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菌人

[原创]我所使用和安排基地使用的菌种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6:44 |显示全部楼层
 

草菇

   作为“南菇北移”的代表种,草菇在北方地区的生产已有20多年的时间,目前在国内,草菇的栽培可以用“燎原之势”来形容,直有全面开花的景象。但由于草菇的耐贮耐运性能非常低,而保鲜技术又无突破性进展,故市场上难得见新鲜草菇出售,部分生产者采取联系诸如酒店等消费层次较高的单位进行直销的方式,而大多生产者则采取交由收购商或自行盐渍处理,然后慢慢销售的方式,时至今日保鲜销售一直在困扰着广大菇农朋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时下继续维持清水菇、盐渍菇销售的基础上,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草菇的保鲜贮运问题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有效解决。这有待于广大菇农朋友及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V23:广东选育菌株,大粒型,28~38℃出菇,但以30~32℃为最适宜。子实体卵圆形、鼠黑色,下半部越近基部色泽越淡,包被较软厚,耐老化,开伞迟,抗性强,产量高;适宜麦草或稻草基质,一般生物学效率在20~40%之间,为鲜销、烘干等销售方式的主栽种。

农科V42:山东选育菌株,济南东郊9月下旬发生于朽枯桐树桩上的野生菇,个大、色黑,经分离、驯化选育而成,在品比试验中,其代号为V42,大中粒型,26~35℃条件均可生长,菌丝抗性强,污染率低,子实体抗性较好,适宜麦草、木屑等基质栽培,生物学效率在25~45%之间,适宜大面积商品化生产。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7:16 |显示全部楼层
 

白灵菇

   为近年研发的新品种,从近年的市场效果来看,该品种的生产效益、经营效益均较理想,尤其反季节产品,千克鲜菇价格曾扶摇直上达60元人民币之多,远高于其他菇类品种;总体市场状况相对稳定,一般元旦前至春节期间为20元左右,春节后至五一期间为10元左右,最低价格亦在8元左右;但该品种的盐渍品价格一直不高,其原因主要是鲜销不及的“下柜”统货和破碎菇、等外品以及残次品才进行盐渍加工,故价位在5000~7000元/吨之间,有时甚至低于4000元,因此,白灵菇应以鲜销为主。尽管白灵菇有如此好的市场及其发展前景,但近年市场上纷纷上马投入生产的菇农,却有部分人“赔本赚吆喝”,究其原因,一是菌种选择不当,盲目引种,不做品比试验,或者被供种者以次充好“忽悠”了等等;二是生产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要领掌握不了,仓促投入生产,甚至栽培成功没有经验可循,失败后也无教训可言,令人惋惜。希望今后再次投入生产前,先外出考察市场,并接受技术培训,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道理很简单,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则应聘请技术人员现场服务,以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天山2号:新疆地区选育种,菌盖肥厚,手掌型,洁白色,2~20℃条件出菇,后熟期约需90~120天,生物学效率70%左右,商品率高,商品性好,尤受超市欢迎。但在春季气温升高后出菇时,叶片大、薄而脆,商品性差,建议在15℃以下季节结束出菇。

济南777:济南农科菌所选育种,短掌型菇,菌盖部位特肥厚,菌柄粗壮,厨房加工好造型,深受厨师及家庭欢迎;后熟期100天左右,15℃以下出菇商品率95%左右,生物学效率80%左右。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7:39 |显示全部楼层
 

杏鲍菇

   该品种与白灵菇几乎同时研发,但市场占用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品种无需较长的菌丝后熟期,一般30~40天完成发菌后,后熟培养20天左右即可正常出菇;另外,杏鲍菇产量较高,一般可达100%左右,栽培生产的相对简单化,使得投料量较大,加之产量水平高,售价偏低,故在市场上引导消费过程中易被消费者认知并接受。此外,杏鲍菇的反季节栽培技术难度相对白灵菇也较小一些,只要调控好适应的温度和通风,一般出菇是没有技术问题的。杏鲍菇品种有两类菌株,并且差别较大,即柱状菇和保龄球状菇,前者生性泼辣,产量高,后者商品价值高一些,但产量偏低;生产中应根据产品去向、客商要求或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引种及生产。

  农杏XZ-1:济南农科菌所选育;柱状菇,4~23℃出菇,菌柄粗、直、色泽白,菌盖小,棕褐色;菌丝粗壮、整齐,抗性强,发菌快,污染率低;子实体发生整齐,长速中等,商品性好,极耐贮运,适宜长途运销,货架寿命长,尤适超市销售;生物学效率一般可达100% 以上,是一高产菌株。但该菌株的不足之处是菇蕾发生量较大,如任其生长,则会影响成菇商品率,因此,建议生产中予以疏蕾等管理措施,以提高商品率。

