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85|回复: 59

[原创]我所使用和安排基地使用的菌种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1:41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使用和安排基地使用的菌种
 

双孢菇

As 2796:菌丝生长温度25℃左右,出菇以15℃为宜,现为国内双孢菇栽培首选菌株。由于传统双孢菇个头偏小,产量水平较低,故生产者一直在寻找新菌株替代传统菌株,由福建轻工研究所所选育并推广的“As2796”菌株,明显具有菌丝旺盛、抗性强、出菇早、菇蕾较整齐、个头大等生产优势,故近年来作为国内双孢菇生产的当家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一般使用麦草、稻草、牛粪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时,单位面积产量可在5~15千克/平方米之间,配合相应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生产,高者甚至可达20千克/平方米以上,生物效率达50%左右,较之传统菌株增加增加产量2~3倍,生产效益很是可观。

2796菌株的主要特点是菌丝半匍匐型,气生菌丝明显、旺盛、浓密,接种后萌发快、占领料面时间短,抗性强,一般接种后20天左右即可完成发菌,覆土后15~20天即开始现蕾,有的10天左右即在远离料床0.2米远的床基或棚墙边发生“边际菇”,令人惊喜;该菌株的另一特点是出菇整齐、个头均匀、中等偏大,适合鲜销及盐渍加工;2796菌株的出菇温度范围较宽,在8℃以上即可正常生长,棚温高达23℃时仍能现蕾,尽管高温条件下可致开伞提前,但只要细心管理、及时采收,仍可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效果。

新登96:菌丝生长温度在25℃左右,出菇以22℃为宜,这是双孢菇品种中的高温菌株,主要特点是高温条件出菇正常,并且商品性较高,具有夏季荫棚生产优势。但该菌株在制种阶段应予注意,我们多次试验,在一级种阶段即会出现原基性菌丝体,可在配方中降低氮素水平,并使之低温培养,避免温差过大的培养基条件。
(待续)

主题

听众

1211

积分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09-2-13 10:46:30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为种菇人介绍一些好的品种!!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3 08:29:18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ianyu在2009-2-12 20:57:10的发言:

   以上品种可直接引进栽培吗

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20:57:10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品种可直接引进栽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3 19:56:02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好的菌种,大家都来用,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不能保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3 16:12:50 |显示全部楼层
曹老师辛苦了,谢谢曹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9:23:52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田鸿在2009-2-12 10:59:33的发言:

精华帖,曹老师幸苦了,感谢曹老师,顶!曹老师卖不卖这些优良品种?

所有菌种,均作脱毒处理,并可部分对外供应。
13589002882
老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3:07 |显示全部楼层
 

香菇:

在食用菌这个大类中,作为国际市场第二主要品种的香菇,其菌株最多、分类更细:从培养方向上看,有以培育花菇为主的菌株,有以生产厚菇为主的;从温度上分,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菌株均有;从子实体个头上分,有大片型、中小片型等;从培养时间上分,短育菌株可在接种后50~60天出菇,中等菌龄的80~120天出菇,长菌龄的可达150天以上,特长菌龄的可达210天左右,其间差别甚大,尤令初次介入生产者在选引菌种时有晕头转向之惑。如果是规模化生产企业或大型生产基地,在实际生产中,应有自己固定的科研力量专门从事品比试验,从中驯化选育出适合当地温侯条件和适应商品生产需要的优良菌株,否则,一味靠临时引种进行大面积生产,其风险较大。山东某处香菇生产基地,是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农民自发发展起来的,当地菌种厂将未经过品比试验和驯化的菌种大量供给农民,造成该镇及其周边地区大批栽培不出菇,或仅出少量畸形菇,商品价值为零,菇农损失惨重,几乎发生严重社会事故,教训很是深刻。

