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栽培者没有注意到培养基间的孔隙度对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人甚少,研究单位认为是小儿科。无关紧要,我个人见解这种观点,差矣。
此图是我学生根据我提议做的不同培养料对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从照片上看,两者生长速度至少相差两天时间。菌丝生长速度都是一样的,生长速度是种性所决定的,还和主材料物理、化学性状有关,但注意的还是和培养基孔隙度关系更明显,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照片中细木屑和甘蔗渣对比试验,也清楚证实这一判断(其他条件都一样)。
从栽培包的剖面上可以很清楚看出其之间差异。对于规模周年栽培来说,少一天就是节省一天支出,加速库房的周转率。全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是可观的。更何况试验证实甘蔗渣快了两三天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从菌类生态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看到野生木生菌类,在深山老林腐殖层上,一般十五厘米下就看不到菌丝。那我们是否将腐植层看成培养基,从腐植层的结构状态就明白其层间空隙度比人工栽培培养基高的多,这说明一个问题人工培养基需要一定适当的孔隙度(密度),满足菌丝在培养过程对氧气的需求。然而对于规模栽培来说,多采用机械打包,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使袋栽的栽培包的底部显的比较紧实。形成下紧,上松。而对于瓶栽由于栽培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反作用力传导扩散,所以装出来的栽培瓶可以达到上紧下松的状态,模仿了野生菌类的生态环境。
对于袋栽来说,就必须从培养料的孔隙度上来解决这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适度粗木屑为主,细木屑为辅,两者之间比例4:1.5为宜。粗木屑(粗度一圆盘锯锯出的木屑为准),细木屑以带锯锯出木屑为准)。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采用粗木屑,那颗粒之间孔隙度提高了,但颗粒间隙的空气应该排出,采用必须延长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前排气时间。
对于非规模工厂化生产来说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 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