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害虫防治
双孢蘑菇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这些环境条件也非常适于害虫的生长与繁殖,所以,蘑菇生产中受到害虫的侵染也就不足为奇了。蘑菇害虫以培养料、蘑菇菌丝或子实体为食,并可以加剧病害的传播,一旦大面积爆发,就会严重降低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危害双孢蘑菇的害虫种类很多,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害虫主要包括昆虫类、螨类、线虫及其它有害动物,它们通过咬食菌丝和子实体,导致菌丝萎缩、死亡,或者使子实体产生缺刻、孔洞、变色、腐烂、死亡等。
一、昆虫类害虫
昆虫类害虫是双孢蘑菇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教较重的种类包括俗称为菌蚊、菇蝇、瘿蚊和跳虫害虫。
(一)菌蚊类
菌蚊是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眼菌蚊科或迟眼菌蚊科的一些种类的统称,危害双孢蘑菇的种类主要有眼菌蚊科的茄尖眼菌蚊、金毛尖眼菌蚊和迟眼闽菇迟眼菌蚊。这3种眼菌蚊都属于属双翅目其成虫和幼虫都会引起危害,成虫在菇房内飞行、落下,可以传播病菌及螨类等小型害虫,特别是细菌性斑点病和褐斑病等的污染会传播到整个菇床;幼虫蛀食培养料和菌丝,并在子实体上蛀孔,引起原基及菇蕾死亡,造成蘑菇减产。
1. 茄尖眼菌蚊(Lycoriella solani)
(1)为害情况:菌蚊可侵然二次发酵后蘑菇生产的所有阶段。成虫在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冷却阶段被培养料的气味所吸引,特别喜欢聚集在残留氨气较高的培养料上。幼虫在培养料中发育、觅食,会产生大量粪便,并把局部的料区分解为又粘又湿的粪团,蘑菇菌丝无法在这种污染过的培养料中定植、生长;幼虫还可以蛀食菌丝,导致菇床退菌;更为严重的是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幼虫会咬断菌丝与菌柄之间的连接,甚至钻蛀菌柄,导致原基和菇蕾大面积死亡。成虫尽管不以直接的方式进行为害,但可以传播螨类害虫及病原菌孢子、细菌等,成为重复污染的侵染源。
(2)形态特征:茄尖眼菌蚊属于眼菌蚊科、眼菌蚊属。成虫个体小,体长2.8-3.6mm,头、胸部黑色,头部侧观为卵形,复眼较大,漆黑色,占头部面积的3/5;触角丝状,细长,褐色,由17节组成,以直立为特征。足细长,6节,翅面有蓝紫色或紫红色光泽,前翅前缘有细毛,胫脉与中脉间有一条横脉(图5-26)。幼虫体长4.5-5.5mm,白色透明,可透看到消化系统,头部大而突出,色黑而亮,角质化,长着咀嚼力较强的大口器,体前部稍细(图5-27)。雌蚊腹部较雄蚊大,其腹部尾端相当尖。雄蚊腹部很细,末端是具有发育良好的抱握器的外生殖器。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多代,在18-25℃条件下,卵器为5天,蛹期5-6天;20℃时幼虫期为9-11天。成虫在阴天可全天活动,晴天则只在早晚活动,白天栖息在黑暗避光处。雌蚊经常在墙壁及床架上栖息,雄蚊则经常停留在覆土表面,随时准备与新羽化的雌蚊交配。成虫飞行能力差,多在菇床表面或子实体上爬行,速度快。卵产于培养料、覆土或子实体上,散产,多为一处产卵1粒,一个雌蚊可产卵140个左右。卵椭圆形,长0.19mm,由于发菌期菇床温度较高,因而在2-3周后就会再羽化成新一代成虫。而这时已经覆土,以后的几代菌蚊就在覆土中生长发育,并对发育中的蘑菇进行危害。成虫寿命较短,一般仅有3-10天,不耐饥饿,可取食新鲜或腐烂的子实体或菇屑,停食47小时开始死亡,停食95小时全部死亡。成虫有趋光性和趋腐性。幼虫喜潮湿环境,不耐干燥。
幼虫密度和蘑菇损失直接相关,如果每平方厘米有6只以上的幼虫,就完全没有收获了,在6只以下,也会造成减产25%左右。
菌蚊与蘑菇菌丝之间存在一种拮扛现象,即大量的蘑菇菌丝能抑制菌蚊幼虫的发育,而发育良好的培养料更不利于雌蚊产卵。这样,培养料发菌旺盛可抑制菌蚊产卵和发育,起到一定程度的生态防治效果。反之,发酵不良的培养料,蘑菇菌丝难以长透,却可成为吸引菌蚊的诱导物。
