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风雨过后

忍不住也来说说平菇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01:13:19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都是寄生物.因此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行成了对抗的方法,不然就不能生存,所以好多植物真菌很难寄生,如松木就是其中之一.
花生由于处的环境特殊,地下有丰富的微生物,如果没一定抗性,容易成为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基,很难保证种子的成活,所以花生壳就很特别,在地下几年还很坚硬,当然也不是刀枪不入,自于用什么方法还是从实践中来,花生壳中含氮量和棉子壳不相上下,之所以用的人少,就是因为技术还不成熟."

正常的讨论动不动就以语相激,不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09-4-11 01:50:13 |显示全部楼层
洗心革面头一天来就欣赏到楼主的好文章!幸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08:07:34 |显示全部楼层
棉籽壳的粗蛋白含量为3-5%左右(引自郭美英中国金针菇生产一书中的数据),也有说是7.3%的(食用菌常用培养料配方、食用菌六步致富二书中数据),更有说是31.4%的(陈士瑜菇菌栽培手册一书中数据);在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一书中,棉籽壳含氮量是2.03%。个人感觉,是这几位中有把氮和粗蛋白概念弄混了的原因,氮与粗蛋白的换算常数是6.25(按一般而言,事实上略有调整)。平菇干菇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19%左右(大棚平菇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刘炳明)。
 楼主以氮含量折算产量的方法,有一定意义。 

附: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即在加速剂存在下,以硫酸破坏样品中有机物,加碱蒸馏,滴定所释放的氨,计算出其含氮量。含氮量乘上换算系数6.25即得样品的粗蛋白质量。菇类可消化蛋白质是粗蛋白的70%左右,含氮量乘上4.38,即为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
查了一下饲料方面的资料,棉籽壳粗蛋白含量为5.65%,可作为以上数据的补充和参考。

菌糠重量一般为干料重量的50%-60%,所耗部分为呼吸消耗和转化为平菇子实体所需。菌糠中粗蛋白含量高于原料中粗蛋白含量,可达7.9%。
这样,平菇的理论最高产量,就可由楼主的方法折算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412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09:46:30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的讨论动不动就以语相激,不妥
--------------------------------------------------------------
语言相激,只不过有点感性.到是我说一下自己用花生壳的一点教训,你给我总结了几条,简直是空穴来风.

怎么暴富心理,种蘑菇不过是勤劳致富,那有暴富之说,还有什么什么的.我也不是没实验,也用了多种配方,只是花生壳油盐不进,这也是我的一点经验.

自于对专家也只是随口一说,因为现实是伪专家太多,夸夸其谈的人太多,对于食用菌这一行,我还是坚信如果真有专家,也在民间,不在试验室里,因为它反应太慢.必竞他们也不靠这生活,而市场就会逼着你创新,可以说自己要没有点技术优势,还能干么.在中国能和广农民争食,容易么,农民根本不计算成本,只要有一点利都干.平菇就是农民菇.其他菇类现在还有点空间,当竞争白热化,没有点核心力,早晚要出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11:33:53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回贴合一吧,这样看得清楚些。
棉籽壳的粗蛋白含量为3-5%左右(引自郭美英中国金针菇生产一书中的数据),也有说是7.3%的(食用菌常用培养料配方、食用菌六步致富二书中数据),更有说是31.4%的(陈士瑜菇菌栽培手册一书中数据);在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一书中,棉籽壳含氮量是2.03%。个人感觉,是这几位中有把氮和粗蛋白概念弄混了的原因,氮与粗蛋白的换算常数是6.25(按一般而言,事实上略有调整)。平菇干菇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19%左右(大棚平菇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刘炳明)。
 楼主以氮含量折算产量的方法,有一定意义。 

附: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即在加速剂存在下,以硫酸破坏样品中有机物,加碱蒸馏,滴定所释放的氨,计算出其含氮量。含氮量乘上换算系数6.25即得样品的粗蛋白质量。菇类可消化蛋白质是粗蛋白的70%左右,含氮量乘上4.38,即为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
查了一下饲料方面的资料,棉籽壳粗蛋白含量为5.65%,可作为以上数据的补充和参考。

菌糠重量一般为干料重量的50%-60%,所耗部分为呼吸消耗和转化为平菇子实体所需。菌糠中粗蛋白含量高于原料中粗蛋白含量,可达7.9%。
这样,平菇的理论最高产量,就可由楼主的方法折算出来。


