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梁故事会

老梁故事会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5203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2-5 00:27:51 |显示全部楼层
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5 09:49:13 |显示全部楼层
 

1991.6.13、教授深圳意外巧遇  老梁陪送师徒满意

话说咱没出息的老梁,意外看到张教授后,竟然出现了瞬间的慌乱,应该是喜从天降啊!定定神、整整衣、想想词,咱就怀着复杂而喜悦的心情去找张教授了。两座楼间距不宽,又都是东头二楼第一个房间,没有一分钟就过去了。啊!张教授也颇感意外啊,师生异地意外见面,是既喜悦、有疑惑,怎么在(到)这里啊!?这时,我看到了陆师义教授,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是陆师义教授邀请张教授来深圳科技园考察的,陆教授是通过据说是两位老红军的后代邀请到科技园。这才恍然大悟,两位教授多有来往,这次又走到一起,恰好老梁在此罢了。

晚饭,是科技园领导宴请两位教授了,你说那个老梁再次暴露出没出息的心理素质。当时科技园领导也邀请咱老梁一块吃饭陪客,这不是名正言顺吗,两位教授都是我的老师,而且都是从外地来。你说咱老梁这个没出息、糊涂蛋啊,咱老梁竟然出自不好意思谢绝了,而是自己回到居室随便吃了点东西,赶快过去,坐在一旁,看着众多领导和两位教授吃完饭。寒暄过后,根据领导指示,咱老梁又到外面路边叫了出租车,亲自将张教授送到过了海关,恋恋不舍,挥手告别。

当然,出租车费科技园是给报销的。

深圳巧遇张教授,给老梁带来惊喜,我想应该还给老梁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此话何解、此话何讲,且听下次分解。


留言选载:

人家是泰斗,咱们还是小人物,这种表现太自然了,也太实在了。

——同时也进一步充分说明:您没有“钻营”的心机,您走不好上层路线。

——栽什么菌种,结什么菇啊,快到基层服务于大众生产吧。不是太阳咱不呈能,光线太强也不产菇啊。就当菇农的棉被吧,或者到最基层来个“雪里送炭”,那才是您生就该去的地方。

发布者坚强的创业者的思维与足迹2010-11-1108:50

看来你将老梁看穿了!可以肝胆相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5 09:49:38 |显示全部楼层

1991.8.16、曹真偶遇在深圳   老梁轨迹再改变

      话说咱老梁,1989年10月到1991年秋季,咱打着深圳科技园的招牌,带着香港博士生的光环,借着海外归来的余威,在广阔天地上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咱能上能下、既出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咱东西南北中、到处乱折腾,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想那年,那是踌躇满志、少年张狂,伟大领袖的教导指引着咱,更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就在咱老梁得意忘形,胡思乱想,在深圳科技园这块地盘上狐假虎威之时,一个偶然的事件发生了!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啊!

      1991年8月16日下午3点钟,从咱二楼的窗户向外一瞟,忽然发现一个熟人的面孔,从科技园总公司走了过来,啊!是曹真,赶快下楼接待熟人。这曹真何许人也,他是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业务处长,是咱山西老乡啊,想当年在微生物所时,留给给咱的印象是正派正统,与人为善的老好人啊!老曹在这里碰到咱也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他乡遇故交,有话慢慢说,原来他现在是中科院北京百泰生物技术公司的副总,同行的马建华是公司办公室主任。公司的总经理是毛桂震,说起老毛,咱就印象更深了,他是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想当年,咱在微生物所要干实事、乱折腾时,老毛就在背后支持着咱啊。

       老曹说,百泰公司,直属中科院,是司局级单位,与科技园总公司是同级,而你现在的单位就低一个等级,又是临时聘用.....。老曹的一席话,咱老梁就心动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好!咱就拜托老曹全权办理咱的调动手续。这里说明一下,咱当年到香港读博士,叫自费公派,咱是环化所派出去学习的,工资一直给咱发到1989年啊!至今咱也是属于中科院环化所的人啊。

