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田鸿在2010-1-23 22:50:27的发言: (1)基础生物学: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包括遗传性状和表型性状,遗传性状是一个物种区别于另一个物种的基础,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虽然一个物种的遗传性状是相对稳定的,变异是绝对的,但一个物种的遗传性状始终是相对稳定的。虽然达尔文告诉我们,地球生物的变异决定了物种的进化,而且变异是随时都存在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变异并不会立即导致新物种的产生,所以,以当代人眼所及的眼光,无法判定是否有新物种的产生。生物类群的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以及古菌中,细菌的变异渠道大概是经过突变和众所周知的那三个方式,即接合、转导和转化,这种变异是随机的,且不容易观察到,放线菌和古菌的变异方式到今天依然不清楚。生物类群的真核生物,如真菌,植物,动物(包括昆虫),真核藻类(包括单细胞藻类)的变异渠道,非常复杂。高等真核生物,如高等真菌,动植物等的主要变异渠道是突变、病毒感染和有性杂交,有性杂交是高等真核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生物遗传性状的改变虽然随时都存在,但这种改变并不能很快导致新物种的产生,所以一个物种的遗传是相对稳定的。生物表型性状是遗传性状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食用菌中我们所观察到的斜面培养的菌丝类型,菌丝浓密程度,产色素,产菌皮以及菇型、菇色,大小,盖柄比等都是表型性状,这种表型性状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虽然一个物种的表型性状也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由于表型性状的基础是蛋白质,很大程度上是有遗传性状编码的酶来决定的,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会对遗传性状的基因表达产生影响,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对某些关键酶系的表达产生影响或环境因素所致蛋白质表达结果逐渐积累的时候,到一定程度,表型性状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食用菌菌种退化现象很大程度与环境有关,当然,少数情况下也许与病毒感染有关,严格的菌种选育单位应该做菌种的病毒检测和单菌丝脱毒处理,这种脱毒处理很不容易做,尖端脱毒难度很大,所以目前所谓的脱毒菌种并不可行,国内有老师在做食用菌病毒检测,但在菌界的反响并不大,可见,病毒导致菌种衰退并不是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