试算一下,以饲料数据为准。
以菌糠重量是干料重量50%,棉籽壳1000克干料重量-不添加任何辅料,棉籽壳粗蛋白含量5.65%,以菌糠粗蛋白含量7.9%为依据,可转化出的粗蛋白为:
1000*5.65%-1000*7.9%*50%=56.5-39.5=17克
平菇干菇粗蛋白为19%,则:17/19=89%,也就是说,1000克棉籽壳干料,在不添加任何辅料和营养液的前提下,转化率是89%。

若以棉籽壳7.3%粗蛋白含量计算,则:
1000*7.3%-1000*7.9%*50%=73-39.5=33.5,33.5/19=176%,也就是说,转化率是176%。
在出菇时,我们都知道,营养一般是由菌丝提供,此期间子实体很少吸收氮源,这样我们就清楚的看到,纯棉籽壳配方平菇理论最高转化率是1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12:36:07 |显示全部楼层
透过以上计算,我们会清楚的看到,氮源对平菇转化率的限制作用。换句话说,原料的氮素含量很关键,原料的新鲜度也很关键。
多加氮源就增产的观点,部分正确。氮源增加,会造成污染率的增加,对于发菌成功率不利。如果超过限量,很难出菇。
因此,平菇配方和生产是平衡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实践中,也有理论上可行,现实中实现不了的现象。
至于不谈条件,说产量可达200%以上的所谓专家,请自重。

再次感谢楼主提出的以氮折算产量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412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12:52:29 |显示全部楼层

蘑菇事业,别客气,把蘑菇当成事业作,一定能有作为的.

真理向来就是最朴实的,自于氮能加多少,可以试,当然能越高越好,因为食用菌是高氮作物.

另外书上有关于碳氮比,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实践第一,从个人的实用来看,许多方法已经与书上说的常规方法相矛盾了,以实用于简洁为目的.

如果你相信车的标称吨信,你不要搞运输了,你要完全按照书上的方法,也很难取得好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12:54:02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看点  氮守恒和花生壳本身抗菌性  

顶楼上平衡营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13:10:18 |显示全部楼层
附: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即在加速剂存在下,以硫酸破坏样品中有机物,加碱蒸馏,滴定所释放的氨,计算出其含氮量。含氮量乘上换算系数6.25即得样品的粗蛋白质量。菇类可消化蛋白质是粗蛋白的70%左右,含氮量乘上4.38,即为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
查了一下饲料方面的资料,棉籽壳粗蛋白含量为5.65%,可作为以上数据的补充和参考。

菌糠重量一般为干料重量的50%-60%,所耗部分为呼吸消耗和转化为平菇子实体所需。菌糠中粗蛋白含量高于原料中粗蛋白含量,可达7.9%。
这样,平菇的理论最高产量,就可由楼主的方法折算出来。


试算一下,以饲料数据为准。
以菌糠重量是干料重量50%,棉籽壳1000克干料重量-不添加任何辅料,棉籽壳粗蛋白含量5.65%,以菌糠粗蛋白含量7.9%为依据,可转化出的粗蛋白为:
1000*5.65%-1000*7.9%*50%=56.5-39.5=17克
平菇干菇粗蛋白为19%,则:17/19=89%,也就是说,1000克棉籽壳干料,在不添加任何辅料和营养液的前提下,转化率是89%。

若以棉籽壳7.3%粗蛋白含量计算,则:
1000*7.3%-1000*7.9%*50%=73-39.5=33.5,33.5/19=176%,也就是说,转化率是176%。
在出菇时,我们都知道,营养一般是由菌丝提供,此期间子实体很少吸收氮源,这样我们就清楚的看到,纯棉籽壳配方平菇理论最高转化率是176%。

----------------------------------------------------------------------------------------------------------------------------------------
有道理,理论上切合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11 13:10:33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风雨过后”观点。
书是一定要看的,哪怕是假的,也会提供一定的思路。实践是更重要的,算出来、想出来的东西,必须经过实验和实践验证。您说的书上资料与实践不符的现象,我多次碰到过,个人观点,以实践为准。专利上的不少方法,我多次实验也难得出和其相符的结果,估计是专利人想出来的。
个人观点:还是老书上的数据准,老一代的食用菌专家可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