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5-24 09:56:5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3-11-12 08:32 编辑
穿戴永远和经济收入挂钩,过去讽刺上海人说西装下罩破衬衫,所以专门有一种假领子卖,那毕竟是过去的事情,现在不是物资匮乏时代。
收入,在农村,意味着什么?盖房子,这是我当时最重要的一个结论,而能够有高收入意味着什么?能力细致管理技术等等,不然的话,打工不可能有很高收入。所以这就是说来人绝对是一个做事靠谱的角色,不靠谱的人你不可能想到问题会出在哪里,靠谱的人的问题只能是他无力顾及的或不懂的地方。
那么,作为顺季节生产的金针菇,他的师傅们在操作菌种方面一定很去强调,前一个透不过气来的故事,也差不多,配方问题也是他们注意的,但意外就在于他们的能力不能意识到透气问题。这一个则不同,比那个更加靠谱,而且菌丝很好,和邻居师傅的基本上同步开袋了。
写故事和讲课有点不同,但如果讲课用写故事的方式,想必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写歪菇事的道理。这里,我卖了一个关子。
我告诉那菇农:你回去把窗户开了,特别是晚上,要开通宵,连挡光的黑膜也掀掉。把盖袋子的报纸注意喷水,保证潮湿三天以后就会有原基出现,7天之内,必然涨势喜人。我们这边一般用黑膜遮窗户,防止菇的颜色偏深,但这个同时也是防止阳关直射。
那人一听,喜忧参半。
老师,麻烦你告诉我,为什么这样?你怎么能保证不要做别的事情就可以?
原来他的菌袋做的完全正常,是白色金针菇,我们这里是黄白都做。江西的气候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一般秋季气温夜晚下降很快,所以做顺季节的时候,刺激金针菇出菇的低温就有了,黄色金针菇要求不像白色菇那样低温,因此做黄色菇的从来也没有缺低温的问题。而做白色的,如果在老房子里——那是比较通风的,和环境温度的同步性比较好,夜晚有低温,出菇也不会有问题。
问题就在这位的新房子,所以,新房子这个因素很关键,新房子把门窗一关,里面还有菌包,温度就下不来,长期在20度以上,白色金针菇是很难分化的。当然我没有去测他的温度,也用不着,因为问题对我们了解的人是明摆着的。就是温度没有低到可以出菇的那个阈(读yu不读fa)值,这样当然很难出菇了。
而他带来的菌包看起来雪白,搔菌的表面菌丝也泛白了,味道非常正常,表面略干,估计一方面是因为开袋已经很久了,有点表面缺水,二则也可能是在路上吹风导致的。我的同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找不到问题,但我仔细看的时候,发现实际上在菌袋的中间而不是表面,出现了非常不明显的分化,这是跟痱子一样大小的突起,颜色淡黄。也就是说,实际上他不来,也快出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