   农杏XB-1:来源同上;保龄球状菇,4~23℃出菇,尤以低温条件出菇商品价值高。菌柄粗壮,下半部杵状粗大,上部偏细处连接菌盖组织;柄白,盖浅棕褐色,圆整,商品性好;一般生物学效率70~80%,商品率80%左右,如配合疏蕾等措施,商品率可提高至95%以上,是该类型菌株中的主导用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8:26 |显示全部楼层
 

柳松菇

柳松菇除具备一般珍稀食用菌的特点及优势外,由于菌盖表面所含一层粘性物质,即核酸物质,具有抑抗肿瘤等作用,被誉为“抗癌食品”、“保健蘑菇”等,近年来报刊上多以“菌中贵族”称之,可见其珍稀特点。实际上,柳松菇在我国内多有野生,尤以山东地区资源更为丰富,沿黄两岸的柳树上,越是近入海口数量越多,东部沿海地区山上的野生资源也很丰富,当地居民多有采食习惯,2006年6月份以来,有外地客商进山收购,出价最高达每千克60元左右;笔者在山东济南大明湖岸柳及市内道边柳树上亦有发现,所有这些野生菇均可作为分离材料,经驯化、选育后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山东威海的毕庶早先生从附近山上采集到野生柳松菇,进行分离、品比以及筛选后,已培育出适应性较高的新菌株,已进行小规模化生产并已获得成功。我们认为,该类野生菇资源驯化菌株,相关部门应予高度重视,在品种(菌株)鉴定之后,确属新的品种资源之后,应当立即申请保护,以维护(保护)我国已为数不多的品种资源。

由于柳松菇的人工栽培数量很小,在国内尤其北方地区尚未能够形成商品生产,即使研发起步较早的南方地区,也因未能大面积开发栽培,而使产品仅被高端者所认知追捧,不能普及到大多数居民菜篮子内,山东等地区由于研发等问题的限制,时至今日亦未能大面积开发,使来鲁订货的客商空手而归。希望广大科技者及菇农朋友一道,踏踏实实地对新品种、新菌株进行大力度的研究开发,既为增加食用菌新品种,也为服务三农,尤其为了提高菇农的生产效益,并借以促进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应尽最大的力量,将柳松菇以最快的速度普及开来,最大限度地鼓起农民朋友的口袋。

鲁柳一号:山东地区野生种驯化选育菌株,中温型,12~26℃出菇,菌丝前沿白色,生长整齐、浓密,随后即产生绒团状菌丝体,覆盖表层,色泽灰黄至暗黄褐,母种一般需20天左右完成发菌,基内菌丝丰富;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金黄至黄色,边缘整齐,表面粘性物质丰富;菌柄浅黄褐至黄褐色,柄直,偏粗。该菌株鲜菇加工的菜品,脆嫩、浓香,汤汁粘质性,似金针菇并略浓,菌香味更浓且厚重,并有特殊的鲜香感。棉籽壳木屑栽培一般生物学效率100%左右,市场售价均在千克8~16元之间,产品货价千克80~120元,生产效益较高。

鲁柳二号:济南地区野生种驯化选育菌株,中温型,菌丝色泽灰黄、浓密,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金黄至黄色偏褐,柄直,偏粗。棉籽壳木屑栽培一般生物学效率100%左右,为当地主栽种之一。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9:03 |显示全部楼层
 

猴头菇

该品种是我国传统食用菌资源之一,封建社会的重要贡品之一,“山珍猴头,海味燕窝”,可见国人对猴头菇的崇拜程度。猴头菇不仅外形独特,而且极具营养和疗效价值,其菇体中所含的猴头多糖等物质,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和增强人体免疫等功效,并且,利用猴头菇子实体及深层发酵产品研制的诸如“猴耳环”等多种药品,均已应用临床,效果明显;即使日常食用猴头菇,也会对各种胃肠疾患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此外,猴头菇食用时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将之剖片与其它原料如肉类、蔬菜相配时,猴头菇的“随意性”很强,配肉则猴头菇有肉味,配菜则显菜味,本身并无不可掩盖的味道。但是,如果猴头菇采收不及时,老熟后便会显苦味,甚至苦味较重,尤其烘干菇时,个别人为了提高出干率而故意延长其生长期,结果导致菇体变黄、食用味苦,严重降低了猴头菇的商品价值及其食用价值。因此,掌握七八分熟时采收为宜。

