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liqianguang123在2009-9-27 9:37:11的发言: 细菌,在试管培养基中很容易被发现,同行们在检测到被细菌污染的母种以后,大都会扔掉,而在原种、栽培种的培育过程中,主要检查一下霉菌的感染,而忽视了细菌,再者细菌污染了也看不到,这在实际原种、栽培种培养过程中,就形成了只捡查霉菌而忽视细菌的习惯。 在实际栽培中,一般培养的不是纯食用菌岀菇袋,而是培养了食用菌和细菌的混合体,而细菌的繁殖数量过高会使培养料中的酸性增加,这就给绿霉的繁殖创造了条件,而绿霉是决定栽培成败的关键,脱毒灵的“细菌是第一污染源”,不是空口说白话,“百菌清”在抑制细菌的同时,直接和间接的提高了栽培效果。所谓治病先治跟。
“再者细菌污染了也看不到,”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细菌污染存在显性污染和隐性污染,隐性污染是因为污染菌菌群数量不足或其它原因混在培养料中未被我们查觉,但它真实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它会形成危害。显性污染是很容易看到和辩认的,一般表现为菌丝生长无力稀弱,菌丝灰色,被污染的培养料发粘,严重时会分泌黄水,对污染料的PH值进行检测一般在7左右或高于7。污染了细菌的培养料菌丝一般能继续生长,生长速度会稍慢一些,但不是很明显。菌丝满袋后也能继续出菇,也不一定会出现病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菌丝会越来越淡,甚至消失。出现这种现象时往往会被误认为培养料水分过多,但实际上往往是被细菌污染了。个人意见,仅对金针菇而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