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的草菇产区里,在深圳附近的,有很大程度是因为供应香港市场而发展起来的,香港人喜欢草菇,价格也不在乎。最初,是香港的菇农来大陆投资菇场,其中最有名的是观澜库坑和东莞塘厦这一带办菇场的沈先生夫妻。因为沈太太比较能干,而沈先生比较沉默,所以沈太太管理对外供销而沈先生管理生产。结果人皆知有沈太太而不知有沈先生,按照香港习惯,都尊称沈太。我见过沈太一面,那时沈氏的菇场已经大不如前了,菇场实际情况是等土地升值了。沈太倒是很慈祥的一个老太太,虽然不复往昔的辉煌,言谈举止中还多多少少流露一些曾经的行业霸主之雄风罡气。
沈太夫妻其实是广西人,似乎沈先生是广西农学院毕业的,后来机缘巧合去了香港定居,又入了草菇行。在香港,菇农基本上是大陆过去的人,因为搞这个相当辛苦,只有过去香港不久的人才愿意从事这么辛苦的工作,同时收益也不错。但香港人工非常贵,如果通过请人扩大规模,在香港是行不通的,所以,大陆一开放,他们立即看中了这里的廉价劳动力优势。
但大陆人的模仿学习能力确实厉害,很快他们就学会了这种比本土的草把栽培技术可靠和高产得多的保温棚废棉栽培技术,并且在一些聪明的高手中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经济突飞猛进,草菇消费也跟着突飞猛进,草菇价格一路飙升,据我的香港朋友温志财君的说,最贵零售达60港币一码斤(又叫司马斤,约605 g,当时香港市场使用的重量单位),折合大约人民币60元一市斤。所以香港人菇场的草菇就不够了,一下内地人也开始想办法搞菇场,一时之间,在深圳的角角落落,草菇场几乎是遍地开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