       下午带老曹和小马游览了深圳小人国,反正是老熟人,不用讲究,晚上就在咱的居所,吃了大米饭。第二天老曹就返京了,至于老梁托办的事,老梁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老曹在意不在意就只有他知道了。

        过来不到一个月,回北京时,顺便到百泰公司看看,老曹说,你的手续办下来了,可麻烦啊,跑了好几趟。实际上,因为同属科学院,这还是算好办的。老毛总经理原来对咱老梁就看好,马上发了红头文件,任命为开发实验室主任,广而告之。按照当时官本位的编制,那可是处级官员啊!哈哈!高级工程师待遇。因为咱老梁外面一时也脱不了身,老毛也有办法,任命原办公室主任马建华为开发实验室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你看,咱领导多么知人善任啊,咱老梁还是可以自由折腾的。

       有点小事需交待一下,咱在环化所时,是事业编制,到了百泰公司,就成了企业编制。咱老梁当时也没那个概念,也没问,老曹也没说。老梁没问也在情理之中,咱老梁就是个只要能干事、能折腾,其他都好说的主啊!

       无巧不成书,有巧才传奇啊,你说那个怪不怪,深圳科技园总公司的商调函早不来,晚不来,就在咱刚刚调到百泰公司,任命咱的红头文件刚下没有几天,深圳科技园的商调函来了。可是咱的老上级总经理老毛不干了,枝荣啊,咱们的交情也不错,你也不能这样折腾我们啊!是啊,这里对咱也不错,那就不走了。商调函咱打开看看,科技园总公司的大红印章盖着,也就看看丢在废旧资料里了。

       各位朋友,如果不调到百泰公司,或者再调回到科技园,那咱老梁肯定就是又一条道路了,南方深圳和北方北京毕竟区别很大,科技园是个很大的园区,百泰公司毕竟是个大牌子、小公司啊!

       各位朋友, 这人的一生,是有许多偶然因素的,过后回想起来,能造就成咱老梁这丰富多彩、跌宕起伏、令有人惋惜、令有人感叹、令有人羡慕的一生,能造就成咱老梁到这里来讲故事的人生,那是由无数偶然因素、连环发生,才形成的,可以说,是几万、几十万分之一的几率啊!当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走过来的路就是真实的。

        只要你高兴,只要你充实,只要你潇洒,你就只管走下去,那只小猪的尾巴就一直跟着你,这快乐幸福就一直跟着你啊!!哈哈哈!咱老梁这里又随机发表了一通高论!不过这高论也是免费的,不会提高门票费的,大家尽管仔细听,慢慢琢磨,细细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5 09:50:42 |显示全部楼层

1992.1.28、赴港复学写论文  困境之中遇贵人

1992年1月28日一早,咱从深圳海关好朋友张广志家,轻车熟路地走过罗湖桥,到了中文大学,遗憾的是一路也没有遇到1985年第一次赴港时的好人大男生和小女生了。

咱这次来,学校不管住宿,也没有任何资助。好在有一位山西来的研究生,叫黄志兵,当晚就暂住他的宿舍,几天后研究生宿舍管理人员发现了,因为咱老梁在这里已经是熟人了,管理员认得咱。这里说几句,在咱大陆,熟人好办事,遇到熟人是好事,可在香港就不行了,因为你是违规住在宿舍的,遇到熟人成坏事了。

后来咱又偷偷摸摸地搬到实验室,晚上12时以后睡觉,7时以前起床。有一次,睡过头了,就叫一位外国老师碰上了,不过这位老师也没有说什么,现在这位老师就是咱上海食用菌所的特聘研究员啊!

