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0、庄院士师姐风范 老同学至今怀念
上集说了老师的学者风度,本集就该说说师姐的风范了。当年余老师第一年就招收了我们两位研究生,庄文颖出身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知青下乡到山西,在山西农业大学完成了大学学业,1978年与我同年考取了微生物所的研究生。
我俩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老梁至今还记忆犹新……。后来,我记得有次师姐有病没有来,我和另一位导师的两位师兄弟去探望,师姐母亲的那个热情接待,我们感慨良多啊!
读研期间,我与师姐一个小小的单间实验室,师姐严谨的工作作风,恰到好处、颇有修养的处人处事风格给我深刻印象。至于刻苦专研就不多讲了,老梁在这方面自认为与师姐不相上下啊!哈哈!
硕士毕业,我与师姐都留在微生物所,做余老师的助手,还在一个单间实验室,我们合作完成了几个课题、撰写发表了几篇论文。当时是我跑外,师姐主内,我到云南西双版纳等地采集标本,师姐在实验室分离研究,实际上是师姐的贡献大,但发表论文时还要照顾我,感动而记忆深刻啊!
尤其咱在生活上更是得到师姐的多方照顾,记得当时我太太从山西来探亲,我当时与师兄弟庄剑云、李斌同居一室,都是外地人。师姐是本地人,就把她的宿舍让出来,让我与太太团聚。太太几次来,几次打扰。
师姐现在是院士、是名人了,因此多说几句。后来,我调离了微生物所,再后来我到香港读博士,师姐到了美国,再后来师姐学成回国,当了开发实验室主任、当了菌物学会理事长,再后来就当选为院士了。当了院士,名人,事情多了,时间宝贵了,老梁就一直没去打扰,但专门写了一篇博客,传神以示祝贺了,附录在后,有兴趣者可参考看看。
上面回忆了我的师姐庄文颖,其实还有位师兄也是我特别敬重的,他就是庄剑云。他也是位矢志不渝钻研学术的科学家,这位印尼华侨爱国而归,与我们同年考入。我们虽然不是同一位导师,但是同居一室,朝夕相处,交往较深。后来他是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他的最高头衔应该是真菌学报的主编,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在已经退休多年了。
我还有位师弟,李滨,硕士毕业后就再没有深造。前几年到河南当科技副市长去了,现在也应该有个一官半职了。他与我算是殊路同归,扎根生产实际了。不过,他比我强,我是到农村种蘑菇,他是副市长,起码算是我的上级了。
附:闲谈我的院士师姐
本帖最后由外星人看世界于2009-12-1210:24编辑.
昨天,在网上看到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共35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人)
1、庄文颖(女)
真菌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排名第一的庄文颖是我在微生物所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师姐、同窗。我们是1978年文革后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当时全国招收4位,我和庄文颖的导师是余永年老师。余永年老师是一位认真做学问的学者,但其学术的最高头衔也就是博士生导师。真是后来者居上,他的这位学子庄文颖终于在60岁得到了学术界的最高头衔,这是可喜可贺的,我亦为这位昔日的同窗高兴!
记得1978年夏季我们来北京复试,那是与庄文颖第一次见面,她父亲就是高级知识分子,科学院的院士,是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她是在山西插队后上大学,后分配在山西农大教书,故她也是从山西考来的。
庄文颖比我大一岁,处事言行非常稳重、得体。在言行上、心目中我一直以她为大姐对待。研究生课题她做的是腐霉,我做的是水霉,因为是同一位导师,研究课题的亲缘关系较近,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我们共用一个12平方米的小屋。毕业后,我们都留在微生物所工作,还在一个课题组,一块合作过疫霉的研究。
以后,她留学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继续在微生物所从事盘菌的系统研究。我去香港学习归来后,就分道扬镳了。我以后一直从事食用菌技术基层的实际工作。庄文颖继续其基础理论研究,终于修成正果,取得学术界的最高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