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庄园
发表于 2011-2-16 23:26:51
一口气看完,受益匪浅,先学习了。
刀郎
发表于 2011-2-17 16:39:41
<a href="mailto:cafrank141@hotmail.com">已发cafrank141@hotmail.com</a>,请查收。下不为例,时间已过,不再发。
刀郎
发表于 2011-2-17 16:31:1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cafrank141</i>在2011-2-17 15:02:05的发言:</b><br/><font color="#00ff00" size="6">谢谢各位朋友们的厚爱!!!谢谢论坛的厚爱!!!为此刀郎决定送一份小技术(本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点经验)<br/><br/><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00">请楼主给我发一份</font></strong><a href="mailto:cafrank141@hotmail.com" target="_blank"><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00">cafrank141@hotmail.com</font></strong></a><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00">,谢谢</font></strong></font> </div>
<p>您填写的以下收件人存在格式错误: </p>
<div style="MARGIN-TOP: 3px; OVERFLOW: hidden; HEIGHT: 53px">"<b style="COLOR: red">mailto:cafrank141@hotmail.com</b>"</div>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1-2-17 15:02:05
<font color="#00ff00" size="6">谢谢各位朋友们的厚爱!!!谢谢论坛的厚爱!!!为此刀郎决定送一份小技术(本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点经验)<br/><br/><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00">请楼主给我发一份</font></strong><a href="mailto:cafrank141@hotmail.com"><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00">cafrank141@hotmail.com</font></strong></a><strong><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00">,谢谢</font></strong></font>
菇里菇怪
发表于 2011-2-17 07:07:22
对于 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啊顶一下
刀郎
发表于 2011-3-12 17:18:42
再来说第二关,能够在保证纯度的前题下随意扩大液体种的菌人,就自然而然地面临液体如何作为种子再去生产能出菇的生产菌包的一系列问题了,“花一样”提出的三个问题还只是冰山一角,1,菌丝球的浓度与接种成活率怎么样?一般情况下,菌丝球的浓度与接种成活率成正相关,可以把液体种理解为水份太多的固态种,水份越多流动性越好,但生物活性成份(菌丝细胞)就越少,就越不容易在较短时间定植成活。抗杂菌能力也就越弱。做包的成品率就不高。<br/>2,菌丝球得分散性怎么解决?液体种做成后,就有一定的流动性,分散性。配方、生产工艺、培养时间直接影响菌丝球的分散性,品种不同菌丝球的分散性也有较大差异,这就把液体种从做成功菌丝球提高到做成功哪样的菌丝球。<br/>3,培养基汁液的后续营养危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联系到接种方式和接种环境的无菌程度,在一定时期液体种培养时间与生物量成正相关,和剩残在培养基汁液的后续营养成反相关,这个问题直接联系到杂菌感染率,不同的品种的抗性强弱各不相同,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培养环境条件下的抗性也不同,培养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料的含水量,PH值,空间湿度,生产包配方等等,总之液体种做成功了不等于生产包就一定能做成了,这里还有好多好多的细节(因品种也各有差异),这就是我在液体种做成功了还要反对雷人超前的发展和推广的原因。<br/>
刀郎
发表于 2011-3-11 17:42:24
<p>先说这第一关,第一关就是把固态种(试管种)变成液态种,再把液态种扩大到需要的数量,技术人员技术高低不同做出的种子质量就会有不同的差异,这样做液体种的菌人技术一旦过关,稳定下来,就有资格进入第二关,就有机会狠下心来研究液体种做包的细节技术。另一种方式就是把大量的固态种,所谓液体专用母种,细细的木屑加细细的麦夫做成,接种后分散性好,变成液态种,由于接种过程有空气中杂菌混入,需要加入控制细菌的抑制剂,做出来的液体种子只是一种本菌占优势的混合种,地道的糊涂汤。这样的混合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生物本身抗性的因素,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温度正好)也可以做出白白的菌包来,这样做液体种子的菌人由于不稳定性始终伴随,注定痛苦不堪,在沉浮之间挣扎,偶尔也有机会进入第二关,想要下狠心研究液体种做包的技术硧没有太多的机会。</p>
刀郎
发表于 2011-3-11 13:13:59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花一样</i>在2011-3-11 11:17:24的发言:</b><br/>不是给大家泼冷水:1985年在西安小寨宾馆召开的食用菌会议上,上海师范大学的杨庆尧教授就展示了他研究的液体菌种发酵罐。截至目前,国内的一些人还在莫名其妙地研究和推广他。试问:哪个厂家解决了接种问题?全是搞“糊涂汤”的,没一个下狠心研究主要技术。<br/>1,菌丝球的浓度与接种成活率怎么样?<br/>2,菌丝球得分散性怎么解决?<br/>3,培养基汁液的后续营养危害怎么解决?<br/>4,就是发酵罐做得再好,不能形成一种体系,菇农永远都认为是糊涂汤一锅。<br/>5,菇农掏几万元买来所谓的发酵罐,却缺少后续技术支持。不是废铁一堆?<br/>-----------------<br/>注册以来没发过言,今天发第一帖。只是借这个帖子给生产发酵罐的厂家提提醒。不要以为大家都没研究,80年代都有人在研究。问题是过了几十年后,我们看到的还是比不上以前的研究成果。生产厂家情何以堪? </div>
<p>看来老师对液体菌种也有较深入的研究,说的5条条条在理,现在大多数液体发酵罐厂家都还在研究如何做成、做稳定罐子种,还在这一关卡住,后面分得更细的尚未接触,更有那急燥冒进的,还在那宣传液体无污染论,液体简单论,谁谁初中没毕业,液体做得如何如何好,看穿了本质只是骗你买他的罐子,利益决定了卖罐人的言论立场.液体菌种技术可以初略地分为三关,第一关:液体种子关,第二关:液体生产菌包关,第三关:出菇关,也是最后一道关,任何再好的技术最终都要和产品的产量、质量联系起来。未完待续。</p>
花一样
发表于 2011-3-11 11:17:24
不是给大家泼冷水:1985年在西安小寨宾馆召开的食用菌会议上,上海师范大学的杨庆尧教授就展示了他研究的液体菌种发酵罐。截至目前,国内的一些人还在莫名其妙地研究和推广他。试问:哪个厂家解决了接种问题?全是搞“糊涂汤”的,没一个下狠心研究主要技术。<br/>1,菌丝球的浓度与接种成活率怎么样?<br/>2,菌丝球得分散性怎么解决?<br/>3,培养基汁液的后续营养危害怎么解决?<br/>4,就是发酵罐做得再好,不能形成一种体系,菇农永远都认为是糊涂汤一锅。<br/>5,菇农掏几万元买来所谓的发酵罐,却缺少后续技术支持。不是废铁一堆?<br/>-----------------<br/>注册以来没发过言,今天发第一帖。只是借这个帖子给生产发酵罐的厂家提提醒。不要以为大家都没研究,80年代都有人在研究。问题是过了几十年后,我们看到的还是比不上以前的研究成果。生产厂家情何以堪?
刀郎
发表于 2011-3-11 10:26:5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ynymnjx</i>在2011-3-7 16:24:56的发言:</b><br/><img title="dvubb"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mbbs.com.cn/images/emot/em33.gif" onload="imgresize(this);" align="middle" border="0"/> 刀朗老师,把你的设备结构向大家公示哈呀!让大家分享分享! </div>
<p>说太多老板会不高兴的,黄老师有很多这方面的介绍,我给提供一些名词吧。全密闭灭菌、冷却、接种一体化正压净化车间,臭氧灭菌、无菌通道,风淋室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