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南湖春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4 10:52:11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二)蚤蝇类

蚤蝇是是昆虫纲、双翅目、短角亚目、蚤蝇科、蚤蝇属的一些种类的统称,危害双孢蘑菇的种类很多,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重的是蚤蝇属的蚤蝇和黑蚤蝇。

1.蚤蝇(Megaselia halterata

蚤蝇又名粪蝇、菇蝇、厩蝇等,属双翅目、蚤蝇科、蚤蝇属,是危害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主要害虫。

(1)为害情况:蚤蝇幼虫专吃蘑菇菌丝,发生严重时蘑菇菌丝被吃光,造成菌丝萎缩变色,由白变褐最后变黑,培养料被蛀成糠状,引起蘑菇减产。不过由于蚤蝇幼虫不钻蛀子实体,而且多半是在培养料内发育生长,人们极少看到蚤蝇幼虫。而蚤蝇的成虫不直接危害蘑菇,但能携带各种病原(如螨类、线虫、轮枝菌孢子等)进行传播。

(2)形态特征:蚤蝇成虫体黑色或黑褐色,长约2-3mm,头很小,触角3节,有触角芒,胸部大、隆起,体形呈驼背状,腿发达,行动迅速,像跳蚤一跑一跳,不易捕捉。翅膜质,蚤蝇幼虫白色或蜡黄色,体长约4mm,蛆状,头部稍尖细,与体色一致,尾部钝而宽,一般12节。口器明显退化。蛹初期浅黄色,后变为褐色(图5-28)。蚤蝇与菌蚊的主要区别是:蚤蝇成虫体型粗短,触角短,菌蚊成虫体型细长,触角长;蚤蝇幼虫体型粗短,体色一致,菌蚊幼虫身白色,头黑色;蚤蝇和菌蚊都具有典型翅脉。依据这些特点可以比较容易地将这两类害虫进行区分(图5-29)。



 

图5-29  蚤蝇与菌蚊地比较

A、B、C分别为蚤蝇的幼虫、成虫和典型翅脉;

D、E、F分别为菌蚊的幼虫、成虫和典型翅脉。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多代,在自然条件下,该害虫生活在厩肥、有机物残体及野菇上,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腐性。在24℃下,蚤蝇14-15天可育一代,在15℃下完成一代约需56天,幼虫危害时间也相应加长。成虫受发酵后培养料发出的气味的吸引而进入菇房。蚤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气温低于12℃成虫不活动,高于17℃成虫活动频繁。所以,在11月至翌年3月间一般不会侵入菇场。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靠近光源处特别活泼。无论气温多高,蚤蝇夜间均不飞行。

(4)防治措施:

①确保制备蘑菇菌丝能够快速生长的优良的、选择性良好的培养料。

②由于接种后2-3周,蘑菇菌丝能吸引菇蝇成虫,所以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防止成虫飞到栽培房繁殖为害,可在菇房四周喷洒敌敌畏杀虫。菇房门窗必须装上纱网(16目/cm)。并在门窗及通风口处悬挂敌敌畏棉球,避免成虫飞进菇房产卵。

③尽量保持菇房内暗光条件,这样不利于成虫活动。

④在培养料和覆土中均匀拌入敌敌畏或二嗪农、杀虫脲等杀虫剂。

⑤一旦出现菌蚊成虫,要停止喷水,并及早进行杀虫处理。具体方法可采用灯光诱杀、粘性捕虫器捕捉,或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出菇期喷施3000倍的菊酯类杀虫剂、绿福和阿维菌素杀虫效果较好,而且无药害和和残留问题。也可喷施1000倍的鱼藤精。

⑥搞好菇房及周围场所环境卫生。菇房内的废菇、残料要及时清除掉,菇房四壁及床架等也要经常清扫。

⑦在实验室大量生产菇蝇寄生线虫,加到培养料中,成功率取决于线虫的繁殖量。或者大量释放已被线虫寄生的不育的菇蝇雌虫,能产生足够数量的寄生线虫,提高寄生率。

2.黑蚤蝇(Megaselia nigra

(1)为害情况:黑蚤蝇的幼虫蛀食生长中的蘑菇子实体,卵一孵化成幼虫,幼虫即钻进蘑菇组织并迅速发育,在18℃时只需5天就发育成蛹。而再过5天,蛹便羽化为蝇。黑蚤蝇为害子实体与前述的菌蚊发生的为害不同,黑蚤蝇一般是从菌盖顶部向下侵害,而菌蚊幼虫是从菌柄底部朝上为害,极少蛀食菌盖。

