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12 11:42: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2-7-12 11:43 编辑
药物催大的草菇是有特点的。
开始,收购者也不知道有打药这个事情,所以见大就收了,后来发现怎么有些过去水平不高的菇农也忽然大菇多起来了,当然纸包不住火,很快他们就得知有打药这回事了。草菇栽培在广东还是很有季节规律的,一般是秋季菇产量质量都相对好,这与外界环境有利于菇棚内部的气体交换和水分代谢有关系。(附加说一句,草菇如果搞工厂化,必须模仿的是广东秋季环境,否则套其他菇种的加强机器调节方法,就是误区,因为草菇生长期太短,根本无法依靠调节实现机体的同步。)其次是晚春-初夏季,晚春-初夏季 季因为潮湿,菇房水分管理困难,菇质较差,易开伞。再其次是冬季,因为蒸料把握和保温条件等,菇质也较差,黑菇多。盛夏-早秋季最麻烦,因为长期的维持高温,不得不加强通风,导致失水,使得菇体偏小,产量偏低。换言之,就是打药催大草菇的情况,夏季特别有需求。其中小棚干法蒸料的尤其必须加重药才能见效。可是香港市场夏季菇偏偏要的多,市场缺货,因此,收购商见打药菇并未出事,也就撑只眼闭只眼。
这里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就是实际媒体所关注的还是那些明显搞出后果的事件,对于普遍存在的、不至于造成当下事故的、没有形成社会影响的潜在安全问题其实缺乏概念。另一方面也说明媒体人也有官员情结——完全无视专业意见,就敢胡言乱语。顺便讲个笑话,我地某记者到山区采访,偶然发现农家养了几只食用火鸡(吐绶鸡),记者没见过,大奇之,遂在报纸上宣称:“发现一农家养有珍禽”。另一个笑话当然是不久前的“肉灵芝”故事了,这些故事,说明了官方媒体的荒唐性,也是我国媒体对社会问题缺乏监督的天然缺陷——无知且不问。
谁来监督媒体呢,不能开放并市场化的媒体,靠宣传部的管制显然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