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2-27 11:58:47
答案:噬菌体。大家可去百科去了解一下。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皆为异养,噬菌体归病毒类,它的异养源为蛋白质,但这回是一种细菌的蛋白质------大肠杆菌,这家伙就是导致泻痢的罪魁祸首,当病人因各种原因使其乘便在肠内大量繁殖后,肠道不禁其害便不好好工作或发展为肠炎,症状就为拉稀,泻痢,多是因为夏天食用不洁食物引起。如大家知道的大自然生物链一样,有大肠杆菌的地方也是噬菌体乐呆的地方,当肠道内的大肠杆菌部分随泄物排出体外时,一同出来的还有噬菌体。营养随时间的消耗,大肠杆菌从少到多,但也随着营养的耗尽而终止繁衍,而其中的噬菌体也因此逐渐繁盛,最终利用了它所能利用的一切-----所用的大肠杆菌,这就是坛子里所发生的一切,这也是喝掉的汤汁也在你肠内所起的作用。和尚所做的,即是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再加上足够的时间,他没有现在的知识,技术,但却用完美的操作得到了理想的效果,这给我们一想到菌类感染就想抗生素或化学药品的现代人有什麽启示呢,这给我们一想到发菌就困惑于感染的食用菌人什么启示呢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2-27 12:17:48
你这样问,说明你还没看百科上噬菌体的介绍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2-28 11:11:58
大家做个试验,如果把石灰水和氨水混合,结果是大量氨气挥发出来,其道理是氨水为碱性,但如果和强碱反应这其会被强金属离子代出,如排在其前面的钾钙钠的正碱或显碱性的盐。鸡粪中的氮的代谢物为尿酸,同样在强碱作用下会生成氨气,虽未有机物,同无机物的反应机理相同。当然因为鸡的消化系统比较短促,相当的食物还未消化吸收就排出体外,这也是一部分可利用氮源,当然这也是鸡粪容易生虫和污染的原因,熟料也不行。可能有人已经发现,经过发酵的鸡粪就比较安全,那是为什么呢。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关于鸡粪利用的帖子,其中有人就说他真在研究通过发酵利用发酵时产生的菌类将将鸡粪中的氮源转化为蛋白质的形式加以利用,上面的主要问题就可避免,这确实是个好主意。那么怎样转化的呢,在发酵的鸡粪中,适宜的环境下放线菌等多种菌类开始大量繁殖,因为发酵料中有他们所需要养分,同食用菌一样,大部分碳源提供能量,大部分碳源提供物质基础,结果是大量的放线菌和其他菌类产生了,而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氮源成了他们身上的骨肉----蛋白质,另外,在这些菌类在利用发酵料中的氮源和碳源时,他们制造了多样的酶,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蛋白质(其实和咱们发菌的菌袋中发生的差不多,只不过食用菌占了绝对优势),还有就是产生的抗生素类等多种物质,这样在人为控制的形式下,生成了虫子不爱,杂菌不喜的栽培料
补充内容 (2014-2-28 21:26):
更正一句:同食用菌一样,大部分碳源提供能量,大部分氮源源提供物质基础
补充内容 (2014-3-1 07:43):
不是啥创新理论,不过如能把日本人的相关研究传过来参考一下将万分感谢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2-28 11:15:00
个人见解,只供参考。另外更新不定时,慢慢来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3-1 10:37:54
到此为止,完成发酵的培养料虽杂菌不乐于利用,对于食用菌如腐生类的双孢菇,平菇等仍不失为乐土,对于前期参与发酵的放线菌等,随着料中各种物质的此消彼长,已逐渐停止繁衍,而随之而终的“尸骨”,将成为食用菌的美餐,食用菌将利用本身产生的酶将其分割为小分子并加以利用。另外,如同食物在无菌条件下的腐败一样,放线菌等的“尸体”也有可能自我产生“解尸酶”而发生自溶,不管怎样,饕餮盛宴都在为下一个主角而准备-----食用菌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3-2 10:19:42
小时候每当吃饭的时候,我奶奶经常对着我说:使劲吃,吃饱了长大个子,稍大跟着母亲去干活,母亲经常对我说:多吃些,吃饱了有劲,后来俺明白了,吃饭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提供长个的材料,一个是提供能量即有劲。食用菌在这方面和人类并无二致,上回说的饕餮盛宴也主要谈的长个的物质基础---氮源,不管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只要进行生理活动,即新陈代谢,他都需要有进行生物功能的基本单元---蛋白质,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为氨基酸,大家看一下氨基酸的基本结构,或从字面上看都离不了一个氨字,即抱团的氮和氢,不管以什么方式。食用菌就是利用自己产生的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或大一些的肽后再合成自己的骨肉--行使各种功能蛋白质,来完成为我所用的目的(有报道称有些菌类可直接利用无机态的氨,具体食用菌有没有此功能尚无相关报道)。当然他是否也有可能向人类一样来通过蛋白质代谢来获取能量不得而知,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有一个含氮代谢物的问题,从一些实践中得出的结果是即使有这可能也确实有限,因为看上去在它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利用了所有的氮。