此外,无论是基地型生产还是散户栽培,均应根据生产方向即产品销售出路来决定菌种的选择,如安排冬春季出菇,该季节为集中出菇时间段,鲜菇上市量大,市场价格难得提高,则可选择长菌龄菌种,以培育花菇或厚菇并进行制干为主;如在夏季进行反季节栽培,该季节鲜菇上市量少,价格较高,但产量偏低,所以不宜制干,并应以短菌龄菌株、销售鲜菇为主;这一点在品比试验中应予定向选育和驯化,一般不要临时引种,尤其不要盲目引种。现在菌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菌株:

农香66号:中温型菌株。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农科食用菌所选育而成,系农科66号驯化选育而来,春秋生产主栽种,尤其适应夏季反季节栽培。该菌株为短龄型菌株,接种后60~70天即可出菇,菌丝萌发速度快,长势壮,35天左右即可基本完成前期发菌;出菇适应范围广,8~28℃条件下均可出菇,出菇较密,菌柄细,菌盖中等大小,商品率高,为高产菌株。夏季普通菇棚内采用水温空调器等控温条件下出菇,明显具有出菇整齐、菌盖肉厚、色泽正常、产量较高等优势。不足之处是菇蕾发生较密,不适应冬季培育花菇,建议进行疏蕾处理,或尽量调低出菇温度。

农香69号:来源同上,中高温型,10~34℃出菇均可,尤其适于夏季反季节栽培,菌盖褐至棕色,菌盖中等大小,菌柄偏细;属短龄型菌株,接种后70天左右出菇;同在夏季栽培出菇时,其菌盖较农香66号偏薄,但可适应较高的温度条件。

农香78号:来源同上,中高温型,出菇温度12~35℃,适于春末至初秋出菇,尤其夏季栽培更显其性状优势;短龄型菌株,接种后55~65天出菇,菇蕾发生较密,出菇整齐,菌盖中等大小,灰褐色至棕色,菌柄细,夏季菌柄稍偏长,产量高。不足之处是菇蕾密,易发生畸形菇,30℃以上菌盖偏薄,因此欲培育优质厚菇时应予疏蕾处理,并尽量调控出菇温度。

申香6号:系上海市农科院选育而成,中低温菌株,出菇温度10~20℃,该菌株最大优势在于适于培育花菇,菌丝萌发速度快,抗杂力较强,多为单生,菌盖肥厚,棕褐色,菌柄较短小,尤其低温条件下,菌盖愈厚,菌柄愈粗,配合相应管理措施,厚菇商品性极高,可培育花菇极品。

农香880:济南市历城农科食用菌所选育菌株,长菌龄,发菌期170~200天,特别适宜木片原料或粗木屑原料,由于发菌时间长,故对基料营养的分解转化较为理想。该菌株的主要特点是子实体个头大,菌盖厚,菌柄粗,在冬季及初春季节6~20℃条件下出菇,特别适宜培育花菇,且商品率较高,为低温季节首选种。由于该菌株出菇的高质量及其稳定性较好,故备受国外客商青睐。但又因发菌时间长,故在安排生产时应予冬季制种,次年春季接种,必须切实安排好越夏处理,严防病虫侵扰,才可在冬季产出优质菇品。此外,由于生产周期长,生产者必须同时具有大量发菌车间以及后熟培养等基本设施,才能实现不间断生产。
此外还有基地花菇的当家种等菌株。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5:34 |显示全部楼层
 

平菇

平菇在食用菌大类中,属于大众化、低档品种,平心而论,我国尤其江北地区的食用菌能够实现今天的规模化发展,就是从平菇开始起步的,时至今天,大多初次介入食用菌生产的菇农朋友,仍以平菇为首次“练兵”的入门品种,该现象证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平菇已经没有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高贵的身价,即已经成为大众化食品,得到了绝大多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识;二是由于平菇生性泼辣、适应性广泛、生物效率较高等生产优势,可令初栽者“大获全胜”,不但可以获得不错的生产效益,而且增强了此后继续生产的信心。可以说,国内食用菌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平菇“功不可没”。以山东为例,据中菌协资料,2004年年产食用菌108万吨,其中平菇为44.38万吨,占41%,仅此2002年的43%降低了2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总产量为132万吨,平菇则为53万吨,比例亦超过40%;该期间尽管总产量提高了约30%,但可以看出,其中除其它品种在大幅增长外,平菇也在基本保持同步增长的态势,这说明平菇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受市场欢迎的。

