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首页English한글역日本语手机版论坛设为首页收藏
良工机械

易菇论坛 - 食用菌论坛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梁故事会

卢星圩种菇记(1-12)连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9-27 09:12:06 |显示全部楼层
7、过关斩将  创造辉煌
   2006年11月---2007年6月,梁老师任河北滦平鑫宝山公司顾问,发展双孢蘑菇生产,我又到那里担任了技术员,虽然在寒冬腊月发酵,到第二年5月份,大棚内还是正常出菇,产量也较高。这时,鑫宝山公司的技术主管,可能认为他掌握了技术,就有意无意地排挤我,梁老师没有坚持,我就知难而退了。
    当时正好山西交城万通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的老总到老家找到我,表示想让我负责公司基地的双孢菇生产,我答应了。  2007年6---12月我就到了山西交城,公司是我们山西的龙头企业,有一万头牛的养殖规模,我想搞全年性的生产,但是公司已定了方案,要搞小拱棚秋季生产。我利用80%的牛粪20%的麦草生产,效果很好,产量达到了每平方米20斤。就在此时,滦平的那位技术主管想一鸣惊人,背着梁老师,把农户的菇棚搞砸了,公司就将他辞退了,还要我回滦平,我想多做事,2008年春天,就又追随梁老师来到河北滦平,虽然在联体大棚内的高温影响产量,但大棚内出菇效果还是不错。
      2008年6月,梁老师和遵化的赵建荣主任与河北唐海科技局、迁安农业局合作,在迁安和唐海建立了双孢蘑菇生产示范基地,我到那里担任了技术员。梁老师对这两个基地特别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而且经常和赵主任一块来现场检查督促,唯恐出现问题。这里的老百姓是第一次种植双孢蘑菇,中间经常有问题出现,我和梁老师也一直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印象深刻的是大棚播种4天后,床面上的很多麦粒菌种发霉了,我和梁老师都很担心,梁老师还吓唬我说,要把研究所卖了赔偿人家。可是又过了6天,菌丝就吃料一多半,而发霉的菌种没有扩大地盘,都萎缩了。又过了4天菌丝就在料内长满了,覆土后不到12天就出菇了,最高的达到了每平米30斤。刚开始每斤蘑菇卖5元,后来蘑菇多了,在本地消化不了,1.5元都得处理。同时我们在林地里也露天栽培了一部分双孢菇,到出菇时气温已经很低了,床面上落满了树叶,我让农户在床面上放了些玉米秸,上面盖了一层地膜,出菇虽然没有大棚产量高,到第二年5月份,每平米也达到了15斤,但是菇质比大棚的好,投入比大棚小多了,农户认为这个模式比大棚划算.
      迁安、唐海基地的结果出乎意料,配方是牛粪40%,稻草60%,在新建的大棚内搭三层架栽培,产量竟然达到了每平米30斤,这是我种双孢蘑菇以来,效果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9-27 11:07:55 |显示全部楼层
老梁故事会 发表于 2012-9-27 09:12
7、过关斩将  创造辉煌
    2006年11月---2007年6月,梁老师任河北滦平鑫宝山公司顾问,发展双孢蘑菇生产 ...

看完这一节,我想起了《韩信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滦平这个老板,就没有刘邦的风度,用错人了,这是目前国内食用菌企业的老板们的通病,喜欢赵括,不喜欢韩信。


点评

luo2083  想不到鄢老师文学素养很深,随手拈来就是典故  发表于 2013-3-7 09: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9-27 15:06:31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9-27 11:07
看完这一节,我想起了《韩信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

我国现在食用菌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人才-团队-资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9-28 09:04:1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梁故事会 于 2012-9-28 09:07 编辑

