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埃及蘑菇在2012-1-2 23:38:11的发言: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忙碌,登陆上网次数比较少。今天无意中突然看到易菇网友交流休闲群的以往交流历史中有许多责难杨国良教授的文字,非常惊讶,故赶紧登陆这里,一气浏览了这个帖子中的所有留言,言辞激烈。 我叫艾福彪,这里的网名是埃及蘑菇,目前是埃及一家蘑菇工厂的技术生产负责人,本人是1992年开始跟随杨教授工作进入食用菌行业的,可以说是跟随时间最长的学生。杨教授当年身传言教的情景,今天依然历历在目,也是由于当年的学习工作经历,我才得以有机会在日资食用菌企业负责技术工作近十年;也是由于当年深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2005年才有机会获得中国政府援外食用菌专家的资格来埃及执行援助埃及食用菌项目,培训埃及农业技术人员并示范栽培食用菌。也是由于埃及投资者对中国援助埃及食用菌项目的认可,他们才会高薪聘请我留在当地,继续工厂化栽培食用菌。 我的亲身经历,就能够说明杨教授的人品学识如何。 另外,关于双孢菇栽培中“高产容易稳产难”,深有体会: 1、我的蘑菇工厂,去年(2011年)是生产比较顺利的一年,全年平均单产为22kg/平米,最高的一批单产达28公斤,最低的一批仅为8公斤。许多,甚至微小的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比如夏季的突然高温断电、电气设备故障等等不胜枚举,所以生产中只能仔细仔细再仔细,认真认真再认真,绝不可以存在侥幸心理。 2、技术负责人不等于老板 作为投资人的老板,在工作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技术负责人必须耐心解释,即便如此,有时候也要交些没有必要的“学费”,因为在技术负责人和老板的位置中,老板永远处于强势的一方。在一些日常性的工作中或者消耗品的试验中,企业有许多机会和时间改正,但是在一些重大决策中,比如硬件设施的施工中,改正的成本会很高。 作为食用菌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相信技术上的争论可以使你我一起提高,但是人身攻击不但使彼此受伤,更会伤害整个行业。
小艾:元旦好!家人好! 首先,支持你以实名参与学术讨论。有你这样在国外有学术成就的学生,老师感到骄傲。 其次,赞赏你实实实在在的晒出自己“最高的一批单产达28公斤,最低的一批仅为8公斤”的生产经历。因为,对后来者而言,低产的教训比高产的经验更有借鉴意义。但是,人们(包括我)喜欢炫耀“过五关斩六将”,忌讳提及“败走麦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看来,圣人的这个教导我还是要记取的。 据你所述,埃及的蘑菇工厂化生产设施也较为落后,因而也是“蘑菇高产容易稳产难”。我很理解。 待你有空回国,请你到我任技术顾问、国内最大的蘑菇工厂实地考察,这里引用一篇有关报道供参考:
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东邹城“集盛”公司,全部采用国产发酵隧道和菇房设备,发展速度极快,这里引用新闻报道:fficeffice" />
全国最大双孢菇生产加工产业园在邹城市建成投产
发布日期:2011-08-15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记者 段瑞清
由广西集盛食品公司投资兴建的全国最大双孢菇生产加工产业园,在邹城市香城镇建成投产。目前,已建成智能化菇房132个、隧道发酵窑生产线96条、综合加工企业厂房1栋、大型罐头车间和保鲜车间各1栋,成为集栽培、加工、销售、出口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双孢菇每平方米的年产量达到180多公斤,高出传统栽培的20倍,产品直销全国各大超市并出口日韩、欧美等国际市场。 该项目自去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5亿元,项目分两期完成,全部竣工后食用菌智能化菇房将达到500个、栽培面积180万平方,年产鲜菇6万吨,加工食用菌罐头6万吨,也是目前全国双孢菇产量最高的生产企业之一。企业全部达产后,每年可消化小麦秸杆20万吨,相当于近100万亩的麦秸回收量,通过秸秆发酵、食用菌加工、废料生产有机肥料,建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该企业拥有秸秆新型发酵隧道、智能菇房温湿气控制系统、双孢菇新品种研发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一年365天生产,一天24小时蘑菇生长。目前,企业正积极与美国施尔丰菌种公司加强合作,拟投资2400万美元,建设一处全国最大的国际菌种厂。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价该项目是,“用半年时间走完了中国食用菌双孢菇产业20年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