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南湖春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3 12:02:40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3. 鱼籽菌(Aphanascus composticus

鱼籽菌又名白粒霉、尿素菌、菌核病,属子囊菌亚门、曲霉目、甲团囊菌科、小粒霉属。是粪草培养基上常见的杂菌之一,一旦发生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1)发病症状

在双孢蘑菇培养料内经常混生一些形如鱼卵的小颗粒,大小如小米粒,圆球形,初期白色,后变黄褐色,光滑,较硬,直径0.5-1毫米,在料中分散生长,不成团。该菌侵染菌床后,可与蘑菇菌丝争夺养分,还分泌毒素抑制蘑菇菌丝生长。发病较早的菌床上双孢蘑菇菌丝难以生长,发病较晚时,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极差,培养料颜色变黑,并散发出较为强烈的霉味。被鱼籽菌侵染的菌床不出菇或很少出菇。在培养料中很少见到菌丝,看到的白色颗粒是该菌产生的子囊壳(图5-5)。



 

(2)发生原因

鱼籽菌自然生长在土壤、粪便上,主要是通过培养料进入菇房。子囊果成熟破裂后散发的子囊孢子随风飞散,随雨水传播。在培养料发酵不良、含有较大粪块、含水量偏高、酸性较强时极易感染,高温和通风不良会加重发病。

(3)防治措施

① 培养料堆积时,粪肥一定要打散,不能用湿粪建堆。

② 前发酵期间要防雨,避免培养料含水量偏高;发酵过程中避免长期低温,发酵温度要达70-75℃左右,最好进行二次发酵;

③ 配料和翻堆时要控制好水分和酸碱度,防止培养料水分过大和偏酸。对于含水量偏高的培养料要延长发酵时间或通风降湿,培养料进棚前如果偏酸要用石灰粉调节。

④ 由于鱼籽菌分散发生,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会严重影响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所以,在发病初期可以通过“撬菌”、通风降温等措施,促进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抑制杂菌生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3 11:42:53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2.病虫害防治应遵守的基本法则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世界各地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栽培体系,这是无数先行者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栽培体系的结果。根据栽培体系中对各个环节技术的要求来进行生产,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这是病虫害防治的上策。双孢蘑菇栽培中各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选择优质培养料,采用科学的培养基配方。

双孢蘑菇属于异养生物,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生长所需营养(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全部来自于培养料,因此,培养料质量是保证双孢蘑菇栽培成功的基础。培养料的选择的原则不仅要能够为双孢蘑菇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要求材料新鲜、无霉变,以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双孢蘑菇生长对营养的利用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吸收利用的,因此应根据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来科学配制培养基,同时考虑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兼顾培养基的持水性和透气性。在选择配方时,一般要求培养基发酵前的碳氮比(C/N)为33:1,经过发酵处理后C/N为17-18:1。发酵前含氮量为1.5%-1.7%,发酵结束后为1.8%-2.2%。培养基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3:4:10。这些数据是配制培养基的依据。

营养丰富、配比合理的培养基为双孢蘑菇菌丝的良好生长奠定了基础,可以发挥促菇、抑菌、抑虫的效果。原材料中不可混入土块,否则后期容易形成“地雷菇”。

    2.栽培场所应设计合理,栽培前应进行严格消毒。

    为保证双孢蘑菇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的要求,栽培场所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控温、控湿、避光通风和等因素。所以双孢蘑菇栽培菇房一般不要过大,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以内,以利于控温、控湿;床架方向应与菇房方位垂直,管理通道两端留上、中、下通风窗,以利通风;菇房顶部应有草帘、遮阳网的以利降低光照强度。高温、高湿、强光和通风不良会严重影响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而有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有害生物无所不在,特别是老菇房中会残留上个产季的病菌、害虫,使用前应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杂菌和害虫。可以采用70℃蒸汽熏蒸8-12小时,菇房预湿后按照10-15克/立方米的硫磺熏蒸24-48小时,或喷施2%甲醛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在地面、床架上喷施80%敌敌畏1000-1500液杀灭害虫。

