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问题:
很遗憾,我花时间给大家提了不少问题,可是提出看法的人太少了,连一个“学习”,“顶”,也不送给我,这么“小气”啊,其实我要这些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花了大量时间写这些,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收获。你说是吗?
请大家看看图,想一想,以下的问题,才会有收获,我没有必要在这里故弄玄虚,所提出的问题,经过你们自己大脑分析,也许收获会更大些. 最近上网,我发觉新手不少,所以以提问方式启发新手。
现将所提出的问题,回答思路,答案和大家交流,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好东西。
1。第一张照片: 有两片菇房,为什么他们建筑的方位轴向都是西北——东南走向,对香菇生产的有利点在那里?(从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菌类和菇棚唤气来考虑).为什么食用菌栽培场所方位选择很重要?
解答:对于菇场选择大家比较不注意。按照中国家民居习惯一般是坐北朝南。但食用菌却不是这样。通常考虑应该长轴是南北向。为什么呢?我们种植的是食用菌,起最大的问题是菌丝不像高等植物那样有蜡质层保护,很容易受到外界气流,病原菌的危害,这是主要矛盾。为了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最好解决的办法就是通风,降湿。所以南北通透,便于依靠气流的对流将栽培场所内的废气排除,最好方位是正南偏东15度。而则,香菇的品质除了圆整之外关键的是色泽,颜色越深也就越香,采用南北向,那么随着太阳升降,棚内所有的栽培包,都能够被太阳照到一段时间,这对提高香菇的色泽很有利,如果坐北朝南的棚就很难做到均照射。影响整体上市鲜菇的品质。
对于方位大家考虑比较少,这点应引起大家重视。
2。看第二张照片: 为什么顶层遮阳网和薄膜紧贴着?为什么每一座棚两端头,又留下一次尺长的薄膜不用遮阳网遮住,是遮阳网不够长吗?而下端又用遮阳网遮住,这是为什么呢?(光线对菇盖的色泽影响来考虑)
解答:顶层遮阳网和薄膜紧贴主要是防雨,但如果没有遮阳网,阳光直接晒,塑料膜老化,比较容易破裂,还有光线太强.不容易形成香菇"三分阳,七分阴"环境.两山墙顶面还有一尺长度不遮的目的是使菇棚内形成顶光,增加棚内散射光。.山墙的下段又遮起来主要是考虑到风速,让徐徐清风吹进棚内.
3。每一座菇棚的顶端为什么要设防雨帽呢?作用只是防雨吗?(从棚内空气对流来考虑)
解答:遮阳网和薄膜贴在一起,就起不到降温作用。顶棚的辐射热还是很强的,所以添加防雨帽除了防雨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内外棚直接形成对流,通过防雨帽排出。
4。看第二张图,为什么要做长的走廊,将所有的菇房连在一起呢?(走廊车侧面露出的透明塑料薄膜可长,可短,它是采用卷帘器控制的,可以自如上下运动,开的大小,随意控制,第三张第四张照片,菇棚两侧薄膜也能够随意人为通过卷帘器控制)
解答:从控制菇房湿度,控制菇体质量等方面来考虑)所有的棚连接在一起,形成走廊,便于雨天管理和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卷帘器来调整菇棚内外空气对流的速率.根据天气来调整风速的快慢,从而达到控制棚内相对湿度的高低.
5。看第三张图,为什么走廊地面要有青苔出现?
解答:表示地下水位比较高,由于土壤毛细管的作用,使水气上升,维持香菇生长发育所必要的环境湿度.
6。为什么棚和棚间要有一定的间隔?而且整条夹弄上面,离地1.5米,还要用遮阳网遮住.
解答:防止午后太阳长时间的西晒,防止对流风速过快,造成失水。
7。看第四张和第七张照片,为什么大棚内套小棚?最大优点是什么?这和福建复棚有什么区别?(从降温,减少太阳辐射热来考虑).