(2)形态特征:黑蚤蝇的成虫比蚤蝇成虫略大而颜色更深,体黑色或黑褐色。其它外观特征与蚤蝇相同。两种蚤蝇的幼虫形态特征相近,只是黑蚤蝇一般较长,尖尖的头部有一对能咬食蘑菇组织的突出的黑色的口钩。

(3)生活习性:多数特征同蚤蝇。一般在6月至9月间活动。黑蚤蝇只在菇床上阳光照得到的地方产卵。所以,菇房内应尽量避免有直射光。

(4)防治措施:参照蚤蝇的防治方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4 10:55:31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三)瘿蚊类

瘿蚊是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的一些种类的统称,危害双孢蘑菇的种类主要有异足瘿蚊(Heteropeza pygmaea)、史氏嗜菌瘿蚊(Mycophila speyeri)和巴氏菌瘿蚊(M. barnesi)。三种瘿蚊中异足瘿蚊的危害最为严重。

(1)为害情况:瘿蚊成虫也不直接造成危害,但能携带和传播病原菌、螨类、线虫等,并通过繁殖幼虫造成危害。幼龄幼虫主要取食菌丝和小菌蕾,通过用口器和头部捣烂菌丝或菇蕾后取食其汁液,菌丝受害后衰退,原基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菇蕾受害后停止生长,萎缩死亡。壮龄幼虫则直接钻入菌褶中或群集于菌盖与菌柄交叉处取食,偶尔蛀食菌柄和菇根,使受害菇体变褐或脱皮,受害严重的使菇体出现许多蛀孔,开裂死亡。即使虫体少时菇体不死,由于幼虫在爬行取食时的排泄物会污染菇体,使菌柄变色,形成褐色条纹,并在菌褶上产生黑脓泡,使菇体商品质量差,影响效益。

(2)形态特征:瘿蚊成虫个体小,成虫体长1-2mm,黄色或橙色,头小,复眼发达,足3对,触角念珠状。由于这种昆虫具有独特的繁殖方式——幼体繁殖,所以很少见到其成虫。幼虫纺缍形,蛆状,无足,一般13节,头尖,不骨质化,大小差别很大,平均体长3mm。异足瘿蚊的幼虫白色,俗称“白蛆”,两种嗜菌瘿蚊的幼虫呈鲜亮的橙色,俗称“红蛆”(图5-30)。


 

(3)生活习性:成虫喜欢黑暗潮湿环境,耐低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不怕湿,菌床含水量高反而利于幼虫生长繁殖。当温度低于7℃,高于37℃,菌床含水量降至64%以下时,幼虫繁殖受阻。瘿蚊一年可繁殖数代,它的繁殖方式除了两性生殖外,还可进行幼体生殖。在多数昆虫中,幼虫一般要变成蛹再羽化成成虫,成虫产卵再发育成幼虫。而瘿蚊的幼体繁殖是指其幼虫变成“母蛆”,不需要经过成虫阶段,在出生一周内产下10-20只“子蛆”。由于省去了正常生殖周期的几个阶段,这种繁殖方式能导致幼虫数量迅速增加,造成菇房瘿蚊危害的突然发生。虫口密度高的菇床,每平方米可达450万条幼虫,其对蘑菇的危害可想而知。

(4)防治措施:参照茄尖眼菌蚊的防治方法。另外,由于瘿蚊幼虫不耐干旱,所以,出菇期如果发生瘿蚊,应停止喷水,使床面适当干燥,促使幼虫停止生殖或因为缺水而死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4 10:56:45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四)跳虫类

跳虫又名烟灰虫、香灰虫、弹尾虫,是一种没有翅但弹跳能力很强的小型害虫,属昆虫纲、弹尾目紫跳虫科和棘跳虫科。常见的种类是蓝灰跳虫(Hypogastrura armatus)是侵害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重要害虫。

(1)为害情况:跳虫可直接在培养料中取食蘑菇菌丝,也可群集在菇体表面取食菌皮和菌肉。危害严重时,可使细小菇蕾不再生长或发育畸形,造成菇体变形,菇体表面出现不规则斑痕。跳虫还能蛀入菇体内,使菇柄内部出现许多细小孔洞,菌褶受害后呈锯齿状,被害菇体常被咬得千孔百疮。另外,跳虫危害子实体时,也会携带和传播其它病原菌。

(2)形态特征:跳虫形体圆筒形或纺锤形,体坚硬,会弹跳,由于体表具有油质或蜡质层,所以不怕水,成堆时似烟灰。跳虫口器为咀嚼式,触角4节,无翅,腹部最多6节,第1腹节有一条腹管,第4或第5腹节上有一弹跳器,善于跳跃(图5-31)。