    3.严格遵守发酵规程,制备具有高选择性的培养料。

    双孢蘑菇栽培采用发酵料栽培,发酵过程相当于熟料栽培的灭菌过程,并具有转化培养料形成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所以,控制发酵过程制备优质培养料是影响栽培成败的关键。

    首先,建堆应在未遭受病虫污染的场地进行,最好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料堆大小直接影响堆内的温度和透气性,栽培100平方米的培养料一般建成宽2-2.2m,高1.6-1.8m,长9-10m的料堆。建堆前各种培养料应充分预湿。

其次,前发酵过程中,要在第一次翻堆前将尿素、硫酸铵等化肥全部加入,以减少发酵结束后氨气的残留;第一次翻堆和第二次翻堆时合理调节培养基含水量,防治含水量偏高或偏低。培养料含水量偏高是诱发杂菌大面积爆发的重要因素;翻堆时添加适量石灰和轻质碳酸钙,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保证发酵结束后pH值在7.5左右;翻堆时添加适量石膏,吸附培养料中的粘性物质,改善培养料的透气性。前发酵过程中进行3次翻堆,每次翻堆时将培养料内外位置倒置,以利发酵均匀。经过前发酵处理,使培养料软化并进行初步分解,同时利用发酵产生的高温杀死部分有害生物。

最后,后发酵过程中,前期巴氏消毒阶段要保证室温和床温至少在60℃维持6小时以上进行杀菌、杀虫,但温度不可超过65℃。后期营养转化阶段(腐熟阶段)控制温度在48-52℃维持5-7天,依靠放线菌和腐质霉等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对培养料中的大分子物质进一步分解,吸收培养料中的可溶性物质和游离氨转化为菌体和腐殖质,形成适于蘑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培养基。腐熟阶段温度过高(55℃以上)蛋白质被分解为氨,特别是在过湿的状态下,氧气透过性差,更会助长氨的产生,而氨的产生会强烈抑制蘑菇菌丝生长,促进毛壳菌、鱼籽菌、鬼伞的发生。培养料不可发酵过度,如果发酵过度会严重降低产量,也有利于胡桃肉状菌的发生。

要严格把握培养料的发酵质量标准,前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标准是:①培养料呈暗褐色,秸秆表面湿润,有光泽,稍干的培养料可以看到白色放线菌菌斑;②秸秆较柔软,有弹性,拉断时有一定阻力;③培养料含水量适中,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而不下滴(含水量68%-73%);④有少量氨味和厩肥气味,不酸、不臭;⑤稍有粘性,握后手上会留有粘液;⑥含氮量1.8%-2.0%,氨气浓度0.15%-0.4%,pH7.5-8.0。后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标准是:①暗褐色的培养料表面因出现大量放线菌的菌落而呈霜状,其表面变成灰白色;②秸秆的抗拉力降低,轻拉即断,有弹性;③用手紧握培养料不会沾手,用手指搓一搓也没有感到粘性;④用两手紧拧培养料好容易才能渗出少量水分,含水量65%-68%;⑤培养料有甜香味,氨味消失,氨气浓度在0.4%以下;⑥含氮量2.0%-2.4%,C/N17-18,pH值7.0-7.5。

    4.选择优良适龄菌种,科学进行发菌管理。

    要选择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纯度高、菌龄适宜的菌种,播种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这样有助于菌丝尽快占领培养料,生长旺盛,抑制杂菌和害虫的发生和蔓延。

    发菌前期应减少通风,保温保湿,促进菌丝萌发蔓延;随着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应逐渐加大通风量,排除废气,使培养料表面适当干燥,促使菌丝深入培养料。适宜的温度(25℃)、良好的通风、较低的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有利于蘑菇菌丝发育,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发菌期另一个管理重点是定期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避免杂菌和害虫的发生。如果管理不当发生病虫害,应尽早治疗,防治二次侵染或传播。