农科H08:山东地区选育驯化,中温型菌株,适应温度偏低,12~26℃出菇,适应木屑或棉籽壳基质栽培,一般40天左右发满菌。子实体球体圆头状,下有柄部似人体脖颈,但较短,球体为绵状肉体;外观原白色或纯白色,与光照强度至关密切,老熟时微黄;毛刺长短适中,1~3厘米不等,毛刺长度与生长环境的二氧化碳含量密切有关;一般生物学效率100%~120%,高者可超过150%,其产量水平与基料营养的配比有直接关系。适宜鲜销或加工。

H920:山东地区选育种,该菌株适应温度范围偏窄,出菇温度为13~22℃,菇体色泽洁白,个体较大,菌球中等,球状紧实,适宜鲜销及烘干加工。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30%左右,为北方地区主栽种之一。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49:43 |显示全部楼层
 

鸡腿菇

多年前的珍稀品种,随着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推广和产量的提高,越来越多失去其珍稀的特点,早已走上了普通消费者餐桌。鸡腿菇既是一种腐生菌,又是非常典型的土生菌,“无土不生”是鸡腿菇重要特性之一。鸡腿菇的另一特点是具微毒性,据资料,个别过敏性体质的消费者,食用鸡腿菇后有呕吐、腹泻等轻微中毒症状,尤其酒菇同食时,发生程度偏重。但我们在10多年的开发实践中,尤其在山东某基地调研时,尚未发现有该现象发生,说明所谓“中毒”现象,仅是极个别的。该问题同时也可质证鸡腿菇的鲜美风味,河豚鱼的鲜美无比与其毒性是成正比的,尽管鸡腿菇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但道理是相通的,因此,建议食用时尽量不要作为下酒菜肴,即可有效避免中毒现象的发生。

在分类学上,鸡腿菇属鬼伞科鬼伞属,也就是说,鸡腿菇与农村田园篱笆、废草堆等处夏秋季节随处可见的“狗尿苔”属同一类真菌,其栽培难度不大,但由于具有子实体易老化开伞、并且开伞后极易自溶等生物特点,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鲜销的时效性,大大降低了货架寿命。近年发现各地大型超市开始有鸡腿菇上柜销售,但大多是保鲜加工并真空包装的,为验证其保鲜处理的效果,我们曾在济南某超市购回鲜菇,欲做不同温度的处理试验,但遗憾的是,当打开包装袋后,即有一股明显的硫化物味道,据分析,该种鸡腿菇极可能是用含硫制剂进行漂白、护色的,所谓的“保鲜”也只是利用其真空缺氧阻止代谢和超市展示柜的低温条件,并且,该种鸡腿菇的洁白度明显超过了鸡腿菇本来的原白色,因此,基本可以断定是采用了含硫制剂进行过处理,使得原本无公害健康食品变成“有毒食品”,实在是太不应该的。

鸡腿菇现有菌株中,按其子实体洁白度可分为两类,即分别为原白色和洁白色;其子实体个头也有大中型和中小型之分,这里指的是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区别,但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炒种”现象,却宣传鸡腿菇有丛生和单生之分,其实,这种子实体的丛生或单生现象,完全是由栽培条件决定的,而其主要条件就是覆土层的厚度,以及覆土材料的颗粒度,当覆土材料按要求制备、覆土厚度在1~3厘米时,任何菌株均易出现从生或群生现象,当覆土层达到5厘米以上时,则发生单生菇的概率要高得多,甚至即使想培育丛生菇也不是很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另一因素即是覆土材料的颗粒度,除草炭土外,就地取材自制覆土材料时,均要求边晒边破碎,然后过1厘米筛,其中0.5~1厘米大小的土粒约占比例为40%左右,多为0.4厘米以下以及土粉;但是土粒偏粗大或上下不均匀时,覆土层内孔隙度较大,使得鸡腿菇菌丝大量充斥土粒空间,最后出现“冒土”现象,便易出现丛生菇或群生菇,若覆土材料适宜、颗粒均匀、并按要求进行覆土而且并达到一定土层厚度时,则会按要求发生单生菇。

鸡腿菇子实体的洁白度,也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但即使同一菌株因管理技术或条件的不同,其产品色泽也会大相径庭,其中主要制约因素是湿度(水分);众所周知,鸡腿菇出菇期间,一般是不允许对子实体直接喷水的,即使是空气湿度也不应过高,一般要求在85~95%之间升升降降,即所谓“干干湿湿”的状态,如湿度过高或一直保持95%以上状态,即使是高白度的菌株,也会在菇体顶端出现“水渍黄”,影响商品价值,一定范围内,湿度偏低时,子实体白度越高,但是必须掌握合适的“度”;如果幼菇生长在低于70%的湿度条件下,尽管洁白度正常或有所增加,但将会在七、八分熟时即开始大量翻卷鳞片,严重降低商品价值。

