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ushroomfan

香菇栽培全新模式,超级块栽-托盘式栽培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381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2 23:30:23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想象楼主的生产方式 期待楼主能成功 在节省劳力的同时 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点评

食用菌苼化技术  质量完全可以人工调控!支持!  发表于 2013-10-13 21:25
mushroomfan  质量是可调控的。  发表于 2013-10-13 0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2 23:36:03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3-10-12 10:14
我认同开放式培养对生理成熟的促进作用,而且你是用的931,这个本身算比较短菌龄的品种,可能还有一 ...

呵呵,我的回帖速度严重跟不上呀。太多的话想说,打字跟不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谢告知931种性。室内和室外出菇性的兼容是本方法的另一个当时设计时的初衷,应该也是一个看点。

盘栽的通风性和保湿性和其余的方法相比简直没得说,这是因为上下盘之间的空气通道清晰和上盘对下盘的蒸腾效应的保留,二者兼具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菇房根本无需喷水保湿,尤其是在大量出菇之时。





补充内容 (2013-10-13 15:09):
被你逮住了!稍不注意啊!顶盘通风没问题,保湿要差些,但蒸腾效果还是比袋/筒/瓶栽强烈。

点评

不大不小菇  顶上那个盘呢?  发表于 2013-10-13 0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2 23:59:27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老菇农 发表于 2013-10-12 11:15
说实在的在中国专利保护十分有限,杏鲍菇网格是我的专利,全国第一个提出,我保护的是双层刚性材料制作的网 ...

原来杏鲍菇网格的原创人是黄老师呀!了不起。原创是自己给自己指路并自己开路,改进则是顺着路走而在路边的发现,二者差别一目了然。中国这么多的发明,但真正原创者寥寥,就是因为对前者的视野(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胆量,能力等要求远远高于后者。任何时候,我对原创都是无比尊敬的。


补充内容 (2013-10-14 07:25):
杨老师说得对。污染的初步解决才有这方式的起步。在起步后通过精细操作又进一步逐渐提高。解决污染是根本!

点评

ymg100  黄教授的发明实际上推动了菇业尤其是木腐菇类的栽培进步,功在千秋啊!如有新的创意,建议交给讲信誉的企业运作,以免"前车之鉴"。  发表于 2013-10-14 04:54
ymg100  对" mushroomfan" 网友的香菇床栽新模式似曾相识,这种生产线在欧、美的双孢菇产业中已应用多年,如果能把握住发菌期的污染率,是大有“钱途”的。   发表于 2013-10-14 04:46
福建老菇农  谢谢,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对我发明杏鲍菇网格尊重,对于知识的尊重,经过文革,所剩无几。最近我又有想法,可惜,我老了  发表于 2013-10-13 06: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0:36:00 |显示全部楼层
菇海无边技无界 发表于 2013-10-12 13:16
没看这段文字之前对楼主的创意轻率地作出了一厢情愿的错判,因此针对不大不小网友的回复偏离了事情的 ...

我看来你这话应该是既对且错。盘栽和双孢菇相通的仅是它的成型方法和菇床硬件本身而已,上床技术(别想歪!)都不一样。其余部分更是南辕北撤。如果仅依这占很小内容的局部相似性,就认为整体上全是白蘑菇技术的改良,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没事,你尽管把你想说的说出来,我不会见外。你的帖子会像以往一样给我带来快乐。


补充内容 (2013-10-13 03:08):
还有菇海你要看到,降低成本,本就是创造的原动力之一。既如此,在创造的过程中又如何降低这过程本身的成本,必是你的考量,而且可能是影响你

补充内容 (2013-10-13 03:13):
成功与否的关键考量。如果这样,最大限度借鉴已有,成熟的技术自然会大幅度降低你的成本,同时降低你发明过程成功的风险。最伟大的发明是哪类

