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螨类
螨类又称菌虱、红蜘蛛等,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形似蜘蛛,体形微小,约0.3-0.8微米。是双孢蘑菇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
1.螨类的种类
蘑菇生产中发生的害螨种类很多,据江佳佳等(2005)报导我国食用菌生产中发现的害螨有16科43种。其中粉螨科(Acaridae)12种,矮蒲螨科(Pygmephoridae)5种,肉食螨科(Cheyletidae)3种,长头螨科(Dolichocybidae)2种,薄口螨科(Histiostomidae)2种,穗螨科(Siteroptidae)5种,甲螨科(Palearidae)2种,嗜渣螨科(Chortoglyphidae)、叶螨科(Tetranychidae)、蒲螨科(Pyemotidae)、跗线螨科(Tarsonemidae)、巨螯螨科(Macrochelidae)、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寄螨科(Parasitidae)、囊螨科(Ascidae)各1种。
双孢蘑菇制种和栽培中发生的害螨也较多。俞木青等(1996)报导浙江省富阳市发现的蘑菇共有13科19种,其中蘑菇拟矮蒲螨(Pseudopygmephorus agaries)、矩形拟矮蒲螨(P. quadratus)、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费氏穗螨(Siteroptes fiechtmanni)、中国拟矮蒲螨(P. chinensis)及拟褐马长头螨(Dolichocybe pseudohippocastani)等6种为优势种。
曾宪森等(1996)经调查鉴定,福建省蘑菇害螨有5科、6属,8种。福建省调查发现的螨类分别是粉螨科的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薄口螨科的速生薄口螨(Histiostoma feroniarum)、附线螨科的乱附线螨(Tarsonemus confusus)、肉食螨科的鳞翅触足螨(Cheletomorpha lepidopterorum)、蒲螨科的尼氏穗螨(Siteroptes kreeboni)、家蝇穗螨(Siteroptes muscarius)、携带穗螨(Siteroptes portatatus)、矩形拟矮蒲螨。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证实,福建省蘑菇害螨优势种是矩形拟矮蒲螨,而另一种重要害螨微离螨科(Microdispidae)的兰氏布伦螨在我国双孢蘑菇重要产区福建省还未见报导。
双孢蘑菇菌种及菇床上发生的螨类种类很多,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无害的,有的间接造成危害。根据其特性可以分为捕食性(肉食性)螨、食霉菌螨、腐食性螨和菇床害螨4种类型。
(1)捕食性(肉食性)螨:此类螨体型较大,爬动速度较快,非常容易俞害螨区别开来,其长度范围在0.35mm-1.1mm之间。它们以捕食菇床及培养料中的线虫、其它螨或细菌为食,不取食蘑菇菌丝及孢子,因而是益螨而不是害螨。不过,可以将它们蘑菇害虫大量发生的指示性螨类。
(2)食霉菌螨:这类螨在菇床及培养料中活动,专门取食霉菌的菌丝及孢子而生活,尤其是取食对蘑菇生长有害的霉菌。不过这类螨可以作为菇床霉菌污染严重的指示螨。
(3)腐食性螨:此类螨以腐生为主,在菇床上取食死亡腐烂的子实体及发霉腐烂的有机物质等,除非在缺乏上述食物时才取食蘑菇菌丝及子实体,造成危害。对子实体的危害也可能是这些螨类携带的细菌加剧了子实体的腐烂。这类螨体型比害螨大,一般长度范围在0.3-0.5mm之间。