8、南征北战  见多识广
   在迁安,按照梁老师的安排,我第一次在杨树林里露天种了双孢蘑菇,不用搭建拱棚,投资少,蘑菇菇质硬,口感好。  为了总结林地种菇的经验,当年11月份,梁老师特意带我到山西洪洞看林地双孢蘑菇野生化栽培,看到树林内的蘑菇长得密密麻麻,很结实,不需建棚,成本低,但是蘑菇没有大棚内的白,并且好多都成花菇了,虽然干物质含量很高,吃起来也很有蘑菇味,但是市场上卖,消费者看着没有大棚菇好看,鲜菇价格上不去,只好加工成干蘑菇片。
   2008年12月---2009年5月,我在老家的山洞内试验了双孢菇栽培理论在平菇、杏鲍菇栽培方面的试验,主要是缩短了发酵期,采用秸秆块栽,很成功。
        2009年3月份,在张家口宣化宏盛基地接替刘继东发酵双孢菇料,用牛粪和玉米秸堆制,当初刘继东出于操作方便,堆在了大棚外,但是春天风太大,发酵不了。我去后只好又倒进大棚,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播种后,事情就少了,为了给老板节省开支,我去了通辽。后来蘑菇出的还不错。
   2009年梁老师在内蒙通辽塞外菌业担任顾问,当年5月---2010年1月我在那里担任双孢菇栽培的技术员,用玉米秸30%,湿牛粪70%,大棚地栽双孢菇,获的每平米15斤的产量。产量不太高,主要是玉米秸质量差,几乎就没有叶子,叶子都被牛吃光了,而且也没搞二次发酵,铺料少。但是在当地影响还是很大,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当重点发展。后来发展了很多层架大棚,在食用菌会议上请了很多高人指点,当初都保证能产30斤,最低也不下20斤,可是,有很多都失败了。搭架,搞二次发酵,产量高的也没有超过15斤。   

       2009年8月我陪梁老师到巫山指导层架式栽培双孢蘑菇,当地李总试验用牛粪直接栽培双孢菇,就是不经过一次发酵,直接上架二次发酵,但效果很差,失败了。主要是菌丝不吃料,吃料后也很容易退菌丝。李总不好当梁老师面说,就当我面怀疑是不是梁老师的菌种有问题,我解释不经过一次发酵,是不行的,主要是牛粪没有经过一次高温发酵,料内的有害气体没有挥发完,对菌丝有毒害抑制。我还看到当地建的发酵隧道,翻堆机,都没什么用处,主要是翻堆机堆不了应有的高度,隧道用装载机进料,密度不均匀,二次发酵效果不好。
      2010年春天,梁老师安排我去岢岚基地,给陈总发酵双孢菇培养料,我去给建好堆,调好水,交代了以后怎么做,就去了上海丰科。待的时间短主要是,当时做的只有100多平米,感觉没什么前途。可是没想到后来陈总还是把事业做大了,发展成产业链,种菇、卖菇、吃菇,得到了当地政策的扶持,现在是岢岚的重点项目。看来运作比实干要管用,不佩服不行啊。
   2010年2-7月,梁老师派我在忻州汇恒工作,主要是生产平菇和杏鲍菇,学习液体菌种的生产技术。平菇生产由于场内的环境条件比较差,培养料也有点发霉。我采用先发酵,再高温灭菌,菌袋做的很好,出菇也正常。生产杏鲍菇菌袋时,梁老师认为当地气温高,建议不再生产,但是张总认为地下室温度不会高,生产了一部分,结果气温高没有出多少。平菇液体菌种培养好后,接种经过发酵后灭菌的菌袋,接种后没有几天,看到袋口全部污染,看着就是完蛋了,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还都长得很正常,杂菌只是在袋口,杂菌没有往料内生长。后来,张总把液体菌种接种在熟料培养料内,污染达90%,再后来经过反复做,发觉液体菌种污染比固体菌种高很多,经常全军覆没,后来就不用了。
     2011年10月初,梁老师派我去驻马店接替老张负责的林地蘑菇,我到驻马店时蘑菇还没有长出来,经过几天的管理,最早种植的蘑菇长出来了,但是我对前面的情况不了解,担心出不好,我就找了个借口回家了。其实后来出的挺好,武总很满意,在那里还开了双孢蘑菇野生化栽培的研讨会, 中央电视台7套还做了采访报道。
     2011年12月份,梁老师派遣我到淄博发酵野生化双孢菇培养料,当时的情况是,牛粪多的是,秸秆没有,只有黄储玉米秸,但是鲜牛粪含水量太大,就是牛粪汤,需要干料,本来周围多的是农田,但是为了环境卫生,全部秸秆还田了,一点也没有了。后来加了5吨棉籽皮,可含水量还是大,如果再加棉籽皮成本有点高,后来和梁老师商量,发酵料在牛场晾到2012年3月份再发酵。可是第二年我去了后,发酵料含水量更大了,原来牛喜欢在料上睡觉,拉屎、拉尿。朱总对我很不满意,感觉在瞎折腾。后来我看到一个生物木炭厂里好像有玉米包皮,一打听还很便宜,就又加了一部分玉米包皮,发酵一切正常。后来,我有事回家几天,基地的朱总和刘经理闹矛盾,刘经理不让我去了,我左右为难就再没去。后来梁老师派老张接替了我,把后面的工作做完了,后来出菇很多,朱总也很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9-29 09:02: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梁故事会 于 2012-9-29 09:05 编辑

