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2-21 14:07:48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节过去了,2014年春节过去了,新一轮的应聘与招聘潮又开始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大潮中的一员,不能说是幸运或者不幸运,只是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也就觉得无所谓了。人,一旦经历得多了,也就发现了这个行业中的一些规律,当然,也就包括食用菌企业的死穴所在!
曾几何时,论坛内外数度激辩工厂化吃掉小菇农,或者小菇农来个“农村包围城市”干掉工厂化。其实,这些结果,本人认为,在未来的10年内都难以出现。还是上面那句话,人,一旦经历得多了,也就发现了这个行业中的一些规律,我说的第一个规律,(个人猜测)放眼中国食用菌生产工厂化企业和普通大棚菇农种植户的所有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何专业)不会超过1000人;微生物专科学历以上从业人员不会超过500人。这组数据可能不准确,极不靠谱,但我要说明的问题是,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人才匮乏,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
好,说了半天废话,这又跟食用菌企业的死穴又有哪门子关系呢?由于行业整体的素质偏低,必然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巨大的黑洞。撇开雪融星河等做得最好的企业不说,举几个我碰到例子,也是经常都碰到的案例:
例子一:我去年呆的那个企业,企业挺大的,省龙头企业。我的离开是因为我个人原因,那地方太偏僻,离家太远了,没有办法照应读书的孩子。我的离去,估计他们能正常开工得到4月份以后了。
例子二:一华南企业,三个合伙人,两个出资人,一个出技术,总投资额接近1000万,做秀珍菇,技术员突然生病做手术,没有办法工作,做秀珍菇这个时候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但是现在没有办法了,没有技术员,做多少完蛋多少。这不,满天下找技术员。
例子三:某投资5000万以上中型新企业,厂区庞大,设施齐备,光配套大棚就修了200亩。每天至少做袋子20000袋。呵呵,更牛X的是,还是想弄茶树菇工厂化,经过半年多的生产了,技术员也换了4—5拨,出来的菇,估计都不够一吨。
例子四:某大棚种植户,大棚就有100亩,投资已经超500万,年做袋子500万左右。做姬菇平菇,去年菌包补贴没有如期到位,现在还没有开工计划。(估计现金流已经断裂)
例子五:某家庭农场,经营者:小两口,建棚10个,总花销十多万,去年国庆节做袋子,平菇大袋,50000袋, 已经上市近70吨鲜菇, 现在还在出菇,落实了大棚建造的补贴,同时每个袋子补贴1块钱。三年内没有扩充计划,只想好好陪孩子读书。.......
看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食用菌企业的死穴就在于“技术员”三个字上而不是“技术”这两个字上。为什么呢?因为食用菌栽培技术,特别是常规品种的栽培技术,已经是有非常成熟的栽培数据,而少部分食用菌从业人员熟知这些数据以后便成为了“技术员”,这些技术员就是凭着这些栽培数据顺利穿梭于食用菌大小企业中。并凭着手上那几页残缺不全“武功秘籍”有效控制企业老板甚至整个企业。
所以,“技术员”就是食用菌企业的“短板”,“死穴”所在。如何使用技术员?有效控制技术员出走造成的风险?和生产技术队伍的建立健全应该是2014年重点讨论的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