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田鸿在2010-7-22 23:26:28的发言: 河南、山东、河北、四川等地有大量的漳州式菇房,这些菇房大多是地方在调整农业结构口号下由ZHENG FU担保菇农贷款建造的产物,由于这种菇房的先天缺陷,栽培产量很低,菇农的还款压力很大。现在的问题是该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这些菇房的单产,促进菇农增收。
田老师反应问题是普遍性的,政府扶持是“引上路”,可以说大多数官员在涉农项目上的出发点是好的,政府“引上路”可以运用行政手段解决,但随后的可持续发展和自身造血就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和市场的支撑了。在这两点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为菇农做的再深入一些。而我们生产者该做些什么呢?田老师提的非常好,“就是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研究如何有效的提高菇房利用率,蘑菇单产和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菇农通过蘑菇拿到真金白银”。针对川晋鲁豫地区的双孢菇栽培模式我提三点意见:一:在充分利用原有漳州式菇房设施条件下,完善漳州式菇房的抵御不良自然气候能力,因地因时因事灵活调整;二:稳定原材料,探索最佳产出比的配方并重视发酵料的质量,好的堆肥是高产的基础;三:利用当地气候优势,借鉴工厂化发酵的经验,探索一间菇房一年投两批料的栽培模式,提高菇房的利用率。以上建议供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