 

(3)生活习性:跳虫多发生在厩肥中,常密集在菇床表面或潮湿阴暗处。主要咬食蘑菇子实体,一般从伤口或菌褶部位侵入。跳虫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喜栖阴湿环境,不耐干燥,在气温20-28℃、空气湿度90%下,繁殖速度快,适宜条件下,一年可发生6-7代,一般可存活4-5个月,有时甚至一年。

(4)防治措施:参照茄尖眼菌蚊的防治方法。另外,跳虫的大面积发生是菇房环境极差的指示害虫,可采用以下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①出菇前可在发生跳虫的菇房中放置水盆,许多跳虫就会跳入水中,水中加1000倍的敌敌畏加少量密糖诱杀。

②可用一种简便方法──新鲜桔皮防治法:新鲜桔皮0.5-1斤,切碎,用纱布包好榨取汁液,于汁液中加入1斤温水,用1:20比例喷施,2至3天后跳虫全部死光。或直接用桔皮水煮后的汁液进行喷施。

③保持栽培室内不积水,清除周围杂草及废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4 10:59:03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二、螨类

螨类又称菌虱、红蜘蛛等,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形似蜘蛛,体形微小,约0.3-0.8微米。是双孢蘑菇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

1.螨类的种类

蘑菇生产中发生的害螨种类很多,据江佳佳等(2005)报导我国食用菌生产中发现的害螨有16科43种。其中粉螨科(Acaridae)12种,矮蒲螨科(Pygmephoridae)5种,肉食螨科(Cheyletidae)3种,长头螨科(Dolichocybidae)2种,薄口螨科(Histiostomidae)2种,穗螨科(Siteroptidae)5种,甲螨科(Palearidae)2种,嗜渣螨科(Chortoglyphidae)、叶螨科(Tetranychidae)、蒲螨科(Pyemotidae)、跗线螨科(Tarsonem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寄螨科(Parasitidae)、囊螨科(Ascidae)各1种。

双孢蘑菇制种和栽培中发生的害螨也较多。俞木青等(1996)报导浙江省富阳市发现的蘑菇共有13科19种,其中蘑菇拟矮蒲螨(Pseudopygmephorus agaries)、矩形拟矮蒲螨(P.  quadratus)、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费氏穗螨(Siteroptes fiechtmanni)、中国拟矮蒲螨(P. chinensis)及拟褐马长头螨(Dolichocybe pseudohippocastani)等6种为优势种。

曾宪森等(1996)经调查鉴定,福建省蘑菇害螨有5科、6属,8种。福建省调查发现的螨类分别是粉螨科的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薄口螨科的速生薄口螨(Histiostoma  feroniarum)、附线螨科的乱附线螨(Tarsonemus confusus)、肉食螨科的鳞翅触足螨(Cheletomorpha lepidopterorum)、蒲螨科的尼氏穗螨(Siteroptes kreeboni)、家蝇穗螨(Siteroptes muscarius)、携带穗螨(Siteroptes portatatus)、矩形拟矮蒲螨。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证实,福建省蘑菇害螨优势种是矩形拟矮蒲螨,而另一种重要害螨微离螨科(Microdispidae)的兰氏布伦螨在我国双孢蘑菇重要产区福建省还未见报导。

双孢蘑菇菌种及菇床上发生的螨类种类很多,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无害的,有的间接造成危害。根据其特性可以分为捕食性(肉食性)螨、食霉菌螨、腐食性螨和菇床害螨4种类型。

(1)捕食性(肉食性)螨:此类螨体型较大,爬动速度较快,非常容易俞害螨区别开来,其长度范围在0.35mm-1.1mm之间。它们以捕食菇床及培养料中的线虫、其它螨或细菌为食,不取食蘑菇菌丝及孢子,因而是益螨而不是害螨。不过,可以将它们蘑菇害虫大量发生的指示性螨类。

(2)食霉菌螨:这类螨在菇床及培养料中活动,专门取食霉菌的菌丝及孢子而生活,尤其是取食对蘑菇生长有害的霉菌。不过这类螨可以作为菇床霉菌污染严重的指示螨。

(3)腐食性螨:此类螨以腐生为主,在菇床上取食死亡腐烂的子实体及发霉腐烂的有机物质等,除非在缺乏上述食物时才取食蘑菇菌丝及子实体,造成危害。对子实体的危害也可能是这些螨类携带的细菌加剧了子实体的腐烂。这类螨体型比害螨大,一般长度范围在0.3-0.5mm之间。

