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unsamesky 于 2012-7-1 14:45 编辑
很猛的一个帖子,从06年吵到现在。
在众多老师面前,我是个晚辈,在许多准备进入食用菌行业或者刚踏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我也可以算个小师兄。
因为跟帖达到195页,所以没有看完所有评论。但作为做食用菌的人来说:控制污染就是控制食用菌行业的生命。如果连污染都控制不了,那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个行业你不用混了。
食用菌作为一种真菌,个体上看比细菌要大,比一般的生物要小。而与食用菌竞争的霉菌,细菌,放线菌,甚至还有病毒,这些可以说无处不在,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里也饱含种种。
大学里我们学过,消毒的定义是消灭有害微生物,而灭菌是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作为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灭菌和灭菌不彻底是在灭菌环节首要面临的问题。常压灭菌也好,高温高压灭菌也好,主要作用是消灭所有微生物和芽孢。
对于以上所有“无菌是相对的。”这句话个人不敢苟同。
科学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几个世纪了,外国人对于科学的严谨,更是国人所汗颜的。灭菌学说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中国人只是后来的学习者。如果外国人对于灭菌和消毒这两个概念,从提出到成立理论,然后到实施到现在,依然坚持“灭菌是杀灭所有生物。”而不是修改为“灭菌是杀灭微生物,不包括芽孢”的话。那么证明人家的理论是成立的。
如果你一定要跟我争论灭菌之后只是相对的无菌,那么我只能说你是在消毒,而不是灭菌。你的灭菌锅不叫灭菌锅,叫消毒锅。
日本,韩国在食用菌领域领先我们不止一点点,我们许多大型的食用菌企业,雪国,高榕(雪国高榕目前已经分家),包括现在的新生代超大,光明等等等等都是依托日本和韩国的技术成立的现代化大工厂。他们从日本韩国引进的设备,人家也叫灭菌锅,不叫消毒锅。从他们那里拿来的灭菌技术,而不是消毒技术。
不知道是谁说过的:我的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那么我们食用菌行业之所以能如此蓬勃,甚至过剩,每一个技术人员,每一个专家教授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到了今天的这个高度和水平。如果说我们现在通过灭菌,依然坚信100%含杂菌的话,那么要么就是我们很牛逼,直接推翻了前人的理论,要么就是我们自己灭菌不彻底,不到位。
我们公司也是老厂,工厂化也做了多年,至少我们的污染率常年,累年一直都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而我们的污染主要是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定位污染,或者发酵罐导致的批次污染。如果我们灭菌不彻底,那么从接种后到菌丝发满整个培养料,至少也得20几天吧。如果你芽孢没杀干净,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它难道不比你食用菌强?就算你通过竞争优势占据了主导,而芽孢细菌处于弱势,那么你的菌包或者瓶子不是存在隐性污染了吗?在细菌和真菌共生的环境下,你觉得你的菇子能种好吗?
我们对原材料,培养料,灭菌过后的培养料,发满菌丝之后的培养料都做过平板检测的。怎么就检测不到细菌呢?难道我们的培养基有问题?还是我们不够技术?
我无心要让脱毒清老师难看,或者推翻您的药效,药品。
作为一名在一线的食用菌技术人员,我一直恪守的理念就是尽量使用物理的方法预防病害和治疗病害。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作为一名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我们在我们的食用菌里面投入大量的生化药品,我们势必也将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助推者。
我们身边有一些企业,他们在环境卫生,控制病虫害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我了解的一些企业他们在整个生产周期生化药品零使用。整个菇房干净,整洁,清爽。如果我们都能如此要求自己,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会有问题吗?至少我们不会!虽然,我现在的公司还做不到这一点,做不到零使用,但至少我们在灭菌,接种,培养,搔菌等环节一直都是零污染,而栽培周期我们也仅仅只在金针菇绵腐病害发生时使用过噻菌灵,在锈斑病害发生的时候使用过二氧化氯。我们没办法做到完全常年的全程零污染,但我们公司也正努力改善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药品的使用。
但不管怎么讲,至少一点,如果在灭菌环节,控制好灭菌的气压,温度和时间,你是可以做到培养料的彻底灭菌工作的,而且不必借助任何生化药品,只需要物理的高温高压即可。
最后一个观点:食用菌生产中,最大的污染“源”不是细菌,也不是真菌,也不是病毒,而是空气和人!
据我所知,细菌应该被称为致病菌,污染源是指导致污染的环境,设备,人等等。污染源应该是细菌的提供者,细菌身上如果含有某种致病菌,那么细菌才能称为污染源,如果细菌本身自己是致病者,而不是载体,那么我们就不能把细菌称为污染源。
大学知识已经快要尽数还给老师了。才疏学浅,写这么长的婆婆妈妈的文字,反驳脱毒清的观点是其次,我主要想说的一点是:希望我们从事食用菌行业的人,尽量恪守本分,以物理控制病虫害为主,以化学控制病虫害为辅,为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这个是其次),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绿色的食品(这个是主要),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