这次来港学校没有任何补助,没吃没住,还要紧张地完成学业,写论文。就在生活、学习陷入绝境之际,上帝又来眷恋咱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这时候上帝出现了,咱结识了一位英国教授的太太,中国血统,叫SARO,他先生是中文大学的聘任教授,待遇很高,他随丈夫来港,没有什么事,就来生物系张教授实验室,做点事,也没有工资、也不用学费,按照现在的说法,叫义工也行,叫充实生活也行。

结识了这位中国血统的英国太太后,真是遥看前方不识途,车到山前必有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节时受邀与叫王洁的女士一块到她家过了春节,春节过后就搬到了她家,那是一个大四居室,双卫双厨,条件大为改观。

结识了这位贵妇人,咱不但生活发生了天上地下的变化,而且咱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也得到了贵人的扶持啊!咱的英文虽然说也可勉强完成论文,但那可是中国式英语啊,有了SARO和他丈夫的帮助,那可是地道的伦敦式的英语了。就这样我写论文的初稿,SARO修改,最后再由他先生过目。按照咱老家土话,这是打上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啊!就这样在贵人的扶持下,在咱老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态度下,咱的论文顺利完成了,总共有200多页,50多幅照片图示啊!

大概是5月份的一个晚上,教授专门安排一个SEMINA,生物系全体老师和研究生参加,咱认真地、郑重其事地做了论文的报告,也应该是博士论文答辩预演吧。报告完毕,听众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有一位叫K.K.MARK的老师问了Dead Doner的概念问题,当时,用的是英文,咱英文一时组织不起简单明了的回答,好像解释不太清楚。第二天上午,张教授很高兴地来到实验室,还给咱出主意,你那个问题应该如何如何回答。可见教授对咱的论文基本上是满意的。

谁也没有想到,风云突变,天昏地暗。过了3天,张教授找我了,与我商量,非常委婉地说,你看博士论文一定要答辩吗,你喜欢干实际工作,不答辩对以后的工作影响也不大,你喜欢实干,以后搞点工贸之类的工作也好。说话听音锣鼓听声,教授的话语里,就是暗示自己啊!当时我的回答是,张教授,您看吧,不答辩就算了吧。

当时,张教授的实验室,有好几位大陆来的博士研究生。一位从广州来的博士生,与我私下说,是某某跟教授说了,你的结果他没有做出来,因此教授改变主意了。说实在话,当时,我也没有在意,我准备回去干实际工作了,我也喜欢干实际工作。是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不时地回想此事,忿忿不平的情绪才不断发酵膨胀。你XX做不出来,你知道老梁是怎么干的,老梁连续几年没有星期天,晚上没有在深夜2点以前睡过觉才做出来的,你这样干过吗。更加令人气愤的是,张教授前后培养过10多位研究生,他们大多一拿到学位,就跑到美国去了,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就干别的去了,真正张教授的全日研究生,就是我在矢志不渝继承他的事业啊,你说咱心里那个不平衡啊!心里那个不服气啊!这种心理活动,更加重了我扎根基层干实事,充充实实过一生的想法。对于那些想方设法拿上牌子、带上帽子就跑了,就靠牌子、靠帽子吃饭、不干实事的家伙,就有种天然的厌恶情绪。

不过,冷静下来,就是干实事,也是有牌子、有位子、有帽子好啊!年轻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学老梁,还是要先争取牌子,位子,帽子啊,不过有了这些东西,就更要干实事、多干事、干大事了,千万不要就靠这些东西忽悠政府、蒙骗老百姓啊!


——不过,冷静下来,就是干实事,也是有牌子、有位子、有帽子好啊!年轻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学老梁,还是要先争取牌子,位子,帽子啊,不过有了这些东西,就更要干实事、多干事、干大事了,千万不要就靠这些东西忽悠政府、蒙骗老百姓啊!

——这是多么真诚的教诲啊。

——个人创业的技术性公司,没有背景根基,靠实干有了一些市场。但遇到面子项目、牌子项目,有“资质”吗?我们被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此时,我们就知趣地放弃了,那与我们没关。只有在别人看起来是“苦”差事,或者是真需技术解决的,就轮到我们上阵了。也就是说:我们生存在边角料市场。好在是,我们的主力干将都是类同我一样的人,不争,不闹,不慕,都以踏踏实实干事为本。生存虽艰难,技术保长久。

发布者坚强的创业者的思维与足迹2010-11-1417:19

这里有个人生理念的问题,究竟怎样才是有意义的一生,我倒觉得能充实生活、真本实事、踏踏实实才有意义,比那些徒有虚名,靠牌子、位子、帽子巧取豪夺、坑蒙拐骗一生要踏实,晚上也能睡个好觉啊!哈哈哈!