9、东奔西跑  菌界万象
     2005年,北京蓝波常总邀请我去上庄蘑菇园种植双孢菇,常总表示愿意免费提供大棚,公司随行就市收购。当时公司什么菇也不缺,就是双孢菇经常缺货,从外地拉过来的不新鲜,也请其他技术员种过,但失败了。2003年梁老师曾带他去我五台基地看过,我也给他送过货,但是长途运输过去,质量就不行了,不过常总还是按电话里谈好的价接收了,我也觉得常总是个好人,但是北京人工工资太高,还是季节性生产,蘑菇价格也不稳定,最后也没有生产。
     2006年,我去张家口尚义参观了忻龙祚主任的口蘑中心,忻总的基地很大,在大棚内种植褐口蘑,还开发了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口蘑酱、蘑菇汤等,我觉的很有野生蘑菇的风味,比野生的干净,没沙子。
     2006年,太原市场的经销商托我打听香菇价格,梁老师让我去找遵化的赵建荣老师,结果差价1元左右。这位经销商每次只能拉2000斤,不划算,后来其他人每次拉10000斤过来,生意就很好。我在遵化还了解到,香菇比双孢菇整体效益好些。不过后来也没人愿意干,主要是消毒气体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很多人掉头发,当地每个菌袋补贴0.5元。
      2007年我在山西交城万通牛场种植双孢蘑菇时,有件事记忆特别深刻,当时菌种是从北京拉的,而北京的菌种是从山东拉过去的,当时北京的温度是35度,菌种的温度是37度,我认为已经不能用了,可是何老师说没事。拉回去后看到很多在北京还很有长势但没长满的菌种菌丝已经萎缩,没有了长势,我划了线,经过几天也没有生长迹象。不过牛场领导还是决定播种了,我以为白忙活,可没想到,7天后细弱的菌丝开始吃料了,后来出菇还正常。第二年万通通过经销商请了一个外地技术员,不知什么原因全军覆没。     当时交城菌种播种几天也看不到萌发,我以为菌种死了,就到附近的古县联系菌种,但古县的菌种还没长好。不过顺便了解了古县的双孢菇种植,双孢菇是古县的重点项目,县里非常重视,为农户免费提供菌种,请高人去指点,还每平米补贴20元,但是农户的积极性还是不高,主要是产量太低,还不稳定,我看了他们的技术,我觉得连10斤也不能保证。      

       2007年通过太原的经销商介绍,我认识了汾阳山宝的李秋娥,李总邀请我去他的工厂看了看。当时他的厂子投资已经几百万,利用粮库的库房改造成冷房,要栽培白灵菇,但还没投产,就后悔了,问我改生产双孢菇行不行。我看了后认为,栽培双孢菇是杀鸡用牛刀,因为栽培双孢菇不需要那么大的制冷机,保温也不需做那么好,投入太大,如果种植双孢菇一时间收不回投资,不合适。
    2008年通过太原的蘑菇经销商介绍,我认识了大同广灵的X总,X总想和我合伙种植蘑菇,我们看了大棚、防空洞,种种原因没有谈成。X总想做液体菌种,就派我和他爸去辽宁某研究所考察液体菌种,我去以前就问梁老师行不行,梁老师表示不适用,不过,可以去增加点见识。去了后我问哪个基地做的好,回答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地方。虽然人家的设备卖的很快,很多,但我认为不可行,后来X总听了我的建议没有上液体菌种。再后来我在好多地方看到好多高价买的液体罐,都成废品堆在了库房。  
   X总在大同广灵发展杏鲍菇,几乎是投入多少,赔多少,但是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广灵投入了2个亿发展当地的食用菌事业,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X总头一年投入10万搞生产,第二年投入30万建大棚生产,第3年投入300万建大棚,几乎就没有生产,第四年投入1200万建工厂化生产,也没有正常生产过。X总在食用菌大会上认识了很多高人,但是都没有把生产搞上去。我们经常沟通,我也去过他那几次,那儿缺原料,更缺技术,工厂化夏天用空调降温能耗也很大。
     2008 年,福建菇农XXX在辽宁阜新种蘑菇,说他的双孢蘑菇产量很高,并且希望和梁老师交换菌种。梁老师派我带上菌种去看看,可去了后,就没看到蘑菇,说好给我报销来去路费,可只给了我去的车票钱。     

