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论坛特稿】从今开始福建老菇农将新开一小栏目《从业感悟》系列文章将自己从业心得和大家聊聊,让大家品头论足。
1.栽培原料和生态环境保护相抵触:
随着香菇市场的不断扩大,这几年生产量没有太大的增加,就其原因主要有种植香菇,只能使用阔叶树的木屑,这就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国策形成矛盾。大环境不鼓励种植香菇有一定的关系。此外取消农村特产税,乡领导积极性打折扣。
是否能够寻找替代原料用于栽培香菇.有的想利用稻草、甘蔗查、甚至芦苇、五节芒、象草等禾本科植物的粉碎物等代替香菇栽培配方中全部木屑,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顶多只能够代替部分木屑量,以不超过30%为宜(这结论二十几年前就有人做过非常详细的实验,这么多年来各地推广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结论的正确性)。最根本的原因,上述植物都是当年生的植物,薄皮细胞比较丰富,木质素很少,而香菇属于白腐生菌类,菌丝主要的是利用木质素,更主要的是香菇这一物种,其生长发育离不开单宁,我们所看到的野生香菇都是发生在含单宁的壳斗科树种上发生,其他树种少见。这说明每一物种都有其生存的基本条件,这是长期物种进化的结果。当然用上述禾本科植物也会出香菇,但在数量、质量、经济效益是和阔叶树壳斗科树种木屑不可比的。为什么在福建“某些禾本科植物”全部替代木屑种植香菇的做法,只能够墙内开花,墙外香呢?十几年了,墙内始终香不起来,为什么?有人告诉我说粉碎物100斤就要100多元,还说种出来的香菇吃起来,好像在吃棉花。我想,只要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事,在农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什么至今燎原不起来,不值的我们深思吗?解决香菇原料唯一出路,速生林的建设。
2.烂筒现象还没有得到解决:这十几年来,菇农反复在同一菇棚内种植香菇,陈年累月,菇棚内病虫害日益增加,在老菇棚内,当气候变化,湿度增加,遇到高温,时常发生烂筒现象,特别是地栽和畦栽,这一问题至今在南方还没有定论,是菌种出现病毒?还是菌筒出现隐性细菌性污染?还是线虫危害?有的认为使用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的石膏?至今还在讨论之中,无法拿出大家都可接受的观点来。香菇人有一套解决办法,但仅是在接受他技术的推广地方,和南方香菇产区面积比,还仅是少数。大部分产区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有的地方使用大量的农药,结果出口受阻,采用覆土栽培香菇几乎无法出口。在新菇棚烂筒现象就相对减少。
3.其他花菇栽培模式:有河南泌阳大筒栽培和牡丹江覆土栽培。由于河南气候比南方来的干操,为了满足香菇发育所需要的水分,采用大口径袋,取的成功。牡丹江冬季有一冻土期,所以烂筒现象比较少。不同地方气候条件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来满足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发育要求。
此外,这一、二年来,由于比价效应和农村劳动力的短缺,生产数量减少必然导致香菇价格将会逐步提高。市民对什么是好香菇,什么是差的香菇认识也逐步提高,品质决定价格,在福州,比较干的香菇,商品外观好的鲜菇零售价已达8-9元。品质决定效益。(作者福建老菇农,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易菇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