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ghost9106在2010-9-1 9:35:25的发言: 我是正方:虽然食用菌生产源于民间,但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专家学者起到了真正的推动力量。专家学者学是铺路人。如果没有我国真菌界的各位老前辈,如戴芳澜、邓叔群、魏景超,杨新美这些人的贡献我们没有真菌的基础知识,没有基础我们又怎么能根据各种菌的特性更好的研究栽培呢? 他们更是一种纽带,把所有的菇民联结在了一起。这些专家学者从菇农的生产实践中吸收消化经验并总结成新的技术规范,再加以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才使我们的产业有了澎勃的发展。我们论坛里的各位老师一直在不断地为大家解惑。没有他们我们如何更好的处理解决问题呢?虽然我们菇农可通过长时间不断地实践摸索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但这就损失了经济效益,产业发展就只能缓步曲折向前了。
说得很好,我也支持正方。
虽然我是地地道道的一线菇农,在一线的摸爬打滚中不断革新,但绝对是在学者们的理论基础上,稍稍对栽培过程做些变革。正因为是一线菇农,才深切体会到,没有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大胆技术革新,菇农要创新很难有质的突破。
漳州地区十年前的金针菇,杏鲍菇,基本处在早期原始的常规季节栽培。正因为有了像黄毅教授这些学者们的创新和引进,确立工厂化周年栽培的技术指标,才会有菇农大胆跟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紧追韩日的工厂化技术。
作为一线双孢菇业者,已经深深感受到传统双孢菇栽培方式的危机,但是没有专家学者的指导,要想从根本上变革,这个产业的发展,真的只能缓步曲折向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