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夜影在2007-2-11 4:13:25的发言:
我觉得该联合装置的所谓创新不过是在制种方面采用拌料的方式,同时把菌胚改良成方便搬运的形状,另外文中的“酵熟工序”估计与国外的隧道式后发酵工艺大同小异,也就是采用隔热通气发酵的方式。其实这些技术在很多年前就诞生了,并且已发展得非常成熟,算不上多大的创新。我前段时间也想过类似的构思,就是不用菌袋,改为方便搬运且装料量大、装料省工的长方形培养箱,同时不用普通固体菌种,而采用液体菌种或松散的颗粒状菌种来拌料以缩短菌丝的生长周期和降低污染率,因为菌丝生长时间的缩短,还可以不用熟料而改为使用发酵完善的发酵料来节约能源。楼主还提到了菇房的气候调节,我那时也想到了,所以才打算采用方便搬运的培养箱,这样我就可以在常温的菇室内发菌和覆土培养,等到快出菇的时候才搬到冷库里出菇,这样既可以提高冷库的空间利用率又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其实楼主文章里所说到的都不过是粗略构思,真正用到工业化生产上所涉及的技术细节是非常繁杂的,如何实现和完善具体的设备设计才是重中之重。
工业化生产模式和小农户生产模式并没有天壤之别,在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上,两者间往往是异曲同工,彼此间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比较赞同夜影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