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草菇,说它占中国草菇总产量的半壁江山是不为过的,一年四季,广东市场唯一长盛不衰的菇种就是草菇,这与广东自然气候中草菇最适宜是有极大关系的,草菇在广东是名副其实的“省菇”。 2002年我在达利时“救火”期间,由邱运文老板的关系,得以见到我国草菇界健在的泰斗级学者郑国扬先生,邱运文做东请客,郑先生和杨小兵(广东穗光杏鲍菇的真正技术后台,时任广东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主任)为嘉宾,彭鹏小姐和周**女士及我作陪。
席间,邱老板和杨小兵,两位女士,我和郑先生分别捉对说话,得遇郑先生这样的大家,我是不会错过学习机会的,因此这种交流也是自然的分开了。因为我和郑先生谈草菇,女士自有他们的话题,而邱老板和杨小兵那时好像是谈杏鲍菇吧,因为我们谈的太入戏了,所以就没注意他们的话题。
话不投机半句多,而我和郑先生就太过投机,没说多久,我们就开始了争论,焦点是广东草菇的日产量,郑先生的意见是日产量大约95吨,而我的观点是200吨,这个差距是很大的。郑先生当时快退休了,平常较少走动,而那时候我几乎走遍了广东每一个大的草菇连片产区。郑先生的数据来源于政府统计,而我的数据则来自自己的推测,由于草菇这个产业在广东既普及又微不足道的,政府统计就不那么可靠了。而我的推测虽然仅仅是推测,但每一个理由都是可靠的,郑先生最后同意了我的观点。这个讨论的热烈,使得我们两个都没怎么吃东西。
这天邱运文老板确实是热情款待,在红荔路一家酒店里吃海鲜,吃了对虾,这个不是现在那种什么斑节对虾,也不是什么基围虾,而是正宗中华大对虾。一只要100多元的那种。到现在,对于那次讨论,我最记忆犹新的不是争论的输赢,而是郑国扬先生的大家风范和言谈风度,在我这个无名小辈前面毫无架子,且非常尊重事实,并不因为自己身份高就固执己见,争论是我赢了,但却是郑先生的人品折服了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