    5.选择适宜的覆土材料,严格消毒。

    在未被污染的地方选取泥炭土或砂壤土做覆土材料,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3.5-4立方米覆土,在附图前用甲醛和敌敌畏进行杀菌、杀虫处理,驱除含于土中的病原菌和害虫,消毒后妥善贮藏,防治覆土遭受病虫侵染。

    覆土后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杂菌和害虫发生。

    6.加强出菇期管理,定期消毒

    覆土后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快速爬土,调节覆土含水量,使绒毛状菌丝在覆土中转变为具有结实能力的线装菌丝。覆土调水要循序渐进,防治一次喷水过量导致退菌。当菌丝距离土表1cm左右时及时喷施结菇水,促使菌丝在土层中纽结形成菇蕾。如果结菇水喷施过迟或覆土中含水量不足,会造成菌丝徒长,不能出菇或出菇部位偏高,影响产量。菇蕾在长到蚕豆大小前应控制喷水,否则会造成菇蕾大批死亡。菇蕾长到蚕豆大小时,要及时喷出菇水,补充覆土中的水分,防止后期蘑菇快速生长过程中出现薄皮早开伞、空根白心的劣质菇。水分管理要遵循勤喷少喷的原则,并且每次喷水后要进行通风适量通风,避免菇表留有水膜,诱导病害发生。

出菇期温度最好控制在15-16℃,超过20℃容易发生各种子实体病害,超过25℃或低于12℃会明显影响蘑菇产量。

出菇期应结合调水、控温和保湿合理通风,实践表明,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条件下蘑菇菌丝及子实体最易遭受病虫害侵染。

因为多数害虫都具有趋光性,出菇期菇房应保持黑暗或弱光条件。

    7.及时采收并进行菇床清理。

    蘑菇的适时采收并做好菌床清理,一可以保证鲜蘑菇的商品质量;二可以防止菌床和菇体受病虫侵害后,其受害程度加重;三可以除去感染病虫的培养料、土粒、菌丝、菇体及死菇、菇根,并将附着在其上的病菌、虫卵一道带离菌床,抑制病虫害扩散;四可以改善蘑菇生长发育的环境,使蘑菇菌丝休养生息,保持活力。另外,栽培后菌床及时清料,可以减少菌床病虫转移后残存于老菇房内的数量,防止下次栽培时病虫害危害的加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3 11:44:02 |显示全部楼层
    3. 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对菇场可能发生的多种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需要制定周密的卫生管理制度,尽可能地把有害生物侵染的机会降到最低。搞好卫生管理,现在是将来也是病虫害防治的一个主要方法,也是所有其它防治技术获得成功的基础。

    1.保持菇场周围环境卫生。在选择建造菇场时,应避免在畜禽养殖场周围建场,可以防外界的杂菌和害虫与栽培场发生交叉感染。建好菇场后,应保持周围干净卫生,并定期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环境消毒。

    2.限制外界有害生物侵入菇房的机会。菇房门窗装置纱窗防止外界害虫侵入,有条件的可以安装过滤装置,使菇房内保持正压,避免有害生物进入菇房。菇房内保持较暗的光照,随手关灯,减少害虫飞入。

    3.保持菇房内干净卫生和经常性消毒。培养料进行后发酵前,要将掉落在地面上的培养料捡到床架上,并用强力水流冲刷地面。发菌期每隔1周在菇房及床面覆盖物上喷施2%甲醛和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雾。采菇后要及时将碎菇、死菇、菇根及老化的菌根清出菇房,减少再次感染病菌的机会,减少害虫的孳生。

    4.栽培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对于已经没有管理价值的菇房应尽早将培养料进行清理,并将废料移至远离菇房的地方。然后对菇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有害生物繁殖,减少对下次栽培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3 11:44:43 |显示全部楼层
    4.  化学防治的应用