发布者菌类专家论坛2010-11-1417:54

 “轻车熟路地走过罗湖桥,到了中文大学,遗憾的是一路也没有遇到1985年第一次赴港时的好人大男生和小女生了。”

可见老天安排的多巧妙,第一次人生地不熟,所以每一步都给你安排一个指路人。这来来往往都轻车熟路了,当然不会再有同样的安排了。何况,好多事,就一次,也许就一个瞬间,却往往值得永远念念不忘。要是太频繁了,那点美好印象可就淡了许多了。

发布者Vieruodis2010-11-1617:49

很想拜读一下这篇投入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写成的论文,以及经Sarro和David修改过的纯正伦敦英语。

当时没有据理力争,实属遗憾。

此外,极其鄙视某某人!

发布者Vieruodis2010-11-1617:57

如果据理力争,也许有不同的结果,但也许就没有现在丰富多彩、脚踏实地的人生了,我真的不后悔,人一生只要高高兴兴一直朝前走,就是成功的一生!

发布者菌类专家论坛2010-11-1618:20

老梁啊,老梁,没有关系。

曾国藩先生的父亲考了16次秀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第17次43岁才考中。可是有啥用呢?不是他后来半耕半读教了个好儿子,有谁知道他呢?秀才只能做个郎中!

洪秀全先生考了5次举人,到第五次考完后完全糊了!在广州发起了高烧。昏昏沉沉之中,在广州街上看到洋教士发传单,一下子不糊了: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还他娘的死了?可是上帝不可能绝后啊!于是洪秀全先生想不通举人的考题,却想通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上帝没有绝后,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洪秀全先生自己。于是冲天一怒,烧掉所有的儒书,自称天王,当然在耶稣面前则称天兄:耶稣只是他的弟弟!结果是烧掉了半个大清的江山,做了一回皇帝!

如果洪秀全先生考上了举人,有谁知道呢?还是那句话:人生不悔,忧思难忘。战争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

洪秀全先生的伙伴,在广西剃头的冯云山,在剃头铺门上书一联云: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英雄不论出身:历史只记住成功者。

发布者Hunter2010-11-162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5 09:51:04 |显示全部楼层

1992.2、英国教授一家趣事多  愉快的记忆愉快的歌

咱老梁从1992年2月份住到香港中文大学一位英国教授家,俨然就是教授家的一员了。这位英国教授叫David,时年已近60,是纯血统的英国人,个高,有绅士风度。他与前妻有三个男孩,与我谈起他的孩子们也很风趣,他不说大儿子、二儿子……,也不说他们的名字叫什么,而是称No.one,No.two,  No.three.中文就是一个,二个,三个的意思。他现在的太太Sarro是他在非洲尼日利亚讲学时的学生,比他小近30岁,他们有个男孩叫尼古拉斯,非常聪明。Sarro的母亲,是位华人,据Sarro介绍,她父亲有葡萄牙和非洲血统,但中国血统较多,可见Sarro也是混血统,不过华人血统较多。老太太当时已经年近70,患有肩周炎,来港住时,聘用的一位从大陆移民来的中医师,每周来给她做按摩针灸两次,每次花费100元。

老太太祖籍广东,而且老家还有个兄弟的孩子。这次来女儿家小住,就想回到老家看看,会会几十年没有见面的老家亲人。我就自告奋勇地带路陪同前往,咱老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咱白住在人家,这是应该的。老太太很高兴,闺女也想到她母亲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看看。

