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双孢菇工程

我做了20年双孢菇工厂化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27

积分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2-20 11:03:48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工的回复,但是在你面前老师二字我是永远都不敢当。从菌几十年,我还从来没有操弄过双孢蘑菇,技术层面我没有发言权。但是,你对杨先生的这种尊敬方式,窃以为并不太妥当。这会给广大网友预留太多的遐想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2-20 12:31:29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26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1-12-20 12:31:52 |显示全部楼层
王工  每个人的社会地位 追求不一样。道德准则也不同。您用自己的方法 走对了自己的路。

你用自己的才华 自己的毕生和千千万万个同行人共同在探索属于中国的双孢菇之路,不仅仅是您一个人在实践,是多多人付出了多少心血,您的成就 您今天走的路也是多少菇人在共同探索共同在走的路。我们都会伸出一把手 送上我们的祝福。用啥也阻挡不了这一代人走孜孜以求的我国特色的事业之路。

荆棘 阴霾 都不是主流 有实实在在的栽培成果,有工厂化业绩在一个个地区运营成功,你---你们已经为这一代人建造了向上发展的阶梯。

  致敬 钦佩 力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37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1-12-20 10:44:33 |显示全部楼层

菇海无边界老师您好:我来论坛是交流技术不是来舞文弄墨,我又不会引经据典。不是来搞人身攻击,我只不过是把当今中国的双孢菇工厂化的一个现象说了,我说的话只对事不对人,我这是给我们自己留面子,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我们还是要保留的。交流技术以外的事情我一概不回答。我没有回应是对杨先生的最大的尊敬。海纳百川之所以被称之为大海。不要在谈及此事。踏踏实实做事。欢迎有关双孢菇工厂化的各界同仁继续探讨。谢谢

易菇论坛备注:本贴略作删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27

积分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2-20 09:45:59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mg在2011-12-17 6:33:09的发言:
    首先明确,我与王春宝先生是老朋友啦!因而,我们的交流较深。据我所知,过去王先生顾虑到对原雇主单位“田园公司”的技术保密承诺,“出山”几年来一直低调做实事。因此,王先生实名在网上发表论述晚于他的“徒弟”安广杰工程师。
    勇于实名,这是光明磊落、敢于负责的表现。我去年曾呼吁提倡过,但响应者几无。现在王先生以身作则,我非常赞赏。因为,只有实名才能实话实说,论者不但对自己负责,也会对网友负责。因此,我在此与王先生商榷,共同倡导“实名讨论我国蘑菇产业发展问题”,以抛砖引玉,望有识之士共鸣。
    讨论题1:双孢菇高产容易稳产难,晒晒王先生的“试验田”。

    王先生从事蘑菇工厂化生产20年,经验丰富,体验深刻。我所说的“试验田”,就是他曾服务过的东北地区3家蘑菇工厂(其中2家已倒闭),也包括近两年他在北京郊区利用“空调大棚周年生产蘑菇”。王先生曾对我说:“从国外引进的蘑菇工厂,设备投资大,折旧费用高,尤其高耗能,致使企业盈利难。”他以自己多年的生产一线经历,洞悉了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弊端。因而,他“出山”后的第一件“杰作”,就是帮助内蒙某老板在北京郊区租赁空置蔬菜大棚上百座,添加保温层、安装空调机,采用隧道发酵培养料,利用“空调大棚周年生产蘑菇”。
    客观而论,过去2家蘑菇工厂的倒闭,原因在于管理或偶发因素,成败与主管技术的王厂长关系并不大。但是,北京郊区的“试验田”可是王先生亲自运营,成功可得“真金白银”;失败则“名利皆损”啊!
    2011年期间,我携众多朋友数次到王先生的“空调大棚周年生产蘑菇”现场参观学习,“内行看门道”,亲眼所见其成功和失误,其助手提供的数据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节能菇棚盈亏统计.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上数据铁一般的证明,王先生的“试验田”有成功有失败:
       最成功的菇棚蘑菇单产高达21.71kg/每平米,1棚盈利6.1万元;
       最失败的菇棚蘑菇单产仅为1.82kg/每平米,1棚亏损4.9万元;
       表中所统计的13批料总成本66.9万元,总产出43.5万元,
亏损了23.4万元。
      王先生勇于创新和实践,创出了普通菇棚1平米单产蘑菇21.71kg的高产记录。可喜可贺呀!但是, 任何人都不是永不失败的“神”。即使被神化的关老爷,也不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也终因“败走麦城”而丢了头颅啊!因而,双孢菇高产容易稳产难,本文晒晒王先生的“试验田”。
       欢迎我的老朋友--王春宝先生回应,以期进一步倡导“实名讨论我国蘑菇产业发展问题”。
       杨国良  2011.12.17日凌晨
我觉得王先生无论是出于技术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还是对老一辈知识分子必须的基本礼仪都应该如实、认真、严肃的回应此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27