(4)害螨:这些螨以取食蘑菇菌丝及子实体为主,一般体型较小,长度范围在0.14-0.25mm之间。它们在菌种或菇床上取食菌丝,使菌丝生长不良或出现“退菌”现象,也可在子实体上蛀孔,菌柄基部变红褐色,蘑菇停止生长,严重降低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2.形态特征及习性:

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成虫由鄂体和躯体两部分组成,无触角,更没有翅,具有4对足。一生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螨4个阶段,幼螨期只有3对足,身体不分节。蒲螨体稍小,发育过程无若螨阶段,黄白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群集时呈咖啡色粉状或六六粉状。粉螨体较大,无色或浅色,群集时为乳白色面粉状。螨类口器为咀嚼式或口吸式。

(1)兰氏布伦螨

属蛛形纲、蜱螨目、微离螨科。是我国各地危害双孢蘑菇生产的优势种。雌螨体长0.18mm,黄白色,椭圆形,体扁平。前足体背板有1对明显的刚毛,前足无爪。气门水滴状,相距较远。后背体背毛7对,尾毛2对。该螨一生有卵、幼螨(包括活动期幼螨和静止期幼螨)和成螨三个阶段。在发菌温度下,雌成螨1天以后就固定在蘑菇菌丝稠密的缝隙中取食,常常多头在一起。由于取食量大,取食后后半体逐渐膨大成球形,体背有一条乳白色的脂肪带。每头雌螨产卵近百粒,卵为球形,初产时无色透明,近孵化时微黄色,似珍珠状堆叠于雌螨腹末。孵化出来的6足幼体很小,无色透明,行动活泼,但取食后即寻找菌丝多的地方不动,后半体逐渐隆起成半球形,一天后就不吃不动了,几天后蜕皮变为成螨。雄螨体长0.17mm,黄白色,菱形,较宽,颚体退化。而雌成螨历期长,取食量大,为害严重(图5-32)。



 

在20℃下,雌成螨一代历期17天,每雌产卵量为20-160粒。该螨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2-25℃,与蘑菇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相吻合。在菌床上只取食菌丝体,不取食子实体,大量聚集时使覆土表面呈锈红色粉末状。

(2)矩形拟矮蒲螨(Pseudopygmephorus quadratus

属蛛形纲、蜱螨目、矮蒲螨科,又称红辣椒螨。是我国各地危害双孢蘑菇生产的优势种。雌螨体长0.27mm,椭圆形,黄白色,前足体背毛2对。气门水滴状,相距较远。前足体腹面有4对刚毛,具细刺。后半体背毛7对。后腹板后缘三叶状。尾毛3对,间距近等长。雄螨体长0.21mm,菱形。(图百科304)

该螨是世界性发生的种类,该螨大面积发生时,通常成群出现在覆土表面或蘑菇上,使它们的颜色呈淡红至褐色,因此也被称为“红色辣椒螨”。该螨喜在幼嫩的菌丝上群集取食繁殖,20℃下,繁殖1代约需8天,每只雌螨产卵约50-200个。该螨的卵堆产于膨腹雌螨的腹末,圆球形,孵化出的是6足的幼螨,取食后精制不动,背部高度隆起成半球状形,常粘在菌丝体上,这种幼螨静止体蜕皮后就变为成螨。该螨嗜食毛壳菌,大量发生标志着培养料中某些杂菌的存在,尤其是毛壳菌的存在,是这些毛壳菌妨碍了蘑菇菌丝的生长,而不是矩形拟矮蒲螨,但这些螨可传播病菌孢子,加剧病情。同时当成螨大量聚集在蘑菇子实体上时影响蘑菇及蘑菇罐头的质量。

该螨常与隐拟矮螨(Pseudopygmephorus inconspicuus)混合发生。

(3)费氏穗螨(Siteroptes flechtmanni

属蛛形纲、蜱螨目、穗螨科。正常雌螨驱体长0.23mm,黄白色。前足体背毛3对,气门葫芦形,二室。后半体背毛7对,腹面基节板有3对刚毛,尾毛3对。异形雌螨体长0.23mm,黄褐色。雄螨躯体长0.19mm,颚体退化。

费氏穗螨是蘑菇栽培中最常见的的蒲螨,大量发生时往往在覆土及子实体上聚集成锈红色粉末状,但并不影响出菇和产量,随气温下降会逐渐消失。其发生主要与菇床上某些杂菌的存在有关。在21-27℃下,繁殖1代约需5天,产卵期1-6天,平均产卵量约200个。