Cc168:大中型菌株,菇体原白色,出菇温度8~30℃,菌丝抗性强,菇潮集中,个头大,适宜鲜销及烘干加工,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00%左右,试验最高产量超过180%;菌种经脱毒处理后,采用“爆发出菇技术”进行栽培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80%以上,为市场鲜销或烘干加工的主栽菌株。

Cc833:白色、中小型菌株,可适应10~30℃出菇条件,菌丝抗性强,现蕾整齐,潮次明显,便于管理;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00%左右,适应棉籽壳、木屑及秸秆基质,采用“爆发出菇技术”,技术的核心就是采用调配基料营养和延长菌丝后熟期,头潮菇即可获得80%左右的产量;该菌株的最大特点是菇体洁白度高,相同栽培条件下,商品价值可提高15%左右。适合超市鲜销或制罐加工。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50:14 |显示全部楼层
 

灵芝

灵芝古称芝草、神草、仙草,《白蛇传》中“白娘子盗草救夫君”的故事家喻户晓,指的就是灵芝,这是指其药用价值;灵芝的保健作用不可忽视,芝体中所含多糖类、维生素类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具有确切效果;此外,灵芝之所以“灵”,还在于所含有机锗成分,其含量是人参的4~6倍,其价值可见一斑。除医疗、保健外,灵芝还可作为观赏艺术品,选用适宜的菌株,配合适当的造型培育,即可长出形态各异的灵芝盆景,除供观赏外,还有一定收藏价值。

灵芝品种中的菌株较多,依其菌盖颜色可分为青芝、赤芝、白芝、黄芝、黑芝和紫芝等,按其叶片又有大片型、薄片型之分等;而常见的多为赤芝和紫芝,人工栽培多以该两种为主。作为一种传统出口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普及,灵芝由采集野生转为人工栽培,产品数量激增,灵芝也终于走下了高贵的“神坛”,步入平民百姓家,时下,或作药用,或为保健,灵芝泡酒、灵芝泡茶等已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甚至在上海等地已将灵芝孢子粉亦作为保健之用,说明一方面人们对灵芝所认知和接受,另一方面,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幅度不小。

人工栽培灵芝,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菌种选择,一般作为出口或供应中药企业,除特殊要求外,多选“韩芝”菌株,如以培育盆景等用途,则多选“泰赤”菌株,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菌盖的厚度及其表面色泽。

韩芝一号:中高温型菌株,大片型,菌盖厚,菌盖表面呈棕红色或暗红褐色,无光泽,孢子粉产量高,可培育优质厚片灵芝,也可作为单株大型盆景,单株最大可长至横径30厘米以上甚至更大。

泰赤6号:中高温菌株,适应27℃以上条件生长。与韩芝1号的最大区别在于:菌盖表面具有光泽,光亮如漆,煞是喜人,做盆景观赏时如同涂刷亮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韩芝尚未驯化推广之前,泰赤作为当家菌株进行生产,但与韩芝1号相比,生物学效率略低。另一特点是该菌株菌盖稍薄,孢子粉产量亦低,建议生产药用灵芝时,不要选用该菌株。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58:45 |显示全部楼层
 

黑木耳:黑木耳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现代“黑色食品”必不可少的菌类品种。传统的黑木耳多为段木栽培,一年接种,多年受益,但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剧增和我国保护森林资源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段木栽培正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木屑栽培和棉籽壳栽培,个别地区还有使用秸秆为原料的;东北地区及南方地区利用木材加工及其边角废料等,加工成纯木屑进行栽培生产,尤其东北地区利用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以及病虫害相对偏少的条件优势,发展露地栽培黑木耳,使得木耳处于仿野生条件下,其产品质量更是略胜一筹。黑木耳的菌株较多,由于国内野生资源较为丰富,各地采用组织分离、基质分离以及孢子分离等技术对本地野生资源进行分离、驯化后,均已成为当地当家菌株;异地引种时,必须的工作之一就是出菇试验,具备规模化生产并有相应技术力量的单位或个人,还应进行品比试验以及验证试验等,通过一系列试验,优中选优,筛选出综合生产性状优良的菌株,再继续进行驯化栽培,确认无误后,用于当地的大面积生产,才能保证理想的生产效果。