积分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2-20 10:09:05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杨先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表格是真实的,我们在倾听王先生那些关于如何以振兴中国双孢蘑菇业为己任的慷慨陈词之前,似乎有必要请王先生剖析一下失败案例的原因,以为后车之鉴;反之,如果杨先生所言无实,那么即便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我们也可理直气壮地质问他居心何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2

积分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1-12-19 23:57:54 |显示全部楼层

王工文辞虽然比较犀利,但所言却是事实。国内的双孢菇项目纷纷上马,都说自己搞的是工厂化。但什么是双孢菇工厂化,工厂化建设标准是什么,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工艺是什么,没有人说清楚。投资者们响应政府更大更多的鼓励政策,再被背着包贩卖不成熟方案的专家,设备专家们忽悠,往往骑虎难下(我是指没有真正踏踏实实做过生产研究,没有种过蘑菇就自称为专家的专家)。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中国市场的蘑菇又支付不了欧洲市场那么大投资的折旧,也没有人家欧美订单式生产的规范市场。再有,投资上马双孢菇工厂的老板们大有人在,被人一忽悠,群情激奋,拍脑袋就上了,但上了就发现没有人种蘑菇,没有人搞市场。这——恐怕就是当前中国双孢菇工厂化的现状。作为中国双孢菇工厂化的小白鼠,很理解和支持王工站出来说实话,从投资的角度,也愿意和各位真诚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37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1-12-19 23:38:36 |显示全部楼层

田老师您好;我徒弟菇混子不懂规矩多有得罪我在这里代徒弟向你道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26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1-12-19 22:44:31 |显示全部楼层

赞---技术交流带动技术进步,技术交流也遏制了伪技术,照猫画虎技术的繁衍。学习知识,用知识去识别真伪,也会避免投资失误遭忽悠。

半截子工程历历在目 ,一个个标以专家 教授领衔的工程停在那,谁之过? 谁之钱? 谁人可敬? 谁可憎?
也仅仅这三年呀,看看荒在那里的投资款额,不触目惊心吗?


推动产业的进步 一定是一线的实践者们的努力,而决不是文章华彩 光环四射所为。

有人好心说,同行要求同存异,我之观点:
 
合作的求同存异是为实现共同目标。理性。
技术性问题是科学辨析,用“求同存异"似乎不能辨伪。


实用技术的应用 则是以实现其应用技术目的为前提,工程项目也是要达到设计的技术指标。而不能实现设计指标的半截子工程,不能应用工程,还以'求同存异'去寻求大同? 那还有啥科学意义呢?

无视不能应用的工程建筑事实,还在谈什么纸上的技术先进吗? 怪怪 是严谨的科学求索?还是信息不对称的银子入囊?不管应用效果的残疾工程,投资人还是用效果来保障权益为好。求不得‘同’更不能存‘异’。


技术是单纯的 是本真的 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有时答案是唯一的。


双孢菇工厂化的甚嚣尘上 是技术传播的好兆 更会成为投机者的乐园而毁了行业元气。
万万不能伤了置身此行业终生 为之奉献毕生 而始终无缘光辉四射 仍需潜身这个行业的万千实践者之心。


敬仰实战者 给默默无闻 耐得艰辛的食用菌奋斗者 前辈们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37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1-12-19 21:37:21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同仁们的夸奖。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特点是聪明。把精力放在做事上我们肯定能做出好东西来的。看看大街跑的轿车,那些名车那个是我们自己的?就连个小小的韩国都能把汽车造的那么好。我们差什么?中国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太少了。我说话太直。我们做蘑菇的人属于是弱势群体。双孢菇工厂化不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所以我们要虚心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做事。如果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不搞技术封锁。在这个论坛上互相交流不要听我一个人在讲。这里高手如云,请各位老师、专家、教授、各自发表你们的看法和见解。目的就是做有我们中国特色的适合我们中国的双孢菇工厂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