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福建老菇农

看图说话(179)北上周游“列国”——访“华绿”企业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993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0:31:55 |显示全部楼层
xiaokuangab 发表于 2013-10-10 23:38

是的黄老师,关键是老板和技术人员的能力,很多的技术人员都是一知半解。不能踏踏实实的做好技术,并且很多老板口头上很重视技术,但是在技术研发投入上太小气,殊不知而由于研发投入欠缺,往往生产中损失惨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90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10-13 01:55:01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17:36:32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师保重身体

点评

福建老菇农  谢谢,今天是首个老人节,祝你家里老人身体健康  发表于 2013-10-13 1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928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21:45:52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师,最近在拜读您的大作,《食用菌栽培》第三版,收获颇丰。

       很是认同您现在提出的“数字食用菌,创造效益,快乐食用菌,享受生活
  
   可以这么说,您这18个字,弄清楚其中深意,可谓是18真言。作为后辈,不敢妄自猜测前辈意思,但还是忍不住谈下个人对这18真言的理解。
      这18个字里,核心和基础在于“数字”上面。前一阵,我也到雪榕参观学习过,其工艺与黄老您发的图片信息无异。所以我对厂区的环境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太大的诧异。但是雪榕让我最诧异的是他们的管理层,清一色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么大一个企业,交给这么一帮年轻人手里玩,投资人除了有足够的魄力以外,没有成熟的方法和管理系统那是行不通的。但就是这帮年轻人,愣是把这么大的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为什么?是“数字”的威力,数字从哪来?从数据中来;数据从哪来?从记录中来;记录从哪来?从管理体系设计上来。这个“数字”的根,来自于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执行。
      这个管理体系里面的应该有人力资源数据记录;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原材料使用及品质等记录数据;生产工艺工作方法、培训等记录数据;环境控制记录数据;实验与质量控制记录;市场销售记录数据,财务数据等等记录数据积累,周而复始的记录积累,形成了完整的数据库。同时数据经过筛选提炼形成了“数字”,可编入ERP管理软件。最主要的还是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企业也只有有了准确的数据,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创造效益才变成可能。也只有有效益的企业,人的本能需求才得以更好的体现,也就是更多地体现人生的价值,更多地给予人的满足感成就感等等,也就拥有“快乐食用菌,享受生活”的高度!
      个人理解,妄自猜测,还望黄老莫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万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3-10-14 06:41:24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非常到位,你不是一般的人,会有出头之日,将数字管理的核心说的心,佩服。中国食用菌为什么还处于波动,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好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数字管理,在于还停留经验栽培上。数据是企业灵魂,一切靠数据说话,这是北上周游一路走一路给大家灌输的理念。我想认识你,前途无量,年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928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4 19:16:3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石 于 2013-10-14 19:19 编辑

谢谢黄老的鼓励!小生真是受宠若惊!

    对于您提出的 “中国食用菌为什么还处于波动,大部分企业没有做好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数字管理,在于还停留经验栽培上。”这个“食用菌为什么处于波动”问题,我也想冒昧谈下我的看法。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栽培技术,也即生产工艺,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占的份额比例,不到20%!!!!企业的根基,核心竞争力在于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个人数据,很多食用菌工厂都是”停留在栽培经验上“,这类厂福建的食用菌工厂居多,另一类是在”追求栽培经验上“,这类厂以福建以外的厂居多。
       “停留在栽培经验上”的厂 可以说是已经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前一阵我到了福州、三明去交流,他们都是第一批的工厂化企业,管理模式还是一如既往的守旧,与黄老提出的“数字化管理”相去甚远。不乏创业时的生产问题到现在依然无法避免。老板们都很聪明,对市场上所有的菇都能做,都会做,但是就是不赚钱。所以现在他们更多的是想引进或开发新品种问题。固然,企业的创新很重要,但是,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再多的新产品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表象问题而已,没有什么太多的实际意义。一旦开发出来的产品无法获得市场认可,或者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破解(绣球菌就是最好的例子),那这个打击对企业来说也是相当沉重的!
       “追求栽培经验上”这类厂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存亡的瓶颈。老板说了算,或者是技术员说了算。管理制度挂满墙,但是做事随意,毫无章法套路。然这些投资者或者经营者脑子里充斥着的都是一招制胜一剑封喉的法宝。但结果却往往让他们失望再失望。这样的企业很多。且不乏投资过千万的大企业。
        投资人都不傻,要做一个四平八稳的规范企业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然而不管是停留在栽培经验上的还是追求栽培经验上的企业,都不乏体现其背离经济规律的浮躁。食用菌行业的“项目补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为了这个款项,更多的体现在了投资人与之间的忽悠与再忽悠的博弈,而没有站在企业经营的高度去考虑,没有站在市场营销的角度去考虑,而是像赌徒一样满脑子就想着满桌子的钱!说白了,这就是“急功近利”在作祟!投资人在急功近利,主管部门也在急功近利,最后愣是把一个好好的投资项目演变成了一投机赌博性质的边缘性的鸡肋。那么波动就无法避免了!
      任何项目都脱离不了经济规律,谁背离了经济规律,都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报复!企业要做到做好数字化管理,其实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困难的是如何让这些投资者,经营者,还有这些技术员等从业人员的脑子里要有“数字化管理”这个概念,具有这个意识就非常非常困难!