(4)防治措施:
①菇房门窗必须装上纱网(16目/cm),防止菌蚊成虫飞进菇房,减少虫源。
②严格进行二次发酵,获得性质优良的发酵料并杀死害虫。
③加强发菌管理,培养健壮菌丝,利用菌丝与菌蚊的拮抗作用抑制害虫生长。
④菇房的门、窗附近不要开灯,防空洞的灯应设置在远离洞口的地方,尽量减少开灯时间,以减少菇房外虫源飞入繁殖侵害。
⑤覆土后尽早在覆土层喷施2000倍的敌敌畏防虫、杀虫,要确保药液渗透到覆土深层。
⑥一旦出现菌蚊成虫,要停止喷水,并及早进行杀虫处理。具体方法可采用灯光诱杀,或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出菇期喷施3000倍的菊酯类杀虫剂、绿福和阿维菌素杀虫效果较好,而且无药害和和残留问题。也可喷施1000倍的鱼藤酮或5%锐劲特(氟虫腈)1000-1500倍液。
⑦如果虫口密度较大,可用磷化铝密闭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10克磷化铝,熏蒸72至96小时,然后通风。由于该药剧毒,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⑧搞好菇房及周围场所环境卫生。菇房内的废菇、残料要及时清除掉,菇房四壁及床架等也要经常清扫。
2.金毛尖眼菌蚊(Lycoriella auripila)
又名金翅菌蚊、金翅眼菌蚊黑腹菇蝇,是蘑菇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
(1)为害情况:与茄尖眼菌蚊相似。
(2)形态特征:金毛尖眼菌蚊属于眼菌蚊科、眼菌蚊属。是个体细小(长3-4mm)、的小黑蚊,复眼大,触角长,由17节组成,呈丝状,以直立为特征。足细长,翅膜质,具典型“U”形脉。幼虫为白色无足蛆,活动性很强,体长1-8mm,白色透明,头部大而突出,色黑而亮,角质化,咀嚼口器明显。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多代,在自然条件下,该害虫栖息在野外的野菇、枯叶、菜叶及腐烂的有机质上,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腐性。成虫受发酵后培养料发出的气味的吸引而进入菇房。
(4)防治措施:参照茄尖眼菌蚊的防治方法。
3.闽菇迟眼菌蚊(Bradysia minpleuroti):
是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报导的一个新种,是福建省的优势种,是平菇和双孢蘑菇的主要害虫。
(1)为害情况:与茄尖眼菌蚊相似。
(2)形态特征:闽菇迟眼菌蚊属于眼菌蚊科、迟眼菌蚊属。雄性成虫体长2.7-3.2mm,暗褐色,头部色较深,复眼有眼毛;触角褐色,长1.2-1.3mm。胸部黑褐色,翅淡烟色,长1.8-2.2mm,宽0.8-0.9mm。平衡棒淡黄色。足细长,污黄色至暗褐色。腹部暗褐色,尾器明显。雌性成虫体较大,体长3.4-3.6mm,触角较雄虫短,长1mm,翅长2.8mm,宽1mm,腹部粗大,端部细长,阴道叉褐色,细长略弯。卵长圆形,初期为乳白色。幼虫初孵化体长0.6mm左右,老熟后长8.5mm。在薄茧内化蛹,蛹长3-3.5mm,初期乳白色,两天后复眼为浅褐色,3天后呈黑色。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多代。闽菇迟眼菌蚊喜在畜粪、垃圾、腐殖质和潮湿的菜园及花盆上繁殖。成虫具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成虫羽化4-5小时后开始交尾,交尾后雌虫翌日开始产卵于土缝或培养料中,每处产卵可达40-219粒,雌虫一生产卵量为300多粒。成虫寿命3-4天,长者7-9天。卵初期乳白色,逐渐变褐色后孵化,温度14-17℃,湿度70%-85%时卵期为5-6天。幼虫温度14-17℃,湿度70%-85%时幼虫期16-18天,为5龄。幼虫有群居的习性,爬行时吐丝。爬行至土缝或料面吐丝作茧。蛹初期白色,4天后蛹体变黑,在薄茧内不断摇动,离开薄茧到土表羽化。蛹期5-6天。一般一个生活周期30-35天。
(4)防治措施:参照茄尖眼菌蚊的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