

      早在1990年,老梁在北京四季青创办了北方第一个大型香菇厂,当时河南泌阳食用菌学校的张老师,就曾带着他的学生到四季青香菇厂进行过实习,可惜那次失之交臂,我们没有见面相识。1995年,他的学生宋春领就向梁老师透露,在家乡河南泌阳, 他的老师张振喜教授发明了大袋立体栽培花香菇的技术。 老梁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总想到这新技术的发源地实地考察,总想早日结识这新技术的发明人,张振喜教授。

     1996年6月1日,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和宋春领一早搭乘一辆破旧大巴,从驻马店出发,在长途颠簸中进入了泌阳县境。当时进入泌阳时怀着激动而好奇,甚至有点神秘色彩的心情,现在还记忆犹新,毕竟在此之前,小宋已经多次与梁老师渲染过,大袋立体香菇技术的神奇和功效。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河南泌阳,也是第一次与张振喜教授相识,谁也没有想到,从此以后,我竟然与河南结下了多年的不解之缘;更没有想到,从此以后,我竟然与张振喜教授友谊长存,风雨同舟走过一段历程,志同道合干过几件大事,心心感应一直密切交往至今。

     下面的日记详细记载,再现了我们初次见面时喜悦,再现当年泌阳花香菇栽培的现场情景,再现了我与张振喜教授第一次见面就签订了长期合作的意向协定。

1996.6.1   一早简陋大巴一群打工返乡者同车,从驻马店到泌阳,进入南阳盆地。宿盘古宾馆,中午见张振喜教授,谈的非常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情。下午专车到大桥庄,5层架,大袋,0.3斤干菇。5月底气温高,出薄菇而淘汰菌袋。晚上县食用菌办主任、总经理李秀江请客。
6.2    一早与小宋聊天窄地沟出金针菇,香菇菌袋也可此法。上午顺车到郭集,段木菇集中栽培地,康先照弟兄办。小店内饭后,大巴返泌阳,与张振喜教授共同商讨他写的花菇资料。晚上请张、宋、康先坡卡拉OK,痛快融洽尽兴。
6.3  一早与张振喜教授签订合作开发北方花菇协议。上午大巴到驻马店,中午246火车,一路艰苦,小宋10元买一座位,晨4时到北京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4 15:52:47 |显示全部楼层

1996.6.4、小宋投资老梁组织  菌种生产安排落实

     从1996年4月底到6月初,一心推广香菇新技术的小宋与喜欢干实事的老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东奔西走、南征北战,运筹帷幄,奔走呼号,终于在北方落实了几个花香菇基地,又与花香菇新技术的发明人张振喜教授签订了合作协议,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绪, 就进入了实质性的生产阶段了。为此, 小宋先后投资1万元,交给梁老师,要组织菌种的生产。

     有了小宋的重托,有了一万元资金的垫底, 老梁自然底气十足,当天晚上就赶回咱香菇生产的老巢,忻州新路基地。当时新路基地的技术骨干散落各地,6月4号早晨,老梁一下火车,顾不得一晚上的鞍马劳顿,上午就租车出发,招兵买马。好在有咱培养多年的大徒弟卜小庭,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有为难之处,但毕竟能以大局为重,勉强接受了香菇菌种的生产任务。

    后来,小宋与我又赴遵化、进兴隆、上平泉,开拓疆土,巩固基地,不失时机地接待香菇生产的各方诸侯,进一步落实了基地的生产和发展事项。

    当年日记里,对这段历史还是有点滴记载,从中可感悟当时形势的紧迫,工作的紧张,我们师徒二人配合的默契,正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誓将推动北方香菇事业蓬勃发展。

1996.6.4   上午租面的三叔一块到小庭家,在家大干,不能来,后到世国家,推逶不来。再到小庭家,嘱其先生产。

6.6  小庭打电话要与斑二来承包生产。

6.18  在遵化,一上午等新店子来人未来,下午到兴隆,遵化经过老长城进入兴隆,高山峭壁。兴隆左战起个人投资,小子庄和伙房子自然村,小盆地,风光秀丽,说菌种定金大生产时给,这里菌袋已停止生产。

6.19  雨,一早过路车到兴隆转火车,中午到京。约高建峰(国家商检局干部,当时任河南渑池县副县长)来谈河南香菇合作事,晚上小宋请客。

6.20  一早到办公室记日记,上午平泉食用菌公司梁希晨经理来谈平泉香菇合作,下午施志龙(中国农大毕业,在顺义种香菇)来谈销售合作,晚上请客。小宋带来1万元菌种生产费。晚上硬座,返忻。

6.21  大巴到南作,嘱小庭速来新路生产菌种,下午到新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4 15:55:57 |显示全部楼层

1996.6.10、北戴河之行一事无成  大海边受骗印象很深

     1996年6月10日,应北戴河同行的邀请,在小宋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师徒二人登上了开赴北戴河的火车硬座车厢。6月11日,东方欲晓,我们就踏上了北戴河的土地,呼吸上了北戴河的空气,我们终于来到了革命的旅游胜地。