(4)害螨:这些螨以取食蘑菇菌丝及子实体为主,一般体型较小,长度范围在0.14-0.25mm之间。它们在菌种或菇床上取食菌丝,使菌丝生长不良或出现“退菌”现象,也可在子实体上蛀孔,菌柄基部变红褐色,蘑菇停止生长,严重降低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2.形态特征及习性:
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成虫由鄂体和躯体两部分组成,无触角,更没有翅,具有4对足。一生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螨4个阶段,幼螨期只有3对足,身体不分节。蒲螨体稍小,发育过程无若螨阶段,黄白色、黄褐色或红褐色,群集时呈咖啡色粉状或六六粉状。粉螨体较大,无色或浅色,群集时为乳白色面粉状。螨类口器为咀嚼式或口吸式。
(1)兰氏布伦螨
属蛛形纲、蜱螨目、微离螨科。是我国各地危害双孢蘑菇生产的优势种。雌螨体长0.18mm,黄白色,椭圆形,体扁平。前足体背板有1对明显的刚毛,前足无爪。气门水滴状,相距较远。后背体背毛7对,尾毛2对。该螨一生有卵、幼螨(包括活动期幼螨和静止期幼螨)和成螨三个阶段。在发菌温度下,雌成螨1天以后就固定在蘑菇菌丝稠密的缝隙中取食,常常多头在一起。由于取食量大,取食后后半体逐渐膨大成球形,体背有一条乳白色的脂肪带。每头雌螨产卵近百粒,卵为球形,初产时无色透明,近孵化时微黄色,似珍珠状堆叠于雌螨腹末。孵化出来的6足幼体很小,无色透明,行动活泼,但取食后即寻找菌丝多的地方不动,后半体逐渐隆起成半球形,一天后就不吃不动了,几天后蜕皮变为成螨。雄螨体长0.17mm,黄白色,菱形,较宽,颚体退化。而雌成螨历期长,取食量大,为害严重(图5-32)。
在20℃下,雌成螨一代历期17天,每雌产卵量为20-160粒。该螨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2-25℃,与蘑菇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相吻合。在菌床上只取食菌丝体,不取食子实体,大量聚集时使覆土表面呈锈红色粉末状。
(2)矩形拟矮蒲螨(Pseudopygmephorus quadratus)
属蛛形纲、蜱螨目、矮蒲螨科,又称红辣椒螨。是我国各地危害双孢蘑菇生产的优势种。雌螨体长0.27mm,椭圆形,黄白色,前足体背毛2对。气门水滴状,相距较远。前足体腹面有4对刚毛,具细刺。后半体背毛7对。后腹板后缘三叶状。尾毛3对,间距近等长。雄螨体长0.21mm,菱形。(图百科304)
该螨是世界性发生的种类,该螨大面积发生时,通常成群出现在覆土表面或蘑菇上,使它们的颜色呈淡红至褐色,因此也被称为“红色辣椒螨”。该螨喜在幼嫩的菌丝上群集取食繁殖,20℃下,繁殖1代约需8天,每只雌螨产卵约50-200个。该螨的卵堆产于膨腹雌螨的腹末,圆球形,孵化出的是6足的幼螨,取食后精制不动,背部高度隆起成半球状形,常粘在菌丝体上,这种幼螨静止体蜕皮后就变为成螨。该螨嗜食毛壳菌,大量发生标志着培养料中某些杂菌的存在,尤其是毛壳菌的存在,是这些毛壳菌妨碍了蘑菇菌丝的生长,而不是矩形拟矮蒲螨,但这些螨可传播病菌孢子,加剧病情。同时当成螨大量聚集在蘑菇子实体上时影响蘑菇及蘑菇罐头的质量。
该螨常与隐拟矮螨(Pseudopygmephorus inconspicuus)混合发生。
(3)费氏穗螨(Siteroptes flechtmanni)
属蛛形纲、蜱螨目、穗螨科。正常雌螨驱体长0.23mm,黄白色。前足体背毛3对,气门葫芦形,二室。后半体背毛7对,腹面基节板有3对刚毛,尾毛3对。异形雌螨体长0.23mm,黄褐色。雄螨躯体长0.19mm,颚体退化。
费氏穗螨是蘑菇栽培中最常见的的蒲螨,大量发生时往往在覆土及子实体上聚集成锈红色粉末状,但并不影响出菇和产量,随气温下降会逐渐消失。其发生主要与菇床上某些杂菌的存在有关。在21-27℃下,繁殖1代约需5天,产卵期1-6天,平均产卵量约200个。
(4)嗜菌跗线螨(Tarsonemus myceliophagus)
