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探讨一下采后子实体的继续生长及孢子的成熟情况。食用菌的子实体在采收以前是依赖其基部的营养菌丝(菌素或菌根)从基质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行生长的,采收以后则是利用子实体本身贮藏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这种采后生长,在商品成熟子实体与生物学成熟子实体不一致的食用菌(像鸡腿菇、蘑菇、草菇等)中表现明显。这种生长的结果是体积的增大,我们不妨做个试验:将采收的蘑菇、草菇置入潮湿的环境中,菌盖就会变大,菌柄也会伸长和增粗。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们所采收的商品成熟子实体其组织细胞结构致密,细胞较小,胞内液泡较小而内含物的浓度较高,细胞间隙也较小,这样在离体的环境下仍可吸收环境中的水分进行细胞伸长和膨大,但由于无法从基质中吸收养分,其细胞中的内含物浓度不断下降,内含物的总量也因呼吸等消耗而下降,其突出表现为采后商品成熟子实体虽能在潮湿环境下增大体积但干物质的总量下降。在采后生长过程中,子实体的纤维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食用菌子实体的细胞只有在适宜的活体条件下其体积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子实体的不同部位在采后生长的幅度不一样,而且存在着明显的物质运转和内含物重新分配的现象。以双孢蘑菇为例,采后菌盖的生长幅度大于菌柄,而且采后菌柄中的干物质的含量不断下降,但菌盖中的干物质含量及重量在开始一段时间里会增加,以后才下降,说明在采后开始一段时间里子实体内的干物质有从菌柄向菌盖运转和集中的趋势。不同的采后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空气等)及不同的采前子实体生长状况均影响采后生长,较低温度下(蘑菇0—2℃;草菇11—12℃;平菇 3—4℃;香菇4—6℃;金针菇 2—4℃;木耳2—4℃)、较低的相对湿度及较低的氧气含量(2%左右)的条件下,生长较少。蘑菇的子实体在2-4公分的菌盖直径内采收,鸡腿菇在6-7成熟度采收,采后生长相对较少。我曾经做过鸡腿菇的一次实验,在生物学成熟度10分熟采收3个小时就会自溶,在8-9分熟采收48小时自溶,而在6分熟采收72小时才自溶,这些都是在室温20度以上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果,很多书籍上介绍鸡腿菇在菌盖和菌柄刚刚松动时采收,我认为是采收过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