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芦笋 (国内种植面积还是蛮大的,我是在考虑蘑菇废料再利用、蚯蚓粪利用的前提下,提出这个东西的种植的,有想法的不要盲目开展,营养高但没消费习惯的不一定好卖,个人觉得如果依靠品牌做芦笋茶可能会不错。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呵呵)
芦笋学名石刁柏( Asparagus officinalis),属百合科,天门冬属。芦笋本是指石刁柏的嫩茎,因其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茎和竹笋,故国内很多人将石刁柏改称为芦笋。芦笋雌雄异株,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食其嫩茎为主,一次栽培,多年受益,一般可连续采收10-15年,日本曾有采收40年的报告。因栽培方式不同,芦笋又有白笋和绿笋之分,前者多用于加工罐头,后者主供鲜食和速冻。芦笋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芳香风味,是一种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故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芦笋的起源及其栽培历史 :
国外学者认为芦笋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并考证在公元前 2世纪,罗马人便将它制成干品,供战士和角斗士食用;古代的高卢人、日尔曼人和不列颠人还将芦笋作为药用和强身健体的食品;而最早把芦笋作为蔬菜食用的是古希腊人,给它取名为“Asparagus”。
大约到16世纪,在荷兰首先形成了芦笋的栽培品种。此后,欧洲大陆各国便开始大量栽培,使芦笋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传统食品之一。19世纪末才传到中国。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芦笋栽培。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秘鲁、智利、阿根廷、墨西哥及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匈牙利、希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非洲的南非和埃及;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其中以中国、美国的栽培面积较大,其次是德国、法国、西班牙和墨西哥等。
世界各地的芦笋栽培一直以栽培白芦笋为主。近年来,随着饮食观念的转变,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转向食用绿芦笋。因此,绿芦笋的栽培逐渐增加。传统上习惯吃白芦笋的国家各地区,逐渐开始吃绿芦笋。在中国香港市场上也是绿芦笋销售量大,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等国内其他市场则全部是吃绿芦笋。其原因主要是绿芦笋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白芦笋,风味和口感也好于白芦笋;其次是栽培白芦笋采收和加工武安靠手工劳动,无法采用机械化操作;再者是人们的消也从过去吃罐头而转向吃新鲜食品。因此,绿芦笋的发展前景看好,其栽培面积再不断扩大。
芦笋栽培及采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 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不断减少,而国际、国内市场对芦笋的需要量则有增无减。因此,芦笋栽培自然地转向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 2002 年面积达到 150 万亩,产品 95% 出口西方以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上芦笋的供求缺口一直维持在 30% 以上。 2003 ~2005年间,由于我国主要芦笋产区遭受严重的涝灾,面积减少 40% 约 50 万亩以上,从而导致世界芦笋市场供应的更加紧张。芦笋价格,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7年我国的芦笋原料收购价格,达到了30年来的最高纪录,毛笋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10元~18元/公斤之间。农户的平均收入都在8000元/亩以上,不少的农户超过2万元/亩。
不仅国际市场上芦笋供不应求,国内的芦笋市场也日益扩大,夏季盛产期仅仅上海一个蔬菜市场,日销售量就达到 30~50 吨。保护地种植的绿芦笋,在春节前后上市,市场销售价格非常高,达到了 50 元 / 公斤。
芦笋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芦笋生育年限很长,年生长期 240 天以上,且根系非常发达,一棵成龄笋的根系达 1000 米以上,抗旱能力极强,防风固沙的效果非常好。因此,沙漠地区发展芦笋不仅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可用于进行风沙化土地的治理,这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