(4)嗜菌跗线螨(Tarsonemus myceliophagus

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据报导是英国、日本等地最终要的害螨。该螨是一种略有光泽的浅褐色螨,虫体微小,一般体长0.18mm,肉眼几乎看不到。与多数螨类和昆虫相比,其繁殖速度相当慢,在3周内平均每天产生1个卵。该螨能彻底吃光菌丝,咬断子实体与菌丝束的联系,也可以在菌盖或菌柄上蛀孔,使菇蕾死亡。该螨大量聚集在子实体上,使子实体变为红褐色。该螨既吃蘑菇菌丝,也能吃各种杂菌(如毛壳菌、木霉和青霉等),而且在杂菌上发育更快些。

(5)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属蛛形纲、蜱螨目、粉螨科。雌螨(图5-33)躯体长0.53-0.67mm,长椭圆形,白色或淡黄白色,表皮光滑明亮。雄螨躯体长0.33-0.53mm,体背刚毛很长,尤其是腹末有一长刚毛群。颚体较长,足细长,第一对足的跗节长度大于胫节加膝节的长度,第四对足的跗节上有两个吸盘。该螨的休眠体呈褐色或黄褐色,介壳虫状,腹部有吸盘可吸附到其它物体上,可以吸附在昆虫体上实现传播。该螨不但能取食菌丝,而且还可以取食培养基。

该螨体型比跗线螨和蒲螨都要大,行动也比较缓慢。


 

3.为害情况:

害螨的若螨和成螨对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会造成危害。在菌种生产过程中,害螨可以经过棉塞等封口物的缝隙侵入菌种容器里,蚕食蘑菇菌丝,使菌种块不能萌发或萌发后菌丝稀疏暗淡,然后萎缩消失。正在生长良好甚至长满容器的菌种若被螨虫侵入,几天内,菌丝就会从菌种瓶的上层萎缩到下层,使菌种报废。害螨可随已染螨虫的菌种或菇床材料或其它介质侵入菌床,不仅吃菌丝,造成菇床“退菌”至培养料发臭,还能取食蘑菇。被害子实体生长变缓或停止生长,菌盖皱缩、无光泽,呈失水状。菇柄基部被噬食后,菇体没有支撑死亡,被害组织上留有不规则的沟痕、斑点等。螨害严重的菇床,菌丝退化,土层及表面会看到螨类群集形成的黄色的“活动尘埃”,造成菇床不出菇,或出菇后菇体萎缩死亡。

螨害也会危害加工蘑菇的质量,侵食脱水贮藏的干菇,使菇品质下降,无法销售。螨类还会携带和传播各种病害,如传播木霉等。消费者若食用带一定数量螨类的蘑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腹痛,不断恶心及腹泄。螨类叮咬人们后,能引起奇痒难忍的“螨皮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炎症。

4.侵染途径

螨类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主要潜伏于厩肥、饼肥、培养料内,粮食、饲料等谷物仓库,以及鸡舍畜圈、腐殖质丰富而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螨类可随风漂移,也可通过昆虫、培养料、菌床架料、覆土材料、生产工具和人们的衣着为介质扩散,侵入菌种或菇房内菇床上。

5.防治措施:

螨类的的防治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通过生态防治和理化防治来降低螨虫的危害。

(1)严格保持菇场卫生,彻底铲除其孳生源。如鸡、鸭、猪棚、饲料仓库、霉变的砻糖、油菜梗和壳、豆杆壳、稻麦草、棉籽壳、甘蔗渣、米糠、旧麻袋等,周围环境的垃圾厩肥、菇房废弃物等,保持栽培场、菌种场内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患有螨类菇房的废料要进行特殊隔离封闭处理,菇房及床架材料要严格消毒。

(2)把好菌种的质量关。发生螨虫的菌种要坚决报废。发菌期间要经常检查有无螨害。覆土材料也要进行药物除螨处理。

(3)把好培养料质量关。在49℃下保持20分钟就可以杀死菇螨,所以播种前进行二次发酵就可以杀死菇房及培养料中的害螨。将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以制备选择性良好的适合蘑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是避免螨类为害的最重要的途径。由于许多害螨可以吞食杂菌菌丝及孢子,所以减少杂菌发生也有助于降低螨害。

(4)消灭蚊、蝇,防止害螨迁移、传播。蚊蝇类可以加快螨虫在菇房内及菇房间的传播,消灭蚊蝇可以切断害螨的主要传播途径。

(5)积极开展“以螨治螨”。多种大型螨类可以吞食小型害螨,如巨螯螨科和寄螨科的种类可以在捕食薄口螨科和跗线螨科的种类,而这些螨并不食用和停留在子实体上,对双孢蘑菇和人体无害。