补充内容 (2013-10-13 03:22):
就是那种把现有的技术,产品一变换组合就造就出一种未曾有过且高度适用性的产品或技术。这就是我以前给你说的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98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1:07:38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大家的讨论非常积极呀 很是高兴 我也来掺一脚 其实楼主的想法我也有 没想到让你先实现了 我感觉重点的程序的简化 和 机械化操作 最理想的是全自动 没有人的介入 这样无菌环境就能建立起来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

点评

mushroomfan  呵呵,”没想到让你先实现了“ 简直太遗憾了。。。--开开玩笑,别介意。  发表于 2013-10-13 0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98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1:12:49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我感觉 金针菇的瓶栽模式 值得学习 它通过瓶装 保证了机械化实现的可能行 利用这个思路 我们是不是可以创造发明 或者 改进一些 方式 来完成 我们所谓的机械自动化呢 还有我感觉 不只是工厂模式 (也不知道怎么描述 类似一个小的循环系统 相当于一个小箱子 我们把菌种放进去 通过自动化操作 最后就到了出菇阶段 这个小箱子的生命周期就完结了) 如果能搞成这样 才是我想要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4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2:18:49 |显示全部楼层
09年我种平菇的时候是趁下雨天原料都被雨水浮起来了的时候用45X120的栽培袋种的,原料都是在水里直接捞的,装完袋后 沥水满屋都是 12天整个长满。搬不动是我和父亲两人抬着在室内出菇的 到10年6月搬出去的时候 比刚种时还要重,扔在果园里了 后来下雨还能出每朵3斤的蘑菇

点评

mushroomfan  谢谢。这例子可能会说明点问题。你说的“原料”是些啥成分?  发表于 2013-10-13 05: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4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2:22:13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改变物理性状最大的不同是 省工省力 装料方便 菇体品质好 最主要还是 装料省人工  

点评

mushroomfan  还有接种,随后的刺孔,翻堆,脱袋等。  发表于 2013-10-13 05: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24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2:25:04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在铺料完成后(铺在传送带上)给整个菇房做消毒 然后朝菇床喷雾接种 不知这个怎么样

点评

mushroomfan  菌种这样会有不少不萌发。  发表于 2013-10-13 05: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0-13 04:28:11 |显示全部楼层
田鸿 发表于 2013-10-12 13:21
香菇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集中制棒,园区集中管理出菇,以改变现在这种千家万户齐制棒,万家千户齐生火的小 ...

田老师这观点我不同意。你说是若干人坐在一起,一小包一小包装袋好呢还是同等工作一人借助机械就能完成好?就先进性来说,答案显而意见。从伦理角度,这回答会让人挣扎。这是我说部分同意你看法的原因。

大盘栽培的本质,实际上是改变这产业在前段的属性。即从劳力密集型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其结果就是抢夺了一大批以前靠劳力为生工人的饭碗,这是让人难以取舍的地方。

更可能的是,这改变不会止步于此。因为这技术一旦站稳脚跟,很快就会朝其余菇种蔓延。这是从技术上讲正在我这儿发生的事。杏鲍菇,金针菇,平菇,茶树菇是我以前就用类似方法做过,本身没问题(除了容易得多外)。我稍微腾出手来,会着手灰树花。

如果一个企业能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同时生产几种菇,这意味着什么?市场的扩大,同时降低风险,没有企业会拒绝的。

更甚,由于制盘时机械操作,最后液压处理表面,因此可以做到菇床上料面平整划一(双孢菇发展这么久都没做到)。这为可能的机器采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一扇大门也可能因此而打开。

当然,这扯得有些太远了。眼下虽然我技术成熟,市场也不成问题,但如何进行成功的商业运作,那是另一本难啃的书,够我读的了。

点评

漳州菇  大盘栽培减轻了用工依赖性和工作强度,但出菇为了商品外观,不必去研究机械采摘,还是用人工采摘,这样劳动力只是换了个工种,各得其所。  发表于 2013-10-13 20:31
福建老菇农  如果一个企业能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同时生产几种菇,这意味着什么?市场的扩大,同时降低风险,没有企业会拒绝的。高,不谋而合。  发表于 2013-10-13 05: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