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ccaxw在2010-5-1 19:51:06的发言:
提供以下分析思路: 1、确定污染源萌发点的位置 料面,排除灭菌不彻底的可能性,可能原因: 1.1 空气回流导致污染 污染菌种类:以青霉为主,发现时间接种后5天。 1.2 菌种带菌导致污染;以毛霉为主,且成集中性分布。最快三到四天。 1.3 接种环境不洁,接作不规范。以毛霉等为主,成不规则分布。一般五天。 2、何种菌 霉菌 非细菌,细菌检测为无,排除灭菌不彻底原因。 3、发现时间 第四天起 排除培养环境原因。 4、污染率 20% 只要稍经消毒的房间,手抓菌种也不会污染这么多,排除接种室环境原因,并非指你接种环境可以,而是说主要原因不在这里。 5、菌包灭菌效果检测 无细菌污染,排除灭菌不彻底的可能性,细菌都能灭死,何论霉菌。 6、根据你提供生产情形进行分析可以排除菌种、接种、环境、培养室、灭菌、湿度、温度的可能性。 以此可以证明你的理论基础和大的环节还是把握比较好的,值得鼓励。 7、那就看细节吧。注意以下几点: (1)封口 是否有利外界空气回流?比如滤菌性能、紧贴性。这个不用说了,薄膜可能过滤空气吗? (2)填料 是否紧实,松散的培养料中含空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利于袋内外空气的交换,这不仅是在灭菌冷却的过程中,在操作中人手的拿捏动作更是有助于内外空气交换。 (3)操作 比如转运、拿捏。菌包从灭菌结束至培养架,先后至少经历三次转运,至少一次的菌包拿捏动作(指接种室,接种箱更多)。这些可得注意了,空气的回流不仅发生于冷却阶段!!! 个人认为: 只有一个原因 外界空气回流。 参考意见: 1、解决封口问题 那样做费不费事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必要先薄膜后报纸吗? 2、操作细节 搬运、拿捏,切忌进了空气。 3、缓慢冷却。 4、自个儿动动手,把整个流程做一遍,做大事要顾小节。这样才好发现问题。纸上谈兵会误入歧途。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em17]装袋不紧实<再小心都免不了倒吸>,强制冷缺,环境尘土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