解答:大棚内套小棚,这在福建山区里应用的比较早,为了提高秋冬菇的质量,生产花菇,采用这种做法.不过福建做法是将内棚固定的,不象韩国内棚能够随意调整的.上层棚遮雨为主要的目的,根据气温,通过下层棚的移动和遮阳面积,控制照进来光量,来调整棚内的遮阳程度.大棚内套小棚是目前最好的过夏手段。
8。看第五张图,为什么两侧地面要用遮阳网围起来,这是什么目的?(从隔断地表冷风,保持一定的湿度来考虑).
解答:在没有空调的年代,我们在大夏天都比较喜欢在地面上,铺上席子直接躺在地面睡觉,由于地表空气的流动比较快,所以感到比较凉,也就是说地表风比较大,所以将菇棚四周要遮阳网围起来,也就是起保湿的作用.
9。为什么韩国采用冰水蒸发器降温?通过管道将冷水通到所需要降温的棚内的蒸发器,蒸发器上风机进行冷热交换,使棚内密度温度下降。当然在降温过程,通过菇棚两侧卷帘器,将内、外棚薄膜放下来.这种做法从节能效果来看是有他可取之处,当然打地下深井,来降温,也是可以的,但效率大大不如冰水。
10。第六和第七图,棚顶中部安装有自动控制喷水,为什么地面上还有一喷水枪? 解答:初了棚顶有整排的雾化系统之外,但由于该系统是固定的,难免有的地方喷的量比较少,所以还要使用喷水枪来补充.
11。第七图。为什么要让夕阳照到香菇上?为什么在韩国要采用短袋栽培法?
解答:单面出菇(采收一潮后,倒置过来,再出,出完后,又倒回去,两边轮流出菇,这种做法比国内香菇一生都是周身出菇好在那里?照片所示已经是第五潮的香菇了,但也看到有出现周遍出现畸形菇的现象,这是受到塑料膜袋的束博影响产生的.)。我个人认为国内香菇菌筒周身出菇,虽然出菇表面积比单面出菇表面积大些,而单面出菇,出菇表面积虽小,但克服了生物极性问题,所出的香菇相对比较圆整,不容易出现菌柄弯曲现象,其二,香菇从袋表面形成时,仅要靠栽培包上层(大致5-7厘米左右)的营养物资,提供给表面发生的子实体发育(出菇个数比较少)就足够了. 采收第一潮后,培养基翻过来,另一面就会很快出菇。,原来的出菇面,吸收地面水汽,维持在一定的湿度,受伤的菌丝很快逐渐恢复,缩短了潮次之间的间隔期, 虽然多使用点劳动力, 在韩国劳动力紧俏,这是个问题,但能够比较好做到均衡上市,有利有弊
12。为什么在韩国,要使用周转宽筐放置栽培包?有什么好处?(从减少劳动力和降低劳动强度上考虑
解答:在韩国人工费用相当高,饭店洗碗工的工资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元,不用周转筐的话,那么就要增加员工,长期来看,那个合算,不是很清楚了吗,国内劳动力也越来越紧俏,避的食用菌生产者必须考虑适度规模化生产,家庭作坊式的栽培将会逐渐失去竞争能力,添置设备,减少劳动力已经摆到面前了
13。第九张,第七张照片,抽地下水,采用风冷制冷机组,将地下水进一步降温,提供冰水送到制冷系统中使用,代替氟利昂,类似国内蓄冷制冷系统.
说明:韩国人所需要的是品质,当地价格和我们国内市超市价格相当,如果和他们工资比较,那我们香菇价格在我们工资中所占的比例比,韩国高出许多。
该农场主,每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三月是生产菌包时期,他五个月生产二百万包,大部分给其他农户,剩下自己使用,出菇后各自按等级包装,加工,统一送到市场。我们去参观时,还没有生产菌包.他说和国内金针菇生产差不多.
这种方式在台湾已经使用到秀珍菇墙式生产上,十二月到台湾看看
这种方式如果在福建复棚层架栽培上,能够得到应用,那土地利用率就不低了.据说在日本,是采用大袋层架式生产.明年下半年去日本考察看看.
这种方式 也许再过几年,将成为香菇集约化生产模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