3月14日,我带上她母女俩就走过罗湖桥,当天到了广州,住在当时最好的中国大酒店。3月15日,租一辆出租车到了乡下,当时只记得比较落后,还有茅草房,道路泥土,可惜他们谈话,我听不懂,乡下广东话,你能懂吗?!当天,我们把老太太的外甥拉到大酒店,开了一个房间。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一早过去,他衣服也没脱,床上被褥动都没有动,白白花了600多元,估计一位农民从来没有来过大城市,从来没有住过宾馆,不懂规矩,怕给他的姑姑丢人吧。当时,我们四人是一人一个标准间,Sarro母女俩也不在一个屋子住,西方人就是这个习惯。我后悔当时应该告诉那位农民兄弟,钱已经花了,你就尽情地享用吧!最好给他示范一下,打开被窝就好了。

后来,有一次英国教授夫妇与朋友一块出去消遣,就把我也叫上了。一个豪华的外国人的酒店,所有的服务员都是意大利人,送完菜,服务员就在那里唱歌,唱的很动情、有节奏、有气派,可惜听不懂。吃完结账时,是AA制,就是花下多少钱,参加的人平均分摊。当时,我以为是那位朋友请客,没有反应过来,Sarrow发现了我的尴尬,就让他老公把我那份替我付了。以后,再有外国朋友邀请出去,我就借故推辞了,很少再去,语言不熟悉,风俗人情不同,咱就不去丢人现眼了。

7月份到北京时,我们百泰公司老总请客,宴请教授一家,我首先介绍了英国教授,没有介绍Sarrow,只介绍这是教授的太太。Sarrow真生气了,她很生气地叫了声Geoge!是我的英文名。因为她认为,我是她的朋友,公司宴请是我的关系,她应该是主要客人,应该先介绍她。看来西方人的男女平等是已经形成习惯了,可惜当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当年7月份暑假期间,经过我与国内有关单位的联系,邀请英国教授一家,到北京、到山西旅游,在山西忻州地区医院和山西医学院做了传染病方面的学术报告。还曾到我祖籍定襄宏道老家看看,在一个封闭的山村,也还引起轰动。一个外国家庭不远万里,从英格兰来到中国,来到五台山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休闲旅游、猎奇探险的精神,这是一种到朋友老家看看、体验当地人情风俗的精神…….。哈哈!咱老梁又跑题了。

1、Srraro在实验室为我修改英文论文

2、英国教授一家在我的老家,与我的父母亲和孩子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5 09:51:23 |显示全部楼层

1992.5、黑布蒙头警车带走  教授好心法律无情

咱老梁在香港前后共呆了7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香港的自由与法制。

1992年的一天,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教学楼前突然停了一辆警车,不大一会儿,一位黑布蒙头的人被带上警车拉走了。我的好友曾在数学系读博士,从他那里才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数学系的系主任XXX教授,涉嫌贪污被拘留,后来法庭调查金额是1万元,但被判缓刑几个月,大学因此取消了其养老金接近200万。知道内情的人都为这位教授惋惜不已,因为实在是不可思议。1990年代,香港教授的工资每月有7到8万,1997年回归后更是10万以上。而且这位教授再过几年就可退休,他为什么要贪污1万元呢?事出非常,必定另有蹊跷。

回到正题。我的朋友告诉我真实的内情。原来XXX争取到一些资金,用来邀请外地学者来港做研究交流。这位系主任为了能给每位被邀请的内地学者(当时很穷)多些补助,就擅自将节余的钱暂存起来,以备给内地来港交流的学者额外的补助。这个说法,应该是合情但却不合法。因为当时大陆学者不过几百块工资,来港费用就是再降,也有4、5千。

但是合情合理的解释,代替不了无情的法律。这位好心的教授在无情的法律面前只能是有苦难言、悔恨终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5 09:51:36 |显示全部楼层

1992.12、香港学习念真经  心满意足故乡行

1992年10月,咱结束了香港前后7年的学习(这7年是否这样理解:前4年在港;之后休学2年在深圳、北京等地闯荡;最后1年返港复学?-国良; 理解正确, 老梁),告别了咱的老师张树庭教授,告别了实验室的同行同学,告别了香港结识的亲朋好友,咱就准备回故乡了。在回故乡之前,咱老梁与几位朋友结伴,周游世界一圈,是对咱海外学习的纪念也好、褒奖也好,反正从1992年10月25日,到11月8日,咱周游了德国,西非、荷兰、泰国、新加坡,第二年又到韩国、日本等地兜了一圈。

