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清研发成功后,有个应用适应性问题,食用菌品种多,试验周期长,由于过去书本上错误的观点,致使许多人至今都没有防冶细菌污染的概念.更没有做过培养料细菌捡测,大部分试用者也和你一样,对细菌是第一污染源的观点将信将疑.大家知道食用菌生产周期长,一个试验周期没有一年都不行,许多人试用后有成功的,也有不明显的,还有不成功的,试验者中成功的原因在于本人深受细菌污染危害,对细菌认识比较深刻,针对试验出现的情况和我一起不断调整试验方案获得的,比如在黑木耳和金针菇母种.原种.生产种中添加细菌清对比试验时,我们发现细菌繁殖要消耗大量氮源,由于添加细菌清的菌种中细菌少,生产包内细菌也少,培养料中的氮源出现过剩现象,表现在菌丝过密过旺,成活率虽然很高,但出菇明显推迟,有的还影响产量,后来我们在不同品种的黑木耳生产包培养料减少或去掉麸皮,反而达到高产.现在正在试验金针菇生产包培养料减少氮源的使用量,以期在确保成活率的基础上达到高产.在试验中有些人仅在母种.原种或生产种三个环节中一环添加细菌清,又有人习惯性给培养料加石灰,效果也不明显.而在液体菌种上使用尚不成功.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 19:53: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