     北戴河历来是夏季中央高层云集的避暑圣地,北戴河也是普通老百姓的游览胜地,很多人以到北戴河一游而炫耀,洋洋得意。往事三十二年前,老梁在当年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就学过伟大领袖的浪淘沙.北戴河,对北戴河颇为向往。32年后,咱也能踏着伟大领袖的足迹,亲临伟大领袖抒发情怀的历史故地,自然浮想联翩、意气风发,气势磅礴的浪淘沙、北戴河仿佛就回响在耳旁: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气势磅礴的诗词,当年在初中课堂上,我们不但会读、能背,而且还学了唱。当时,教我们语文课的是一位叫武越南的老师,至今, 武老师讲这首词时的前俯后仰、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神态,音乐老师唱这首歌时的情深意长、深邃宽广的音域意境,咱还记忆犹新啊。

     悠悠岁月,往事越过几十年,老梁来到秦皇岛海边,自然是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虽然没有伟大领袖指点江山的底气,没有历史英雄曹孟德魏武挥鞭的豪气,但咱也有凡人的七情六欲,自然是欢天喜地。亲临胜地,触景生情;沧桑历史,悠悠岁月;思绪化为一缕清风,咱也发一发思古之幽情,这也是人之常情啊!

    可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希望越大,有时候失望越大。我和小宋15年前的北戴河之行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我们满怀希望而来,心有遗憾而归,项目合作毫无进展, 海边旅游留下了上当受骗的笑谈。不过,总归我们也亲临了这世界著名的胜地,多了一番亲身经历,丰富了人生,也是收获。

    当年日记有简有繁,但基本上勾画出了我们北戴河之行的轮廓图案,至于对今天总结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何借鉴,就看诸位的经历、背景、感悟、感想。

1996. 6.8  遵化来电要去作报告

6.9  一晚硬座到京

6.10  晚上小宋处,后229次硬座到北戴河

6.11 早5时到,张百生接,西山园艺场。失望的经历。刘志小弓棚种香菇,种灰树花,海风大,个体户杨投资,不成功,再来推销技术,难,故不冷不热。下午张百生将我们推给刘志接待。

6.12 早饭后到杨的冷库,海边,谈一上午无结果。下午小宋一块到游览区海边,水脏,照相的骗人,卖东西的缠人,5元钱照相最后收38元,搞的心情不太好。但海风一吹,气候凉快,的确可避暑。

6.13  一早车站304,下午到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14 15:45:11 |显示全部楼层
 

1996.5.23、光环招牌引上路   双方合作起了步

     从上世纪80年代底,老梁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长城内外,上串下跳,周游列国,煽风点火,发展香菇生产。到90年代初,就先后写了北方香菇栽培的书, 拍了北方香菇栽培的电影,已经名声在外。更甚者,老梁还有海外回归香菇博士的光环,中国科学院知名专家的招牌,想当年赵主任在北方香菇的前缘阵地已鏖战多年,估计亦有耳闻,就拜托香菇销售商宋春领介绍引见。

     1996年5月22号,在小宋的带领下,老梁豪情满怀首赴遵化,不甚荣幸,见到了遵化北方食用菌集团的赵建荣总经理,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合作项目一拍即合。老梁当年是中科院百泰生物技术公司开发实验室主任,打得自然是中国科学院的招牌,也就与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当年的一举一动、来往言行、随想感悟,都有真实的记载,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资料,诸位自然可以从中体会当年北方香菇的发展,遵化香菇事业的起步。

当年有关日记摘录记载:

1996年4.30   下午小宋电话联系要到遵化谈合作。考虑再三,决定五一后再去。

1996.5.22  上午骑车到小宋处,到八王坟,大巴到遵化已下午5时,一路上留心观察遵化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北方食用菌集团赵建荣总经理、西留村贾乡长、付市长等接待。北方公司种植香菇,贷款扶持,规模大。有浙江庆元的技术员,基本技术尚可。

1996.5.23  科学院发展局李兆杰在遵化兼任付市长,86年硕士生,一早过来寒暄一番。上午与赵经理谈合作北方花菇技术示范。下午与厂长路金宏聊天,这样大规模生产肯定赔钱。他说去年生产30万袋,在山洞越夏,琏孢霉污染严重。晚上赵总合作同意,要先到泌阳考察。

1996.5.24    一早5时,赵总一块吉普车返京,到中国食用菌协会,买几本食用菌资料,花菇已搞一年多,北方没有。下午带赵总见中科百泰公司副总曹真,谈合作发展北方香菇技术事项。

1996.6.24    晚上硬座到京,一路艰苦,空气混浊。
1996.6.25    宿科学院招待所南302, 下午到公司,遵化协议签字盖章,与遵化的食用菌合作以中科百泰公司的名义开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