咱老梁从一个农村来的孩子,经过奋斗,念书念到了顶。从偏僻小乡村一直读到国际大都市,从乡村无名小学一直读到国际著名学府,从小学生时读到大博士,师从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一直到闻名于世的国际大师。

咱既能得到国际食用菌界顶级专家的栽培,又能自由地遨游于世界,心满意足了。到年底,咱就豪情满怀的回故乡了。咱老梁的根在那里,咱老梁的情在那里,咱老梁继续折腾的广阔天地在那里。

写到这里,咱耳畔就不由地响起了故乡云的歌,咱嘴里就不由哼起故乡情的调: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的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别再四处飘泊

踏著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麽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我已厌倦飘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留言选载:

——同感:嘴里不由哼起故乡情的调

发布者 坚强的创业者的思维与足迹2010-11-1515:32

故乡,故乡,每一个远方游子心上的眷念!

年轻时,我们想方设法要离开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长大后,我们牵肠挂肚,做梦都是重回到她的怀抱。吹着风,望着云,呢喃着诉说那长久的思念。

——或许那一天,真的只剩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惆怅了!

发布者 Vieruodis  2010-11-181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4 12:50:19 |显示全部楼层
 

1990.3、东西南北中  老梁显神通

在1990年到1991年的那段时日内,咱老梁精力充沛,充分发挥了咱特别爱战斗、特别爱折腾的特长,充分施展了咱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折腾的强项。咱弹钢琴似的管理着分布在全国各地3个菌种室、实验室,即深圳的、北京的,还有福建永安的。咱还弹钢琴似的指导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厂七八个啊,其中有深圳、北京、福建永安、江苏南京、山西吕梁的香菇厂,还有建立在福建永安、江苏南京的蛋白饲料厂,咱顺便还要访亲问友,拜访老前辈,参加革命会议,游山玩水,真是不亦乐乎!!后来回忆起来,还和朋友们夸耀,咱当时坐飞机就和坐公交车一样频繁啊!

说到这里,还得多交待几句,咱老梁当时除了食用菌外,咱还有微生物培养生产的知识和本事啊。咱早在1984年从山西带到北京的子弟兵学生,高代珍,当时已经能独当一面,专门搞蛋白饲料。小高提供菌种和基本技术,通过咱老梁就建了几个蛋白饲料厂。现在小高在河北霸州建立了著名的蛋白饲料厂,产品供应几个著名的饲料加工厂,小高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说起南京香菇厂的创办,还真有点值得菌界同仁们的趣味笑谈,咱老梁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因此咱敢自揭疮疤。记得,当时南京有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山洞,咱考察了认为高大通风、光线适中,可以种香菇。但究竟是地下出一层,还是搭架出多层,在当时可把咱老梁真难住了,以往种香菇可都是在地下种啊,是否香菇需要接上地气才能出啊,我内心那个熬煎啊,合作方等着定方案,咱内心还捉摸不定。地下一层肯定行,可放的菌袋太少啊,搭架可以多放,规模也上去了,可架上的菌袋能长成香菇子实体吗?这个疑惑我记得还打电话问过黄年来所长,怎么回答的印象不深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黄所长当时也没有给我个肯定的回答。后来,仔细琢磨,地下一层所谓地气无非是湿度的问题,架上的保持多喷水也能保湿嘛。后来,就搭了三层架,但上层菌袋也是立放,菌袋还是福建的15×55的长菌袋。通过这个记忆中苦笑不堪的小插曲,也能悟出基本的常识,就是实践出真知、首次吃螃蟹难啊!

