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9-30 09:29:3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大不小菇 于 2012-9-30 09:32 编辑
专家A也是大肚菇之王。其实,大肚菇要追溯更早,责任还是郭美英老师。今天这一节扯远点,把杏鲍菇的前世今生聊几句,大家不要觉得跑题,讲故事不跑题就太单调了。
郭美英老师当年引进杏鲍菇时,把两种基本的类型叫棒状种和保龄球种,本来也就是个名字差别而已。但保龄球这个东西,就是大肚子货,所以,当一些栽培者长出大肚菇时,根本没认为这是有问题的。如果熟悉早期杏鲍菇市场,就知道,当时广东丰顺穗光的杏鲍菇就是大肚菇,而且卖的很好。当然,02年前后,深圳的杏鲍菇市场还是非常小的,什么菇大家都觉得没问题,好吃便是关键。02年前,在深圳布吉,北方季节性杏鲍菇是主流,那时市场既有保龄球种也有棒状种,大家看见的多是没怎么大肚子的菇,但个头很不整齐,疏蕾在那个时候是没人做的,因为那时候愁的是不出菇,不是讲看相的。所以,曾经那么一段时间,大肚菇不仅不被否认,还被觉得是新鲜事物。
但很快,大肚菇的劣势表现出来了,就是肚子里太松,甚至个别会出现空心,到05年,大肚菇就基本上不吃香了,现在,谁卖大肚菇,直接会被当成弱智了。
要确保杏鲍菇都成为大肚菇,这个技术我免费。并不是要整个管理过程里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才会出大肚菇,那样是走钢丝,因为高过头了,菇体就严重起泡,畸形;而低了就会成为正常棒状或者大盖菇。我这个“技术”则保证一定大肚。那就是不要做催蕾,任杏鲍菇从菌袋内部的各个角落里冒出来,当菇蕾长大到直径1.5cm以上时,割口子让它长大,想不大肚子都不行,起码是8个月孕妇的架势了。这是玩笑啊,不过要知道,刚刚开始时,杏鲍菇不出菇光长球形类菌核体才是大家发愁的事情。
至今如果还有个别生产者采用闭袋催蕾,那就是不打算进大市场的了。而2006、2007年,专家L和我分家后,因为没有掌握催蕾技术,就是用这办法的,为此,我们本地的一家菇商和他闹掰了,但专家L的大肚菇价格却不低,买6-8元一斤,形状不好的球球,也可以卖4元。只是专家L不仅没有多少大肚菇,连球球还老是病。所以,到08年,专家L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借口有人反映他上班干私活,就把厂子关了。这就是专家,收场也很体面,直到2011年,这个烂摊子还占着公家房子,房租直接就是赖账了。
终于某一天,专家L偷偷摸摸带人突然把全部家当请车子拉走了,甚至把分家时约定属于我的东西也拿走了,至于分家时的欠款,那条子现在还在我抽屉里搁着呢。
有时候,专家就是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