(6)采用有效的化学防治。

①在建堆时用二嗪农拌料,每10吨料用40%二嗪哝乳剂0.5千克。

②如果前发酵过程中有螨害发生,可以在翻堆时喷施40%三氯杀螨醇乳剂1000倍液。

③发菌期发生螨害,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施。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50%溴螨酯2000倍液喷施床面防治害螨效果较好;也可用敌敌畏熏蒸,每100m2栽培面积的菇房,用1千克敌敌畏稀释200倍液喷床面,然后密闭门窗,熏蒸一昼夜。熏蒸后如仍发现有害螨,可再喷药一次;也可以用20%可湿性粉剂型三氯杀螨砜400倍液,混合1000倍敌敌畏乳剂,每平方米用药液量0.5千克,必要时可用1千克;也可用20%杀灭菊脂乳油剂1000-1500倍,每平方米用量0.5千克;也可用2.5%溴氰菊脂(敌杀死)乳油剂1000-1500倍,不但可杀螨类, 还可杀各种蝇类。

新近研究报道利用美国产的2.5%天王星(Talstar)1000-1500倍液喷施床面,杀螨效果良好,并能兼杀其他害虫。天王星的通用名是联苯菊酯(befenthrin),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是一种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试验剂量下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无公害生产。

④出菇期发生螨害,可以采用药剂熏蒸或在转潮期喷施化学药剂杀螨。采用磷化铝熏蒸时,每立方米空间用磷化铝3片(3克/片)熏蒸72小时,利用磷化铝吸潮后产生的磷化氢气体杀虫。但此药剧毒,熏蒸后必须彻底通风后才能进入菇房。采用化学药剂时,必须在转潮期喷施,以免产生药害和农药残留。可用1000-15000倍克螨特、天王星或其它菊酯类低毒、低残留农药喷施床面,每平方米用药液0.6-0.7千克。药剂喷施要求在采收前7天以上喷施。用1.8%阿维菌素(阿巴丁)3000-6000倍液喷洒床面或覆土,持效期14-21天。

⑤利用螨对某些物质有趋避性的特点进行诱杀。  

螨对肉骨香特别敏感,趋性强,可把肉骨头烤香后,置于菌床各处,待害螨聚集骨头上时,将其投入开水中烫死,骨头捞起后,可反复使用。

害螨对敌敌畏有避性,可用来诱杀。方法是:发生害螨的菇床在床架底层塞入沾有浓度40-50%的敌敌畏的棉球(棉球药液吸量不可过多,以免药液下滴床面),间距约1米成品字形放置。塞好棉球后,床面立即覆盖湿纱布进行熏蒸,螨相继从培养料和土层中爬至湿润的纱布上,然后把湿纱布取下放入开水中杀死,纱布冲洗后再覆盖床面。一般1-1.5小时诱杀1次,直至全部诱杀为止。诱杀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出菇期发生螨害,应把菇采净,料面整平,然后诱杀。或者先在床底每隔20cm距离反面打洞至料面,用小喷筒向洞内喷打酒精, 把料中的螨类逼上土层。用糖醋液(糖5份,醋5份,水90份)加0.5%敌敌畏配成混合诱杀剂。再将纱布或其他布放入混和诱杀液中浸湿,遮盖床面,每隔2小时左右待螨类诱爬在湿布上后,再将纱布放在开水里煮浸数分钟,待杀死螨后再将纱布拿起拧干,再放在诱杀液中浸湿,反复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4 11:01:47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三、线虫

蘑菇线虫是寄生或腐生于蘑菇及培养料中而导致蘑菇病害的一类微小(长0.5-1mm)低等动物,属无脊椎的线形动物们、线虫纲。是国内外蘑菇栽培中发生普遍,为害较严重的一类病害,严重发生时可造成产量和质量的重大损失。

1.线虫的种类

食用菌线虫包括许多类群,我国已报道有15种。按其营养特性可将其划分为腐生性线虫和寄生性线虫两大类。见表15。

表15   常见线虫及其特性

营养类型

中文名

学名

分类地位

为害特征

腐生性线虫

小杆线虫

Rhabditis sp.