说到山西吕梁的香菇厂,那就更有说法了。那是当年咱认识了一位家乡的领导,忻州地区的副专员,叫王文学,后来调到吕梁担任行署专员。咱到太原住在三晋大厦,打个电话,王专员特派行署秘书长专车接到离石,叙旧后,叫来一个煤矿的矿长,引进咱梁博士的技术,造福地方。咱当时是代表深圳科技园去的,一万元的技术转让费马上打入了深圳单位的账户。香菇厂最后办起来了,派了个技术员去,关键时刻我也去过几次,出菇了,开了现场会,以后就再也没去。

说到王文学专员,还是有话说的,后来他当了地委书记,再后来当了山西省副省长,与咱老梁也一直保持联系,也有一系列的小故事,咱就只能下次再详详细细地汇报了。

还要说的是,1990年春天在厦门召开了全国香菇会议,9月份到新疆参加了全国食用菌新技术会议,11月份在北京参加食用菌学术研讨会。那时咱是有会必参、参会必说,就是要在大会上发言啊。

在新疆参会期间,石河子农场的一个单位邀请去考察,这个单位只种平菇,不会种香菇,最后我代表深圳科技园与他们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没有几天,前期一万元的技术转让费就打到了科技园的账上,当时我的上司,杨经理还高兴地说,咱老梁的香菇技术又给咱卖了一家,高兴满意之情喜形于色。可是没有几天,石河子农场那位经理又给我打电话,说他遇到了麻烦,上级单位不同意。咱老梁还是通情达理的,和杨经理商量后,同意退回,但会计有意见,说我们就这样被折腾啊,最后,好像是扣除了500元的手续费,其余9500元给退回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4 12:50:39 |显示全部楼层

1990.3、生产示范结果明显  老梁声誉如日中天

1989年11月份香菇新品种生产示范开始,菌种生产培养前后3个多月,菌袋生产培养前后2个多月,到第二年的5月份正好出菇。记得当我从北京返回永安市时,报喜的、赞美的、请教的、刨根问底的络绎不绝。原来是试验示范的香菇品种出菇了,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品种的出菇爆发力强,第一潮菇出得密密麻麻,比当地的对照品种效果明显的多。不愧为香港博士啊!真是名不虚传啊!上下左右的赞美声一片。

当然,也听到一些私下的零星说法,说三明研究所有人怀疑,说他们几年才能选育一个好的品种,梁博士一年就选出了好几个!?也有的悄悄和我说,负责生产示范的技术员操作有问题,没有严格按照对照试验的程序管理,意思就是说管理时给试验品种吃偏饭了。更有的菇农悄悄地跟我说,余深银(负责管理的菇农技术员)试验品种浸水时认真,对照品种浸水时交差了事……。

反正当时台面上的赞美声是主流,冠冕堂皇的赞美;台面下的疑惑是杂音,只能是暗流涌动、暗箱操作。但不管怎么说,试验品种出菇很多、爆发力很强这是事实,要知道,当时上级领导也很重视出菇效果,专门派人照了很多照片啊!

当时的试验品种就是采用原生质体分离、诱变的技术选育的,对照品种是当地的当家品种。当时,我的分析是通过原生质体分离诱变选育的品种对浸水敏感,出菇爆发力强。

现在客观的分析,原生质体分离确实可以用作菌种选育的技术,就是我总结的:“优中选优、百万选一”的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增产20%左右应该有可能,但当时的成倍增长是不可能的。当时试验结果肯定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负责出菇管理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菇农,他应该知道浸水对于出菇的影响是很大的。是否在浸水时有所偏心,这就不知道了。我曾经问过负责出菇管理的老余,他当时一口否定,声称完全是按照试验方案做的。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那些菇农朋友们的音容笑貌还犹在眼前啊!这些福建菇农对当时梁博士淳朴的友情、对咱发自内心的尊重、敬仰我还记忆犹新,至今,咱还非常珍惜那些友情,非常愿意回忆、回味、品尝那段快乐的时光啊!

