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zhentao0816 于 2012-6-7 11:33 编辑
由金针菇价格下降引发的思考(一)
我国是金针菇的起源地,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了商品化生产,金针菇在菌类食品中利润可观,但近几年却价格下降,引人担忧与深思。以下是我的一点思绪,仅代表个人观点,结合自身身边境况的所思所想,如有不当之处,望列位指正。 第一,栽培量的扩增带动价格下跌 我国金针菇发展史悠久长远,技术产能不断提升,生产原料从传统的木屑扩展到甘蔗渣、棉籽壳、禾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近些年,不少研究提出了新的可用原料,农民自身也发现了不少金针菇原料的替代品。因此很多农民将主产业中的下脚料用来栽培金针菇,把金针菇种植作为副产业,这扩增了金针菇栽培人群,提升社会金针菇总产量。久而久之,在市场调节下,必然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导致产能过剩,刺激了业内竞争,从而波及金针菇的价格。 第二,工厂化栽培的盲目扩张导致市场报复行为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金针菇行业开始了工厂化栽培的尝试,工厂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政府食用菌工厂化扶持政策带来的补贴,又催生了大批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企业,与此同时,很多原有的大企业开始紧锣密鼓的扩张,甚至上市。但市场对金针菇的需求量已经满负荷,工厂化盲目上马,金针菇产量疯狂激增,必然导致市场报复行为。此外,短期内金针菇行业这块蛋糕就这么大,人人都想分得甜头,同一区域内,很容易上演大企业低价倾销来排挤新生小企业的悲剧,拉下金针菇市场价。 第三,高温季节影响消费者对金针菇的选择 从街摊小吃到专营店,学生喜欢的自选麻辣烫、烧烤店(摊)里的炸金针菇、喜闻乐见的火锅……,金针菇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但高温季节以来,各种新鲜蔬菜盛产,鲜冷消暑食品层出不穷,广受欢迎;高温季节火锅等食品消费量下降不少,气温的逐渐升高,金针菇的市场需求不断削减,金针菇价格下滑也就大势所趋了。 第四,食品安全引发人们对金针菇副食品的担忧 可口的金针菇罐头等食品一直广受大家青睐,但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不少消费者在选择加工食品时空前的谨慎,这本就限制了金针菇的消费。日前曝光,黑心商家用致癌的工业柠檬酸泡制金针菇,再卖给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和罐头厂。金针菇加工食品是金针菇销售的一条重要生产链,金针菇加工食品滞销,大量金针菇将转销蔬菜市场,这对今年烂市的金针菇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个人认为的策略部分内容和其它补充下回再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