Au108:适应木屑、棉籽壳等基质栽培,20~36℃出耳,耳芽密集,出耳整齐,耳片大,耐老化,抗性高,商品率高;一般生物学效率120%左右,高者可超过150%,商品率95%左右,为北方地区主栽种之一。

黑花1号:为山东地区主栽菌株,主要特点是抗性高、朵形大、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木屑、棉籽壳等多种基质材料,现已被东北三省及河北、陕西、山西、江苏、河南、安徽、江西、甘肃等地引进,表现良好。一般生物学效率在12%左右,大规模栽培均在10%左右。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0:59:33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菌人在2009-2-12 10:50:14的发言:
 

灵芝

灵芝古称芝草、神草、仙草,《白蛇传》中“白娘子盗草救夫君”的故事家喻户晓,指的就是灵芝,这是指其药用价值;灵芝的保健作用不可忽视,芝体中所含多糖类、维生素类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具有确切效果;此外,灵芝之所以“灵”,还在于所含有机锗成分,其含量是人参的4~6倍,其价值可见一斑。除医疗、保健外,灵芝还可作为观赏艺术品,选用适宜的菌株,配合适当的造型培育,即可长出形态各异的灵芝盆景,除供观赏外,还有一定收藏价值。

灵芝品种中的菌株较多,依其菌盖颜色可分为青芝、赤芝、白芝、黄芝、黑芝和紫芝等,按其叶片又有大片型、薄片型之分等;而常见的多为赤芝和紫芝,人工栽培多以该两种为主。作为一种传统出口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普及,灵芝由采集野生转为人工栽培,产品数量激增,灵芝也终于走下了高贵的“神坛”,步入平民百姓家,时下,或作药用,或为保健,灵芝泡酒、灵芝泡茶等已为普通消费者所接受,甚至在上海等地已将灵芝孢子粉亦作为保健之用,说明一方面人们对灵芝所认知和接受,另一方面,人们的保健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幅度不小。

人工栽培灵芝,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菌种选择,一般作为出口或供应中药企业,除特殊要求外,多选“韩芝”菌株,如以培育盆景等用途,则多选“泰赤”菌株,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菌盖的厚度及其表面色泽。

韩芝一号:中高温型菌株,大片型,菌盖厚,菌盖表面呈棕红色或暗红褐色,无光泽,孢子粉产量高,可培育优质厚片灵芝,也可作为单株大型盆景,单株最大可长至横径30厘米以上甚至更大。

泰赤6号:中高温菌株,适应27℃以上条件生长。与韩芝1号的最大区别在于:菌盖表面具有光泽,光亮如漆,煞是喜人,做盆景观赏时如同涂刷亮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韩芝尚未驯化推广之前,泰赤作为当家菌株进行生产,但与韩芝1号相比,生物学效率略低。另一特点是该菌株菌盖稍薄,孢子粉产量亦低,建议生产药用灵芝时,不要选用该菌株。
(待续)

精华帖,曹老师幸苦了,感谢曹老师,顶!曹老师卖不卖这些优良品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2-12 11:00:23 |显示全部楼层
 

茶新菇:南方选育的珍稀品种之一,经数年的研发推广,现已被消费者所认识,即使北方的宾馆酒店乃至中小饭馆,亦将“茶菇炖鸡”等作为常备菜品,可见,该品种已经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茶新菇的食用特点是脆、嫩、厚、香,余味浓重,但其栽培生产技术难度相对较大,这与其高价值的市场定位相符,尤其在北方地区,栽培产量低而不稳、菇品商品率不高,成为制约茶新菇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温侯状况不太适宜,二是驯化选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发展的要求;期待今后在广大菇农朋友及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选育出适应各(当)地栽培的主导菌株,使茶新菇做到更快的发展。

茶新菇9号:南方引进菌株,中温偏高型菌株,出菇温度范围12~28℃,菌盖茶褐色至黄褐色,圆整,菌柄白色,中等粗细,单株造型如同白杆油光伞;菌盖分化后将菌膜顶破,菌膜残留在菌柄上部成为菌环,该菌环初为白色至淡白色,至菇体近成熟时发生褐变,成为铁锈色。茶新菇菌丝白色,其生理性状外观如同香菇,即菌丝由白色转为棕褐色时,标志着菌丝完全达到生理成熟,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其转色过程亦同香菇转色管理相仿,包括调温、控温、增光等。采用木屑棉籽壳混合基质进行栽培,生物学效率一般在80~120%,甚至低于80%,其商品率随管理措施而有所不同,多在90%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