但是,作为平菇生产基础条件的平菇菌种,多年来的科研力度不足,如前所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曾有个“539”菌株红遍大江南北,但时至今日,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539”菌株,个中原因除了科学研究投入的不足、力量的欠缺等因素外,与菌种管理混乱、市场无序竞争、乱引乱繁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幸好,国家已于2006年发布了《菌种管理办法》,希望此后该类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菌种的市场秩序得以好转;并期望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尚应在着力培养科技开发力量并加强其力度上多下功夫,借助平菇的“平民化”优势,推动整个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发展和飞跃式发展。

农科12:系由废料堆的野生菇分离而来,山东济南市历城农科食用菌所驯化而成,中广温型菌株,出菇温度5~25℃,最佳为15~20℃,尤其适应春秋两季生产。该菌株抗性高,属小片大朵型,一般菌盖横径5厘米左右,覆瓦状叠生,片间紧密,盖厚肉肥,一般每朵30片左右,最大可超过60片,一般朵块重约2千克左右,最高超过3.8千克;菌盖灰至深灰或灰黑色,随温度降低而色泽加深,极适合市场鲜销;菌柄细短,菌褶白色、细密,商品性好;由于朵型紧凑、菌肉紧实,故口感好,并极耐运输。使用棉籽壳原料进行栽培,按“爆发出菇技术”进行管理,一般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以上,试验最高达到182%。目前该菌株已推广至山东、河北、北京、东北三省和江西、山西、陕西、贵州、江苏、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反响很好,在保持每年一度的脱毒操作条件下,该菌株可望推广使用六年以上。不足之处出菇温度低于5℃时,易发生“瘤盖菇”。

8359:来源同上:中广温型菌株,适应春秋两季生产,出菇温度5~26℃,最佳为15~20℃,覆瓦状叠生,菌盖灰至灰黑色,菌褶细而白,菌柄短而硬实,商品性好,极适合市场鲜销;该菌株与农科12系同类种,按“爆发出菇技术”进行管理,一般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以上;该菌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适应温度范围较广,抗黄菇病、褐腐病等常见病害,我们在4月份结束品比试验之后,在(济南地区)6月份气温很高时,废弃不管的菌袋仍在继续出菇,只是菌盖变为灰白,并且稍薄一些,但总体性状还是很好。

特抗1号:来源同上;低温型菌株,2004冬季至2005年选育而成,典型特点是子实体生长期间可耐受0℃条件而不死亡、不发生瘤盖菇;出菇温度范围4~22℃,在28℃条件下仍可出菇,但商品性差,在12~15℃时表现最好;菌柄极短近乎无柄,菌盖灰至褐黑色,菌褶色白、细密、不齐;叶片中小型,盖厚肉肥,朵型大,一般头潮菇朵重多在1.5千克左右,高者可超过3千克。子实体从生或覆瓦状叠生,朵形紧凑,菌肉紧实,商品率高,食用口感好。生产中不发生或少发生黄菇病、褐腐病等常见病害,具明显的高产稳定性能,按“爆发出菇技术”进行管理,一般头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50%左右,是深秋、冬季及初春季节主选菌株之一。

2006:来源同上;典型的低温型菌株,0℃条件而不死亡、不发生瘤盖菇;菌盖灰黑至褐黑色,10℃ 以下时表现为油黑色,商品性很好;子实体从生或覆瓦状叠生,菌柄极短,叶片中等,盖厚肉肥,菌肉紧实,食用口感好,菇品商品率高,特适合长途运销;该菌株抗病性高,高产稳产,按“爆发出菇技术”进行栽培管理,一般头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50%左右,是一个难得的高产菌株。

