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3-18 20:25:30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知道菌草不行。
事实胜于雄辩,不需要科班研究,二十年的历史证明了我的观点:利用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甘蔗渣、牧草及所谓的“菌草”种植香菇,违背了香菇属于白腐生菌类的降解特点。上述代替料都是当年生的植物的下脚料,生长周期短,茎秆内木质素含量不足,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比较高,薄皮细胞多,易被菌丝所降解。菌丝长满栽培棒后,一遇到低温、或者振动刺激,易发生菇蕾,但菇蕾过多,营养分散,发育成毫无商品价值的劣质小菇,口感极差,没有弹性,唨嚼似棉花。代料栽培香菇烘烤后的香味不如椴木栽培的香菇,也辅证栽培基质内的木质素含量与品质习习相关。第二潮菌棒,快速萎缩,易折断,菇体口感软绵绵,总体产量低下,毫无价值,劳民伤。在福建,所谓的“菌草”,依靠推广,依然寸步难行,菇农依然“被”接受,形成不了星星之火,燎原不起来。如果“菌草”可行,那么秸秆也可以种植香菇,那还要花劳动力种“菌草”,割草,粉碎,且不是多此一举。同样,真姬菇、海鲜菇也属于白腐生菌类,栽培周期长达百余日,如果木质素不足,生长后期菇柄无法拉高,达不到商品菇的要求。
对于生长周期短的木生菌类,秸秆、甘蔗渣、玉米芯反而能够得到应用,现已成为栽培主流。虽然金针菇、杏鲍菇也属于木腐生菌类,但其栽培周期仅有45-55天,属于短周期栽培品种。他们主要利用不是这些禾本科植物的残体里的木质素,它们只是作为充填剂、保水性作用而已。
为此,提示我们:开发新的代用材料,不能够不考虑所栽培菌类降的解类型,不能够不进行经济效益的考量,菇农主动接受,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才是真科学。
此段,是我新书有关原料中一小段分析。我搞的是快乐食用菌,经济食用菌,不是政治食用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