线虫纲、小杆目、小杆亚目、小杆总科、小杆科。

口器中无吻针,取食菌丝、孢子或细菌。

寄生性线虫

蘑菇堆肥线虫

(蘑菇滑刃线虫)

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

线虫纲、垫刃目、滑刃亚目、滑刃科、滑刃属。

以吻针刺入菌丝细胞或子实体组织吸取细胞液。

蘑菇菌丝线虫

(食菌茎线虫)

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

线虫纲、垫刃目、垫刃亚目、垫刃总科、垫刃科、茎线虫属。


2.形态特征及习性:

两类线虫的体型均为长圆柱形,两端稍尖,不分节,由三胚层构成,有假体腔,雌雄异体,体长不超过1mm,宽约0.03mm。半透明,白色。前端为头部,最前端为口唇。寄生性线虫的口唇内有针状吻针。尾部较头部尖细,肛门、生殖孔生于近尾端。多数种需进行交尾后产卵,卵孵化出的幼虫经过3次蜕皮即可变为成虫(图5-34,图5-35)。



 

图5-35 蘑菇堆肥线虫

A.雄虫尾部,B.头部,C.雌虫

 

3.为害情况:我国福建和浙江等双孢蘑菇主产区90%以上的菇房都有线虫为害。当菇床或子实体遭受线虫侵害后往往表现出类似病害的症状,所以一般称为“线虫病害”。为害后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是播种后菌丝生长不良或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培养料变黑腐烂,并发出鱼腥臭味;子实体受线虫危害后停止生长或死亡,变色腐烂,并发出特殊的腥臭气温。

不同种类的线虫为害特征也有差异。腐生性的小杆线虫(口器中无吻针)主要吞食蘑菇菌丝、孢子和培养料中的细菌,使蘑菇菌丝消失,培养料呈黑色湿腐状,并常伴有刺激性的气味。寄生性线虫(口器中有吻针)以吻针刺入菌丝细胞或子实体组织吸取细胞液,并分泌毒素使被害细胞及菌丝死亡或萎缩,菇床床面下陷,散发出特殊的腥臭气味。子实体被侵染后,表现为生长不良,菇色变黄,严重受害的子实体松软呈海绵状或湿腐状,表现粘滑,散发出腥臭气味,失去商品价值。菇床上发生的线虫病,大多均为两种线虫混合发生。

4.侵染途径:线虫主要栖息于土壤、厩肥、秸秆及腐烂的有机物中,不清界的水中也有线虫存在。双孢蘑菇栽培种发生的线虫,可以来源于培养料、覆土、管理用水或经害虫携带进入菇房。线虫活动一般要求有水膜存在,如果环境不适,有的可休眠几年。所以旧菇房和栽培床架如果不经过认真消毒也会传播到下一个生产周期。

5.防治措施:

(1)对老菇房进行严格消毒。由于线虫能生活于菇床侧架的木板和木制品中几毫米深处,并且在干燥条件下,即使达到60-65℃高温,线虫仍能幸存下来。所以,要将床架、菇房弄湿,进行蒸汽消毒;或者用2%五氯酚钠溶液处理;如果菇房为泥土地面,则可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

(2)选择无线虫污染的场地对峙培养料,防治培养料受线虫污染。

(3)建堆前对培养料充分预湿,前发酵过程中拌入杀线虫剂,杀灭线虫。用35%线克200倍液处理培养料杀虫率可达100%。

(4)线虫对高温的耐受力很弱,培养料进菇房后进行后发酵,保证整个菇房温度都达到60℃的高温,彻底杀灭线虫及其它害虫。获得含水量适中、选择性好的优良性状培养料可以促进蘑菇菌丝生长,同时抑制杂菌和害虫生长。

(5)在未被蘑菇废料污染的地方取覆土材料,并在后发酵时将覆土放进菇房一起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妥善贮藏;或者利用甲醛和敌敌畏对覆土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6)尽量使用干净的地下水,如果水源不干净的,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硫酸铝沉淀净水,可除去线虫。

(7)出菇前发生线虫危害,要及时挖沟进行隔离,并对发病部位停止喷水,比较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抑制线虫的活动;或者用35%的线克200倍液处理培养料或覆土,5天后杀虫率可达90%以上。用3%米乐尔颗粒剂800倍液或10%益舒宝800倍液处理菇床杀虫率分别达到92%和89.2%。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杀虫率只有45.8%,效果较差。每平方米用1.8%阿维菌素1-1.5ml对水500ml喷洒床面或覆土。防治效果在80%左右。

(8)及时清除烂菇、废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4 11:05:11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四、其它有害动物

(一)蛞蝓

蛞蝓俗称鼻涕虫、水蜒蚰,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是一种食性较杂、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1.为害情况:直接取食菇蕾和子实体,被啃部位留下凹坑或缺刻,常常在取食点周围留下粪便,而且在爬行过的地方留下弯曲的白色粘液带痕。被害的菇蕾或幼菇不能发育成正常的子实体,降低了蘑菇的商品价值。