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据报导是英国、日本等地最终要的害螨。该螨是一种略有光泽的浅褐色螨,虫体微小,一般体长0.18mm,肉眼几乎看不到。与多数螨类和昆虫相比,其繁殖速度相当慢,在3周内平均每天产生1个卵。该螨能彻底吃光菌丝,咬断子实体与菌丝束的联系,也可以在菌盖或菌柄上蛀孔,使菇蕾死亡。该螨大量聚集在子实体上,使子实体变为红褐色。该螨既吃蘑菇菌丝,也能吃各种杂菌(如毛壳菌、木霉和青霉等),而且在杂菌上发育更快些。
(5)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属蛛形纲、蜱螨目、粉螨科。雌螨(图5-33)躯体长0.53-0.67mm,长椭圆形,白色或淡黄白色,表皮光滑明亮。雄螨躯体长0.33-0.53mm,体背刚毛很长,尤其是腹末有一长刚毛群。颚体较长,足细长,第一对足的跗节长度大于胫节加膝节的长度,第四对足的跗节上有两个吸盘。该螨的休眠体呈褐色或黄褐色,介壳虫状,腹部有吸盘可吸附到其它物体上,可以吸附在昆虫体上实现传播。该螨不但能取食菌丝,而且还可以取食培养基。
该螨体型比跗线螨和蒲螨都要大,行动也比较缓慢。
3.为害情况:
害螨的若螨和成螨对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会造成危害。在菌种生产过程中,害螨可以经过棉塞等封口物的缝隙侵入菌种容器里,蚕食蘑菇菌丝,使菌种块不能萌发或萌发后菌丝稀疏暗淡,然后萎缩消失。正在生长良好甚至长满容器的菌种若被螨虫侵入,几天内,菌丝就会从菌种瓶的上层萎缩到下层,使菌种报废。害螨可随已染螨虫的菌种或菇床材料或其它介质侵入菌床,不仅吃菌丝,造成菇床“退菌”至培养料发臭,还能取食蘑菇。被害子实体生长变缓或停止生长,菌盖皱缩、无光泽,呈失水状。菇柄基部被噬食后,菇体没有支撑死亡,被害组织上留有不规则的沟痕、斑点等。螨害严重的菇床,菌丝退化,土层及表面会看到螨类群集形成的黄色的“活动尘埃”,造成菇床不出菇,或出菇后菇体萎缩死亡。
螨害也会危害加工蘑菇的质量,侵食脱水贮藏的干菇,使菇品质下降,无法销售。螨类还会携带和传播各种病害,如传播木霉等。消费者若食用带一定数量螨类的蘑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腹痛,不断恶心及腹泄。螨类叮咬人们后,能引起奇痒难忍的“螨皮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炎症。
4.侵染途径
螨类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主要潜伏于厩肥、饼肥、培养料内,粮食、饲料等谷物仓库,以及鸡舍畜圈、腐殖质丰富而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螨类可随风漂移,也可通过昆虫、培养料、菌床架料、覆土材料、生产工具和人们的衣着为介质扩散,侵入菌种或菇房内菇床上。
5.防治措施:
螨类的的防治应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通过生态防治和理化防治来降低螨虫的危害。
(1)严格保持菇场卫生,彻底铲除其孳生源。如鸡、鸭、猪棚、饲料仓库、霉变的砻糖、油菜梗和壳、豆杆壳、稻麦草、棉籽壳、甘蔗渣、米糠、旧麻袋等,周围环境的垃圾厩肥、菇房废弃物等,保持栽培场、菌种场内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患有螨类菇房的废料要进行特殊隔离封闭处理,菇房及床架材料要严格消毒。
(2)把好菌种的质量关。发生螨虫的菌种要坚决报废。发菌期间要经常检查有无螨害。覆土材料也要进行药物除螨处理。
(3)把好培养料质量关。在49℃下保持20分钟就可以杀死菇螨,所以播种前进行二次发酵就可以杀死菇房及培养料中的害螨。将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以制备选择性良好的适合蘑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是避免螨类为害的最重要的途径。由于许多害螨可以吞食杂菌菌丝及孢子,所以减少杂菌发生也有助于降低螨害。