厚黑93:来源同上;低广温型菌株,5~26℃均可出菇,但是16℃条件可表现最佳;30℃条件下仍可出菇,但朵型小,叶片薄。发菌期间抗杂性较强,正常条件下一般不发生污染,而且菌丝长速较快,短期内即可占领料面;该菌株的典型特点是耐二氧化碳能力强,适于粗放管理,属“懒汉型”菌株。厚黑93朵型大,叶片大而厚,菌柄粗壮、偏长,抗病性高,生产中一般不发生黄菇病等常见病害,是秋冬春三季主选菌株之一。

高温灰、火平19:来源同上;夏季在废料推上发生的子实体中选择分离后,经多次品比试验及驯化选育而成,其典型特点是耐高温,一般可在15~36℃条件下出菇,但是20~25℃条件下表现较好;叶片中等大小,菌盖色灰至灰白,30℃以下时呈灰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色泽逐渐变浅;该菌株的另一特点是,子实体形态亦随温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25℃以下条件时,菌盖出现“荷叶边”状的小波浪,随着温度升高而趋平展。抗杂抗病性好,产量稳定,一般头潮菇生物学效率在80%以上。近几年已推广至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为夏季主栽种。

平菇2026:石家庄创新菌所分离选育而来,该菌株具有适温广、抗性强等明显优势,菌丝优势较强,一般规范操作条件下,发菌成功率100%;出菇温度范围广,3~31℃均可正常出菇,1~2℃低温条件不出现瘤状菇;抗杂力强,抗病性高;菌盖黑灰至灰色,菌褶细、密、白,菌柄短,菌肉肥,耐运输,菇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一般棉籽壳栽培生物学效率在180%左右,是近年来鲁、冀、蒙、津、晋、陕等地秋冬主栽种之一。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6:18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菇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尤其在北方地区,金针菇由不被市场接受而逐渐发展为被消费者青睐,其间经历了20多年的训练市场、引导消费的过程,君不见时下大小酒店及餐馆,“凉调金针菇”已经成为一道很普通的菜品了;全国各地的火锅菜品中,大概金针菇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菜品之一;最典型的当属广州等南方地区,尤喜白色金针菇,尽管其营养价值与黄色金针菇无二,但一个白色的菌菜品种在常规火锅中的红、绿等色泽中,显得尤为突出,或者是受“五颜六色”的刺激,食客的心情和食欲亦随之更好。金针菇属低温品种,其菌株之间的区别较大,有黄色、黄白色、纯白色之分;从其子实体个头来看,又有粗壮型与细条型之分;按其栽培基质又有木屑金针菇与秸秆金针菇之分,当以前者为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金针菇已经脱去了神秘的外衣,农民朋友只要稍加培训,即可着手进行栽培生产,并且,时下各地大都选育出了适应本地的“当家”菌株,笔者连续多年下乡指导服务或调研过程中,就采集到十数株野生金针菇,经分离,品比试验后,选出3株生物特性理想的菌株,再经驯化选育以及脱毒处理后,均已用于生产推广,效果不错。

金杂19号:福建省通过杂交育种而得的一个黄色菌株,菇体通体黄色,基部黄褐色至褐色;菌丝健壮,抗性强,发菌速度快,污染低;子实体个头适中,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子实体明显向细条型发展,菌盖亦呈尖帽状生长,正常管理条件下,菌盖较大;该菌株生物学效率高而稳,一般在强化基料营养配比的条件下,头潮菇即可达到60%左右,总体可达120%左右。出菇管理重点是调控湿度及通风条件,勿使湿度过大而令菇体基部发褐甚至呈黑褐色,影响商品质量。

农科F16:农科食用菌研究所由野生菇驯化选育而来,黄白色菌株,商品性高。菌丝洁白、浓密,吃料速度快,发菌成功率高;该菌株出菇较齐,属密集、细条型,菌盖黄白色,菌柄基部略有黄褐色,商品率及商品质量高;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20%左右,采用“后熟发菌”技术,头潮菇即可达到60%以上,是北方地区主栽种之一。

农科白金:纯白色菌株,细条型,开伞较迟;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00%以上;调控湿度在70%以下、温度7℃以下进行出菇管理时,产品耐贮耐运,产品货架寿命可达7天左右,商品率高,商品性好,尤受超市欢迎。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