当然了,当年我就将这些菇农骨干带到深圳,创办了当时深圳、以致广东省最大的香菇厂,成了广东省香菇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中心。这些菇农也开阔了视野、见证了世面,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各得其所,有的还真混出个摸样,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上演了精彩动人的一幕。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次分解了。

1、咱老梁与三明永安市合资企业领导合影

2、1990.4月,台湾食用菌专家赖敏南博士和香港商人吴云星先生等考察试验示范品种的出菇效果

3、当时的试验品种与对照品种,可见当时的试验方案还是非常严谨的。

4、技术人员在称重采载的香菇,可见试验是很认真的。

5、试验人员在讨论试验示范结果,整个试验示范还是像模像样的啊!

6、试验人员在管理发菌的菌袋,年轻的是位分配来的大学生小伙子,年纪大的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菇农,叫余深银,是福建宁德地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2-4 12:51:07 |显示全部楼层

1990.6、小小问题蒙住老梁  大大博士手足无措

 “虽然现在香菇栽培和以前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但世间任何新产品总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去完善它,我十分敬佩老梁同志当初的那一股热情,那一股钻劲,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没有后面更多人认识到香菇,品尝到其美味。所以我们做什么都不应该忘记前面的挖井人。让我们大家一道谢谢老梁同志。”

PostBy:2010-11-197:37:18福建老菇农

上面这段留言是国内外著名食用菌专家黄毅教授的一则评论,黄教授的留言是暖心窝子话,自然引起老梁内心的一丝冲动。咱在故事会 “东西南北中老梁显神通”中曾经提到过南京矿业集团创办香菇厂的经历,提到过咱老梁当时大大博士身份,在小小生产问题面前手足无措的尴尬、忐忑不安的熬煎。

今天,老梁还想在这里重新品味一番,重新评论一番,重新感悟一番,20年以前那一段另人捧腹大笑、苦笑不堪的心路历程。

那是1990年的夏秋之交,咱受聘于南京一个矿业集团,当时要提倡搞第三产业,要利用开矿形成的山洞种蘑菇。说起这南京香菇厂的创办,还真能给菌界同仁们提供点笑料、笑谈,咱老梁现在是无欲成仙、无欲则刚了,因此咱就自揭疮疤、自曝隐私。

南京栖霞矿区有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山洞,咱考察了认为高大通风、光线适中,可以种香菇。但究竟是地下出一层,还是搭架出多层,在当时可真把咱老梁难住了。以往种香菇可都是在地下种啊,是否香菇需要接上地气才能出啊,你想我内心那个熬煎啊。合作方等着定方案,咱内心还捉摸不定。地下一层肯定行,可放的菌袋太少啊,搭架可以多放,规模也上去了,可架上的菌袋能长成香菇子实体吗?踌躇难耐再三,最后还硬着头皮打电话问过黄年来所长,黄所长具体的回答印象不深了,也没有给个肯定与否定的回答,但肯定与咱老梁讨论过如何保持上层湿度的问题。

受黄所长的启发,仔细琢磨,地下一层所谓地气无非是湿度的问题,架上的多喷水也能保湿嘛。后来,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境,在山洞内搭了三层架,但上层菌袋也是立放,菌袋还是福建的15×55的长菌袋,完全是模仿地下一层的栽培方式。

当然,老梁当年这一番内心的挣扎,是没有暴露、曝光的,内心的无奈无知与咱当时大博士的身份不也不相称啊。再深挖一层,咱老梁当时在这样一个小小问题面前的犹豫不定,正是有那个大大博士的光环啊!咱老梁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不追求光环、不追求帽子、不追求牌子,也许与这段经历有关。位子、牌子、帽子、光环使人身负重荷,人身不自由、思维不自由,活得太累啊!

通过这个记忆中苦笑不堪的小插曲,也能悟出基本的常识,就是实践出真知、首次吃螃蟹难啊!

同时也可悟出大道理,就是没有实践的理论就是空洞的无用的理论,只能当招牌,不能干实事;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既指导了实践,又发展了理论。

现在的菇农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感到好笑、可乐,可这确实是发生在咱老梁内心世界的一段经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