点评

苹果树  职业经理人,顶  发表于 2014-12-17 07:22
沙漠兔子  高人,顶!  发表于 2013-10-14 2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万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3-10-14 21:44:2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建老菇农 于 2013-10-14 21:48 编辑

“投资人在急功近利,主管部门也在急功近利,一个好好的投资项目演变成了一投机赌博性质。”现在从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在赌博的企业还少吗?我在平泉会议已经就此问题发表过类似的意思,有人在做政绩,有人为了迎合政绩,在圈地,在套取补助资金,企业生产是另一回事。
    数字食用菌并不难,难的是思想意识,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看不到数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收集数据容易,难就难在如何分析数据,其实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如何取之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效益。比如,间断采集出菇房所收集的数据,汇集成的曲线,是否和经过大量实验所确定最佳曲线间相吻合,如果出现差异,立即启动相关设备,进行修正,使出菇环境在整个发育过程都维持在最佳的曲线范围内,并随时在手机上可以观察到数据,波动过大时,实现手机自动报警提醒。这就是数据食用菌。班科出身技术员将会成为今后工厂化生产的主角,但很多业主短视,过于急功近利,没有将科班出身看成潜力股,眼光过于短浅。一旦他们熟悉工艺,将发挥他们十余年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生产众,将会创造出可观经济效益的经验栽培技术员应该赶快恶补知识,补上科技种菇这一门课,不然会被淘汰。啰啰嗦嗦,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928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5 09:12:00 |显示全部楼层
“收集数据容易,难就难在如何分析数据,其实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如何取之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效益。”
  黄老,我不是很认同您 “收集数据容易,难就难在如何分析数据,其实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这个观点。任何数据都存在差异性,也就是合理误差值,这个无法避免。但是如果企业在管理体系设计上有这一部分,即有一个部门专门对所有的物料,包括:原料、辅助物料、中间体、成品、半成品、标签材料、标签,以及工艺控制点与环境进行检测或监测的关键点,让其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就肯定有准确的数据。
    我们每一个企业都有实验室,上面说到的就是实验室应该做的工作。当然,这个需要企业主有高度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科班出身的人才配合才能做好。我们完全可以参考研发单位数据在生产中进行验证,然后通过数据比对,找出偏差,进行调整;再验证,再比对。比如我们比较关心的的问题 :配方对发菌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出菇质量的影响。我们传统的做法就是,照搬前人的或者自己的成功经验的数据照做就是了,但是,这些数据的采集可能是很多年以前的,或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果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个细微的数据偏差, 虽然最后还是出菇了,但是生产成本上却存在了一个黑洞 。因为生产培育过程由于数据的偏差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调整,由此所产生的成本浪费而不自知,!其实,要解决这个黑洞很简单,数据收集,然后分期分段对数据进行认真比对,做出结论,找出偏差,做出修正偏差方案,再继续做。
      规范高效的企业管理,是由很多很多简单细小的工作持之以恒去做的组合体,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需要我们的从业人员和相关部门摒弃所谓“一剑封喉”、“剑走偏锋”的“绝招”观念。将实施执行生产任务与质量控制同步进行,严格执行“PDCA"循环,必须执行自检程序,那“数字食用菌”将发挥出其巨大威力!
     有感而发,班门弄斧, 不知天高地厚,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万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3-10-15 10:52:04 |显示全部楼层
你理解错了,我所指的收集数据容易,实质只要有文化的女工就可以了,是我没有写透(最近事情很多,时间紧),首先应设计收集什么数据?这是难的,很多企业就没有注意到收集什么数据,往往将原料的质量(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数据所忽视,没有原料相对稳定,随后一切都是徒劳的,特别是草腐生菌类,我这两三年来一直反复给大家提醒。女工测试出来后就得依靠质监部门技术员一起分析数据的真与违,比如有的企业抽样快速测试玉米芯的含水量,再卸车 ,    事后测定含氮量等, (有事情,的离开有空再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530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3-10-15 11:14:17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10-11 17:38
黄老师,你的话是正确,可能是我所经历的地方都不够,特别是老板的意识不够,做到这个不是一个难字, ...

一针见血啊!精彩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