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回原因分析:
第五,以韩国为首的金针菇低价驻扎中国市场,干扰金针菇市场价格
我国从韩国进口金针菇的数量持增长局势,韩国凭借成本优势,金针菇价格低于我国市场价,这势必对国内金针菇市场造成冲击。有调查表明有韩国金针菇销售的城市市场价同比其他地区价格要下跌30%,而韩国金针菇的进驻市场正在由北向南扩进,已经严重干扰国内金针菇市场价格。
(言归正传:)
思考原因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之后的解决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性措施 :
第一, 技术创新,研发新品系,扩展金针菇品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金针菇品种还主要局限于黄色品种,但此后,我国从日本引进了森本参三郎生产的纯白色品种,激增了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由此可看,研究新品种对金针菇价格回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研究院及相关企业、合作社可以研发具有新特性的金针菇新品系,将丰富的品系推广向市场,吸引消费者,刺激市场消费,这种途径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大于求与行内竞争所导致的价格跌落问题,更是为扩展金针菇产品深加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提升金针菇行业的附属值。
第二, 加大食用菌科研投入才能真正实现金针菇精深加工
不单单是金针菇,人们对于整个食用菌行业的精深加工的呼声一直高涨,但遗憾的是,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发展极其缓慢,发展方向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在效率第一的时代,国家对食用菌科研投入不足,食用菌科研队伍薄弱,近些年,又对一些食用菌科研机构进行撤销、合并,科研队伍处于不断削减状态,这让研究者对金针菇的精深加工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食用菌行业不及IT业、核能业等行业的高新技术含量和社会效益率高,但却是实实在在养活中国最普遍最广大的中国农民的重要行业之一。科学才是第一次生产力,加大对食用菌的科研经费,金针菇等食用菌食品精深加工才会指日可待。
第三, 完善对食用菌工厂化扶植和指导,避免盲目投资
我国对食用菌工厂的扶植主要还是资金补助等,如果扶植的过程中能够为打算投入金针菇行业或进行工厂化扩建的人群进行就业指导,那么必将缓解金针菇行业的压力。有很多投资人错误地认为大城市对金针菇的消费需求量大,就一窝蜂地向上海、北京等城市涌现,厂家数量暴增,自然转化成了买家市场,引发价格战,金针菇价格下跌,受损的还是生产商。如果有关部门和专家能及时地通过调研对金针菇市场和社会局势进行统计与预测,相关部门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有开展工厂化或扩建工厂打算的投资人,让其充分了解中国未来五年的金针菇行业前景,对未来的路更加明了,这一举措会对整个金针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在避免工厂化盲目上马的同时,矫正金针菇市场的畸形发展。
第四, 限制金针菇进口量,缓解对价格的冲击力
与国外同行企业相比,我国金针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还薄弱。我国金针菇行业作为弱势产业在发展上存在重重困境,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国情限制对韩国金针菇的引进,减弱其对国内金针菇市场的冲击。
第五,媒体应理性面对加工食品行业问题,促进优质食品生产链持续发展
食品加工企业被认为大多数是生产环境差的黑作坊,一部分是由于政府部门监管环节存在瑕疵,部分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薄弱,从业员工作素质欠缺;还有一部分是媒体的炒作性曝光。像是日前曝光的福建柠檬酸浸泡金针菇事件,老百姓对媒体曝光的事情持高度关注,但自身不具备鉴别真伪的能力,于是人心惶惶,对金针菇食品,谈及色变。有些媒体则夸大了事态严重性来增加版面吸引力,这使得很多优质制造商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也面临着停产风险,这对金针菇加工行业可谓重创。面对这种事件,专家、媒体在揭露的同时,若能及时向广大市民宣传如何识别金针菇食品是否含有柠檬酸,才能保证优质加工厂和作坊的产品销售,促进其健康发展,这才真正有利于食品安全步入正轨。长久看来,作为食品业原料供给之一的金针菇行业,也将大受裨益。
第六,联系媒介,宣讲金针菇美食
很多人对金针菇的吃法还是寥寥几种而已,消费甚少。而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电视节目、报纸、公交传媒都会有很多有关饮食的专栏。在金针菇价格下降的趋势下,如果介绍各种金针菇饮食方法的宣讲节目能在此应运而生,必将拉动内需,对金针菇的需求量有着长久的积极贡献。
篇外语:众志成城,竭诚出谋划策,东方菌业定能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