     2010年3月,看到食用菌商务网上有上海丰科招聘技术员的消息,我在岢岚陈总那里干了几天,陈总给了600元的工资。怀揣着600元,跑到上海丰科,去了后我了解到,丰科培植蟹味菇,效益不怎么样,也亏损,当时又在郊区弄了400亩地建大棚生产,也是做样子的。给我的工资也不高,就是技术工人的工资,每月2600元,不管吃住,我当时就回绝了,回到家600元也花完了。
     后来又看到江苏丰县招聘技术员,通过电话联系,对方希望我过去面谈,说好对方出路费。我去了后,了解到他们是利用储存大蒜的冷库生产金针菇,还想让我给生产些双孢菇,可对方食言不给报销路费,要我把家人接过来再一起报销,我一看这哪能合作呢?回家时我坐拉蘑菇的大卡车回北京,沿途去了10几家金针菇厂拉货,哪些菇厂都很大,如果正常生产,一个菇厂就可以装满一车,看样子都不景气,都是在花国家的钱做样子。
     2010年8月份,梁老师派我到到内蒙商都西苑农艺科技有限公司处理烂尾工作,主要是处理前面技术员没发酵好的双孢菇培养料。   

     商都2008年开始发展大棚30个,全部搭架生产双孢菇,约3万平米,请的是福建技术员,可是几乎没有产量,好点的棚每平米出了不到5斤蘑菇。2009年请浙江技术员用杨树、柠条木屑培养料做香菇10万棒,好点的出菇还可以,但是菇质差,只能出一潮菇,还有很多菌棒不能出菇。其实浙江技术员也知道用杨树种植香菇质量不好,柠条也没把握,但是为了卖他们的发酵剂、添加剂和菌种,就表示没问题,可以大量生产。
      2010年商都基地老板吴书记又请了个自称技术高明的技术员,处理09年没有出菇的香菇菌棒,可是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成功。后来技术员又做了一些香菇菌棒,可是全部污染,做了一万斤的双孢菇麦粒塑料袋菌种全部污染。还用香菇废菌袋、牛粪堆了4000平米的双孢菇,效果也很差,老板吴书记看看实在做不下去了,就和梁老师联系,把我给弄过去处理前面技术员留下的工作。
    2011年9月经通辽菇农介绍,我去乌兰浩特市给一个牛场种平菇,可平菇菌种做出来后,老板的大棚没落实,我忙了一月老板只给我2000元路费回家,剩余的工资说等菌种长好后给我打过来,菌种好了,可是老板因为经营出了问题,把农户的牛给卖了,农户把他给告了,他俩口也就锒铛入狱,我的工资也没着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9-30 11:39:32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去通辽开会,看看每年8000万补贴的结果,仍旧不像样子。2011年南京,通辽市派一位官员去“招兵买马”,我没参加那个活动,回家后,打长途电话去问问情况,结果,人家一接电话都没听完你介绍自己是哪里,就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10-3 09:08:15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不小菇 发表于 2012-9-30 11:39
2010年去通辽开会,看看每年8000万补贴的结果,仍旧不像样子。2011年南京,通辽市派一位官员去“招兵买马” ...

官场主导, 做样品,好看不好用;
市场主导, 做产品,实在又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易菇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