2.形态特征:蛞蝓身体裸露,无外壳保护,成体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有灰白、淡黄褐和橙色不等。头部有触角2对,黑色,在后触角顶端生眼。在左右触角的后侧约2mm处有一生殖孔,体背面前端有外套膜,并具有细小的呼吸孔。肌肉组织的腺体分泌粘液,爬行处留有白色发亮的痕迹。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年产卵繁殖一次,以成体或幼体越冬。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体长25mm,伸展时长30-40mm,宽4-6mm;双线嗜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为全身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背部中央有一条由黑色斑点组成的纵带,两侧各有一条由细小的黑色斑点组成的纵带。体长35-37mm,宽6-7mm;黄蛞蝓(Limax flavus)体型较大,深橙色或黄褐色,身体伸展时可达120mm,宽12mm。分泌粘液淡黄色(图5-36)。

 

3.生活习性:喜在阴暗潮湿环境中生活,食性复杂,白天多藏在草丛、土缝中,黄昏后爬出取食。

4.防治措施:

(1)搞好菇场内外环境卫生,清除杂草等蛞蝓隐蔽的场所。

(2)在菇床周围地上撒石灰粉或喷洒5%硫酸铜液。

(3)出菇期喷0.5%盐水效果较好。

(4)在傍晚蛞蝓出来活动时人工捕杀。

(5)毒饵诱杀。一般用1:50:50的砷酸钙、麸皮、水做成的诱饵置菇场周围诱杀。

(二)鼠妇

鼠妇又名皮球虫、潮虫、湿虫或西瓜虫,是一种甲壳类小动物。

 

1.形态特征:深灰色至灰褐色,有光泽。体长一般不超过15mm,体表被分节的软甲,体扁平,呈椭圆形,头部与第一胸节愈合而成头胸部。胸部8节,复眼无柄。触角2对,第一对短小,第二对大并且有细小的外肢。体各节的足肢形状相似,单肢型。腹部6节,具1尾节。鼠妇受惊扰或触动时躯体迅速卷曲成球形,直径约4mm,可任意滚动,静止后不久既开始伸展恢复爬行状(图5-37)。

 

2.为害情况:吞食培养料和菌丝,啃食子实体。

3.生活习性:喜在阴暗潮湿而且腐殖质丰富的环境中生活,食性复杂,白天多藏在草丛、土缝中,黄昏后爬出取食。

4.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鼠妇白天隐蔽的场所。

(2)在鼠妇经常出没的地方喷施5%来福灵800-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000倍液。

(三)老鼠

老鼠鼠又称耗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有害动物,也是蘑菇生产中需要防范的一种严重的有害动物。

1.形态特征:老鼠犬齿、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继续生长,通常借咬食物品来磨牙,繁殖力强。鼠性狡猾,嗅觉灵,善躲藏,挖掘能力强。

2.为害情况:老鼠在制种、栽培和加工中均危害严重,如不慎让培养室和菇房中进入了老鼠,它能咬烂棉塞,咬破菌种袋,使菌种污染杂菌。由于麦粒中特有的香味,白天下种,老鼠晚上就会把菌种吃光,使菇床菌种分布不匀,菇床不平,不利于管理。老鼠可在菇床上挖掘打洞,使菇床如地道上下串连,互相沟通。老鼠也能咬食蘑菇子实体,使菇体上留下明显的齿痕。也可在菇床上留下鼠粪,直接污染菇床,导致病菌感染。另外老鼠可从菇房外部携带病原菌和害虫,危害蘑菇的生长发育。

3.防治措施:

① 培养室和菇房要随时关门,防止老鼠进入。

② 用鼠笼、鼠夹来诱杀老鼠,也可用灭鼠药药杀老鼠。

③ 在菌种场或菇房内养猫捕捉老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8-6 09:08:29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双孢菇论坛在2010-8-3 13:45:14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片 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比较客观实用的一本书,建议从事双孢菇的朋友读读,肯定有收获!



王振河?河南科技学院的吗?教过我食用菌课程[em31]。还有孟丽也不错,河南新乡食用菌巨头,有几个菌种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0-8-27 16:08:06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在这里谢谢南湖春老师,不错的学习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14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8-29 09:13:11 |显示全部楼层

蘑菇虫害可用南瓜子液防治,几乎所有害虫一扫光,且药效长达2个月以上,成本低,无毒,无药害,使用方法我已发在本站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131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1-2-22 13:15:57 |显示全部楼层

向我们易菇论坛无私的老师们致敬!!!!!!!!  同意的请跟帖 呵呵[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