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18|回复: 103

细菌是第一污染源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22 21:18:40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是第一污染源

中国食用菌杂志第六期

龙泉市菌蕈研究所  叶礼奎  323700

如果说上世纪食用菌枝术主要体现在引种栽培和周年栽培, 那么本世纪食用菌枝术主要体现在污染防治. 如何防冶污染? 首先要搞清污染源,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前食用菌主要存在病毒、细菌、霉菌、虫害四种污染源,这其中谁是第一污染源呢?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1 09:55:07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菌种(或鉴别野生菌)时,大家用多少倍的显微镜?

什么是食用菌生产隐性污染?
食用菌生产隐性污染就是细菌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1 13:01:38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脱毒灵在2009-5-30 21:16:12的发言: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王志强研究员对细菌是第一污染源个回答全文如下:

很高兴叶先生来拜访我的博客空间。对您的科学严谨态度表示钦佩。

个人观点:

1.可以肯定的是常压灭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芽孢污染。我也做过大量试验,试验表明,常压灭菌,尤其是高温季节或料的PH偏低的情况下,芽孢在100度保持18个小时后依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用普通PDA培养基就可以培养出菌落;而在低温季节,或料在装袋前进行了严格的发酵(料温65度以上,总共保持72小时,中间翻2-3次堆,注意不要产生厌氧区域),以及料的PH较高的情况下,常压灭菌料温100度保持14个小时后芽孢极少;

2.存在不等于危害.其实芽孢的数量如果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的话,从栽培的角度讲,是不能构成危害的.叶先生您的实验及数据是正确的,可以说,目前的栽培体系、设备和工艺的确不存在一个纯无菌的菌丝生长环境。但把有害的微生物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的话,是完全可以不产生危害的。

3.芽孢,如何把它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采用高压灭菌

(2)实在没有条件做高压的,常压灭菌升温要快,100度时间不能低于14小时

(3)尽量对料进行严格的发酵处理,把料内的大量简单养分转化为大分子的复杂养分,给芽孢断粮;

(4)适当提高料的PH值,使料成为微碱性环境,不给芽孢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加入1.5--2.0的轻质碳酸钙,提高料的缓冲能力;

(5)装袋后要尽快灭菌,一般2小时内完成;

(6)创造良好的菌丝生长环境条件,使菌丝最大程度上健壮旺盛;

(7)生长过程中,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发菌、出菇后期,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

(1)除了必须要拉大温差的阶段,其他时期应尽量避免温度较大波动,以减少对菌丝的伤害,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2)培养后期如果要对菌包补水,水应进行适当处理;

(3)适时、及时催蕾出菇,避免菌丝老化;

(4)地面、墙面和床架始终保持碱性环境,使环境中芽孢密度较低;

(5)避免环境湿度过高;

   香菇,黑木耳等烂菌包,应该看作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一的由芽孢造成的。芽孢只是因素之一。除了培养料,含水量,PH值,培养环境、出菇环境因子的调控等常规因素外,我要强调一个很多人,尤其是传统生产上比较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烂棒原因:灭菌后的冷却场所。

   这一点工厂化生产体系是非常重视的。灭菌后,菌包从锅或灶内拿出,一般情况下料温在70度以上时,袋内空气是从内向外的排气过程,低于70度后,袋内压力小于外界,开始“空气倒灌”。所以灭菌后接种前的冷却场所的洁净程度很重要。如果是在一个没有处理、控制的环境下冷却的话,会有少数的杂菌孢子随空气倒灌进入袋内。发菌阶段,由于数量基数少,表现不出来,但出过1-2茬菇后,菌丝活力下降,就会慢慢表现出来的。如果冷却场所很脏,空气倒灌会直接提高污染率。

    请叶老师批评指正

感谢老师。
只需这些!就会让那么多迷惑徘徊的同行少走三千里弯路,三年都不解不了的谜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1 13:46:32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脱毒灵在2009-5-30 21:16:12的发言: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王志强研究员对细菌是第一污染源个回答全文如下:

很高兴叶先生来拜访我的博客空间。对您的科学严谨态度表示钦佩。

个人观点:

1.可以肯定的是常压灭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芽孢污染。我也做过大量试验,试验表明,常压灭菌,尤其是高温季节或料的PH偏低的情况下,芽孢在100度保持18个小时后依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用普通PDA培养基就可以培养出菌落;而在低温季节,或料在装袋前进行了严格的发酵(料温65度以上,总共保持72小时,中间翻2-3次堆,注意不要产生厌氧区域),以及料的PH较高的情况下,常压灭菌料温100度保持14个小时后芽孢极少;