下回就说一下相对于食用菌的能量源泉----碳源,及其存在形式和利用过程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3-4 21:16:56
大家都知道绝大多数食用菌都可用棉壳(有人据称已开悟于此并发明了棉壳理论),还有玉米芯,锯末或木屑,莲壳等,还有其他的植物秸秆做主料,既然为主料,则其能量源泉即来源于此,事实的确如此。异养的食用菌和其他生物一样,通常状况下通过氧化反应燃烧糖类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获取生理需要的能量,以便得以完成它的生长繁殖,那么他们获取的糖类来源于上述原料中的什么物质呢,大多数的人都会说,纤维素,但我说,对于大多数的食用菌而言,你的答案只答对了不到一半,像金针菇,香菇,木耳,他们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比较强大,原因就是他们制造了相对多量的纤维素酶,而平菇和其他草腐类制造的纤维素酶就比较少,但绝大多数食用真菌都制造了多量的同一种物质-----木聚糖酶,因为他们要用这一种(其实是一类多种,其中有好碱性酶和非好碱性酶,这个将在碱的利用方面提到)木聚糖酶来分解木聚糖,也叫半纤维素(大家去百科自己查看),分解以后得到的可溶性糖---木糖,才是他们用来与氧气作用产生能量的最终载体(当然和产生了少量的阿拉伯糖和其他单糖,这与各种真菌产生的酶和不同栽培料性质有关,另外这玩意人体并不能吸收,但对于一些菌类如双歧杆菌和食用真菌那可是老鼠和大米的关系,而且他还有个作用有利于我们在食用菌方面的利用,暂时按下不提)。木腐菌要产生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的原因,是木腐菌的进化过程中的寄身物为半纤维素含量不高的木科类植物,它是通过产生的纤维素酶将丰富的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来利用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酵料中利用的放线菌,也是制造纤维素酶来分解纤维素获取葡萄糖供自身利用的。但在这儿必须强调的是,半纤维素是绝大多数食用真菌的营养来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选择栽培料的时候(一些木腐菌因自身特性除外)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半纤维素比例比较高的棉壳,玉米芯等的主要原因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3-5 11:15:54
上回说到,半纤维素即木聚糖是培养料中食用菌最容易利用的碳源,如果它们以游离态存在的话就很容易被食用菌分解利用,但事实恰恰相反,它们都与木质素和纤维素以化学键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虽然食用菌可通过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如酶和酸来破坏和打断连接的化学键已达到分离利用的目的,但这都需要耗费时间和能量,其实培养料的预湿和预发酵或多或少的就起了这样一个作用,那么有没有办法使我们的食用菌宝宝不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能量来“咀嚼“培养料而集中精力长个子呢?答案是--------有
rzl
发表于 2014-3-5 19:31:48
顶一个,继续
cafrank141
发表于 2014-3-6 09:47:39
本帖最后由 cafrank141 于 2014-3-6 09:52 编辑
既然食用菌的最终利用物为木糖,葡萄糖一类的单糖类,单对于栽培料而言,直接得到上述物质也并非做不到,但却并非我们期望的结果,原因大家应该明白,污染控制成问题(液体菌种直接用就可以,防污染措施得当),但得到他们的前体物质,半纤维素,而且是游离态的半纤维素(半纤维素不溶于水,这个地方“游离态”是相对而言,实际上就是指与木质素和纤维素断开连接的半纤维素),却是一个最佳结果,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的物理化学手段来直接或间接的达到这个目的,并直接供应给食用菌利用。其实大家虽然没有有目的的往这方面直接挺近,但生产实践却启示和引导我们这样做,因为我们的直接感觉就是对生产有利。其一是预发酵,发酵时产生的嗜热菌群产生的化学物质做了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发酵时较高的温度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二是熟料栽培,这是利用高温的湿热环境来促使栽培料分解(其实高动能水分子的功劳),另外,让我们参考一下工业中是如何达到此目的,四种办法:酶法;酸法,碱法,高温高压法,或是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办法相结合,其实培养料的预发酵法就利用了其中的酶法和酸法,现在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它方便利用,效果好,低成本,这将是下一个着重讨论的话题---------碱的利用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