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制种前言 食用菌生产所用的菌种,是提供繁殖而分级制作的菌丝体培养物,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菌丝体。菌丝体生长繁衍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就可形成子实体。在人工栽培食用菌时,孢子虽然是它的种子,但人们至今都不用孢子直接播种,而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纯菌丝体作为播种材料。因此,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是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籽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见图4—1。 原种和栽培种,均能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种不能再扩大繁殖栽培种(银耳菌种例外),否则会导致生活能力下降。 分离 ↓ 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 ↓ ↓ ————— 转管扩接←保贮 ↓ 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 —————— ↓ 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 图4-1 制种工艺流程图
食用菌的菌种生产,基本上是按菌种分离→母种扩大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的程序进行。菌种通过三级扩大,菌种数量大为增加,同时菌丝也从初生菌丝发育到次生菌丝,使菌丝更加粗状,分解基质的能力也增强。只有采用这样质量的菌种,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子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