    科学的管理和周密的卫生计划可以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但由于蘑菇生产的特殊性,病虫害发生有时也不可避免。一旦病虫害发生,首先应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如温度偏高,含水量偏高或者通风不良,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改善,然后鉴定病原菌及害虫的种类,根据其特性选择适宜的杀菌剂或杀虫剂进行处理。

    1.药剂拌料。有资料表明,在前发酵过程中,建堆或翻堆时添加杀菌剂和杀虫剂采用药剂拌料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目前一般在培养料中喷施二嗪农或三氯杀螨醇防虫,喷施多菌灵防治有害真菌。

    2.覆土拌药或喷药。在培养料经过严格的发酵处理后,生产中病虫害的来源主要是覆土,因此要对覆土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虫处理。目前一般采用甲醛和敌敌畏混合熏蒸的方法进行。覆土处理后要防止再次被有害生物侵染。覆土后,也可以用多菌灵或使百功(有效成分为咪鲜胺锰盐)2000倍液喷淋覆土代替覆土第一次调水。

    3.发病后的化学治疗。如果预防措施失败,菇房内发生了病虫危害,应尽早进行有效治疗。治疗方法详见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

    4.化学药剂应交叉使用,以减少有害生物产生抗性。不同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交叉使用有利于避免或减少产生抗性菌株和害虫的风险。

    5.药剂使用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必须使用化学药剂时,通常注意使用规定的最低浓度,以减少残留,保证蘑菇的食用安全,同时避免产生要害。

总之,对于病虫害通常实行一般的栽培防治和卫生管理,发现病害和害虫时,首先应分析其原因,通过改变环境降低和抑制病虫的危害,迫不得已时,才辅助性地使用化学药剂。经验表明,过分依赖药剂防治病虫害是非常危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3 12:08:57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孢菇病虫害及其防治

 

7.青霉(Penicillium spp.

主要发生在菌种的麦粒上,特别是菌种老化结块时更容易发生。菌丝白色稀疏,之后产生大量灰绿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帚状(图5-11)。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菇农也将之称为“绿霉”。

(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在麦粒菌种上形成白色纤细的菌丝,之后在麦粒上形成大量灰绿色的孢子,具粉质感,随着空气流动或经害虫传播(图5-12)。



 

(2)发生原因。该菌平时生活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质上,孢子可随气流传播,也可随昆虫、螨及菇房工作人员和操作工具进行传播。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6℃,在菌种老化、菇房温度和湿度偏高,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更易发生。

(3)防治措施:

①选择适龄的优质菌种;

②播种前用硫磺熏蒸(10g/m3)或甲醛(10mL/m3)进行菇房消毒;

③发生该菌时,小心将长有青霉的菌种及周围少许培养料挖去,用200-300倍多菌灵处理发病部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016

积分

易菇网顾问

发表于 2010-8-3 12:10:3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菌期生理性病害、出菇期病害、虫害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8-3 13:33:43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湖春在2010-8-3 12:01:09的发言:
以上是我主编的《双孢菇生产》一书的部分内容节录,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前人的文献,但如果有错漏之处,都记到我的账上,我会虚心接受批评。发帖目的是想帮助新学者认识双孢菇病虫害防治对生产的的重要性。不当之处请发帖讨论,仅限于在技术层面进行心平气和的讨论,请出言不逊者绕开。

好贴就得顶!出言不逊者格杀勿论!祈盼王老师多发技术性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8-3 13:45:14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客观实用的一本书,建议从事双孢菇的朋友读读,肯定有收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541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8-3 12:34:1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南湖春老师的帖子,系统的介绍了双孢菇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很全面。双孢菇病害的多少决定性因素在于:1:科学的培养料配比和正确的发酵;2:覆土的选择性,覆土不能是无菌的,要有选择性,覆土中的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平衡是最关键的;3:创造适宜双孢菇生长的环境,温,湿,气等;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卫生,要干净-干净-在干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686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0-8-3 12:40:29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多这样的精华帖,南湖春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