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6-12 14:57:46
|显示全部楼层
食用菌鲜菇价格连续下跌原因之我见
一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资金,不断优化农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及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深受市场欢迎,于是乎,在房地产、钢铁等工业领域赚到资本的企业家纷纷投入食用菌行列。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统计,2011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达到652家,比2010年的443家增长了47%,其中,江苏省从2010年的86家增长到了2011年的163家,增长了90%,增长速度及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二是规模产能逐年扩增。在科学规划、精心管理、设备升级的基础上,2011年大部分企业实现了盈利。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和获取更高的利润,其中多数企业进行了设备提档升级、工艺优化改造和生产规模扩大化,产能成倍递增。
三是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在支农惠农政策驱动下,工厂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与此同时,经营管理较好的大企业开始不断扩张。但短期内巨大的产能无法被市场消化,不少企业为了将产品销售出去收拢资金,降价销售,导致周边企业被迫降价,批发市场血拼价格就成常态。更有甚者,在国内某地区,行业巨头和农贸市场经销商联合控制菇价,限制外来食用菌产品,企业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四是政府缺乏有效监管。国内不少地方政府,以园区为平台,利用优惠政策,引进了不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但后期缺乏有效监管,在产业管理上,没有积极参与,管理部门不健全,进而缺乏对产业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不能统一调控本地区内所有食用菌企业的鲜菇销售价格,致使企业之间在市场淡季相互打压。
五是季节因素影响较大。春节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从高档酒店到街摊小吃,以金针菇为素材的火锅、麻辣烫、烧烤日趋减少,加之秀珍菇、草菇及丝瓜、西红柿等新鲜农产品上市量不断扩大,进而导致食用菌消费量不断消减。
六是产品加工亟需完善。食用菌深加工是解决产能过大、开辟国外市场的有效途径。然而,国内多数食用菌主产地食用菌深加工企业相对较少,在淡季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本区域内的鲜菇。同时,为了提高商品性、延长货架期,一些黑心商家在食用菌深加工产品中,违法使用致癌的工业级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甲醛、柠檬酸等化学物质,媒体的曝光,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