2.存在不等于危害.其实芽孢的数量如果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的话,从栽培的角度讲,是不能构成危害的.叶先生您的实验及数据是正确的,可以说,目前的栽培体系、设备和工艺的确不存在一个纯无菌的菌丝生长环境。但把有害的微生物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的话,是完全可以不产生危害的。

3.芽孢,如何把它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采用高压灭菌

(2)实在没有条件做高压的,常压灭菌升温要快,100度时间不能低于14小时

(3)尽量对料进行严格的发酵处理,把料内的大量简单养分转化为大分子的复杂养分,给芽孢断粮;

(4)适当提高料的PH值,使料成为微碱性环境,不给芽孢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加入1.5--2.0的轻质碳酸钙,提高料的缓冲能力;

(5)装袋后要尽快灭菌,一般2小时内完成;

(6)创造良好的菌丝生长环境条件,使菌丝最大程度上健壮旺盛;

(7)生长过程中,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发菌、出菇后期,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

(1)除了必须要拉大温差的阶段,其他时期应尽量避免温度较大波动,以减少对菌丝的伤害,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2)培养后期如果要对菌包补水,水应进行适当处理;

(3)适时、及时催蕾出菇,避免菌丝老化;

(4)地面、墙面和床架始终保持碱性环境,使环境中芽孢密度较低;

(5)避免环境湿度过高;

   香菇,黑木耳等烂菌包,应该看作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一的由芽孢造成的。芽孢只是因素之一。除了培养料,含水量,PH值,培养环境、出菇环境因子的调控等常规因素外,我要强调一个很多人,尤其是传统生产上比较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烂棒原因:灭菌后的冷却场所。

   这一点工厂化生产体系是非常重视的。灭菌后,菌包从锅或灶内拿出,一般情况下料温在70度以上时,袋内空气是从内向外的排气过程,低于70度后,袋内压力小于外界,开始“空气倒灌”。所以灭菌后接种前的冷却场所的洁净程度很重要。如果是在一个没有处理、控制的环境下冷却的话,会有少数的杂菌孢子随空气倒灌进入袋内。发菌阶段,由于数量基数少,表现不出来,但出过1-2茬菇后,菌丝活力下降,就会慢慢表现出来的。如果冷却场所很脏,空气倒灌会直接提高污染率。

    请叶老师批评指正


以下是引用发酵罐在2009-5-31 13:01:38的发言:

感谢老师。
只需这些!就会让那么多迷惑徘徊的同行少走三千里弯路,三年都不解不了的谜底。

再顶
不管发言是否对自己有利,都拿过来论证论证,讲的是个理,足楼主见胸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1 13:19:31 |显示全部楼层
杂菌清之所以突然推开几十万包的销量是市场决定的,而市场代表的就是现状。
遭受迫害的都是最底层的民夫,不管选择的是鼓掌是沉默,你的千日维新下站满了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1 13:56:07 |显示全部楼层

熟料袋栽是我国食用菌生产主要模式。制备优良菌包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工厂化生产的掀起,菌包生产量日益增加,而由菌包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上升,这已成为今后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如何生产纯度高的菌包首先摆上了各个食用菌工厂的议事日程!

为了生产质量好的菌包,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目前影响菌包质量的主要原,是因为菌丝培养过程中的各种污染造成,其污染源由细菌、霉菌、酵母、虫害和病毒组成组成、对于病毒国内外研究甚少,我们只好先把它搁置一边,仅以子实体是否畸形作为是否染毒为标准;在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源是细菌和霉菌,而酵母和虫害污染一般为害表现较轻。

关于细菌污染本贴讨论热烈;我的观点是组分和灭菌料自身携带来的细菌芽孢,细菌芽孢本身并不会对食用菌产生危害,但经过萌发成细菌体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将严重为害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而出菇期外部环境侵细菌入造成污染相对较轻。

霉菌污染是三个方面造成:1.由于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培养料内残存的霉菌孢子死灰复然;2.由于菌种或接种器械携带霉菌菌丝进入培养料造成污染;3.是空气中霉菌孢子进入培养基造成。在霉菌三个污染源中,工厂化生产由于灭菌接种工艺固定,前两个因素为害有限,通常因连续生产环境空气霉菌孢子密集,空气中霉菌孢子进入培养基造成污染较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1 13:41:11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bi911在2008-11-28 9:14:13的发言:
这次在漳州开会见到了黄毅老前辈,他大会发言主题是-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现况,很精彩。其中也谈了高压灭菌里存在一个关键点,吸入空气造成假压,细菌污染。开食用菌工厂化的老板无人不认识他,很佩服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0 21:17:42 |显示全部楼层
请登陆王老师食用菌栽培技术博客:王志强高级农艺师,199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波兰华沙市蔬菜研究院访问学者,本科学历。现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育种研发中心副主任,菌种厂副厂长;上海市农村实用技术专家团特聘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0 21:18:41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脱毒灵在2008-6-24 6:25:58的发言:

王老师观点:
1.可以肯定的是常压灭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芽孢污染。我也做过大量试验,试验表明,常压灭菌,尤其是高温季节或料的PH偏低的情况下,芽孢在100度保持18个小时后依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用普通PDA培养基就可以培养出菌落;而在低温季节,或料在装袋前进行了严格的发酵(料温65度以上,总共保持72小时,中间翻2-3次堆,注意不要产生厌氧区域),以及料的PH较高的情况下,常压灭菌料温100度保持14个小时后芽孢极少;

2.存在不等于危害.其实芽孢的数量如果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的话,从栽培的角度讲,是不能构成危害的.叶先生您的实验及数据是正确的,可以说,目前的栽培体系、设备和工艺的确不存在一个纯无菌的菌丝生长环境。但把有害的微生物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的话,是完全可以不产生危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30 21:16:12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王志强研究员对细菌是第一污染源个回答全文如下:

很高兴叶先生来拜访我的博客空间。对您的科学严谨态度表示钦佩。

个人观点:

1.可以肯定的是常压灭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芽孢污染。我也做过大量试验,试验表明,常压灭菌,尤其是高温季节或料的PH偏低的情况下,芽孢在100度保持18个小时后依然存在一定的数量,用普通PDA培养基就可以培养出菌落;而在低温季节,或料在装袋前进行了严格的发酵(料温65度以上,总共保持72小时,中间翻2-3次堆,注意不要产生厌氧区域),以及料的PH较高的情况下,常压灭菌料温100度保持14个小时后芽孢极少;

2.存在不等于危害.其实芽孢的数量如果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的话,从栽培的角度讲,是不能构成危害的.叶先生您的实验及数据是正确的,可以说,目前的栽培体系、设备和工艺的确不存在一个纯无菌的菌丝生长环境。但把有害的微生物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的话,是完全可以不产生危害的。

3.芽孢,如何把它的数量级降低到一个很安全的非常低的水平,并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采用高压灭菌

(2)实在没有条件做高压的,常压灭菌升温要快,100度时间不能低于14小时

(3)尽量对料进行严格的发酵处理,把料内的大量简单养分转化为大分子的复杂养分,给芽孢断粮;

(4)适当提高料的PH值,使料成为微碱性环境,不给芽孢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加入1.5--2.0的轻质碳酸钙,提高料的缓冲能力;

(5)装袋后要尽快灭菌,一般2小时内完成;

(6)创造良好的菌丝生长环境条件,使菌丝最大程度上健壮旺盛;

(7)生长过程中,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发菌、出菇后期,在环境、培养料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呢?

(1)除了必须要拉大温差的阶段,其他时期应尽量避免温度较大波动,以减少对菌丝的伤害,避免产生较多的黄水;

(2)培养后期如果要对菌包补水,水应进行适当处理;

(3)适时、及时催蕾出菇,避免菌丝老化;

(4)地面、墙面和床架始终保持碱性环境,使环境中芽孢密度较低;

(5)避免环境湿度过高;

   香菇,黑木耳等烂菌包,应该看作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一的由芽孢造成的。芽孢只是因素之一。除了培养料,含水量,PH值,培养环境、出菇环境因子的调控等常规因素外,我要强调一个很多人,尤其是传统生产上比较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烂棒原因:灭菌后的冷却场所。

   这一点工厂化生产体系是非常重视的。灭菌后,菌包从锅或灶内拿出,一般情况下料温在70度以上时,袋内空气是从内向外的排气过程,低于70度后,袋内压力小于外界,开始“空气倒灌”。所以灭菌后接种前的冷却场所的洁净程度很重要。如果是在一个没有处理、控制的环境下冷却的话,会有少数的杂菌孢子随空气倒灌进入袋内。发菌阶段,由于数量基数少,表现不出来,但出过1-2茬菇后,菌丝活力下降,就会慢慢表现出来的。如果冷却场所很脏,空气倒灌会直接提高污染率。

    请叶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