(4)消灭蚊、蝇,防止害螨迁移、传播。蚊蝇类可以加快螨虫在菇房内及菇房间的传播,消灭蚊蝇可以切断害螨的主要传播途径。
(5)积极开展“以螨治螨”。多种大型螨类可以吞食小型害螨,如巨螯螨科和寄螨科的种类可以在捕食薄口螨科和跗线螨科的种类,而这些螨并不食用和停留在子实体上,对双孢蘑菇和人体无害。
(6)采用有效的化学防治。
①在建堆时用二嗪农拌料,每10吨料用40%二嗪哝乳剂0.5千克。
②如果前发酵过程中有螨害发生,可以在翻堆时喷施40%三氯杀螨醇乳剂1000倍液。
③发菌期发生螨害,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施。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50%溴螨酯2000倍液喷施床面防治害螨效果较好;也可用敌敌畏熏蒸,每100m2栽培面积的菇房,用1千克敌敌畏稀释200倍液喷床面,然后密闭门窗,熏蒸一昼夜。熏蒸后如仍发现有害螨,可再喷药一次;也可以用20%可湿性粉剂型三氯杀螨砜400倍液,混合1000倍敌敌畏乳剂,每平方米用药液量0.5千克,必要时可用1千克;也可用20%杀灭菊脂乳油剂1000-1500倍,每平方米用量0.5千克;也可用2.5%溴氰菊脂(敌杀死)乳油剂1000-1500倍,不但可杀螨类, 还可杀各种蝇类。
新近研究报道利用美国产的2.5%天王星(Talstar)1000-1500倍液喷施床面,杀螨效果良好,并能兼杀其他害虫。天王星的通用名是联苯菊酯(befenthrin),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是一种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试验剂量下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无公害生产。
④出菇期发生螨害,可以采用药剂熏蒸或在转潮期喷施化学药剂杀螨。采用磷化铝熏蒸时,每立方米空间用磷化铝3片(3克/片)熏蒸72小时,利用磷化铝吸潮后产生的磷化氢气体杀虫。但此药剧毒,熏蒸后必须彻底通风后才能进入菇房。采用化学药剂时,必须在转潮期喷施,以免产生药害和农药残留。可用1000-15000倍克螨特、天王星或其它菊酯类低毒、低残留农药喷施床面,每平方米用药液0.6-0.7千克。药剂喷施要求在采收前7天以上喷施。用1.8%阿维菌素(阿巴丁)3000-6000倍液喷洒床面或覆土,持效期14-21天。
⑤利用螨对某些物质有趋避性的特点进行诱杀。
螨对肉骨香特别敏感,趋性强,可把肉骨头烤香后,置于菌床各处,待害螨聚集骨头上时,将其投入开水中烫死,骨头捞起后,可反复使用。
害螨对敌敌畏有避性,可用来诱杀。方法是:发生害螨的菇床在床架底层塞入沾有浓度40-50%的敌敌畏的棉球(棉球药液吸量不可过多,以免药液下滴床面),间距约1米成品字形放置。塞好棉球后,床面立即覆盖湿纱布进行熏蒸,螨相继从培养料和土层中爬至湿润的纱布上,然后把湿纱布取下放入开水中杀死,纱布冲洗后再覆盖床面。一般1-1.5小时诱杀1次,直至全部诱杀为止。诱杀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出菇期发生螨害,应把菇采净,料面整平,然后诱杀。或者先在床底每隔20cm距离反面打洞至料面,用小喷筒向洞内喷打酒精, 把料中的螨类逼上土层。用糖醋液(糖5份,醋5份,水90份)加0.5%敌敌畏配成混合诱杀剂。再将纱布或其他布放入混和诱杀液中浸湿,遮盖床面,每隔2小时左右待螨类诱爬在湿布上后,再将纱布放在开水里煮浸数分钟,待杀死螨后再将纱布拿起拧干,再放在诱杀液中浸湿,反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